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就三個點:目標、成長、格局

人和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核心就三點:目標、成長、格局。 壓根兒沒有目標的人占絕大多數, 有目標不堅定的要砍掉一批, 目標堅定但忽視成長再砍掉一批, 目標堅定重視成長但沒格局的又砍掉一批。 留到最后, 是那些目標堅定、重視成長、格局大的這部分人取得了成就。 因此, 人世間的有成就者總是那麼少。 以下說說目標、成長、格局三者在一個人取得成就中所占的分量。

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 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有較模糊的目標;

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標;

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結果顯示:3%的人25年來都不曾更改過目標, 他們朝著目標不懈努力, 25年后他們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頂尖人士。

10%的人, 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短期的目標不斷地被達成,

生活狀態穩步上升。 60%的人, 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與工作, 但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成就。

27%的人, 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25年來生活過得不如意, 常常失業, 靠社會救濟, 并常常報怨他人、報怨社會。

目標對人生有著巨大的導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開始, 僅僅就是一個選擇。 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 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 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駕馭目標是從駕馭時間開始的。 這一生、未來十年、今年、這個月、本周、今天、上一個小時都是由一分一秒組成的, 想要更好地駕馭你的目標, 那就從駕馭時間入手吧。

目標一旦選定, 就要聚焦。 不管你的學歷、出身、背景、經驗、天賦、能力、人際關系, 這些條件統統不要管,

只要做好一件事, 你就能成事——聚焦全部力量, 打一口深井。

成長

愛因斯坦助手問愛因斯坦:您今年給學生出的考卷為什麼和去年的考卷一模一樣?愛因斯坦答道:答案變了。

市場環境在變, 產品流通模式在變, 員工結構在變。 唯一不變的是我們,

我們還在用舊思維判斷市場, 還在用舊渠道推廣產品, 還在用對付80后的那一套對付90后。

自然界的萬物都在成長。 你看那些禾苗, 能把頭上的石頭頂開;你看那鳥兒, 不管飛多遠都能歸巢;你看那草木, 只有一點點土, 不管環境多惡劣, 都能在原地安營扎寨努力生長。 竹筍在土壤里用4年成長了3厘米, 竄出地面六周時間能成長到15米, 為了這15米, 竹子成長了4年。 這都是成長的力量。 然而人不像自然物那樣都在成長。 用羅曼羅蘭的話說, 很多人在20歲那年就死了, 即使他活到80歲, 他都在一天天重復過去的影子。 懶惰是人的本性, 勤奮都是被逼出來的。

有沒有成長, 是檢驗奮斗者和平庸者的試紙。 就算你站在奮斗的跑道上, 只要你停止了成長,

你就立刻淪為了平庸者。

格局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 首重格局。

褚時健說:干大事就要有大氣魄, 沒有大氣魄, 萬事難成。

馬云說:如果心胸不似海, 又怎能成就海一樣的事業呢。

一個團隊的天花板就是這個團隊長的格局;一個企業的天花板也是這家企業老板的格局。 一個企業的規模絕對不可能大過這家企業老板的格局。個人的格局也決定著個人的成就大小,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未來就有多大。

劉邦有不拘小節的格局,韓信有不計舊恨的格局,曹操有不計前嫌的格局。人是如此,卓越的文學作品亦是如此。《莊子》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一句話,確切說是用「幾千里」來描述一條魚就把地球人打懵圈了,莊子的格局是一流的。《紅樓夢》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牽引到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這種渺遠宏闊的背景中去了,曹雪芹也是有格局的。

格局是地盤,巴掌大的莊基地蓋不出高樓大廈;格局是基因,草的種子長不出樹。

目標,決定一個人會不會做事。

成長,決定一個人做事的成功機率。

格局,決定一個人能做多大的事。

一個企業的規模絕對不可能大過這家企業老板的格局。個人的格局也決定著個人的成就大小,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未來就有多大。

劉邦有不拘小節的格局,韓信有不計舊恨的格局,曹操有不計前嫌的格局。人是如此,卓越的文學作品亦是如此。《莊子》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一句話,確切說是用「幾千里」來描述一條魚就把地球人打懵圈了,莊子的格局是一流的。《紅樓夢》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牽引到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這種渺遠宏闊的背景中去了,曹雪芹也是有格局的。

格局是地盤,巴掌大的莊基地蓋不出高樓大廈;格局是基因,草的種子長不出樹。

目標,決定一個人會不會做事。

成長,決定一個人做事的成功機率。

格局,決定一個人能做多大的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