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3年,康熙傳位遺詔被公開,揭秘了真實的雍正奪位之謎

在如今許多清廷劇的演繹之中, 「九子奪嫡」總是一段編劇喜愛著重筆墨的歷史。 對于雍正如何奪得帝位, 眾說紛壇, 有人認為他是「篡改遺詔」, 也有人認為他是「弒君奪皇位」。 總而言之, 在大多數人看來, 雍正奪帝位的手段總是不那麼見得光明。

雍正畫像

大家之所以懷疑雍正的帝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傳位遺詔有著太多的疑點, 然而, 真相究竟如何, 猶未可知, 畢竟一切都只是大家的猜測, 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直到2013年康熙傳位遺詔的問世, 才向大家揭秘了雍正奪嫡之謎。

九子奪嫡

真實歷史之中為奪皇位手足相殘的故事, 往往比一切影視劇和文學作品里面的所描繪的要殘酷現實得多。 「九子奪嫡」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所謂的「九子奪嫡」, 就是指康熙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故事。

九子奪嫡示意圖

其中, 皇長子胤禔雖然是長子, 卻因庶出的低微身份和不受寵, 自知奪嫡無望, 便站在了另外一位較有希望的皇位候選人:八阿哥的陣營, 并多次以「算命的說八阿哥有大貴之相」為由向康熙提議立八阿哥為嫡。 誰料皇長子腦子不太靈光, 竟然在康熙面前暴露出自己想殺掉皇次子的想法,

引得康熙的反感, 認為他是個心狠手辣之人, 便對他愈發不想理睬。

影視劇中的九子奪嫡

皇次子胤礽, 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 其出身和次序都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 所以他在兩歲之時便被康熙立為了皇太子。 不過皇次子也不太爭氣,

因為從小被當做儲君培養, 驕縱慣了, 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 為了防止兄弟篡奪自己的太子之位, 多次對兄弟大下殺手, 引得康熙的反感, 對其兩廢兩立之后, 便一直將其圈禁到死, 省得他再出來禍害別人。

影視劇中的九子奪嫡

三阿哥見競爭如此激烈,

下場如此凄慘, 便決定主動退出黨爭, 決定當個不問政事的閑散王爺。 前三位阿哥相繼撲街之后, 其它幾位皇子便燃起了奪嫡的希望, 開啟了下一輪激烈黨爭, 想盡一切辦法避雷, 并討得康熙的歡心。 此時, 在朝中風評頗好的八阿哥, 便開始支持四阿哥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 以退為進, 展示自己的大度。

影視劇中的四阿哥與八阿哥

八阿哥黨的九阿哥與十阿哥見狀,也紛紛附庸八阿哥推舉十四阿哥。至于那個與八阿哥針鋒相對的四阿哥,原本屬于前太子黨,在前太子首次被廢之后,還曾主動站出來為前太子說好話。不過,見太子沒有復立的可能性之后,便開始「自立門戶」,結黨營私,十三阿哥就是四阿哥的陣營人士。

影視劇中康熙帝與四阿哥八阿哥

「四八黨爭」正上演得愈發激烈之時,康熙帝忽然駕崩。此時,八阿哥支持的十四阿哥正遠在西北,顧不上京城發生的事情,只有四阿哥留在京中。康熙駕崩之后,其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便宣布康熙遺詔,著四阿哥繼位。顯然,這場奪嫡之戰以雍正取勝而告終,登基以后,雍正第一時間對八阿哥黨進行了殘酷清算。

在此之后,雍正為了防止再度出現九子奪嫡的慘劇,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由皇帝親自寫傳位詔書并放置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同時自己也保留一份傳位昭書。待皇帝駕崩再由御前大臣將兩份詔書取出進行核對,才宣布皇位繼承人。

奪得皇位的雍正

傳位詔書的疑點

當然,對于雍正奪嫡的重重質疑也并非空穴來風。首先,康熙帝駕崩的時間怎麼會如此巧合于十四阿哥遠在西北、而四阿哥剛好在京城的時候?這一駕崩時機,就十分不利于八爺黨的奪嫡之爭。所以,有傳言稱是四阿哥剛好選在這個時候「弒父奪嫡」。不過,這一傳言并未有實際證據,大機率也是八爺黨對于雍正的抹黑。

隆科多與雍正

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雍正聯合隆科多篡改了圣旨,將「傳位十四子」的「十」上下各加一筆改為了「于」,變成了「傳位于四子」。正因如此,謠言越傳越離譜,甚至于還有野史說雍正其實是隆科多的私生子,所以隆科多才愿意幫雍正篡改圣旨。

可是,這個說法卻并不足以說服人。最顯而易見的漏洞就在于這個「于」字,要知道,我們今天所書寫的「于」,其實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推行簡化漢字所形成的于,清朝時期的「于」正確寫法是繁體的「于」,同時繁體的「十」也并非現在的這個十,而是繁體「拾」。「于」變成「十」好改,但是「于」變成「拾」就猶如天方夜譚。

皇帝的遺詔

更何況清朝皇帝的任何詔書,都要求漢、滿、蒙文三個語言版本各寫一份,即便漢字能改,滿語和蒙語之中難道也都能改嗎?最重要的是,傳位遺詔上,通常都會把繼承人的姓名直接寫上去,胤禛和胤禵這兩個名字,相差如此之大,根本不可能更改。所以,一句「傳位于四阿哥」證明雍正篡改遺詔,根本經不起推敲。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遺詔問世,揭開歷史真相

可惜的是,在康熙遺詔出土之前,雍正不得不背負各種各樣的罵名,甚至于在提起清朝歷代皇帝的功績時,都只說「康乾盛世」,對于雍正的貢獻視而不見。直到2013年,遼寧博物館正式展出了康熙皇帝遺詔,這些罵名才終于消失。

可能是為了防止有人篡位、弄虛作假,康熙帝給遺詔一口氣弄了四份出來。可惜的是,隨著晚清八國聯軍的浩劫與國民黨敗逃臺灣等種種歷史變遷,這四份康熙遺詔僅有兩份存于中國大陸,一份存于臺灣的故宮博物館,還有一份封存在英國倫敦的皇家博物館內。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從實物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整個詔書前后文加起來竟然多達1700多個字,長約150cm,寬約80cm的巨幅遺詔。且質地是用十分精美的金帛紙,雖然遺詔前面的大篇幅都在贊揚康熙皇帝的偉大成就,一直到最后才正式揭露皇位繼承人,但顯而易見,遺詔之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著: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簡單一句話,就將「傳位于四子」的謠言破除得一干二凈。由此可見,雍正并沒有篡改遺詔,康熙也是真心想立雍正為帝。那麼,雍正是以什麼獲得了康熙的器重呢?

首先,按照中國封建王朝「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雍正作為排行第四的皇子,在前三位兄弟都撲街以后,本就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其次,在所有皇子之中,只有雍正表現得最沉得住氣,總是一副冷血腹黑、剛正不阿的形象,就顯得尤其與世無爭,與其他上躥下跳的兄弟形成了鮮明對比。

雍正皇帝的搞怪畫像

當然,雍正可并不是真正的與世無爭,而是選擇用更加高級的方式韜光養晦,假裝不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并一副與各位兄弟都在努力搞好關系的好哥哥形象,所以康熙對他就更滿意了。

反觀雍正的最大競爭對手八爺,雖然也很有才華很聰明,但人品和權謀比起雍正都略遜一籌,過于顯山露水,不慎在康熙面前暴露過自己結黨營私的意圖,引起了康熙的反感,所以,無論是八爺還是八爺后來推舉的十四阿哥,康熙都并不是那麼滿意。

除此之外,個人能力自然同樣重要。雍正因為年紀偏長,早年間又經常跟隨康熙一起歷練政務,鍛煉出很強的工作能力,推行的改革措施也很到位。因此,康熙自然更中意雍正了。

影視劇中的四阿哥與八阿哥

八阿哥黨的九阿哥與十阿哥見狀,也紛紛附庸八阿哥推舉十四阿哥。至于那個與八阿哥針鋒相對的四阿哥,原本屬于前太子黨,在前太子首次被廢之后,還曾主動站出來為前太子說好話。不過,見太子沒有復立的可能性之后,便開始「自立門戶」,結黨營私,十三阿哥就是四阿哥的陣營人士。

影視劇中康熙帝與四阿哥八阿哥

「四八黨爭」正上演得愈發激烈之時,康熙帝忽然駕崩。此時,八阿哥支持的十四阿哥正遠在西北,顧不上京城發生的事情,只有四阿哥留在京中。康熙駕崩之后,其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便宣布康熙遺詔,著四阿哥繼位。顯然,這場奪嫡之戰以雍正取勝而告終,登基以后,雍正第一時間對八阿哥黨進行了殘酷清算。

在此之后,雍正為了防止再度出現九子奪嫡的慘劇,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由皇帝親自寫傳位詔書并放置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同時自己也保留一份傳位昭書。待皇帝駕崩再由御前大臣將兩份詔書取出進行核對,才宣布皇位繼承人。

奪得皇位的雍正

傳位詔書的疑點

當然,對于雍正奪嫡的重重質疑也并非空穴來風。首先,康熙帝駕崩的時間怎麼會如此巧合于十四阿哥遠在西北、而四阿哥剛好在京城的時候?這一駕崩時機,就十分不利于八爺黨的奪嫡之爭。所以,有傳言稱是四阿哥剛好選在這個時候「弒父奪嫡」。不過,這一傳言并未有實際證據,大機率也是八爺黨對于雍正的抹黑。

隆科多與雍正

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雍正聯合隆科多篡改了圣旨,將「傳位十四子」的「十」上下各加一筆改為了「于」,變成了「傳位于四子」。正因如此,謠言越傳越離譜,甚至于還有野史說雍正其實是隆科多的私生子,所以隆科多才愿意幫雍正篡改圣旨。

可是,這個說法卻并不足以說服人。最顯而易見的漏洞就在于這個「于」字,要知道,我們今天所書寫的「于」,其實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推行簡化漢字所形成的于,清朝時期的「于」正確寫法是繁體的「于」,同時繁體的「十」也并非現在的這個十,而是繁體「拾」。「于」變成「十」好改,但是「于」變成「拾」就猶如天方夜譚。

皇帝的遺詔

更何況清朝皇帝的任何詔書,都要求漢、滿、蒙文三個語言版本各寫一份,即便漢字能改,滿語和蒙語之中難道也都能改嗎?最重要的是,傳位遺詔上,通常都會把繼承人的姓名直接寫上去,胤禛和胤禵這兩個名字,相差如此之大,根本不可能更改。所以,一句「傳位于四阿哥」證明雍正篡改遺詔,根本經不起推敲。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遺詔問世,揭開歷史真相

可惜的是,在康熙遺詔出土之前,雍正不得不背負各種各樣的罵名,甚至于在提起清朝歷代皇帝的功績時,都只說「康乾盛世」,對于雍正的貢獻視而不見。直到2013年,遼寧博物館正式展出了康熙皇帝遺詔,這些罵名才終于消失。

可能是為了防止有人篡位、弄虛作假,康熙帝給遺詔一口氣弄了四份出來。可惜的是,隨著晚清八國聯軍的浩劫與國民黨敗逃臺灣等種種歷史變遷,這四份康熙遺詔僅有兩份存于中國大陸,一份存于臺灣的故宮博物館,還有一份封存在英國倫敦的皇家博物館內。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從實物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整個詔書前后文加起來竟然多達1700多個字,長約150cm,寬約80cm的巨幅遺詔。且質地是用十分精美的金帛紙,雖然遺詔前面的大篇幅都在贊揚康熙皇帝的偉大成就,一直到最后才正式揭露皇位繼承人,但顯而易見,遺詔之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著: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

簡單一句話,就將「傳位于四子」的謠言破除得一干二凈。由此可見,雍正并沒有篡改遺詔,康熙也是真心想立雍正為帝。那麼,雍正是以什麼獲得了康熙的器重呢?

首先,按照中國封建王朝「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雍正作為排行第四的皇子,在前三位兄弟都撲街以后,本就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其次,在所有皇子之中,只有雍正表現得最沉得住氣,總是一副冷血腹黑、剛正不阿的形象,就顯得尤其與世無爭,與其他上躥下跳的兄弟形成了鮮明對比。

雍正皇帝的搞怪畫像

當然,雍正可并不是真正的與世無爭,而是選擇用更加高級的方式韜光養晦,假裝不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并一副與各位兄弟都在努力搞好關系的好哥哥形象,所以康熙對他就更滿意了。

反觀雍正的最大競爭對手八爺,雖然也很有才華很聰明,但人品和權謀比起雍正都略遜一籌,過于顯山露水,不慎在康熙面前暴露過自己結黨營私的意圖,引起了康熙的反感,所以,無論是八爺還是八爺后來推舉的十四阿哥,康熙都并不是那麼滿意。

除此之外,個人能力自然同樣重要。雍正因為年紀偏長,早年間又經常跟隨康熙一起歷練政務,鍛煉出很強的工作能力,推行的改革措施也很到位。因此,康熙自然更中意雍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