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吃在梅州之記憶中的客家擂茶

人生百味

味蕾深處是故鄉”

仿佛從出生那刻便有了

時光流逝, 記憶斑駁, 兒時很多的故事都已遠去, 而與奶奶朝夕相處的一些片段以及奶奶給我們做的各種美食卻深深印在腦子裡。

奶奶是一個勤勞質樸的典型客家女性, 她有一雙勤勞的手, 在物資相對匱乏的80、90年代, 她總是變著花樣給我和妹妹做好吃的。 過年的甜粄, 缽粄, 清明節的艾粄, 端午節的粽子, 天穿日的蘿蔔粄......更讓我們回味的是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客家擂茶

印象中奶奶總是特別忙, 描寫客家婦女的“四頭四尾”就是她最好的說明。

偶爾不忙的下午, 或者有親朋來訪的日子, 奶奶就會搬出她做擂茶的工具, 給我們做上一鍋美味香甜的擂茶小吃。

製作擂茶需要一個特製擂缽, 為了更好地磨爛花生等食物, 擂缽底部設計有紋路。 準備的食材有炒香的花生芝麻, 茶葉, 炒米以及香菜等。

奶奶先從櫃子裡拿出珍藏的擂缽, 將其放在高低適中的凳子上。 然後把炒好的花生, 芝麻以及一小撮生的綠茶放入擂缽, 這時奶奶拿起專門用來擂茶的木棍, 弓著腰, 沿著擂缽的底部慢慢轉動棍子, 棍子的攪動帶出花生破裂的聲音, 茶葉四散開來的滋滋聲, 再與擂缽的低沉聲混合在一起, 宛如下午的悠揚旋律, 一直環繞在我耳邊, 而這一副奶奶擂茶的畫面也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一生不能忘懷。

擂缽裡的食物磨碎以後, 奶奶小心翼翼地拿出早先熬好的滾燙的白粥, 輕輕倒入擂缽, 再拿出勺子輕輕攪拌, 加入少許鹽, 堅果的香氣混著茶葉的甘甜配上米湯的滋潤, 整個空氣都是那種味美香甜, 迫不及待拿出小碗, 放入切好的香菜, 再抓一把炒米, 舀上一勺擂茶, 香氣四溢的擂茶就可以開吃了。 坐在老屋的門墩上, 一邊吃一邊和妹妹相視而笑, 這是奶奶總會追出來, 跟我們說:“別著急, 慢慢吃, 還很燙”。 可是, 年幼的我們又怎會顧及奶奶的勸阻, 總是迫不及待吃完再來一碗。

長大後外出求學, 假期回來總會纏著奶奶給我做擂茶, 一邊看著奶奶操作, 一邊幫忙拿各種食材。

以至成家後的今天, 也會從網上買來擂缽, 學著奶奶的樣子, 做擂茶給家人吃, 可是怎麼都吃不到兒時的味道了。


▲女兒學習製作擂茶

細細找尋, 這口味獨特的擂茶居然源自千年, 是由漢魏的粥茶和唐宋的鹽茶衍變而成, 客家先民源自中原, 長距離長時段的遷徙, 飽受胃寒腹瀉、百日咳、子夜哮喘疾病之苦, 擂茶這種飲食習慣恰是適應自然環境作出的特殊貢獻, 這種飲食也延至今日。

汪曾祺先生書裡有一首詩“紅桃曾照秦時月, 黃菊重開陶令花。 大亂十年成一夢, 與君安坐吃擂茶”可見先生也對擂茶情有獨鍾。

偶然得知梅城居然開有客家擂茶餐館, 不禁欣喜若狂, 躍躍然前往, 只為追尋那記憶中的味道

尋覓這味客家美食就在市區梅水路江南禦景的臨街店鋪, 進店後方得知這是廣東陸河擂茶。 陸河同為客家地區, 對擂茶的傳承和保護可謂非常重視, 廣東陸河客家擂茶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贛南客家擂茶更是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陸河的擂茶與我小時候吃的略有差距, 店家用綠茶、花生仁、芝麻和薄荷、鹹菜、艾葉擂制, 再放上鹽巴、沖上開水製作。 陸河的擂茶還配上當季蔬菜、蘿蔔脯、赤豆小麥和炒米等, 吃的時候, 把喜歡吃的配菜乘在碗裡, 然後加入擂茶就可以食用, 據說這是擂茶的經典吃法。

從小吃擂茶, 卻是第一次吃陸河客家的擂茶, 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擂茶套餐, 店裡還有不少陸河特色小吃,

比如菜粄(讀ban三聲)——類似大埔博餅的面薄、還有類似大埔筍粄口味的宵米, 對於愛吃擂茶又愛吃小吃的我更是味覺盛宴

擇一處幽靜, 品一味美食, 恰似年少, 魂繞夢牽的總是那故人, 那故事, 那記憶中的客家美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