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功夫》:擁抱內心的小孩,希望你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要忘記你曾經是怎樣的少年;不要忘記你曾希望變成怎樣的大人。 」

2003年非典之后, 港片市場每況愈下, 萎靡不振。 到第二年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功夫》上映時, 出乎意外地, 在全國掀起一陣收視狂潮。 許多人以為, 香港電影將要一改衰落趨勢, 重鑄榮光。

但是很遺憾, 后面我們沒能看到它再次崛起, 而這部影片, 也幾乎成為了港片最后的輝煌。

《功夫》自面世距今, 轉眼近20年。 從小到大, 已記不清看過多少遍, 可謂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影片。 早年間看《功夫》, 只覺得這部武打動作片, 搭配周星馳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嬉戲浮夸的風格演繹, 非常搞笑。 若干年后再回顧, 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或許是閱歷不同于以往, 如今重溫, 反而有了更深層次的感觸。

劇情并不復雜, 黑幫主題, 亡命之徒四處尋釁鬧事, 拼殺惡斗搶占地盤;高手避世隱居, 遠離仇怨喧嘩, 尋得片刻安寧。

結局也在意料之中——正義終戰勝邪惡。 不過有意思的是, 雖然電影情節被大眾熟知, 但周星馳飾演的那個街頭小混混, 自始至終都沒有被提過名字。

直到最近, 我才在片尾演員表里, 找到這位籍籍無名的男主角叫星;而作為一條情感主線, 貫穿影片, 賣冰淇淋的女孩叫芳, 甚至通篇沒有一句臺詞。 但那一雙汗淚交加、楚楚可憐的眼睛, 在我腦海中瀠洄多年, 向來無法忘懷。

有些電影, 講述的都是現實人生。

《功夫》里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橋段, 阿星在路邊買冰淇淋, 丟了句「看什麼, 沒見過吃東西不給錢啊」, 隨即跳上電車, 有恃無恐地逃跑了。 攤主芳兒認出了他, 倉皇去追, 而車廂里的他此刻正沾沾自喜, 凝視著眼前那個狼狽不堪的身影, 哈哈狂笑, 連嘴里的冰淇淋都來不及咀嚼, 順著嘴角流出, 生怕讓自己的笑聲停頓下來。

年少時詞不達意, 長大后言不由衷。 許多年后, 我在這段沒心沒肺、得意忘形的大笑中, 品出一絲不可名狀的心酸和悲哀。

故事背景, 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上海。

這里總是呈現出一派花天錦地, 歌舞升平, 紙醉金迷。 不過絢麗浮華背后, 同時也充斥著弱肉強食、亂世紛飛的一面。 生活在社會底層, 窮困潦倒的阿星終日游蕩在這座城市。 他不甘平庸, 總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大富大貴、出人頭地, 但是, 能力又一直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阿星自出場開始, 便展示給我們一副偷奸耍滑, 胡作非為, 欺軟怕硬的地痞流氓形象。 可誰又會想到, 就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無賴, 曾經卻是無私無畏的正義少年。 他的那句臺詞:「本來打算用這筆錢去讀書, 將來可以做個醫生或者律師, 但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讓人覺得好笑, 卻又頗為感動。

周星馳說, 他總以為他拍過很多悲劇電影, 但在大部分觀眾眼里, 看來都像喜劇。

電影里出現很多諷刺鏡頭。 阿星蹲在路邊, 一邊雄心壯志、口口聲聲說要做人上人, 然而下一秒卻在地上撿起了煙頭抽;他走進貧民窟「豬籠城寨」, 裝腔作勢冒充斧頭幫, 最后敲詐勒索不成, 反被包租婆打得落荒而逃;電車上他碰到看似文弱的金絲眼鏡文員, 驕橫跋扈地耍起威風,可等到動起手來,又被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命運似乎跟阿星開了個玩笑。他壞事做盡,卻總是失敗。唯一打劫成功的一次,是在鬧市街頭與啞巴女孩不期而遇——那個童年時期,他曾奮不顧己,不遺余力想要保護的人。

再相逢時,一個膽怯地做著壞人,一個勇敢地做著弱女子。阿星狠心拿刀挾持芳兒的姿勢,與身后巨幅海報有著鮮明對比。海報上的電影,是好萊塢經典歌舞片《禮帽》,講述了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但在《功夫》里,他與她卻是兩兩相望,針鋒相對。臺上臺下,形成莫大落差。

眼神不解、淚流滿面的芳兒,彼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曾經用飛蛾投火般的勇氣保護過她的小男孩,如今竟墮落成當年那群欺負她的人的模樣。而她珍藏的七彩虹棒棒糖,徹底觸碰到了這個男人的底線和良知——曾經引以為傲的正義,赤裸裸地打量著現在沉淪茍且、一無是處的自己,恍若隔世。

未能仗劍走天涯,平盡世間不輕事。

這個小人物最大的悲哀,不是他那渾渾噩噩、流離無望的人生,而是沒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長大以后,再也沒有被人承認過。在這一瞬,他驚詫,自卑,恐懼。

他一度認為,只要把昨日的善良美好全部忘卻,就可以讓自己平靜接受今天爛掉的人生,只是想不到:當我步入歧途,一身罪惡失魂落魄,你卻還記得我最初的善良。

劇情發展到此,阿星早已經認出了芳兒,但他又故作鎮定,若無其事地倔強打掉棒棒糖,假裝陌路人,頭也沒回地大步跑開了。

歲月更迭,物是人非。這看似滿不在乎、裝聾作啞的背后,真實原因是他不敢面對這一切,只有盡可能地去逃避。曾經犯下的錯,他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后才發現根本無力回天。

就像被他甩開的棒棒糖,打碎之后,再拼湊不完整。就像他被魔頭火云邪神打得遍體鱗傷,彌留之際用手畫的棒棒糖圖案,是對自己一生的痛心疾首,懺悔中帶著不甘和愧疚。

好在電影有一個圓滿的結尾。芳兒的偶然出現,以及神雕俠侶夫婦的正義之舉,漸漸喚醒了他心底幾乎喪失殆盡的善良、信念與理想。他也有幸因禍得福,陰差陽錯被火云邪神打通任督二脈,脫胎換骨,蛻變成一位真正的武林高手。

但有些謎底仍未解開。影片最后一幕,打斗平息,喧囂散去,男主與啞女再次相遇,釋然一笑隨著旋轉鏡頭,回到了童年時代;豬籠城寨的街坊牙醫,正在馬路中間指揮著交通;被阿星威脅過的小剃頭匠,在角落里與女孩子搭訕;包租公和包租婆出現在來來往往人群中,手挽手走過街頭......

大家都是平凡人,過著最安逸普通的日子。

這段細節線索,又是不是印證了,當初那個為救受欺負的小女孩而被一群惡霸圍毆羞辱的少年,命運并沒有發生過反轉,他的夢想本就是做一名律師或醫生,但后來,不幸被乞丐騙光了全部積蓄,信仰崩塌,心靈蒙灰,迫于生計只能去糖果店里打工?

現實中,從來就沒有什麼如來神掌,也沒有破繭重生。小男孩為填補心靈創傷,把周圍的人們想象成各個不同角色,自己則是萬中無一的絕世英雄,所有故事,都只是他在浪漫主義世界里編織的一場夢?

如此看來,那麼電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當然,究竟是否為夢境,我們心有疑惑卻無從知曉。

或許,導演當時也沒想那麼多,這些一閃而過的畫面,初衷不過是為了給觀眾留下一個發人深思的結局罷了。

想必每個人心中都做過英雄夢,夢里都曾駐著一個不平凡的自己,但現實往往是殘酷而背離的,多少人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被世俗的物質蒙蔽,漸漸妥協,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連做夢都變得小心翼翼。

多年以后,之所以會被《功夫》這部影片感動,是因為在小男孩心里,永遠駐著一個成年人的美麗童話,他就是我們內心深處隱藏的那面鏡子。

要知道,不管多少夢老去歿去,總還有人義無反顧,堅守著最初的向往與素愿。

即使他們明白,美好的東西可能會被殘酷無情的現實摧毀。

對了,年少時看不懂啞女那段手語,表達的是何涵義。

后來知曉,她在說:你還記得我嗎?以前你保護過我,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謝謝你。

驕橫跋扈地耍起威風,可等到動起手來,又被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命運似乎跟阿星開了個玩笑。他壞事做盡,卻總是失敗。唯一打劫成功的一次,是在鬧市街頭與啞巴女孩不期而遇——那個童年時期,他曾奮不顧己,不遺余力想要保護的人。

再相逢時,一個膽怯地做著壞人,一個勇敢地做著弱女子。阿星狠心拿刀挾持芳兒的姿勢,與身后巨幅海報有著鮮明對比。海報上的電影,是好萊塢經典歌舞片《禮帽》,講述了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但在《功夫》里,他與她卻是兩兩相望,針鋒相對。臺上臺下,形成莫大落差。

眼神不解、淚流滿面的芳兒,彼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曾經用飛蛾投火般的勇氣保護過她的小男孩,如今竟墮落成當年那群欺負她的人的模樣。而她珍藏的七彩虹棒棒糖,徹底觸碰到了這個男人的底線和良知——曾經引以為傲的正義,赤裸裸地打量著現在沉淪茍且、一無是處的自己,恍若隔世。

未能仗劍走天涯,平盡世間不輕事。

這個小人物最大的悲哀,不是他那渾渾噩噩、流離無望的人生,而是沒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長大以后,再也沒有被人承認過。在這一瞬,他驚詫,自卑,恐懼。

他一度認為,只要把昨日的善良美好全部忘卻,就可以讓自己平靜接受今天爛掉的人生,只是想不到:當我步入歧途,一身罪惡失魂落魄,你卻還記得我最初的善良。

劇情發展到此,阿星早已經認出了芳兒,但他又故作鎮定,若無其事地倔強打掉棒棒糖,假裝陌路人,頭也沒回地大步跑開了。

歲月更迭,物是人非。這看似滿不在乎、裝聾作啞的背后,真實原因是他不敢面對這一切,只有盡可能地去逃避。曾經犯下的錯,他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后才發現根本無力回天。

就像被他甩開的棒棒糖,打碎之后,再拼湊不完整。就像他被魔頭火云邪神打得遍體鱗傷,彌留之際用手畫的棒棒糖圖案,是對自己一生的痛心疾首,懺悔中帶著不甘和愧疚。

好在電影有一個圓滿的結尾。芳兒的偶然出現,以及神雕俠侶夫婦的正義之舉,漸漸喚醒了他心底幾乎喪失殆盡的善良、信念與理想。他也有幸因禍得福,陰差陽錯被火云邪神打通任督二脈,脫胎換骨,蛻變成一位真正的武林高手。

但有些謎底仍未解開。影片最后一幕,打斗平息,喧囂散去,男主與啞女再次相遇,釋然一笑隨著旋轉鏡頭,回到了童年時代;豬籠城寨的街坊牙醫,正在馬路中間指揮著交通;被阿星威脅過的小剃頭匠,在角落里與女孩子搭訕;包租公和包租婆出現在來來往往人群中,手挽手走過街頭......

大家都是平凡人,過著最安逸普通的日子。

這段細節線索,又是不是印證了,當初那個為救受欺負的小女孩而被一群惡霸圍毆羞辱的少年,命運并沒有發生過反轉,他的夢想本就是做一名律師或醫生,但后來,不幸被乞丐騙光了全部積蓄,信仰崩塌,心靈蒙灰,迫于生計只能去糖果店里打工?

現實中,從來就沒有什麼如來神掌,也沒有破繭重生。小男孩為填補心靈創傷,把周圍的人們想象成各個不同角色,自己則是萬中無一的絕世英雄,所有故事,都只是他在浪漫主義世界里編織的一場夢?

如此看來,那麼電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當然,究竟是否為夢境,我們心有疑惑卻無從知曉。

或許,導演當時也沒想那麼多,這些一閃而過的畫面,初衷不過是為了給觀眾留下一個發人深思的結局罷了。

想必每個人心中都做過英雄夢,夢里都曾駐著一個不平凡的自己,但現實往往是殘酷而背離的,多少人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被世俗的物質蒙蔽,漸漸妥協,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連做夢都變得小心翼翼。

多年以后,之所以會被《功夫》這部影片感動,是因為在小男孩心里,永遠駐著一個成年人的美麗童話,他就是我們內心深處隱藏的那面鏡子。

要知道,不管多少夢老去歿去,總還有人義無反顧,堅守著最初的向往與素愿。

即使他們明白,美好的東西可能會被殘酷無情的現實摧毀。

對了,年少時看不懂啞女那段手語,表達的是何涵義。

后來知曉,她在說:你還記得我嗎?以前你保護過我,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謝謝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