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小藍企鵝的噩夢!澳洲放生28只食肉動物到小島,6000只企鵝被吃到滅絕

2012年之前, 在澳大利亞的瑪麗亞島上, 住著3000對可愛的小藍企鵝, 它們在這裡嬉戲潛水, 捕食魚蝦和魷魚, 與另一種大型鵝類蠟嘴雁一起,

過著自由自在, 無憂無慮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鵝有旦夕禍福, 2012年為拯救澳大利亞飽受疾病折磨的另一種動物, 沒有任何人向它們徵求意見, 28只袋獾就被放生到了這個島上, 島上土著動物們的噩夢也就此開始了。

袋獾, 是一種純粹的肉食動物, 自從塔斯馬尼亞袋狼滅絕後, 它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型的食肉有袋類動物了, 平均體重達8公斤(雄)和6公斤(雌)。 袋獾體型和一隻小狗差不多, 但粗矮肥胖, 體型壯碩, 肌肉發達, 而且按體型來說, 是現存哺乳動物中咬合力最強的, 戰鬥力爆表, 可以說是袖珍型的鬥牛犬。

袋獾是機會主義的掠食者, 逮什麼吃什麼, 最喜歡的是另一種有袋類動物——袋熊, 也就是世界上唯一把拉粑粑當做藝術創作, 拉成立方體形狀的那位——如此優秀的粑粑藝術家, 卻淪為袋獾的食物, 不得不說是牛嚼牡丹, 暴殄天物啊。

既然是機會主義掠食者, 袋獾當然不僅僅滿足于袋熊一種口味, 它們一天要吃掉相當于體重15%的肉食, 如果獵獲豐富, 甚至可以在半小時吃掉多達體重40%的食物, 所以很多小型動物都遭了殃, 包括鳥類、蛙類、魚類和爬蟲類, 甚至人類的家畜如綿羊也照吃不誤。

當然, 袋獾更喜歡不勞而獲, 哪個地方有去世的動物了, 它們往往也會疾速趕到, 大快朵頤, 所以袋獾被認為食腐多于吃活物。 一些農民對此也非常歡迎, 因為這意味著那些危害家畜的昆蟲就找不到食物, 不得不到其它地方討生活了。

袋獾雖然如此強悍, 但在更強悍的澳洲野犬和人類面前,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澳洲土著居民和澳洲野犬一直獵袋獾為食,數百年前就將澳洲大陸上的袋獾剿滅一空,袋獾不得不撤到塔斯馬尼亞島建立最後的避難所。

從1830年開始後的一個世紀,最後避難所的袋獾也被剿滅殆盡,眼看這個種群就要步袋狼的後塵,徹底進入地球滅絕物種名冊了。

好在袋狼的滅絕終于讓人們良心發現,1941年保護袋獾的法律生效,塔斯馬尼亞袋獾的命運出現轉機,到目前為止,已恢復到了約1萬到10萬隻。2020年,26只袋獾被安置到新南威爾士州,終于在滅絕數百年後重新踏上了澳洲大陸。

但袋獾卻命運多舛,1999年的時候,其種群中爆發了嚴重的疾病,影響進食,終至饑餓而去世,患病的袋獾一年到一年半的死亡率高達100%,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塔斯馬尼亞65%的袋獾受到影響,在2005年被列入易危物種,認為終有可能滅絕。

于是一個可怕的方案被提出來了,這就是收容一些沒有染病的袋獾,送到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市郊的保育區,以及前面所說的瑪麗亞島,小藍企鵝做夢也沒有想到,滅頂之災就這樣降臨了。

放生竟然放食肉動物,瑪麗亞島上的動物們內心一定是崩潰的。我曾在一個佛門寺廟的放生池裡,看到無數的巴西龜、鱷龜,一隻鴿子到池裡飲水的時候,就被鱷龜拖下了水。

2012年,28只逃離疫區的袋獾被放到了瑪麗亞島。很快它們就發現自己來到了天堂,在島上動物們身上大肆盛宴,吃得膘肥體壯,6000只小藍企鵝無路可逃,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一隻一隻悲慘地淪入獾口。

雌性袋獾生長迅速,兩歲就可產仔,每年都能生一胎,每胎可產20到30只,雌性存活幾率比雄性更高。袋獾媽媽更是盡心盡力養育子女,幾乎要近一年才會完全放手,但一放手又開始準備下一胎了,每年只有六周時間完全屬于自己。再加上沒有天敵,袋獾在島上的發展也非常迅速,2016年就超過了100只。

小藍企鵝悲慘的命運就此註定,根據非營利組織BirdLife Tasmania最近的調查,它們的種群已經從瑪麗亞島上徹底消失了。僅僅9年的時間,6000只種群的小藍企鵝,就全部重組為28只袋獾及其後代身上的組織和細胞,以及地上植物們的肥料。與它們命運相似的,還有一種大型鳥類蠟嘴雁,只不過它們會飛,終于背井離鄉,遠遠地逃離了這個噩夢之島。

以前還有人提議,地球變暖導致北極熊覓食困難,可以把它們放生到南極去。看看袋獾和企鵝,再掂量掂量北極熊和企鵝,你是不是已經心生寒意,想要吐三字經了?

一個物種的興起,往往是以其它種群的衰落為代價的,塔斯馬尼亞袋獾和小藍企鵝的命運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的,是某個自詡為智慧生命物種的興起,已經導致了整個地球尺度上,所有其它種群的衰落。但又能如何呢?小藍企鵝逃不出瑪麗亞島,其它物種又能逃出地球嗎?

但在更強悍的澳洲野犬和人類面前,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澳洲土著居民和澳洲野犬一直獵袋獾為食,數百年前就將澳洲大陸上的袋獾剿滅一空,袋獾不得不撤到塔斯馬尼亞島建立最後的避難所。

從1830年開始後的一個世紀,最後避難所的袋獾也被剿滅殆盡,眼看這個種群就要步袋狼的後塵,徹底進入地球滅絕物種名冊了。

好在袋狼的滅絕終于讓人們良心發現,1941年保護袋獾的法律生效,塔斯馬尼亞袋獾的命運出現轉機,到目前為止,已恢復到了約1萬到10萬隻。2020年,26只袋獾被安置到新南威爾士州,終于在滅絕數百年後重新踏上了澳洲大陸。

但袋獾卻命運多舛,1999年的時候,其種群中爆發了嚴重的疾病,影響進食,終至饑餓而去世,患病的袋獾一年到一年半的死亡率高達100%,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塔斯馬尼亞65%的袋獾受到影響,在2005年被列入易危物種,認為終有可能滅絕。

于是一個可怕的方案被提出來了,這就是收容一些沒有染病的袋獾,送到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市郊的保育區,以及前面所說的瑪麗亞島,小藍企鵝做夢也沒有想到,滅頂之災就這樣降臨了。

放生竟然放食肉動物,瑪麗亞島上的動物們內心一定是崩潰的。我曾在一個佛門寺廟的放生池裡,看到無數的巴西龜、鱷龜,一隻鴿子到池裡飲水的時候,就被鱷龜拖下了水。

2012年,28只逃離疫區的袋獾被放到了瑪麗亞島。很快它們就發現自己來到了天堂,在島上動物們身上大肆盛宴,吃得膘肥體壯,6000只小藍企鵝無路可逃,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一隻一隻悲慘地淪入獾口。

雌性袋獾生長迅速,兩歲就可產仔,每年都能生一胎,每胎可產20到30只,雌性存活幾率比雄性更高。袋獾媽媽更是盡心盡力養育子女,幾乎要近一年才會完全放手,但一放手又開始準備下一胎了,每年只有六周時間完全屬于自己。再加上沒有天敵,袋獾在島上的發展也非常迅速,2016年就超過了100只。

小藍企鵝悲慘的命運就此註定,根據非營利組織BirdLife Tasmania最近的調查,它們的種群已經從瑪麗亞島上徹底消失了。僅僅9年的時間,6000只種群的小藍企鵝,就全部重組為28只袋獾及其後代身上的組織和細胞,以及地上植物們的肥料。與它們命運相似的,還有一種大型鳥類蠟嘴雁,只不過它們會飛,終于背井離鄉,遠遠地逃離了這個噩夢之島。

以前還有人提議,地球變暖導致北極熊覓食困難,可以把它們放生到南極去。看看袋獾和企鵝,再掂量掂量北極熊和企鵝,你是不是已經心生寒意,想要吐三字經了?

一個物種的興起,往往是以其它種群的衰落為代價的,塔斯馬尼亞袋獾和小藍企鵝的命運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的,是某個自詡為智慧生命物種的興起,已經導致了整個地球尺度上,所有其它種群的衰落。但又能如何呢?小藍企鵝逃不出瑪麗亞島,其它物種又能逃出地球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