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14K「開山大佬」陳仲英,大戰粵東幫為龍頭立威,交好溥儀的弟弟

他出身貴族, 懷著一腔熱血棄筆從戎, 輾轉幾年后卻成了黑幫大佬;

他為社團發展化身「先鋒官」來到香港打前站, 為社團日后成為「香港第一黑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扶持的「元朗之虎」叱咤元朗江湖, 與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任交好, 晚年一起欣賞書畫。

他就是14K社團第一個來打前站的超級元老, 陳仲英。

1919年, 陳仲英生于廣東新會的一個富商之家,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普通人能不餓肚子都成問題, 而陳仲英卻是每天都能從五百平米的床上醒來, 生活極為優渥奢侈。

家里門庭若市, 常有大人物出入, 自幼在長輩膝下成長的陳仲英, 年少就有了很大的格局, 尤其是對江湖之事特別向往, 心想著有朝一日也能行走江湖、行俠仗義、一飛沖天。

長大后, 戰事頻傳, 陳仲英棄筆從戎, 投身軍旅。

1927年, 18歲的陳仲英考上黃埔軍校, 成為一名炮兵, 在軍校里陳仲英刻苦訓練, 練就一身武藝, 再加上原本就堅實的文學底子、一副斯文的外表, 儼然就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后來東洋來犯, 陳仲英奔赴前線, 成為營長盤達山手下的一名隊員, 盤達山是14K創始人葛肇煌的大弟子。 陳仲英這種文武全才之輩, 深受盤達山的賞識。

1945年, 葛肇煌在廣州寶華路開堂「洪發山」的時候, 身邊正缺人手, 于是盤達山就舉薦文武雙全的陳仲英到葛肇煌身邊。

「洪發山」也就是14K的前身, 14K是葛肇煌逃到香港之后, 才將「洪發山」對外改名為14K。

而葛肇煌逃到了香港, 盤達山則逃到了寶島, 也在寶島開堂「洪發山」成為山主,

地位不比葛肇煌低。

在葛肇煌還未逃到香港, 卻有意到香港發展時, 就想著派出人手提前到香港踩點打前站。

陳仲英不僅有勇有謀, 還忠心耿耿, 是葛肇煌心中的首選人物。

陳仲英帶著妻子來到香港后, 在元朗落腳。 表面上以賣糖水為生, 實際上卻是社團成員往來的據點。 在此, 陳仲英結識不少三教九龍的人物, 為還未到來的社團提前招攬不少人才。

1949年底, 葛肇煌帶著社團大隊人馬來到香港, 在摩星嶺、石硤尾、吊頸嶺等地落腳, 陳仲英則從元朗收起糖水攤, 帶著招攬的人手與葛肇煌會合。

葛肇煌的部下雖然都是殘兵敗將, 但對上本土江湖中幫會的這些泥腿子卻是綽綽有余, 很快14K這個外來勢力就打得本土社團落花流水, 畢竟地痞流氓怎麼打得過訓練有素的阿兵哥。

在葛肇煌的帶領下14K所向披靡, 打敗本土社團, 迅速占據大片地盤, 隱然有「香港第一黑幫」之勢。

1953年,葛肇煌在粉嶺凌云寺內圓寂,臨終前將14K「龍頭」之位傳給「太子」葛志雄,并將葛志雄托付給「二路元帥」陳清華、陳仲英、「大鼻登」等一眾元老。

葛志雄雖位居「龍頭」之位,卻無心處理社團事務,但即便如此,眾元老也按照葛肇煌的吩咐忠心輔佐。

為了讓葛志雄在江湖上立威,眾元老決定要給處于隔壁石硤尾的粵東幫一記迎頭痛擊,好讓江湖豪杰們瞧一瞧,14K的「二代龍頭」不亞于葛肇煌當年。

粵東幫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勢力,最初是由碼頭的苦力們抱團取暖成立的社團,后來連街頭的車夫、挑夫等也一起加入,多數都是靠力氣謀生之輩,社團內最不缺的就是打手。靠著幫眾們的一身蠻力,硬生生地盤踞在石硤尾,與相鄰的14K常有大大小小的摩擦。

在「二路元帥」陳清華的指揮下,陳仲英深夜造訪石硤尾粵東幫大本營,給粵東幫的老大下戰書,雙方約上幫中好手,既決高下也決生死。

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14K在陳仲英與「大鼻登」等高層帶領著兩百多名幫眾抵達石硤尾;粵東幫老大召集社團所有精壯,少說也有四百多人,雙方在人數上的優劣高下立判。

正所謂「兵貴精而不貴多」,那時候14K社團里的成員多數有過軍旅生活,皆是訓練有素之輩,即便是火并,也會運用戰術。

在陳仲英的安排下,14K分兩路進攻,由他親自率領100名馬仔頂著壓力,正面交戰粵東幫,「大鼻登」則帶人到后頭,對粵東幫進行包抄。此舉雖是兇險,卻能虛張聲勢,讓粵東幫看不清己方虛實,以此打亂粵東幫這幫烏合之眾的陣腳。

粵東幫在石硤尾嚴陣以待,見到陳仲英的出現,立馬下令對著14K這方沖殺而來。

陳仲英早有準備,身后馬仔們見到粵東幫這群莽夫往己方沖過來,立馬自行列陣,三才陣、梅花陣、天罡北斗陣,一字排開,嚴防死守。只要正面頂住了粵東幫的壓力,后方大鼻登瞅準時機發威,那粵東幫不攻自破。

粵東幫老大見到14K這方如此厲害,于是親自下場,雙手各持一柄六十四斤的宣花大斧,左突右進,砍倒不少14K馬仔,直奔陳仲英而來。

陳仲英見前面馬仔面對粵東幫老大有點頂不住,立馬從腰間掏出四十米大砍刀直取粵東幫老大。

14K幫眾對陳仲英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位斯文的書生,但殊不知,他早年出身黃埔軍校,上過槍林彈雨的戰場,雖然一直做文職工作,武藝卻一直沒有落下。

陳仲英與粵東幫老大戰在一起,對著粵東幫老大一刀刀地猛劈,一刀快過一刀,粵東幫老大被陳仲英劈得有些體力不支,只能找個空檔往后逃。

14K幫眾看得熱血沸騰,士氣大振,反觀粵東幫這邊見到老大逃了,開始軍心渙散。

也在這時候,「大鼻登」在后面奇襲粵東幫,粵東幫被殺得潰不成軍,幫眾四下亂竄。

此戰,14K不僅打敗了粵東幫,還將粵東幫趕出了石硤尾,在江湖上的地位迅速上升,比起當年葛肇煌在位之時更盛,不少江湖人紛紛加入14K,社團又壯大了不少。

1956年10月10日,14K引發了一場混亂,白道高層出手,葛志雄、陳清華、大鼻登、陳仲英等社團高層紛紛被驅逐到澳門。

也在那個時候,14K在澳門生根發芽,才有了日后的「澳葡教父」崩牙駒。

幾年后,風頭已過,14K高層紛紛回到香港,陳仲英也在這時候退居幕后,在社團大本營里處理事務,極少露面,僅是偶爾會出來調解一下江湖紛爭。

陳仲英收的門生不多但卻很出名,其中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陳慎芝便是陳仲英的門生。

陳慎芝早年在江湖上叱咤風云無惡不作,在父親去世妻離子散之后,改邪歸正,成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經常為江湖人解決糾紛,號稱江湖「拆彈專家」。

江湖傳言:「14K元朗一桿旗」,說的是14K的「德字堆話事人」、「元朗之虎」四眼細獨霸元朗。

也許是陳仲英早年在元朗落腳,對元朗有了感情,「四眼細」能獨霸元朗,陳仲英在背后為其出了不少力,倆人雖然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陳仲英晚年的生活極為風雅,他與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末代皇帝溥儀的親弟弟溥任相熟,倆人常常在一起欣賞書畫,點評古玩。

2009年七月,陳仲英壽終正寢,享年90歲,在紅磡世界殯儀館內舉行盛大的葬禮,溥任親自出面,當起了治喪委員會的成員。

殯儀館里人山人海,許多江湖大佬都前來致祭,人數上千。

受過陳仲英恩惠的「元朗之虎」四眼細則親自招呼往來的江湖豪杰。

1953年,葛肇煌在粉嶺凌云寺內圓寂,臨終前將14K「龍頭」之位傳給「太子」葛志雄,并將葛志雄托付給「二路元帥」陳清華、陳仲英、「大鼻登」等一眾元老。

葛志雄雖位居「龍頭」之位,卻無心處理社團事務,但即便如此,眾元老也按照葛肇煌的吩咐忠心輔佐。

為了讓葛志雄在江湖上立威,眾元老決定要給處于隔壁石硤尾的粵東幫一記迎頭痛擊,好讓江湖豪杰們瞧一瞧,14K的「二代龍頭」不亞于葛肇煌當年。

粵東幫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勢力,最初是由碼頭的苦力們抱團取暖成立的社團,后來連街頭的車夫、挑夫等也一起加入,多數都是靠力氣謀生之輩,社團內最不缺的就是打手。靠著幫眾們的一身蠻力,硬生生地盤踞在石硤尾,與相鄰的14K常有大大小小的摩擦。

在「二路元帥」陳清華的指揮下,陳仲英深夜造訪石硤尾粵東幫大本營,給粵東幫的老大下戰書,雙方約上幫中好手,既決高下也決生死。

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14K在陳仲英與「大鼻登」等高層帶領著兩百多名幫眾抵達石硤尾;粵東幫老大召集社團所有精壯,少說也有四百多人,雙方在人數上的優劣高下立判。

正所謂「兵貴精而不貴多」,那時候14K社團里的成員多數有過軍旅生活,皆是訓練有素之輩,即便是火并,也會運用戰術。

在陳仲英的安排下,14K分兩路進攻,由他親自率領100名馬仔頂著壓力,正面交戰粵東幫,「大鼻登」則帶人到后頭,對粵東幫進行包抄。此舉雖是兇險,卻能虛張聲勢,讓粵東幫看不清己方虛實,以此打亂粵東幫這幫烏合之眾的陣腳。

粵東幫在石硤尾嚴陣以待,見到陳仲英的出現,立馬下令對著14K這方沖殺而來。

陳仲英早有準備,身后馬仔們見到粵東幫這群莽夫往己方沖過來,立馬自行列陣,三才陣、梅花陣、天罡北斗陣,一字排開,嚴防死守。只要正面頂住了粵東幫的壓力,后方大鼻登瞅準時機發威,那粵東幫不攻自破。

粵東幫老大見到14K這方如此厲害,于是親自下場,雙手各持一柄六十四斤的宣花大斧,左突右進,砍倒不少14K馬仔,直奔陳仲英而來。

陳仲英見前面馬仔面對粵東幫老大有點頂不住,立馬從腰間掏出四十米大砍刀直取粵東幫老大。

14K幫眾對陳仲英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位斯文的書生,但殊不知,他早年出身黃埔軍校,上過槍林彈雨的戰場,雖然一直做文職工作,武藝卻一直沒有落下。

陳仲英與粵東幫老大戰在一起,對著粵東幫老大一刀刀地猛劈,一刀快過一刀,粵東幫老大被陳仲英劈得有些體力不支,只能找個空檔往后逃。

14K幫眾看得熱血沸騰,士氣大振,反觀粵東幫這邊見到老大逃了,開始軍心渙散。

也在這時候,「大鼻登」在后面奇襲粵東幫,粵東幫被殺得潰不成軍,幫眾四下亂竄。

此戰,14K不僅打敗了粵東幫,還將粵東幫趕出了石硤尾,在江湖上的地位迅速上升,比起當年葛肇煌在位之時更盛,不少江湖人紛紛加入14K,社團又壯大了不少。

1956年10月10日,14K引發了一場混亂,白道高層出手,葛志雄、陳清華、大鼻登、陳仲英等社團高層紛紛被驅逐到澳門。

也在那個時候,14K在澳門生根發芽,才有了日后的「澳葡教父」崩牙駒。

幾年后,風頭已過,14K高層紛紛回到香港,陳仲英也在這時候退居幕后,在社團大本營里處理事務,極少露面,僅是偶爾會出來調解一下江湖紛爭。

陳仲英收的門生不多但卻很出名,其中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陳慎芝便是陳仲英的門生。

陳慎芝早年在江湖上叱咤風云無惡不作,在父親去世妻離子散之后,改邪歸正,成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經常為江湖人解決糾紛,號稱江湖「拆彈專家」。

江湖傳言:「14K元朗一桿旗」,說的是14K的「德字堆話事人」、「元朗之虎」四眼細獨霸元朗。

也許是陳仲英早年在元朗落腳,對元朗有了感情,「四眼細」能獨霸元朗,陳仲英在背后為其出了不少力,倆人雖然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陳仲英晚年的生活極為風雅,他與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末代皇帝溥儀的親弟弟溥任相熟,倆人常常在一起欣賞書畫,點評古玩。

2009年七月,陳仲英壽終正寢,享年90歲,在紅磡世界殯儀館內舉行盛大的葬禮,溥任親自出面,當起了治喪委員會的成員。

殯儀館里人山人海,許多江湖大佬都前來致祭,人數上千。

受過陳仲英恩惠的「元朗之虎」四眼細則親自招呼往來的江湖豪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