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去世,終年90歲,一生打造兩家世界500強

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NHK 8月30日消息, 著名實業家、京瓷名譽會長稻盛和夫去世, 終年90歲。

稻盛和夫(1932-2022), 日本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京瓷和KDDI的創始人, 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的創始人井深大、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 他的「阿米巴式經營法」廣為人知。

一個人, 一輩子創業成功一次就很了不起了, 一個人, 一輩子經營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就足以讓無數人頂禮膜拜了, 稻盛和夫呢, 這樣的了不起就搞了雙份。

一次成功, 你還可以說是運氣, 屢屢打造世界頂級企業, 這就讓人不得不服氣了。 可以想見, 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里面, 確實有一些永恒經典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是什麼?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如果你想知道答案, 不如看看他的這本書——《活法》。

1.人生的意義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稻盛和夫認為,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 一生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瘋狂, 經歷過戰敗的蕭條, 經歷過戰后經濟的騰飛, 也經歷過泡沫經濟的破滅, 這一幕幕的, 對他的三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戰后的日本在他心中就是八個字:價值混亂、道德淪喪。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西鄉隆盛說過一句話:「德高者升官位, 功高者厚俸祿。 」其實, 早在《尚書》里面, 我們的先賢也有類似的話:「德懋懋官, 功懋懋賞。 」什麼意思呢?有功勞有才干的人, 多給點金錢獎勵就行, 可是當官的人, 必須要品德高尚。

可是在二戰后的日本, 經濟增長至上的思想壓倒了一切。 在公務員系統, 能力代替品德成了最重要的選拔標準, 誰的考試成績好, 誰就被當作精英來培養, 誰就被提拔得快。 而在選舉過程中, 選民也會更加青睞那些能給地方帶來經濟利益的政治家。 如此種種, 讓稻盛和夫深感憂慮。 他認為, 如果占據領導崗位的人只有才干, 卻缺乏厚重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 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肯定就會變得更加混亂, 引發更多的犯罪和丑聞。 這種導向必須改變, 如何去改變呢?

他認為, 最關鍵的就是讓人們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而他給出的回答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佛教里有來世輪回的說法, 不管是金銀財寶也好,

地位名聲也罷, 都是現世的東西,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唯一不滅的只有人的靈魂。 稻盛和夫認為, 人的一生就應該像一張砂紙, 讓靈魂得到磨煉, 而不是像一潭淤泥, 讓靈魂被污染。 對他自己來說, 人過這麼一生, 在離開人世的時候, 如果能帶著一個比來到人世時, 稍微崇高那麼一點的靈魂, 那就足夠了。

如果你不信仰任何宗教,那稻盛和夫還有一個實在的方程式送給你:人生或工作的結果=能力×熱情×人生哲學。能力就是做事的才干,這個很好理解。熱情呢,就是對工作的喜歡和熱愛,稻盛和夫給它分成了三個程度:一是「不可燃」,也就是對工作懶洋洋,提不起勁;二是「可燃」,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積極主動地工作;三是「自燃」,不僅自己積極主動,還能起到模范作用,把周圍的人帶動起來。不難理解,工作中最需要的,當然是自燃型的人才。方程式中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人生哲學,指的是人的心態和思想,還有道德觀、倫理觀等等。

為什麼說它最重要呢?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強有弱,熱情有高有低,但它們的值都是正的,唯有人生哲學的值,不僅可大可小,還可正可負。也就是說,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熱情再高,但如果人生哲學錯了,一相乘,整個結果還是成了負值,白搭。2. 在工作中修煉自己的哲學對很多人來說,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謀生活,如果能錢多活少離家近,天天吃喝玩樂,那才叫幸福。但在稻盛和夫眼里,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和溫飽,它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起到跟宗教修行類似的效果。剛才說了,人生哲學很重要,如果人生哲學錯了,就算他能力再強,熱情再高,這一生的結果也是負數。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是什麼呢?正直、誠實、待人親切、不要貪婪、不給人添麻煩,等等。

他認為,只要好好遵守這些做人的原則,哪怕你對經營一竅不通,也不可能犯大的錯誤。

3. 成功要靠主動追求和持續努力

我們剛才說到,工作就是一種修行,但修煉個人哲學并不意味著工作就一定成功。那怎麼工作才能成功呢?稻盛和夫的建議還是簡單而有內涵:主動追求,持續努力。主動追求,說的是帶著強烈的愿望去做一件事。當年稻盛和夫在大學的專業是有機化學,但因為就業困難,不得已進了一家陶瓷廠,研究「精密陶瓷」之類的無機材料。

由于連年虧損,廠里的研究設備和儀器都很簡陋,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專業不對口的稻盛和夫竟然成功獨創了一種新材料的合成方法,甚至能跟美國通用電氣的頂尖實驗室成果相匹敵!

你要問他是怎麼做到的?稻盛自己也說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心無旁騖,每天就沉浸在各種實驗當中,覺得一定要研究出個什麼東西來,結果某天突然就有了創造性的靈感,做成了!

強烈的愿望還可以讓我們做到第二點:持續努力。這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透徹地計劃,有意地注意,樂觀地執行。「透徹地計劃」,也就是在頭腦里反復周密地推敲,事先考慮到盡可能多的細節,從而讓成功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有意地注意」,也就是抱著明確的目的去注意,這樣才有可能發現新東西,并且抓住事物本質,做出正確判斷。「樂觀地執行」,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不嘗試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只要相信自己、迎難而上,成果總會超乎我們的想象。

4. 新時代的活法在于知足和利他到這里,我們已經講了不少稻盛和夫的創業故事和感悟,他覺得,正是這些經驗幫助他不斷修身養性、磨煉靈魂。

如果說要從幾十年的工作修行中再總結出幾條指導原則,他認為可以歸納出「六項精進」:

第一,努力鉆研,精益求精;第二,謙虛,不驕傲;第三,天天反省,有錯就改;第四,不讓感性的煩惱支配自己的情緒;第五,培育自己的感恩之心;第六,多做有利于他人的好事。

前面四條都好理解,而最后兩條,在如今這個物質富裕但精神空虛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感恩之心,簡單來說就是感謝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稻盛和夫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南無,南無,謝謝」。

這句話是他四五歲時跟著父親參加「隱蔽念佛」時,一個僧人教導他的,讓他拜過之后不需要再來,只要每天說一次,向佛表示感謝,就可以了。這是稻盛和夫最早的宗教體驗,也是他第一次學到了感恩之心。對比當下的很多人,把感恩之心拋諸腦后,遇到一點不順心就怨天尤人,到事情一帆風順的時候,又覺得理所當然,甚至還貪心不足,想要得寸進尺。稻盛和夫認為,這都是貪婪作祟,讓人永遠不懂得知足,而被欲望所控制,走向歧途。他在書中引用了一個釋迦牟尼形容人的貪欲的例子。說一個人被老虎逼到了山崖邊,為了逃命只能順著一根藤條往下滑,不料山崖下,等著他的是紅黑藍三條巨龍的血盆大口,更要命的是,他頭頂還有一黑一白兩只老鼠,把藤條啃得越來越細。

這時,幾滴香甜的蜂蜜落到他臉上,原來,藤條根部有個蜂巢,搖動藤條,就會有蜂蜜滴下來。于是,他一時忘記了自己身在絕境,反而一次次地使勁搖動救命的藤條,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在這個故事里,老虎代表疾病和死亡,黑白兩鼠代表白晝和黑夜,也就是時間的流逝,蜂蜜代表著享樂,而三條巨龍比喻的是「貪、瞋、癡」三種欲望。

一味地貪圖享樂,就會落入深淵,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懂得知足,我們才能不讓人生斷送在欲望手上。說完了感恩,稻盛和夫為什麼又要強調利他之心呢?估計很多人覺得,利己才是人的本性吧。

但在稻盛和夫看來,人生來就有利他之心,所謂的利他,其實就是對別人有關愛之心。比如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想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安享晚年,在朋友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等等,都屬于利他之心。一個能從利他出發,而不是總想著自己的人,最終會得到更大的收獲。

在今天這個高度發達、快速增長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不時審視自己的「活法」,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更好地回饋社會,否則,我們今天所享受的一切,未來也許會反過來給我們造成傷害。希望稻盛和夫的人生哲理,能給大家帶來更多啟發。

如果你不信仰任何宗教,那稻盛和夫還有一個實在的方程式送給你:人生或工作的結果=能力×熱情×人生哲學。能力就是做事的才干,這個很好理解。熱情呢,就是對工作的喜歡和熱愛,稻盛和夫給它分成了三個程度:一是「不可燃」,也就是對工作懶洋洋,提不起勁;二是「可燃」,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積極主動地工作;三是「自燃」,不僅自己積極主動,還能起到模范作用,把周圍的人帶動起來。不難理解,工作中最需要的,當然是自燃型的人才。方程式中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人生哲學,指的是人的心態和思想,還有道德觀、倫理觀等等。

為什麼說它最重要呢?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強有弱,熱情有高有低,但它們的值都是正的,唯有人生哲學的值,不僅可大可小,還可正可負。也就是說,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熱情再高,但如果人生哲學錯了,一相乘,整個結果還是成了負值,白搭。2. 在工作中修煉自己的哲學對很多人來說,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謀生活,如果能錢多活少離家近,天天吃喝玩樂,那才叫幸福。但在稻盛和夫眼里,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和溫飽,它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起到跟宗教修行類似的效果。剛才說了,人生哲學很重要,如果人生哲學錯了,就算他能力再強,熱情再高,這一生的結果也是負數。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是什麼呢?正直、誠實、待人親切、不要貪婪、不給人添麻煩,等等。

他認為,只要好好遵守這些做人的原則,哪怕你對經營一竅不通,也不可能犯大的錯誤。

3. 成功要靠主動追求和持續努力

我們剛才說到,工作就是一種修行,但修煉個人哲學并不意味著工作就一定成功。那怎麼工作才能成功呢?稻盛和夫的建議還是簡單而有內涵:主動追求,持續努力。主動追求,說的是帶著強烈的愿望去做一件事。當年稻盛和夫在大學的專業是有機化學,但因為就業困難,不得已進了一家陶瓷廠,研究「精密陶瓷」之類的無機材料。

由于連年虧損,廠里的研究設備和儀器都很簡陋,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專業不對口的稻盛和夫竟然成功獨創了一種新材料的合成方法,甚至能跟美國通用電氣的頂尖實驗室成果相匹敵!

你要問他是怎麼做到的?稻盛自己也說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心無旁騖,每天就沉浸在各種實驗當中,覺得一定要研究出個什麼東西來,結果某天突然就有了創造性的靈感,做成了!

強烈的愿望還可以讓我們做到第二點:持續努力。這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透徹地計劃,有意地注意,樂觀地執行。「透徹地計劃」,也就是在頭腦里反復周密地推敲,事先考慮到盡可能多的細節,從而讓成功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有意地注意」,也就是抱著明確的目的去注意,這樣才有可能發現新東西,并且抓住事物本質,做出正確判斷。「樂觀地執行」,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不嘗試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只要相信自己、迎難而上,成果總會超乎我們的想象。

4. 新時代的活法在于知足和利他到這里,我們已經講了不少稻盛和夫的創業故事和感悟,他覺得,正是這些經驗幫助他不斷修身養性、磨煉靈魂。

如果說要從幾十年的工作修行中再總結出幾條指導原則,他認為可以歸納出「六項精進」:

第一,努力鉆研,精益求精;第二,謙虛,不驕傲;第三,天天反省,有錯就改;第四,不讓感性的煩惱支配自己的情緒;第五,培育自己的感恩之心;第六,多做有利于他人的好事。

前面四條都好理解,而最后兩條,在如今這個物質富裕但精神空虛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感恩之心,簡單來說就是感謝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稻盛和夫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南無,南無,謝謝」。

這句話是他四五歲時跟著父親參加「隱蔽念佛」時,一個僧人教導他的,讓他拜過之后不需要再來,只要每天說一次,向佛表示感謝,就可以了。這是稻盛和夫最早的宗教體驗,也是他第一次學到了感恩之心。對比當下的很多人,把感恩之心拋諸腦后,遇到一點不順心就怨天尤人,到事情一帆風順的時候,又覺得理所當然,甚至還貪心不足,想要得寸進尺。稻盛和夫認為,這都是貪婪作祟,讓人永遠不懂得知足,而被欲望所控制,走向歧途。他在書中引用了一個釋迦牟尼形容人的貪欲的例子。說一個人被老虎逼到了山崖邊,為了逃命只能順著一根藤條往下滑,不料山崖下,等著他的是紅黑藍三條巨龍的血盆大口,更要命的是,他頭頂還有一黑一白兩只老鼠,把藤條啃得越來越細。

這時,幾滴香甜的蜂蜜落到他臉上,原來,藤條根部有個蜂巢,搖動藤條,就會有蜂蜜滴下來。于是,他一時忘記了自己身在絕境,反而一次次地使勁搖動救命的藤條,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在這個故事里,老虎代表疾病和死亡,黑白兩鼠代表白晝和黑夜,也就是時間的流逝,蜂蜜代表著享樂,而三條巨龍比喻的是「貪、瞋、癡」三種欲望。

一味地貪圖享樂,就會落入深淵,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懂得知足,我們才能不讓人生斷送在欲望手上。說完了感恩,稻盛和夫為什麼又要強調利他之心呢?估計很多人覺得,利己才是人的本性吧。

但在稻盛和夫看來,人生來就有利他之心,所謂的利他,其實就是對別人有關愛之心。比如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想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安享晚年,在朋友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等等,都屬于利他之心。一個能從利他出發,而不是總想著自己的人,最終會得到更大的收獲。

在今天這個高度發達、快速增長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不時審視自己的「活法」,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更好地回饋社會,否則,我們今天所享受的一切,未來也許會反過來給我們造成傷害。希望稻盛和夫的人生哲理,能給大家帶來更多啟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