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漢惠帝有6個兒子,為何皇位最終會落入其弟劉恒一脈

公元前179年——這一年對于漢帝國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在這一年, 漢惠帝的所有兒子被秘密殺害。 也就在這一年, 遠在北疆的諸侯王——代王劉恒在漢朝功臣周勃、丞相陳平等人的支持下在長安登基。

自此, 漢朝皇位完成了一次「乾坤大挪移」——漢朝皇位從漢惠帝劉盈一脈傳到了代王(漢文帝)劉恒一脈, 就連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都是漢文帝劉恒的后代。

那麼, 漢惠帝劉盈既然有6個兒子, 為何漢朝皇位會最終落入劉盈的弟弟, 代王劉恒一脈呢?

上圖_ 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 即漢惠帝

第一, 呂氏集團的倒臺

由于漢惠帝的6個兒子為劉邦和呂后的孫子, 隨著漢朝爆發「誅呂政變」, 清洗呂氏政治集團(包括呂祿、呂產等人), 身上流著「呂后血脈」, 和呂后有血緣關系的漢惠帝諸子已經不符合漢朝皇位繼承的「政治正確了」。 換句話說, 隨著「誅呂政變」的爆發和漢朝中央政治博弈的重新洗牌,

身為呂后孫子的漢惠帝諸子必然和皇位無緣。 而「誅呂政變」的發生就為劉恒的登基埋下了伏筆。

漢惠帝劉盈是劉邦和髮妻呂后的兒子。 公元前202年, 劉邦登基稱帝, 建立大漢帝國, 呂后被封為皇后, 而劉盈本人就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前195年, 劉邦駕崩, 太子劉盈登基稱帝, 實則由呂后執掌大權。

上圖_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劉盈呂后聯合執政時期, 漢帝國基本沿著劉邦制定的「休養生息」路線平穩發展, 老百姓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 經濟得到了初步的恢復。 然而, 雖然漢朝老百姓過安穩的日子, 但漢朝中央政府的政治斗爭確實相當激烈的。

為了掌握朝政大權, 呂后不僅毒死了劉邦的第三子劉如意, 還殺掉了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 讓當時的大臣和漢惠帝劉盈不寒而栗的是, 呂后竟然將戚夫人砍掉手腳, 做成「人彘」送進廁所, 呂后在政治上的「鐵血」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殺掉劉如意和戚夫人, 呂后還強迫漢惠帝和其外甥女張嫣結婚。 雖然張嫣成為漢惠帝的皇后,

但漢惠帝和張嫣并無真感情可言。 漢惠帝的6個兒子, 包括漢前少帝和漢后少帝都是漢惠帝和宮女所生的孩子。 當然, 這6個孩子的身上也都名正言順的流著呂后的血脈, 是呂后名正言順的孫子。

上圖_ 呂后篡權

公元前188年, 漢惠帝駕崩。

呂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繼續執掌大權!呂后首先擁立劉恭為皇帝, 史稱漢前少帝。 但劉恭得知自己母親被呂后害死的消息后, 揚言長大后給母親報仇。 呂后隨即廢掉劉恭, 最后將其秘密殺害。 劉恭被殺后, 呂后又擁戴劉弘為皇帝, 史稱漢后少帝。

呂后廢掉皇帝又擁戴皇帝的舉動, 引發漢朝陳平、周勃、灌嬰等功臣的巨大震動, 再加上呂后扶持其外戚勢力呂產等人掌握禁軍, 陳平、周勃、灌嬰等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就認為:呂后有篡奪漢朝江山的可能。 呂氏家族和漢朝功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到了公元前179年, 呂后和呂氏家族與漢朝功臣、諸侯王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陳平、周勃等人聯合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淮南王劉長等諸侯王聯合發兵, 一舉剿滅呂氏政治集團。

上圖_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呂氏政治集團被剿滅了,漢朝皇帝后少帝劉弘雖然沒有被立即趕下龍椅,但隨著呂氏集團的倒臺,身上有呂后血脈的劉弘失去了繼續當皇帝的政治合法性,漢惠帝的其他兒子也因為呂后親孫子的身份而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隨著誅呂政變的爆發,呂后的政治勢力被徹底清除,整個漢惠帝一脈諸子都因為呂后孫子這個「政治身份錯誤」而和皇位無緣。隨著漢惠帝一脈在誅呂政變被擠出漢朝的政治皇位的角逐,漢朝皇位就得由其他諸侯王來繼承。

總而言之,誅呂政變發生后漢惠帝諸子為呂后孫子的「政治身份錯誤」讓漢惠帝一脈永遠和皇位說再見。為了凸顯誅呂政變的合法性,漢朝的功臣必須擁戴一位沒有呂后血脈的諸侯王繼承大統,這就為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恒的登基埋下了伏筆。在劉恒登基前后,漢朝功臣集團還以「有關部門」的名義殺掉了劉盈的全部兒子,劉盈一脈至此徹底斷絕。

上圖_ 陳平(?-前178年) 曲逆侯

第二,漢朝功臣出于平衡政局和掌控大權的考慮,將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排除在外,最終擁戴劉邦的第四子——薄太后的兒子,代王劉恒入京繼承大統。

誅呂政變結束后,漢后少帝成為「非法皇帝」,漢朝功臣陳平和周勃等人急需擁立新皇帝來體現誅呂政變的合法性。那麼,在誅呂政變發生后,哪一位諸侯王最有可能坐上龍椅呢?

1.表面上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齊王劉襄。

因為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長子,為劉邦的長孫。按照古代「立長」的傳統,劉襄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再加上劉襄和朱旭候劉章在誅呂政變中出了很大的力,其登上皇位看起來名正言順。

然而,在陳平和周勃等功臣看來,劉襄必然和皇位無緣。其原因在于:劉襄作為齊王,在長安城里的勢力相當龐大。一旦劉襄登基,其一定會使用其在齊國的舊臣。一旦劉襄使用齊國的舊臣,陳平和周勃等人也就靠邊站了。這對于領導誅呂政變的陳平和周勃等人而言,是絕對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陳平和周勃不可能擁戴勢力很強的劉襄上臺執政。

上圖_ 西漢版圖

2.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劉長為劉邦的第8子,擁戴劉長登基的人不在少數。但在陳平和周勃看來,劉長從小和呂后關系很好。雖然劉長參與了誅呂政變,但畢竟劉長和呂后有感情,劉長登基后,會不會打壓陳平和周勃等功臣集團?一旦陳平和周勃被打壓,漢朝功臣集團很有可能被劉長大清洗。所以,出于維持和鞏固自身權力的考慮,陳平和周勃是不可能擁戴劉長登基的。

3.代王劉恒。

代王劉恒沒有參與誅呂政變,其遠在今天山西省北部的代國,而代國又是漢朝諸多諸侯國中面積較小的諸侯國,劉恒在代國沒有太多的勢力,在長安也沒有自己的勢力。再加上劉恒的母親薄太后性格溫和,品行端正,劉恒性格寬厚做事中規中矩,陳平周勃就認為劉恒「好控制」。即便劉恒登基,薄太后勢力太弱也不會形成「呂后第二」。

再加上劉恒是誅呂政變后漢高祖劉邦僅存的2個兒子中年齡最長者,也符合「立長」的傳統,陳平和周勃等漢朝功臣集團就擁戴劉恒入京繼承大統。

上圖_ 漢太宗,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

公元前179年,劉恒正式登基,成為漢朝歷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漢文帝在位期間延續劉邦到呂后時期的治國路線,勤儉治國,休養生息。漢文帝還廢除部分肉刑,廢除連坐法,減輕刑罰,緩和階級矛盾。

漢文帝還減輕賦稅,輕徭薄賦,采取安民養民的方式發展經濟:把田租稅率從1/15減少到1/30。在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下,漢朝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國內商業發達。漢文帝因親手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而載入史冊。

誅呂政變后的劉恒登基讓漢帝國沿著富國強兵的康莊大道闊步向前,雖然漢惠帝一脈被斬盡殺絕,但劉恒的登基和文景之治的延續,為后來的漢武盛世,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舉剿滅呂氏政治集團。

上圖_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呂氏政治集團被剿滅了,漢朝皇帝后少帝劉弘雖然沒有被立即趕下龍椅,但隨著呂氏集團的倒臺,身上有呂后血脈的劉弘失去了繼續當皇帝的政治合法性,漢惠帝的其他兒子也因為呂后親孫子的身份而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隨著誅呂政變的爆發,呂后的政治勢力被徹底清除,整個漢惠帝一脈諸子都因為呂后孫子這個「政治身份錯誤」而和皇位無緣。隨著漢惠帝一脈在誅呂政變被擠出漢朝的政治皇位的角逐,漢朝皇位就得由其他諸侯王來繼承。

總而言之,誅呂政變發生后漢惠帝諸子為呂后孫子的「政治身份錯誤」讓漢惠帝一脈永遠和皇位說再見。為了凸顯誅呂政變的合法性,漢朝的功臣必須擁戴一位沒有呂后血脈的諸侯王繼承大統,這就為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恒的登基埋下了伏筆。在劉恒登基前后,漢朝功臣集團還以「有關部門」的名義殺掉了劉盈的全部兒子,劉盈一脈至此徹底斷絕。

上圖_ 陳平(?-前178年) 曲逆侯

第二,漢朝功臣出于平衡政局和掌控大權的考慮,將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排除在外,最終擁戴劉邦的第四子——薄太后的兒子,代王劉恒入京繼承大統。

誅呂政變結束后,漢后少帝成為「非法皇帝」,漢朝功臣陳平和周勃等人急需擁立新皇帝來體現誅呂政變的合法性。那麼,在誅呂政變發生后,哪一位諸侯王最有可能坐上龍椅呢?

1.表面上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齊王劉襄。

因為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長子,為劉邦的長孫。按照古代「立長」的傳統,劉襄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再加上劉襄和朱旭候劉章在誅呂政變中出了很大的力,其登上皇位看起來名正言順。

然而,在陳平和周勃等功臣看來,劉襄必然和皇位無緣。其原因在于:劉襄作為齊王,在長安城里的勢力相當龐大。一旦劉襄登基,其一定會使用其在齊國的舊臣。一旦劉襄使用齊國的舊臣,陳平和周勃等人也就靠邊站了。這對于領導誅呂政變的陳平和周勃等人而言,是絕對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陳平和周勃不可能擁戴勢力很強的劉襄上臺執政。

上圖_ 西漢版圖

2.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劉長為劉邦的第8子,擁戴劉長登基的人不在少數。但在陳平和周勃看來,劉長從小和呂后關系很好。雖然劉長參與了誅呂政變,但畢竟劉長和呂后有感情,劉長登基后,會不會打壓陳平和周勃等功臣集團?一旦陳平和周勃被打壓,漢朝功臣集團很有可能被劉長大清洗。所以,出于維持和鞏固自身權力的考慮,陳平和周勃是不可能擁戴劉長登基的。

3.代王劉恒。

代王劉恒沒有參與誅呂政變,其遠在今天山西省北部的代國,而代國又是漢朝諸多諸侯國中面積較小的諸侯國,劉恒在代國沒有太多的勢力,在長安也沒有自己的勢力。再加上劉恒的母親薄太后性格溫和,品行端正,劉恒性格寬厚做事中規中矩,陳平周勃就認為劉恒「好控制」。即便劉恒登基,薄太后勢力太弱也不會形成「呂后第二」。

再加上劉恒是誅呂政變后漢高祖劉邦僅存的2個兒子中年齡最長者,也符合「立長」的傳統,陳平和周勃等漢朝功臣集團就擁戴劉恒入京繼承大統。

上圖_ 漢太宗,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

公元前179年,劉恒正式登基,成為漢朝歷史上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漢文帝在位期間延續劉邦到呂后時期的治國路線,勤儉治國,休養生息。漢文帝還廢除部分肉刑,廢除連坐法,減輕刑罰,緩和階級矛盾。

漢文帝還減輕賦稅,輕徭薄賦,采取安民養民的方式發展經濟:把田租稅率從1/15減少到1/30。在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下,漢朝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國內商業發達。漢文帝因親手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而載入史冊。

誅呂政變后的劉恒登基讓漢帝國沿著富國強兵的康莊大道闊步向前,雖然漢惠帝一脈被斬盡殺絕,但劉恒的登基和文景之治的延續,為后來的漢武盛世,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