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公孫瓚手下一縣令,追隨過劉備,降曹後一飛沖天,略施小計大敗東吳水軍

在三國時期, 可謂謀臣如雲、將星如雨, 除了那些「明星」將領, 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角色」。 對比張飛、關羽、典韋、呂布等人, 魏軍將領田豫的名氣要小不少, 但他在曹魏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 他不僅是曹魏北方的守護神, 還曾大敗東吳水軍, 立下赫赫戰功。

告別劉備、公孫瓚, 慧眼識曹操

田豫是漁陽雍奴人, 很早投奔到了劉備麾下, 由于勇武善戰, 被劉備所器重。 劉備任豫州刺史之時, 田豫回家照顧母親, 便和劉備分道揚鑣了。 並非劉備不想留住田豫, 當時的情況是, 劉備本身就自顧不暇, 如此這般, 劉備也只能將田豫放走。

隨後, 田豫投奔到公孫瓚麾下, 公孫瓚任命其為東州縣令。 一次, 公孫瓚的將領王門叛變, 幫助袁紹帶著一萬多軍隊, 要進攻東州縣, 縣城的官員們人心惶惶, 田豫見此場景並不慌亂, 他登上城頭, 對叛軍大喊:

「公孫瓚將軍待你不薄, 你最好還是回去,

如果落得一個叛徒的名號, 對你可不利, 如今我守衛城池, 自會抵抗到底!」

王門見田豫如此強硬, 就真被嚇退了, 田豫用的這招, 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由此可見, 田豫頗具軍事天賦。 公孫瓚這個人很會打仗, 但在用人方面有些嫉賢妒能, 他見田豫頗有權謀, 不想予以重用。

待公孫瓚被袁紹擊敗後, 田豫又成了沒主的孩子, 經過慎重思考後, 田豫決定投奔曹操。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 賢臣擇主而事, 在那混亂的漢末, 要想有所發展, 必須找到一個好老闆, 事實證明, 田豫的選擇沒有錯, 曹操的確是一個好東家。

是時, 曹操和袁紹正在爭奪北方霸權, 正是用人之際, 田豫歸附曹操, 果然受到重用, 由此我們也能總結出一個真理,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威震塞北

史料記載「文帝初, 北狄強盛, 侵擾邊塞, 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 牽招、解俊並護鮮卑。 」

魏文帝曹丕即位初期, 北方的少數民族再度不安分起來, 時常侵擾魏國邊境, 于是曹丕任田豫為持節護烏丸校尉, 其任務就是平定北方的戎狄之亂。

田豫對付戎狄的策略就是分化瓦解, 只要對方沒有團結在一起, 他們對魏國的威脅就不會太大。 是時, 鮮卑的部落有幾十個, 一段時間內, 幾個大部落結成聯盟, 不與魏國進行馬匹交易。

田豫當然不能允許這些胡人結成聯盟, 于是率兵深入敵後,

發起了進攻。 田豫不同于那些猛將, 他統兵作戰從來都是不慌不忙, 很講究策略, 首先, 他派出部隊斷絕敵人退路, 隨即自己帶隊在敵人大營十裡外駐紮。

很快, 田豫找到了合適的伏擊地點——馬城, 為了順利將敵人引過來, 他先命人準備了很多牛馬糞便, 點燃之後, 開始撤向馬城, 敵人見魏軍這裡煙霧繚繞, 就沒有第一時間發起進攻, 等到田豫快到達馬城了, 敵人才派兵出擊。

利用這段時間,田豫已經準備好伏兵,他先命人在馬城南門搖旗吶喊,吸引敵人,等待敵人進了埋伏圈,田豫從北門出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在前後夾擊下,敵人被殺得大敗,田豫率軍追殺二十多裡,漫山遍野都是敵軍的屍體。

在很長時間內,田豫保證了北方邊境的安全,真可謂曹魏北方的守護神。

略施小計,大破東吳水軍

西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在白狼山之戰中大敗烏桓軍和袁尚所部,袁尚、袁熙被迫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公孫康畏懼曹操的勢力,便把袁尚、袁熙處死,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

此後,公孫康就在名義上歸順了曹魏,兩者相安無事。公孫淵是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上臺後,並沒有像老爹那般安分,開始和東吳眉來眼去,東吳也時常派人和公孫淵接觸。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魏明帝曹睿耳中,雖說遼東名義上歸順了曹魏,但事實上,遼東天高皇帝遠,這個地方仍處于公孫家的勢力范圍。

曹睿氣得火冒三丈,馬上下令,派兵要滅掉公孫淵,統兵出征的就是田豫。散騎常侍蔣濟得知消息,立刻上奏勸諫:「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驅使為賊也。」

蔣濟認為,對于公孫淵,我們不應輕易出兵,現在的情況是公孫淵還沒有直接叛變,如果我們出兵,就會逼迫其成為叛軍,況且遼東路途遙遠,取勝了也不會增加國力,失敗的話則會結下仇怨。

在筆者看來,蔣濟的說法固然有些道理,但也十分牽強,既然公孫淵已經貌合神離,叛變是早晚的事,所以,征討還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就是時機問題。

曹睿思來想去,還是下令田豫停止進攻。田豫本想再立個大功,彰顯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接到如此詔令,也有些鬱悶。然而,在海上的突然發現,讓田豫兩眼放光。

當時,東吳的使者周賀剛從公孫淵那裡返回,而田豫發現的,就是東吳的水軍船隊。是時,已經是冬天,冷風刺骨、海面上風浪滔天,田豫仔細觀察地勢後,認為吳軍必定會在成山靠岸,而且此地暗礁很多,正是伏擊的最佳地點。

田豫的做法讓部將很不理解,甚至還嘲笑田豫,他們在岸上伏擊,怎麼可能打到吳水軍呢?而事實卻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由于風浪太大,不久之後,吳軍果然向成山靠岸,加之很多船隻觸礁,這幾乎成了魏軍的活靶子。

魏軍一擁而上,將吳軍殺得大敗,還俘虜了不少敵人。雖說田豫沒有辦法進攻遼東,但在路上順手滅掉了東吳的船隊,也可謂大功一件!

儘管田豫的名氣不算大,但從履歷上看卻是戰功卓著,沒有一絲敗績,著實令人欽佩,與此同時,田豫在統禦地方時,也是清淨安寧,頗有作為,在此,我們也為田將軍點個贊!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二十六》

利用這段時間,田豫已經準備好伏兵,他先命人在馬城南門搖旗吶喊,吸引敵人,等待敵人進了埋伏圈,田豫從北門出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在前後夾擊下,敵人被殺得大敗,田豫率軍追殺二十多裡,漫山遍野都是敵軍的屍體。

在很長時間內,田豫保證了北方邊境的安全,真可謂曹魏北方的守護神。

略施小計,大破東吳水軍

西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在白狼山之戰中大敗烏桓軍和袁尚所部,袁尚、袁熙被迫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公孫康畏懼曹操的勢力,便把袁尚、袁熙處死,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

此後,公孫康就在名義上歸順了曹魏,兩者相安無事。公孫淵是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上臺後,並沒有像老爹那般安分,開始和東吳眉來眼去,東吳也時常派人和公孫淵接觸。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魏明帝曹睿耳中,雖說遼東名義上歸順了曹魏,但事實上,遼東天高皇帝遠,這個地方仍處于公孫家的勢力范圍。

曹睿氣得火冒三丈,馬上下令,派兵要滅掉公孫淵,統兵出征的就是田豫。散騎常侍蔣濟得知消息,立刻上奏勸諫:「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驅使為賊也。」

蔣濟認為,對于公孫淵,我們不應輕易出兵,現在的情況是公孫淵還沒有直接叛變,如果我們出兵,就會逼迫其成為叛軍,況且遼東路途遙遠,取勝了也不會增加國力,失敗的話則會結下仇怨。

在筆者看來,蔣濟的說法固然有些道理,但也十分牽強,既然公孫淵已經貌合神離,叛變是早晚的事,所以,征討還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就是時機問題。

曹睿思來想去,還是下令田豫停止進攻。田豫本想再立個大功,彰顯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接到如此詔令,也有些鬱悶。然而,在海上的突然發現,讓田豫兩眼放光。

當時,東吳的使者周賀剛從公孫淵那裡返回,而田豫發現的,就是東吳的水軍船隊。是時,已經是冬天,冷風刺骨、海面上風浪滔天,田豫仔細觀察地勢後,認為吳軍必定會在成山靠岸,而且此地暗礁很多,正是伏擊的最佳地點。

田豫的做法讓部將很不理解,甚至還嘲笑田豫,他們在岸上伏擊,怎麼可能打到吳水軍呢?而事實卻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由于風浪太大,不久之後,吳軍果然向成山靠岸,加之很多船隻觸礁,這幾乎成了魏軍的活靶子。

魏軍一擁而上,將吳軍殺得大敗,還俘虜了不少敵人。雖說田豫沒有辦法進攻遼東,但在路上順手滅掉了東吳的船隊,也可謂大功一件!

儘管田豫的名氣不算大,但從履歷上看卻是戰功卓著,沒有一絲敗績,著實令人欽佩,與此同時,田豫在統禦地方時,也是清淨安寧,頗有作為,在此,我們也為田將軍點個贊!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二十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