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愛玲:51歲接受男記者7小時超長夜訪,背后原因與她被解聘有關

輕易不肯見人的張愛玲, 竟在1971年6月的一個周末晚上, 接受了一個叫水晶的中年男記者的采訪。

張愛玲

在此之前, 張愛玲還曾為這次采訪做了很多準備:了解到水晶曾在熱帶生活過,

她特地準備了熱帶水果;知道他剛剛訂婚, 她便特地為他未婚妻購買了一瓶8盎司的香奈兒五號香水。

這種種, 在張愛玲的歷史上無疑是反常的。 要知道, 她素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且極其討厭任何形式的社交。

是這個叫「水晶」的男人有什麼特別之處?答案是否定的。 這個男人名不見經傳, 才華也不及張愛玲十分之一, 他僅僅是個力捧張愛玲的、出過幾本書卻不大出名的小記者(偏文藝評論)。

水晶得知張愛玲愿意接受他采訪時很驚訝, 兩人見面后, 張愛玲對他的「盛情」更是讓他「受寵若驚」。 后來, 根據那次夜訪寫成書籍《替張愛玲補妝》時, 他還很覺得那次被接受拜訪很「不可思議」,

他在書里寫道:

「至于她為什麼打開公寓大門讓我去采訪她, 至今我猶未能全然打開疑團來。 唯一差強人意的解釋是:第六感豐富的她, 預知這個人, 將來一定會寫出許多篇有關她作品的文章。 」

水晶的猜測雖然有些道理, 但他終究沒有找到張愛玲突然接受他采訪的真正原因。 而這個原因, 實際就藏在早前她給水晶的一封回信里。 這封信寫于她接受采訪前幾天的6月3日, 在信里她寫道:

「陳先生喪事那天, 我正感冒, 撐著去的。 office也不常去, 工作到月底為止, 但還是會一直趕到月底, 一時不會搬。 」

可嘆, 水晶拿到這封回信后注意力全在「哪天晚上請過來一趟」上。 沒錯, 他已經因為她的「邀請」而興奮過頭了, 以至于, 他完全沒有考慮「張愛玲的工作為何會到月底為止」,

他更加沒有把這件事和她之接受采訪相聯系。

真實情況是:張愛玲正是因為「工作到月底為止」, 即被解聘, 才決定接受水晶采訪。

張愛玲

在這之前, 51歲的張愛玲一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工作,

這份工作一年有一萬的薪水, 它無疑是個不錯的差事。

可很不幸, 張愛玲失去了這份工作, 在不得已離開加州大學之前, 張愛玲終于在挫敗和痛苦中確定了一件事情:只有寫作, 才是真正屬于她張愛玲的路子。

可要重返文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有人給她鋪路, 而水晶恰是在關鍵時刻出現的「可能的鋪路人」。

那麼問題來了, 張愛玲為何會被加州大學殘忍解聘呢?

通常一個人被單位解聘有幾種原因, 一種是他犯了錯;另一種是他的工作不到位, 即能力不夠;還有一種就是因內部爭斗「被犧牲」。 很遺憾, 張愛玲被解聘的背后緣由, 比以上這些要復雜得多。

要解開天才作家張愛玲被解聘的背后原因, 還得回到最初她進入加州大學說起。

1969年, 喪夫兩年, 且剛剛離開紐約雷德克里芙女子學院駐校作家職位的張愛玲, 分別給舊識莊信正和夏志清寫了一封信, 信的內容大致是:她需要找一份工作。

最終, 夏志清受張愛玲之托為她找到了前文所說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的工作, 她當時的職位是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這個職位聽起來算是高大上, 關鍵, 相比社會, 大學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 這點是不善交際應酬的張愛玲最歡喜的。

張愛玲對這份工作抱了一定的希望, 出發前, 她特地請一位黑人裁縫給她定制了半打旗袍。 隨后, 她便輕裝上陣了。

對于當時即將年半百的張愛玲來說, 她對工作的要求無非是「養活自己」, 加州大學這份薪水不錯的工作顯然能滿足她的這個要求。

到了加州大學后,張愛玲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是研究中國文革期間的政治術語,所以張愛玲的工作,并不是她所擅長的。

張愛玲對政治幾乎是一竅不通,但凡她對政治有一丟丟敏感,她也斷然不會在24歲那年嫁給「文化漢奸」胡蘭成。

她在特殊年代來臨前離開大陸,也并非因為她察覺到了政治上的某些動向,而僅僅因為:她不想穿和大家一樣的解放裝。所以,她僥幸逃過那場政治劫難,全因為:她對著裝夠在意。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份工作還有一部分涉及到研究古典巨著《紅樓夢》,這是張愛玲擅長也喜歡的部分。

總體上,這份工作和張愛玲并不怎麼搭調,但既來之則安之,張愛玲的人畢竟已經到了加州大學。所以,她不得已只得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先待著。

張愛玲當時的直接領導是伯克利學院中國中心的主任叫陳世驤,他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可惜的是,他對張愛玲以及她的作品知之甚少。

張愛玲到加州大學后,賣好友夏志清面子的陳世驤還專門給她安排了一桌歡迎宴。

張愛玲素來不喜歡世俗的那一套,所以,這個歡迎宴上,她幾乎沒說幾句話,全程她都擺出一副清高孤傲的樣子。

陳世驤自然看出張愛玲在草草應付,但他也并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畢竟,到這里最要緊的是做事。

陳世驤當時給張愛玲安排了幾個助理,其中有一個名叫陳紹聰的助理,他的任務是輔助張愛玲的研究。

張愛玲并不是一個擅長處理人際關系的人,所以,上到領導陳世驤,下到助理陳紹聰,都鮮少能和她說上話。

陳紹聰對張愛玲事先有過了解,他知道張愛玲是個天才作家,且有社交恐懼癥。所以,為了盡可能地不給她添麻煩,他小心翼翼地做著助理的工作。

每天,張愛玲沒來辦公室前,陳紹聰便將她需要的資料整理妥當,用一只皮筋扎成一捆放在她桌上。為了避免讓她看到他,他總是在她進門之前躲到后面的資料室,等她落座后,他才回到自己的位置。

陳紹聰很快摸到了張愛玲的大致作息,她完全不遵照「朝九晚五」的作息,她每天都在大家快下班時,才匆匆趕到研究中心。等到大家都走了,她才開始埋頭苦干,一直到半夜時分,她才會回去休息。

這樣的作息,可把陳紹聰給難到了,如果他順著張愛玲的作息,他勢必會被領導罵,如果他不順著,又似乎不大好。最終,陳紹聰還是決定跟著大部隊的作息走。

這樣一來,張愛玲和陳紹聰的交集也變得少得可憐了。

陳紹聰當然知道張愛玲是在躲著所有人,所以,他也盡可能地讓自己少出現在她面前。為了避免和張愛玲「打照面」,同時又做好助理的工作,張愛玲感冒,他給她特地配了中藥包送到她家門口時,竟按了一下門鈴就離開了。

果然,那次,張愛玲是在確定門口沒人之后,才開門出來拿了藥。

陳紹聰的用心,張愛玲自然看得到。那次感冒好后,她悄悄放了一瓶香奈兒5號香水在陳紹聰的辦公桌上,香水下還有一張寫著「謝謝」的感謝卡。

不得不說,作為助理,陳紹聰真真是盡忠盡職了。

相比陳紹聰,張愛玲的另一個助理娜拉就完全不同了。娜拉是陳世驤得意門生楊牧的妻子,人都說「同性相斥」,只幾個月的功夫,娜拉就對同是女人的張愛玲很不滿了。

娜拉是個喜歡嚼舌根的女人,她回家后經常和丈夫楊牧吐槽張愛玲。時間久了后,楊牧難免受妻子影響:他對張愛玲的印象也越來越壞了。后來,每次聊天提到張愛玲他都以「那個婆娘」相稱。

1971年的楊牧

沒有資料顯示楊牧對張愛玲的壞印象是否影響到了陳世驤,但很明顯,陳世驤對這個不喜歡和領導溝通且作息很反人類的部下,也有些不滿。只是,礙于張愛玲是夏志清介紹的緣故,他一直隱忍不發。

張愛玲對這些完全沒有察覺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張愛玲對人性的洞察力,她豈會不知道這里頭的道道。

到加州大學不久后,張愛玲就在給鄺文美、宋淇的信里提到了相關,只是,這次提及,她說得比較隱晦,她說:

「搬來兩個星期,老是亂糟糟的,定不下心來寫信,中國人多的地方總是是非多,剛到也已嘗到滋味,頭痛萬分。」

從這「頭痛萬分」四字,宋淇夫婦便察覺到了她在加州大學的糟糕處境。

只是,在這封信里,張愛玲并沒有提到陳世驤、楊牧、娜拉等人的具體,畢竟,當時的她還在加大工作。正式講到這些,乃是在后來離開加大以后她給宋淇夫婦的一封信里,在那封信里,她很明確地講到了她「頭痛」的原因,她說:

「我上次信上關于離開加大的經過,沒講清楚。是因為陳先生新故,有些話覺得不便說。詩人葉珊(楊牧)與他太太娜拉,是陳氏夫婦的愛將,所以(他)安插娜拉做我的助手。這娜拉是非之多,就不必提了。」

收到張愛玲入職不久后寫來的「頭痛」信后,作為一直關心張愛玲的朋友,宋淇夫婦自然有些著急。

后來,一直沒收到張愛玲來信的宋淇夫婦,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她在加州大學的境況。

1970年,宋淇夫婦見到了來港的陳世驤夫婦,他們自然免不了向他們探聽張愛玲的消息。讓他們大感意外的是:陳世驤一提到張愛玲,便滿臉不悅。如此一來,宋淇夫婦也不好再多問什麼。

當年8月11日,宋淇夫婦給張愛玲寫信說:

「從他們那里知道你的近況,但也不知其詳,只要知道你在加大工作就好了」。

在這封信里,宋淇夫婦給張愛玲介紹了一份兼職:請張愛玲研究丁玲,這是香港大學大眾傳播中心的一個小規模研究計劃。

介紹完這份兼職后,宋淇特別叮囑張愛玲:做這個之前,必須取得陳世驤教授的同意,還有,她必須要以加大的工作為主。

宋淇夫婦

宋淇如此反復叮囑,自然是因為他們已經察覺到陳世驤對她的不滿。而這份兼職,多少也是為給張愛玲探路,他們想著:如果張愛玲實在在加大混不下去,總也有事情可做。

收到信兩個月后,張愛玲才想起給宋淇回信,信里,她寫道:

「我這些時一直惦記著寫信,但是是真忙,因為有這麼些材料可看,整天浸在里面,寫理論又老是太簡略,還在學著。」

張愛玲寫這封信時,距離她入職加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可即便已經是個「老人」,她在工作上還是覺得非常吃力,且還在「學著」。很顯然,張愛玲并沒有適應加大的工作。

這種結果,自是張愛玲不肯和領導、同事溝通的必然結果。

可即便整天「浸」在材料里,張愛玲也沒法交出讓領導滿意的工作論文。這里所說的「工作論文」,是陳世驤讓張愛玲寫的「研究中國文革期間政治術語」的分析論文。

在這個論文里,張愛玲要做的是:將這些與文革有關的政治術語搜集起來并加以分析。

接到任務后,張愛玲并沒有多問什麼,她想先自己憑感覺去試試,最主要的是「問太多」不符合她的性格。

苦干無數個日夜后,張愛玲將寫好的論文交到了陳世驤的手里。陳世驤看完后對她說:「你搜集的資料太少了!」

論文被駁回后,張愛玲在沒有和陳世驤以及同事做任何溝通的情況下,繼續埋頭苦干地修改。修改后,她再次將論文交到了陳世驤的手里。

出乎張愛玲意料的是,陳世驤看完論文后告訴她:「你這個分析論文,我看不懂!」

通常,領導說你的東西「他看不懂」,絕不可能是你的東西真的高深到他「看懂都難」的地步,它往往只代表一種可能:「你的東西,壓根兒就不行」!「我對你的東西非常不滿意,連建議都懶得提!」

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她在人際關系上是不懂拐彎抹角的,所以,她聽到領導這話后的第一反應是:領導真的看不懂她的論文。她想:定是自己寫得太高深,以至于領導都看不懂。于是,她無比驚詫地問道:

「一條詞語,我解釋了三遍五遍你還看不懂?」

陳世驤聽到這話時嘴巴張了張后又閉上了,良久后,他幾乎一字一句地問道:「那你是質疑我的專業水準了?」

張愛玲聽到這兒才知道自己的話有問題,于是,她趕緊「補救」道:

「不不不,我不是質疑你的專業水準,我是說你能不能請我們中心的漢學專家來看一看我的論文。」

張愛玲這個「補救」幾乎等于「補刀」,這話出口后,她才意識到:相比前面,這句話才是真的質疑領導專業水準。

陳世驤聽到她這話中的「專家」二字明顯感覺到了不適,如果他的涵養稍微差一點,此時他必定會沖著張愛玲喊道:「我就是專家,還請什麼專家來看!」

陳世驤畢竟是做主任的,所以他斷不可能被張愛玲激得失去理智,他只抬了抬眼道:「我請我們中心的兩位漢學專家都看過你的論文了,大家都表示看不懂。」

張愛玲聽到這話后依舊用難以置信的語氣追問道:「有沒有請哈佛大學的韓南看過?」

張愛玲的這句話等于直接否定了整個加州大學,到這里,陳世驤已經忍無可忍,他怒了……張愛玲在加大的職業生涯,終于走到了盡頭。

張愛玲與賴雅

這件事后幾個月后,陳世驤突發心臟病ㄙˇ亡。張愛玲帶病出席了葬禮,但只是短暫現身后她便迅速離開了。

之后,華人圈里一度流傳著這樣的消息:張愛玲一個大作家,竟連一篇學術論文都寫不好。這些風涼話,張愛玲自然聽到了。

事后的張愛玲總算想明白了:自己吃不了學術的飯。這自然不僅僅因為寫學術論文很難,還因為在學術圈里混,得和人打交道。

幾乎是從那次談話后開始,張愛玲便打定了主意:再也不會選擇和人有交集的工作了。

對于當時的張愛玲而言,「不就業」同時又能養活自己的路,只有一條:重走老路,做作家。

人,往往都會在跌倒無數次后,才真正明確自己的出路,張愛玲也是如此,她在兜兜轉轉無數次后,終于找到了真正屬于她的出路:重回中文文壇。

既是要重回文壇,自然免不了和讀者有一輪溝通,而這個溝通的梯子,張愛玲選定了此前一直請求拜訪她的水晶。

不難想象,這次重回文壇,張愛玲下了很大的決心。這點,從她給水晶寫的回信就可見一斑。在那封信里,她寫過這樣一句話:

「你信上說六月中旬要離開這里。我總希望在你動身前能見著——已經病了一冬天,講著都嫌膩煩。下星期也許會好一點!」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她預備為這次采訪,努力把病養好。水晶聽到這樣的話,自然打心眼里感動。

約定的日期到來的那天,水晶心里依舊很忐忑,他害怕有社交恐懼癥的張愛玲不肯開門,或者,開門后一言不合把他趕出去。

萬幸,張愛玲不僅為水晶打開了公寓的門,還和他聊了整整七個小時:他們從晚上七點多,聊到了第二天凌晨兩點多。

在張愛玲的歷史上,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被采訪」,這也是她有生之年接受的最后的一次超長采訪。

這次聊天式采訪中,張愛玲給水晶透露了很多此前沒人知道的故事。比如:她還有一個筆名叫「梁京」,《半生緣》最初連載時,她便用的這個筆名。

講到這段時,她還說起了一個小故事:《半生緣》被連載后,有個和曼楨(女主)同樣遭遇的女子,從報社拿到她的地址,尋到她公寓里倚門大哭。

她笑著說:「還好那時我和姑姑住,姑姑后來把她勸走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要怎麼辦!」

從張愛玲談的這個小故事便可看出,當時的張愛玲與水晶聊天時完全是「豁出去」的狀態。實際上,凡是水晶問的,她全部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

在這次采訪中,張愛玲甚至冒著得罪某些作家的風險暢所欲言,談到錢鍾書的《圍城》,水晶說「《圍城》太俊俏,看第二遍時便不喜歡了」,張愛玲表示認同地跟著笑了起來。

她甚至在接受采訪時批評臺灣作家道:「臺灣作家聚會太多,是不好的。作家還是分散一點的好,避免彼此受到傷害。」

張愛玲和水晶談論最多的還是她以往的作品,他們從《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談到了《阿小悲秋》里的蘇州姨娘,他們又從《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佟振保聊到了《半生緣》里世鈞與曼楨的錯過……

張愛玲還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自爆了自己的一些隱私,就連她每天幾點起床,她都悉數交代了。

水晶對這次采訪滿意極了,從張愛玲那個三層樓公寓辭別后,走在清空明亮伯克萊街頭時,他的手里還捧著張愛玲親筆題贈的《怨女》英文本和香奈兒5號香水。

這次采訪后,回到臺灣的水晶一連寫了幾萬字關于張愛玲的文章。這些文字在臺灣各大報社被刊出后,臺灣迅速掀起了一股「張愛玲熱潮」。

自此,張愛玲文學熱,在臺灣重磅回歸了。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1973年,一心創作的張愛玲寫出了《初評紅樓夢》,這部作品后來被刊登在了《皇冠》上。

同在這一年,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在臺灣被重刊。

之后,張愛玲完成了英譯《海上花列傳》、小說《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作,她還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

這些,無一例外全是張愛玲的巨著。

不得不說,若張愛玲沒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明確真正的出路,或者,她在遭受挫折時自暴自棄,那世人定然不會看到她后來的那些傳世經典。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房東發現ㄙˇ于加州的公寓中,她走時,房間里還放置著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自傳體小說《小團圓》。

ㄙˇ前,她曾立下遺囑:將全部財產交給宋淇夫婦。宋淇夫婦在清點張愛玲遺產時發現:她竟留下了近270萬元港幣的存款。

張愛玲最后留下的資產在震驚宋淇夫婦的同時,也震驚了世人。直到此時,世人才知道:原來,那個曾經為了生計在加州大學「浸」在材料里痛苦寫論文的張愛玲,早已躋身最富有作家行列。

不過,這些身外之物從來不是張愛玲真正想要的,她要的自始至終只是「養活自己」而已。

也只有這樣沒有太大「欲求」的張愛玲,才能寫出如《色戒》、《傾城之戀》、《半生緣》、《燼余錄》、《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等傳世經典。

張愛玲的「逆襲」也多少啟示世人:失敗、挫折、磨難都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們能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我,從而找尋到真正的出路。

到了加州大學后,張愛玲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是研究中國文革期間的政治術語,所以張愛玲的工作,并不是她所擅長的。

張愛玲對政治幾乎是一竅不通,但凡她對政治有一丟丟敏感,她也斷然不會在24歲那年嫁給「文化漢奸」胡蘭成。

她在特殊年代來臨前離開大陸,也并非因為她察覺到了政治上的某些動向,而僅僅因為:她不想穿和大家一樣的解放裝。所以,她僥幸逃過那場政治劫難,全因為:她對著裝夠在意。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份工作還有一部分涉及到研究古典巨著《紅樓夢》,這是張愛玲擅長也喜歡的部分。

總體上,這份工作和張愛玲并不怎麼搭調,但既來之則安之,張愛玲的人畢竟已經到了加州大學。所以,她不得已只得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先待著。

張愛玲當時的直接領導是伯克利學院中國中心的主任叫陳世驤,他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可惜的是,他對張愛玲以及她的作品知之甚少。

張愛玲到加州大學后,賣好友夏志清面子的陳世驤還專門給她安排了一桌歡迎宴。

張愛玲素來不喜歡世俗的那一套,所以,這個歡迎宴上,她幾乎沒說幾句話,全程她都擺出一副清高孤傲的樣子。

陳世驤自然看出張愛玲在草草應付,但他也并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畢竟,到這里最要緊的是做事。

陳世驤當時給張愛玲安排了幾個助理,其中有一個名叫陳紹聰的助理,他的任務是輔助張愛玲的研究。

張愛玲并不是一個擅長處理人際關系的人,所以,上到領導陳世驤,下到助理陳紹聰,都鮮少能和她說上話。

陳紹聰對張愛玲事先有過了解,他知道張愛玲是個天才作家,且有社交恐懼癥。所以,為了盡可能地不給她添麻煩,他小心翼翼地做著助理的工作。

每天,張愛玲沒來辦公室前,陳紹聰便將她需要的資料整理妥當,用一只皮筋扎成一捆放在她桌上。為了避免讓她看到他,他總是在她進門之前躲到后面的資料室,等她落座后,他才回到自己的位置。

陳紹聰很快摸到了張愛玲的大致作息,她完全不遵照「朝九晚五」的作息,她每天都在大家快下班時,才匆匆趕到研究中心。等到大家都走了,她才開始埋頭苦干,一直到半夜時分,她才會回去休息。

這樣的作息,可把陳紹聰給難到了,如果他順著張愛玲的作息,他勢必會被領導罵,如果他不順著,又似乎不大好。最終,陳紹聰還是決定跟著大部隊的作息走。

這樣一來,張愛玲和陳紹聰的交集也變得少得可憐了。

陳紹聰當然知道張愛玲是在躲著所有人,所以,他也盡可能地讓自己少出現在她面前。為了避免和張愛玲「打照面」,同時又做好助理的工作,張愛玲感冒,他給她特地配了中藥包送到她家門口時,竟按了一下門鈴就離開了。

果然,那次,張愛玲是在確定門口沒人之后,才開門出來拿了藥。

陳紹聰的用心,張愛玲自然看得到。那次感冒好后,她悄悄放了一瓶香奈兒5號香水在陳紹聰的辦公桌上,香水下還有一張寫著「謝謝」的感謝卡。

不得不說,作為助理,陳紹聰真真是盡忠盡職了。

相比陳紹聰,張愛玲的另一個助理娜拉就完全不同了。娜拉是陳世驤得意門生楊牧的妻子,人都說「同性相斥」,只幾個月的功夫,娜拉就對同是女人的張愛玲很不滿了。

娜拉是個喜歡嚼舌根的女人,她回家后經常和丈夫楊牧吐槽張愛玲。時間久了后,楊牧難免受妻子影響:他對張愛玲的印象也越來越壞了。后來,每次聊天提到張愛玲他都以「那個婆娘」相稱。

1971年的楊牧

沒有資料顯示楊牧對張愛玲的壞印象是否影響到了陳世驤,但很明顯,陳世驤對這個不喜歡和領導溝通且作息很反人類的部下,也有些不滿。只是,礙于張愛玲是夏志清介紹的緣故,他一直隱忍不發。

張愛玲對這些完全沒有察覺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張愛玲對人性的洞察力,她豈會不知道這里頭的道道。

到加州大學不久后,張愛玲就在給鄺文美、宋淇的信里提到了相關,只是,這次提及,她說得比較隱晦,她說:

「搬來兩個星期,老是亂糟糟的,定不下心來寫信,中國人多的地方總是是非多,剛到也已嘗到滋味,頭痛萬分。」

從這「頭痛萬分」四字,宋淇夫婦便察覺到了她在加州大學的糟糕處境。

只是,在這封信里,張愛玲并沒有提到陳世驤、楊牧、娜拉等人的具體,畢竟,當時的她還在加大工作。正式講到這些,乃是在后來離開加大以后她給宋淇夫婦的一封信里,在那封信里,她很明確地講到了她「頭痛」的原因,她說:

「我上次信上關于離開加大的經過,沒講清楚。是因為陳先生新故,有些話覺得不便說。詩人葉珊(楊牧)與他太太娜拉,是陳氏夫婦的愛將,所以(他)安插娜拉做我的助手。這娜拉是非之多,就不必提了。」

收到張愛玲入職不久后寫來的「頭痛」信后,作為一直關心張愛玲的朋友,宋淇夫婦自然有些著急。

后來,一直沒收到張愛玲來信的宋淇夫婦,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她在加州大學的境況。

1970年,宋淇夫婦見到了來港的陳世驤夫婦,他們自然免不了向他們探聽張愛玲的消息。讓他們大感意外的是:陳世驤一提到張愛玲,便滿臉不悅。如此一來,宋淇夫婦也不好再多問什麼。

當年8月11日,宋淇夫婦給張愛玲寫信說:

「從他們那里知道你的近況,但也不知其詳,只要知道你在加大工作就好了」。

在這封信里,宋淇夫婦給張愛玲介紹了一份兼職:請張愛玲研究丁玲,這是香港大學大眾傳播中心的一個小規模研究計劃。

介紹完這份兼職后,宋淇特別叮囑張愛玲:做這個之前,必須取得陳世驤教授的同意,還有,她必須要以加大的工作為主。

宋淇夫婦

宋淇如此反復叮囑,自然是因為他們已經察覺到陳世驤對她的不滿。而這份兼職,多少也是為給張愛玲探路,他們想著:如果張愛玲實在在加大混不下去,總也有事情可做。

收到信兩個月后,張愛玲才想起給宋淇回信,信里,她寫道:

「我這些時一直惦記著寫信,但是是真忙,因為有這麼些材料可看,整天浸在里面,寫理論又老是太簡略,還在學著。」

張愛玲寫這封信時,距離她入職加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可即便已經是個「老人」,她在工作上還是覺得非常吃力,且還在「學著」。很顯然,張愛玲并沒有適應加大的工作。

這種結果,自是張愛玲不肯和領導、同事溝通的必然結果。

可即便整天「浸」在材料里,張愛玲也沒法交出讓領導滿意的工作論文。這里所說的「工作論文」,是陳世驤讓張愛玲寫的「研究中國文革期間政治術語」的分析論文。

在這個論文里,張愛玲要做的是:將這些與文革有關的政治術語搜集起來并加以分析。

接到任務后,張愛玲并沒有多問什麼,她想先自己憑感覺去試試,最主要的是「問太多」不符合她的性格。

苦干無數個日夜后,張愛玲將寫好的論文交到了陳世驤的手里。陳世驤看完后對她說:「你搜集的資料太少了!」

論文被駁回后,張愛玲在沒有和陳世驤以及同事做任何溝通的情況下,繼續埋頭苦干地修改。修改后,她再次將論文交到了陳世驤的手里。

出乎張愛玲意料的是,陳世驤看完論文后告訴她:「你這個分析論文,我看不懂!」

通常,領導說你的東西「他看不懂」,絕不可能是你的東西真的高深到他「看懂都難」的地步,它往往只代表一種可能:「你的東西,壓根兒就不行」!「我對你的東西非常不滿意,連建議都懶得提!」

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她在人際關系上是不懂拐彎抹角的,所以,她聽到領導這話后的第一反應是:領導真的看不懂她的論文。她想:定是自己寫得太高深,以至于領導都看不懂。于是,她無比驚詫地問道:

「一條詞語,我解釋了三遍五遍你還看不懂?」

陳世驤聽到這話時嘴巴張了張后又閉上了,良久后,他幾乎一字一句地問道:「那你是質疑我的專業水準了?」

張愛玲聽到這兒才知道自己的話有問題,于是,她趕緊「補救」道:

「不不不,我不是質疑你的專業水準,我是說你能不能請我們中心的漢學專家來看一看我的論文。」

張愛玲這個「補救」幾乎等于「補刀」,這話出口后,她才意識到:相比前面,這句話才是真的質疑領導專業水準。

陳世驤聽到她這話中的「專家」二字明顯感覺到了不適,如果他的涵養稍微差一點,此時他必定會沖著張愛玲喊道:「我就是專家,還請什麼專家來看!」

陳世驤畢竟是做主任的,所以他斷不可能被張愛玲激得失去理智,他只抬了抬眼道:「我請我們中心的兩位漢學專家都看過你的論文了,大家都表示看不懂。」

張愛玲聽到這話后依舊用難以置信的語氣追問道:「有沒有請哈佛大學的韓南看過?」

張愛玲的這句話等于直接否定了整個加州大學,到這里,陳世驤已經忍無可忍,他怒了……張愛玲在加大的職業生涯,終于走到了盡頭。

張愛玲與賴雅

這件事后幾個月后,陳世驤突發心臟病ㄙˇ亡。張愛玲帶病出席了葬禮,但只是短暫現身后她便迅速離開了。

之后,華人圈里一度流傳著這樣的消息:張愛玲一個大作家,竟連一篇學術論文都寫不好。這些風涼話,張愛玲自然聽到了。

事后的張愛玲總算想明白了:自己吃不了學術的飯。這自然不僅僅因為寫學術論文很難,還因為在學術圈里混,得和人打交道。

幾乎是從那次談話后開始,張愛玲便打定了主意:再也不會選擇和人有交集的工作了。

對于當時的張愛玲而言,「不就業」同時又能養活自己的路,只有一條:重走老路,做作家。

人,往往都會在跌倒無數次后,才真正明確自己的出路,張愛玲也是如此,她在兜兜轉轉無數次后,終于找到了真正屬于她的出路:重回中文文壇。

既是要重回文壇,自然免不了和讀者有一輪溝通,而這個溝通的梯子,張愛玲選定了此前一直請求拜訪她的水晶。

不難想象,這次重回文壇,張愛玲下了很大的決心。這點,從她給水晶寫的回信就可見一斑。在那封信里,她寫過這樣一句話:

「你信上說六月中旬要離開這里。我總希望在你動身前能見著——已經病了一冬天,講著都嫌膩煩。下星期也許會好一點!」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她預備為這次采訪,努力把病養好。水晶聽到這樣的話,自然打心眼里感動。

約定的日期到來的那天,水晶心里依舊很忐忑,他害怕有社交恐懼癥的張愛玲不肯開門,或者,開門后一言不合把他趕出去。

萬幸,張愛玲不僅為水晶打開了公寓的門,還和他聊了整整七個小時:他們從晚上七點多,聊到了第二天凌晨兩點多。

在張愛玲的歷史上,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被采訪」,這也是她有生之年接受的最后的一次超長采訪。

這次聊天式采訪中,張愛玲給水晶透露了很多此前沒人知道的故事。比如:她還有一個筆名叫「梁京」,《半生緣》最初連載時,她便用的這個筆名。

講到這段時,她還說起了一個小故事:《半生緣》被連載后,有個和曼楨(女主)同樣遭遇的女子,從報社拿到她的地址,尋到她公寓里倚門大哭。

她笑著說:「還好那時我和姑姑住,姑姑后來把她勸走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要怎麼辦!」

從張愛玲談的這個小故事便可看出,當時的張愛玲與水晶聊天時完全是「豁出去」的狀態。實際上,凡是水晶問的,她全部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

在這次采訪中,張愛玲甚至冒著得罪某些作家的風險暢所欲言,談到錢鍾書的《圍城》,水晶說「《圍城》太俊俏,看第二遍時便不喜歡了」,張愛玲表示認同地跟著笑了起來。

她甚至在接受采訪時批評臺灣作家道:「臺灣作家聚會太多,是不好的。作家還是分散一點的好,避免彼此受到傷害。」

張愛玲和水晶談論最多的還是她以往的作品,他們從《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談到了《阿小悲秋》里的蘇州姨娘,他們又從《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佟振保聊到了《半生緣》里世鈞與曼楨的錯過……

張愛玲還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自爆了自己的一些隱私,就連她每天幾點起床,她都悉數交代了。

水晶對這次采訪滿意極了,從張愛玲那個三層樓公寓辭別后,走在清空明亮伯克萊街頭時,他的手里還捧著張愛玲親筆題贈的《怨女》英文本和香奈兒5號香水。

這次采訪后,回到臺灣的水晶一連寫了幾萬字關于張愛玲的文章。這些文字在臺灣各大報社被刊出后,臺灣迅速掀起了一股「張愛玲熱潮」。

自此,張愛玲文學熱,在臺灣重磅回歸了。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1973年,一心創作的張愛玲寫出了《初評紅樓夢》,這部作品后來被刊登在了《皇冠》上。

同在這一年,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在臺灣被重刊。

之后,張愛玲完成了英譯《海上花列傳》、小說《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作,她還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

這些,無一例外全是張愛玲的巨著。

不得不說,若張愛玲沒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明確真正的出路,或者,她在遭受挫折時自暴自棄,那世人定然不會看到她后來的那些傳世經典。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房東發現ㄙˇ于加州的公寓中,她走時,房間里還放置著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自傳體小說《小團圓》。

ㄙˇ前,她曾立下遺囑:將全部財產交給宋淇夫婦。宋淇夫婦在清點張愛玲遺產時發現:她竟留下了近270萬元港幣的存款。

張愛玲最后留下的資產在震驚宋淇夫婦的同時,也震驚了世人。直到此時,世人才知道:原來,那個曾經為了生計在加州大學「浸」在材料里痛苦寫論文的張愛玲,早已躋身最富有作家行列。

不過,這些身外之物從來不是張愛玲真正想要的,她要的自始至終只是「養活自己」而已。

也只有這樣沒有太大「欲求」的張愛玲,才能寫出如《色戒》、《傾城之戀》、《半生緣》、《燼余錄》、《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等傳世經典。

張愛玲的「逆襲」也多少啟示世人:失敗、挫折、磨難都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們能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我,從而找尋到真正的出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