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毛與荷西驚世駭俗婚禮上的「3個細節」,其中一個讓人「細思極恐」

三毛是個傳奇女子, 她的傳奇在于, 她總是活在世俗之外。 三毛一生, 雖身在凡塵, 卻從未從過世俗, 即便是她人生那場唯一的婚禮, 也顯得分外驚世駭俗。

婚禮, 是任何一個女人最夢寐以求的人生之最盛大、最重要儀式。 但, 這是對全天下女人而言的, 在三毛這兒, 卻并非如比。

1973年對三毛和荷西來說, 注定是非同尋常的一年。

這年, 在經過六年的等待后, 他們經歷重逢相戀后最終決定走入婚姻殿堂。

三毛比荷西大了整整六歲, 三毛是臺灣人, 而荷西則是西班牙人。 除開這些, 兩人之間, 還有很多現實里不匹配的因素。

但這些世俗眼里所謂的「不般配」, 三毛與荷西全然沒有放在眼里。

對于三毛和荷西而言, 相愛便是一切, 其他的, 都是其次。

但再不管不顧也終究要有世俗的儀式, 于是, 經過商量后, 荷西決定同三毛結婚。

很快, 兩人便感受到了世俗的繁瑣。 因為此時身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三毛是中國人,

因此, 他們若要公證結婚, 非得補齊很多手續。

根據當時三毛回憶中的說法, 西班牙法院的老爺爺告訴他們, 如要公證結婚, 非得:補出生證明, 單身證明, 居留證明, 法院公告證明……

此外, 法院老爺爺還告訴三毛與荷西:

「這位小姐(三毛)的文件要由臺灣出, 再由中國駐葡公使館翻譯證明, 證明完了再轉西班牙駐葡領事館公證, 再經西班牙外交部, 再轉來此地審核, 審核完畢我們就公告十五天, 然后再送馬德里你們過去戶籍所在地法院公告……。 」

而要走完這些流程, 非得三個月時間不可。

也就是說:兩人準備結婚時, 卻被告知還不能結婚。

三毛是個最怕麻煩的人, 當她聽到結婚需要如此多資料和時間時,

她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說:「結婚這麼麻煩, 我們干脆不結了吧。 」但荷西卻堅持要辦結婚, 畢竟這是他的責任, 也是承諾。 三毛無奈, 只得依他。

于是, 接下來的時間, 荷西和三毛只得一邊等待一邊做些婚禮的準備。

這幾個月的時間里, 荷西每天忙著掙錢、布置新家、做一些結婚用的家具。

而三毛則在幫忙的同時, 背了背包和相機, 跑游牧民族的賬篷, 看不同而多彩的奇異風俗, 并開始學習阿拉伯文。

除了做這些, 三毛還有一個任務便是:每天跑郵局看信。

跑了三個月郵局后的一天, 當三毛再次走了一個多小時到達小鎮并坐在法院里時, 秘書告訴三毛:

「好, 最后馬德里公告也結束了, 你們可以結婚了。 」

聽到這個消息時, 三毛有些難以置信。 她瞪大眼睛問:「什麼時候」!

秘書微笑著看著三毛說:

「我替你們安排好了日子。 明天下午六點鐘。 」

或許是消息來得太突然, 三毛竟忘了高興, 她只繼續追問:

「明天?你說明天?」

秘書對三毛的反應顯然有些不高心, 他喃喃道:「荷西說要盡快,

越快越好。 」

聽到消息后的三毛道了謝, 有些精神恍惚地離開了。

對, 明天, 三毛就要嫁人了, 但好像哪里不對, 對, 他們似乎都沒有準備好。 最重要的是:荷西還不知道自己明天結婚。

這就是當年結婚前一天的荷西和三毛, 他們竟都是被通知可以結婚的。

隨后,三毛找到荷西公司的司機并跑去對他說:

「穆罕默德沙里,你去公司嗎?替我帶口信給荷西,請告訴他,他明天跟我結婚,叫他下了班來鎮上。」

司機穆罕默德沙里懵懵地抓抓頭,奇怪的問三毛:

「難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結婚嗎?」

三毛有些無奈地看著司機道:

「我也不知道我明天要結婚,我剛剛才知道。」

司機依舊糊涂,三毛看他一臉懵便樂了,隨即她笑笑跑開了。此時的她才真正確定:明天,自己就要和心愛的人結婚了。

那天的天氣似乎很好,沙漠也生出千般溫柔。她終于要在她最愛的地方,嫁給她最愛的人,過上她最愛的生活了。

荷西很好,她很好,千帆過盡,一切也都還好。

很快,三毛突然想起:似乎還有什麼沒有做。對,還得讓父母家人知道自己明天就要嫁人了。她馬上給家里發了一封電報,電報內容很簡單:

「明日結婚,三毛。」

荷西得到消息后,飛快地出現在了三毛面前,他的臉上有幾分急切,有幾分焦躁,甚至還有幾分不知所措。也難怪,當時的三毛雖然已經30歲了,可荷西卻才剛剛24歲,還是一個大男孩。

左思右想后,荷西將三毛挽進了沙漠里,一個勉強能稱得上是電影院的地方,看一場叫做《希臘左巴》的電影。

電影院里的二人各懷心事,一個快樂伴著滄桑,一個欣喜伴著急躁,電影看得不算圓滿,可荷西卻給了個冠冕堂皇的冠名,他說這叫慶賀新婚加告別單身。

看完電影后,三毛笑著,荷西也跟著笑。從彼此上揚的嘴角弧線里,他們感受到了幸福。原來,幸福竟是如此簡單。

荷西看著三毛,慢慢地眼角的笑意里浸了淚光:原來過去看來如此遙不可及的夢,竟然已經近在咫尺了。

人世間,有多少人,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剛好又在相同的時間里互相愛上呢?!

張愛玲曾有一段面述愛情中遇見的文字,是這樣說的: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荷西與三毛并非剛剛好,他們相識在荷西18歲、三毛24歲那年。那時,時間并不「剛剛好」,但經過六年的堅守和等待,他們兩,終于等來了張愛玲口中的「剛剛好」。

為了讓這場婚禮顯得更有儀式感,荷西準備為他們的結婚臨時準備一個特別的禮物。出門很久后荷西回來敲門,三毛開門后荷西便大聲喊:

「快看看,我有東西要送你。」

三毛接過荷西手里被包得嚴絲合縫的大盒子,撕開一看,竟是一個駱駝的頭蓋骨。

三毛看到結婚禮物的瞬間差點尖叫起來,沒錯,這個禮物很明顯是荷西沙漠里「拾荒」來的。三毛一生信奉緣分,所以,她平生最喜歡的便是流浪,其次便是流浪途中「拾荒」。

三毛這個世人無法理解的奇特愛好,荷西卻完全理解。不僅理解,他甚至還跟著三毛一起拾荒來這駱駝頭骨。

這個撿來的寶貝,在三毛和荷西眼里,有著不一樣的神采和意義,三毛在回憶中,講述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寶貝時寫到:

「嗶!露出兩只骷髏的眼睛來,我將這個意外的禮物用力拉出來,再一看,原來是一副駱駝的頭骨,慘白的骨頭很完整地合在一起,一大排牙齒 正毗牙咧嘴地對著我,眼睛是兩個大黑洞。我太興奮了。這個東西真是送到我心里去了,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

荷西與三毛總是如此,他能讀懂她的與眾不同甚至「異類」愛好;而她也總能理解他的一切。知己,大抵如三毛與荷西,交的,從來是靈魂。

第二天,便是三毛與荷西的婚禮了。

婚禮當天,三毛與荷西并沒有刻意打扮,他們僅僅比平日里穿戴得稍微整潔了一點點而已。

那天,荷西休整了他的胡子,穿了一件深藍色的襯衫。而三毛則將頭髮披散下來,戴上了一頂闊邊草帽。

興許是覺得這種打扮過于平常了些,少了點儀式感。三毛心血來潮一般,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了帽子上。

三毛的草帽別上香菜后,荷西打量著三毛,很欣賞地說:

「很好,田園風味,這麼簡單反而好看。」

三毛也欣喜地看向荷西,說他修剪過的大胡子讓他看起來多了些深邃干練。

可是,當他們到了法院門口時,他們才有些驚覺:方才對彼此的夸贊似乎有了幾分不恰當。

三毛和荷西看到,法院的人們個個都是西裝領帶,看起來十分隆重。

比較之下,三毛與荷西覺得他們兩,看起來似乎更像是來湊熱鬧的一對。

但他們彼此都并不介意,對,他們從來沒有要求自己和別人或者世俗一樣。

三毛與荷西的公證結婚儀式開始時,當法官念到「你愿意做荷西的妻子麼?」時,三毛竟沒聽清,于是她問了一句「什麼」,如此嚴肅的場合問出「什麼」,自然是讓周圍人哄堂大笑了。

三毛、荷西也跟著笑,但年輕的法官似乎很緊張,他繼續大聲念到:

「你愿意做荷西的妻子麼?」

三毛或許是看到法官那緊張的樣子覺得好笑,便嘴角上揚地笑著道:「好」!

三毛的話音未落,又是一陣哄笑聲,顯然,在這種時候,按照慣例,應該要答:「是」!

法官聽到三毛的答復有些懵,但他還算機靈,便接著開始問荷西,而荷西的回答是:「是!」

荷西答完后,年輕的法官(或許是第一次主持儀式)早已經亂了陣腳。就這樣,三人在臺上靜靜站著,周圍人靜靜看著,似乎時間突然靜止了一般。

良久后,忘詞的法官突然冒出一句:

「好了,你們結婚了,恭喜,恭喜。」

法官的話音一落,三毛一聽儀式結束了,馬上又來了精神,她將帽子一把拉下來,習慣性地想做扇子扇,結果是香菜落了滿地。又是一陣哄笑,也許這就是最貼近生活的樸素浪漫吧。

儀式結束后,人們紛紛圍上來向他們表達祝福。

兩個打扮樸素的人,被一群正裝的人祝賀新婚,這場面,大概也只在荷西與三毛的婚禮上才能遇見吧。

儀式結束后,兩人就回到了住處,這時他們才發現,在儀式上,年輕的法官落了「交換戒指」的環節。

這個在世俗看來是「兇兆」的細節,讓三毛也荷西心里也多少有點失落,于是,他們決定補上。于是,兩人到住處后,互相補戴了戒指。

婚禮上落了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互相交換戒指,意味著什麼?婚姻沒有套牢?愛情無法白頭?當六年后荷西意外過世時,世人再想起婚禮上這個細節時不免深覺「細思極恐」。

這似乎意味著:這段愛情雖逃過了世俗。卻終究逃不過宿命。

回到住處后的兩人,還發現了荷西同事送來的蛋糕和祝福的字條,這讓三毛分外感動。

蛋糕上的小人被三毛緊緊護在手上,像個孩于怕被搶去玩具,這讓荷西忍俊不禁。

自此,三毛與荷西的婚禮,便算「圓滿」完成了。

這場儀式不僅說不上隆重,甚至有些簡樸。但原本,對于三毛與荷西而言,婚禮,就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對于相愛的兩人而言,它原本就可有可無,如此,隆重還是簡樸,又有何干呢?

婚后不久,兩人搬到了他們兩親手新安置的家里。

他們的家,就是一個簡單的圓形拱門的屋子,而且它還坐落在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對面,這個家的屋后接連著綿延無盡的沙漠和廣闊的藍天。

三毛與荷西家,十分偏僻且樸素,說得嚴重點,就是家徒四壁。最要命的是,這個家的頭頂上還有一個天窗, 風起時,便有沙土落入家中;由于天窗很大,從上往下一看便明了,根本就沒有一點隱私空間。

而這個家的衛生間還有一個根本用不到的白浴缸,這都沒什麼,最要緊的是,沙漠里的家沒有水,如果想要淡水,需要到鎮上去提。

平日里,裝點這個家的唯一的東西,便是三毛拾荒來的「寶貝」。

但也正因此,這個家與任何人的家都不一樣,全世界,獨此一個。

對于三毛和荷西而言,家,從來與富貴榮華無關,家,就是有他(她)。

三毛與荷西對家的定義便是如此:心安處,便是家!有愛,便是家!

隨后,三毛找到荷西公司的司機并跑去對他說:

「穆罕默德沙里,你去公司嗎?替我帶口信給荷西,請告訴他,他明天跟我結婚,叫他下了班來鎮上。」

司機穆罕默德沙里懵懵地抓抓頭,奇怪的問三毛:

「難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結婚嗎?」

三毛有些無奈地看著司機道:

「我也不知道我明天要結婚,我剛剛才知道。」

司機依舊糊涂,三毛看他一臉懵便樂了,隨即她笑笑跑開了。此時的她才真正確定:明天,自己就要和心愛的人結婚了。

那天的天氣似乎很好,沙漠也生出千般溫柔。她終于要在她最愛的地方,嫁給她最愛的人,過上她最愛的生活了。

荷西很好,她很好,千帆過盡,一切也都還好。

很快,三毛突然想起:似乎還有什麼沒有做。對,還得讓父母家人知道自己明天就要嫁人了。她馬上給家里發了一封電報,電報內容很簡單:

「明日結婚,三毛。」

荷西得到消息后,飛快地出現在了三毛面前,他的臉上有幾分急切,有幾分焦躁,甚至還有幾分不知所措。也難怪,當時的三毛雖然已經30歲了,可荷西卻才剛剛24歲,還是一個大男孩。

左思右想后,荷西將三毛挽進了沙漠里,一個勉強能稱得上是電影院的地方,看一場叫做《希臘左巴》的電影。

電影院里的二人各懷心事,一個快樂伴著滄桑,一個欣喜伴著急躁,電影看得不算圓滿,可荷西卻給了個冠冕堂皇的冠名,他說這叫慶賀新婚加告別單身。

看完電影后,三毛笑著,荷西也跟著笑。從彼此上揚的嘴角弧線里,他們感受到了幸福。原來,幸福竟是如此簡單。

荷西看著三毛,慢慢地眼角的笑意里浸了淚光:原來過去看來如此遙不可及的夢,竟然已經近在咫尺了。

人世間,有多少人,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剛好又在相同的時間里互相愛上呢?!

張愛玲曾有一段面述愛情中遇見的文字,是這樣說的: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荷西與三毛并非剛剛好,他們相識在荷西18歲、三毛24歲那年。那時,時間并不「剛剛好」,但經過六年的堅守和等待,他們兩,終于等來了張愛玲口中的「剛剛好」。

為了讓這場婚禮顯得更有儀式感,荷西準備為他們的結婚臨時準備一個特別的禮物。出門很久后荷西回來敲門,三毛開門后荷西便大聲喊:

「快看看,我有東西要送你。」

三毛接過荷西手里被包得嚴絲合縫的大盒子,撕開一看,竟是一個駱駝的頭蓋骨。

三毛看到結婚禮物的瞬間差點尖叫起來,沒錯,這個禮物很明顯是荷西沙漠里「拾荒」來的。三毛一生信奉緣分,所以,她平生最喜歡的便是流浪,其次便是流浪途中「拾荒」。

三毛這個世人無法理解的奇特愛好,荷西卻完全理解。不僅理解,他甚至還跟著三毛一起拾荒來這駱駝頭骨。

這個撿來的寶貝,在三毛和荷西眼里,有著不一樣的神采和意義,三毛在回憶中,講述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寶貝時寫到:

「嗶!露出兩只骷髏的眼睛來,我將這個意外的禮物用力拉出來,再一看,原來是一副駱駝的頭骨,慘白的骨頭很完整地合在一起,一大排牙齒 正毗牙咧嘴地對著我,眼睛是兩個大黑洞。我太興奮了。這個東西真是送到我心里去了,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

荷西與三毛總是如此,他能讀懂她的與眾不同甚至「異類」愛好;而她也總能理解他的一切。知己,大抵如三毛與荷西,交的,從來是靈魂。

第二天,便是三毛與荷西的婚禮了。

婚禮當天,三毛與荷西并沒有刻意打扮,他們僅僅比平日里穿戴得稍微整潔了一點點而已。

那天,荷西休整了他的胡子,穿了一件深藍色的襯衫。而三毛則將頭髮披散下來,戴上了一頂闊邊草帽。

興許是覺得這種打扮過于平常了些,少了點儀式感。三毛心血來潮一般,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了帽子上。

三毛的草帽別上香菜后,荷西打量著三毛,很欣賞地說:

「很好,田園風味,這麼簡單反而好看。」

三毛也欣喜地看向荷西,說他修剪過的大胡子讓他看起來多了些深邃干練。

可是,當他們到了法院門口時,他們才有些驚覺:方才對彼此的夸贊似乎有了幾分不恰當。

三毛和荷西看到,法院的人們個個都是西裝領帶,看起來十分隆重。

比較之下,三毛與荷西覺得他們兩,看起來似乎更像是來湊熱鬧的一對。

但他們彼此都并不介意,對,他們從來沒有要求自己和別人或者世俗一樣。

三毛與荷西的公證結婚儀式開始時,當法官念到「你愿意做荷西的妻子麼?」時,三毛竟沒聽清,于是她問了一句「什麼」,如此嚴肅的場合問出「什麼」,自然是讓周圍人哄堂大笑了。

三毛、荷西也跟著笑,但年輕的法官似乎很緊張,他繼續大聲念到:

「你愿意做荷西的妻子麼?」

三毛或許是看到法官那緊張的樣子覺得好笑,便嘴角上揚地笑著道:「好」!

三毛的話音未落,又是一陣哄笑聲,顯然,在這種時候,按照慣例,應該要答:「是」!

法官聽到三毛的答復有些懵,但他還算機靈,便接著開始問荷西,而荷西的回答是:「是!」

荷西答完后,年輕的法官(或許是第一次主持儀式)早已經亂了陣腳。就這樣,三人在臺上靜靜站著,周圍人靜靜看著,似乎時間突然靜止了一般。

良久后,忘詞的法官突然冒出一句:

「好了,你們結婚了,恭喜,恭喜。」

法官的話音一落,三毛一聽儀式結束了,馬上又來了精神,她將帽子一把拉下來,習慣性地想做扇子扇,結果是香菜落了滿地。又是一陣哄笑,也許這就是最貼近生活的樸素浪漫吧。

儀式結束后,人們紛紛圍上來向他們表達祝福。

兩個打扮樸素的人,被一群正裝的人祝賀新婚,這場面,大概也只在荷西與三毛的婚禮上才能遇見吧。

儀式結束后,兩人就回到了住處,這時他們才發現,在儀式上,年輕的法官落了「交換戒指」的環節。

這個在世俗看來是「兇兆」的細節,讓三毛也荷西心里也多少有點失落,于是,他們決定補上。于是,兩人到住處后,互相補戴了戒指。

婚禮上落了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互相交換戒指,意味著什麼?婚姻沒有套牢?愛情無法白頭?當六年后荷西意外過世時,世人再想起婚禮上這個細節時不免深覺「細思極恐」。

這似乎意味著:這段愛情雖逃過了世俗。卻終究逃不過宿命。

回到住處后的兩人,還發現了荷西同事送來的蛋糕和祝福的字條,這讓三毛分外感動。

蛋糕上的小人被三毛緊緊護在手上,像個孩于怕被搶去玩具,這讓荷西忍俊不禁。

自此,三毛與荷西的婚禮,便算「圓滿」完成了。

這場儀式不僅說不上隆重,甚至有些簡樸。但原本,對于三毛與荷西而言,婚禮,就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對于相愛的兩人而言,它原本就可有可無,如此,隆重還是簡樸,又有何干呢?

婚后不久,兩人搬到了他們兩親手新安置的家里。

他們的家,就是一個簡單的圓形拱門的屋子,而且它還坐落在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對面,這個家的屋后接連著綿延無盡的沙漠和廣闊的藍天。

三毛與荷西家,十分偏僻且樸素,說得嚴重點,就是家徒四壁。最要命的是,這個家的頭頂上還有一個天窗, 風起時,便有沙土落入家中;由于天窗很大,從上往下一看便明了,根本就沒有一點隱私空間。

而這個家的衛生間還有一個根本用不到的白浴缸,這都沒什麼,最要緊的是,沙漠里的家沒有水,如果想要淡水,需要到鎮上去提。

平日里,裝點這個家的唯一的東西,便是三毛拾荒來的「寶貝」。

但也正因此,這個家與任何人的家都不一樣,全世界,獨此一個。

對于三毛和荷西而言,家,從來與富貴榮華無關,家,就是有他(她)。

三毛與荷西對家的定義便是如此:心安處,便是家!有愛,便是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