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是愛的力量!兩女子做34年閨蜜後,突發奇想做DNA,才知道是雙胞胎姐妹

泰戈爾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有這樣一對結識34年的老閨蜜, 竟然是孿生姐妹花。 兩人沒有童年的記憶, 卻在茫茫人海中認定彼此, 互相依靠在一起。

她們的親生父母在哪?兩人又因何流落在外?

01 兩閨蜜與親人分別半生, 終得以認祖歸宗

華霞和馬玲從14歲時就成為了好朋友, 別人都說她倆長得很像, 起初兩人並沒有在意, 畢竟誰也想不到自己會和門口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是親姐妹關係。

華霞和馬玲

2006年, 兩人做了DNA檢測, 才發現她們有血緣關係, 並且還是雙胞胎。 兩人相認後, 決定找到她們的親生父母。

兩人的漫漫尋親之路經歷了數次的期待與失望, 華霞和馬玲從開始信心滿滿地聯繫, 到寄照片見面, 但最後的DNA比對卻總是失望。

兩人沒有放棄, 一直確信將來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就在兩人準備重新開始尋找時, 一個陌生的號碼申請加華霞為好友。

這個人名叫賈學慶, 他也是從小離開了父母, 被養父母領養, 但與華霞和馬玲不同的是, 賈學慶與親生父母的家中一直都有聯繫。

閨蜜倆有些興奮, 還以為馬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 但雙方通過「走失」時間的比對, 華霞漸漸喪失了信心, 她說:「賈學慶說他的妹妹們是五六歲的時候被送走的, 但我和玲兒當時只有兩三歲, 時間上面有衝突。 」

華霞和馬玲

儘管時間不對, 但賈學慶還是堅持認為她們兩人就是走失多年的親妹妹們, 因為他從電視媒體上看到過華霞和馬玲的照片, 跟家裡的幾個兄弟姐妹長得非常相似, 所以才會如此肯定。

賈學慶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 又與華霞聯繫, 想要做DNA比對。 華霞和馬玲也不想放棄這渺茫的希望, 欣然接受了。

雖然雙方相距甚遠, 但好在華霞姐妹倆在開始尋找家人的時候就把血樣送進了的基因庫。 賈學慶在兒子的幫助下, 也將自己的血樣送進了基因庫, 與姐妹倆進行基因比對。

華霞姐妹倆非常期待這次的基因比對能夠成功, 因為這樣就能在有生之年見到自己的家人, 不用再四處尋找。

華霞和馬玲

2009年的11月日, 賈學慶的兒子賈峰雲給華霞發了一條信息, 他說:「鑒定結果已經出來了, 我們的的確確是親人!」

當華霞看到這條資訊時, 大腦一片空白, 渾身更是止不住地顫抖, 直到半小時後才想起來回復侄子賈峰雲的信息。

華霞說:「心情非常的激動, 我們兩個找了那麼多年, 皇天不負有心人, 我們終于找到了。 」華霞隨即找到了馬玲, 將這個天大的喜訊告訴了她, 她們二人緊緊相擁在一起。

馬玲說:「我希望能趕緊與親生母親見面, 好好地在她的懷裡哭上一場。 」

但馬玲的這個願望終究沒有實現, 因為哥哥賈學慶告訴她們, 父親和母親早已去世, 但是她們的其他四個兄弟姐妹都還在健在, 都生活在老家。

華霞和馬玲

得知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還健在, 華霞姐妹倆想趕緊去故鄉認親, 但在此之前, 哥哥賈學慶早按捺不住喜悅之情, 想要與華霞姐妹倆在網上見上一面。

11月17日上午9點, 華霞就收到了哥哥賈學慶發來的視訊邀請, 在視訊接通的那一刻, 華霞激動地將桌子上的話筒給碰到了。 哥哥賈學慶急忙開口:「華霞, 馬玲, 你們都能聽見我說話吧!」

「能, 二哥, 我們都能聽見。 」華霞回答道。

華霞問:「二哥, 您知道我和馬玲誰的年歲大嘛?」

「這個我倒不是太清楚, 等你們回家可以問問大哥, 我只知道你們倆個一個頭上有痕跡, 一個耳朵後面有痕跡。」

華霞聽後,小聲跟馬玲討論著:「我頭頂上有痕跡,你是耳朵後面有個,看來是真的,我們真的找到親人了。」

賈學慶默默注視著華霞姐妹倆,紅著眼說:「你們回家吧,我們一家人終于能聚齊了。」

華霞點點頭說:「我們倆個盼星星,盼月亮,早就盼著這一天呢!」而且她們倆個早早買好了火車票,很快就能回家了。

11月19號的上午,華霞和馬玲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滿臉期待地從火車上走下來,而月臺上已經圍滿了媒體記者們,還有二哥賈學慶的兒子賈峰雲和她的媳婦。

他們都是專程來迎接兩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孿生姐妹,姑侄一見面就緊緊相擁在一起,淚流滿面,這是無論經歷多少的歲月也阻擋不了血緣親情。

短短200米的月臺,華霞姐妹倆足足走了20多分鐘。隨後,她們和侄子賈峰雲一起前往老家。

華霞和馬玲

剛剛走進村門口,就看見路邊站著許多的鄉親們,他們還扯著一條紅色的條幅:歡迎失散50載的雙胞胎姐妹回家。

華霞姐妹看到曾經生活的村子,塵封已久的記憶似乎蘇醒了些,她們不自覺地朝著家的方向走去。家門口是早已等候多時的家人們:大哥祝德功(原名許學堂,祝家的上門女婿)、姐姐許學英、二哥賈學慶(被賈家人抱養)、三哥許學明等許家所有親戚們。

71歲的大哥祝德功看到華霞姐妹兩人,哽咽地說道:「太像了,真的太像了,這就是我的親妹妹們啊!」華霞姐妹倆聽到這句話,緊緊地與家人擁抱在一起,眼淚不停地落下。

不想讓大哥祝德功太過傷心,華霞連忙開口:「大哥,我和玲兒到底誰大呀?」

大哥祝德功擦了下眼淚,說:「你們兩個都是屬羊的,大的是耳朵後面有痕跡,叫許學英;小的頭頂上有痕跡,叫許六英。」

聽完大哥的一番話,華霞和馬玲相視一笑,原來這麼多年,她們都叫錯了,華霞是小妹許六英,而馬玲才是姐姐許學英。

為了表達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許家按照當地的習俗,不僅燃放了鞭炮,還在大門口貼上對聯,懸掛上了紅燈籠,搞得像過年一般。

圖源網路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聚集在集中,華霞姐妹倆向哥哥和姐姐們說起她們幾十年間的生活經歷,包括她們如何成為閨蜜?還有如何下定決心進行DNA比對的呢?

相知相伴十幾年,竟是一對雙胞胎

華霞說,她小時候就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孤兒,馬玲也是一樣。原來,她們都是同一家的福利院的兒童,兩人先後被人收養,而兩家人都生活在洛陽。

更令人震驚的是,華霞和馬玲兩家生活得非常近,只相隔數百米。她們從未見過對方,但總是聽鄰居說,附近有個女孩長得和自己一模一樣。

有次,馬玲正在路上走路,突然被一個陌生婦女叫住:「華霞,你在這幹嘛?」馬玲疑惑地抬頭,並未說話。

對方又仔細瞅了瞅她的臉,才意識到自己認錯了人,著急地道歉:「呀,我認錯了,你跟我認識的一個叫華霞的姑娘長得非常像。」

兩人就這樣一直被認錯,直到華霞和馬玲的同學將兩人聚集在一起, 兩人才正式認識了對方,華霞說:「我們兩個人面對面,好像是在照鏡子一樣。」

兩個小姑娘靜靜地呆坐了半小時,華霞率先開口打破了僵局:「你多大了?」

圖源網路

馬玲小聲地回答:「我今年14歲。」兩人的年歲相同,但華霞說自己的生日靠前,就擅自決定是馬玲的姐姐。

兩人成為了好朋友之後,經常來往。華霞的養父母家庭比較好,但馬玲的家庭生活在農村,家庭條件略微欠缺。

而華霞的養母是個慈眉善目的好媽媽,對馬玲也非常喜歡,經常會給華霞和馬玲做同樣的衣服。

穿上同件衣服的她們,連華媽媽本人都分不清楚,指著馬玲叫華霞的事情經常發生。

後來,華霞媽媽病重的時候,兩人輪流去醫院照顧。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華夏說:「我們那時候雖然不是親姐妹,但勝似親姐妹!」

1980年,華霞和馬玲先後結婚,她們丈夫們的職業都一樣,兩家經常到一起吃飯,她們成為了相識多久的好閨蜜。

後來,華霞的丈夫因病去世,她一邊還債,一邊照顧孩子們,生活非常艱難。沒過多久,馬玲的丈夫下崗,她開始賣點小商品補貼家用,是不是還會給華霞帶點日用品和小食品。

兩家的生活雖然都很困難,但依舊保持著交往關係。但兩人被認錯了幾十年,開始琢磨著會不會有血緣關係呢?

華霞說:「都說雙胞胎的性格會相似,但我做事大大咧咧,玲兒卻非常內向,這一點都不像啊!」

圖源網路

兩人決定做DNA鑒定,但雙方的經濟條件都不允許。

華霞找到了電視臺,兩姐妹一同登上了某檔欄目。在節目組的資助下,她們在司法鑒定中心做了DNA鑒定,結果顯示兩人是「單卵雙胞胎」。

呂大姐兩人幾經周折,終于找了自己的家人,但她們到底是如何「走失」的呢?這中間又有什麼隱情呢?

04 家中貧困,父母遺願讓孩子尋回兩姐妹

1955年,華霞姐妹倆同時出生,當時許母已經是高齡產婦,在生下她倆後落下了病根,常年臥病在床。

雖然家裡非常的貧困,但是姐妹倆在哥哥姐姐的呵護下,一直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她們3歲的時候,許母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幾乎是吃不下任何東西,僅靠一口氣吊著。如果母親突然離世,那家裡所有的重擔都只能落在許父一個人身上。

華霞和馬玲父親為了讓全家人都能吃飽飯,決定將雙胞胎姐妹送人,尋找一個好的人家收養。但許父擔心妻子接受不了,所以一直瞞著,始終沒有透露半句。

如今,許家父母的遺願終于實現,他們也能安息了。華霞姐妹倆在哥哥和姐姐們的帶領下,來到了父母的墳上看望。

華霞哭著說:「爸媽,我們姐妹倆從沒有怪過你們,謝謝你們將我們生下來。」姐妹倆最後離開的時候,向兄弟姐妹們承諾,會時常過來看望。

或許許家父親當初的做法確實不對,但華霞姐妹倆生活得也算美好,最後也成功與家人團圓,這樣的結局也算圓滿。

一個耳朵後面有痕跡。」

華霞聽後,小聲跟馬玲討論著:「我頭頂上有痕跡,你是耳朵後面有個,看來是真的,我們真的找到親人了。」

賈學慶默默注視著華霞姐妹倆,紅著眼說:「你們回家吧,我們一家人終于能聚齊了。」

華霞點點頭說:「我們倆個盼星星,盼月亮,早就盼著這一天呢!」而且她們倆個早早買好了火車票,很快就能回家了。

11月19號的上午,華霞和馬玲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滿臉期待地從火車上走下來,而月臺上已經圍滿了媒體記者們,還有二哥賈學慶的兒子賈峰雲和她的媳婦。

他們都是專程來迎接兩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孿生姐妹,姑侄一見面就緊緊相擁在一起,淚流滿面,這是無論經歷多少的歲月也阻擋不了血緣親情。

短短200米的月臺,華霞姐妹倆足足走了20多分鐘。隨後,她們和侄子賈峰雲一起前往老家。

華霞和馬玲

剛剛走進村門口,就看見路邊站著許多的鄉親們,他們還扯著一條紅色的條幅:歡迎失散50載的雙胞胎姐妹回家。

華霞姐妹看到曾經生活的村子,塵封已久的記憶似乎蘇醒了些,她們不自覺地朝著家的方向走去。家門口是早已等候多時的家人們:大哥祝德功(原名許學堂,祝家的上門女婿)、姐姐許學英、二哥賈學慶(被賈家人抱養)、三哥許學明等許家所有親戚們。

71歲的大哥祝德功看到華霞姐妹兩人,哽咽地說道:「太像了,真的太像了,這就是我的親妹妹們啊!」華霞姐妹倆聽到這句話,緊緊地與家人擁抱在一起,眼淚不停地落下。

不想讓大哥祝德功太過傷心,華霞連忙開口:「大哥,我和玲兒到底誰大呀?」

大哥祝德功擦了下眼淚,說:「你們兩個都是屬羊的,大的是耳朵後面有痕跡,叫許學英;小的頭頂上有痕跡,叫許六英。」

聽完大哥的一番話,華霞和馬玲相視一笑,原來這麼多年,她們都叫錯了,華霞是小妹許六英,而馬玲才是姐姐許學英。

為了表達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許家按照當地的習俗,不僅燃放了鞭炮,還在大門口貼上對聯,懸掛上了紅燈籠,搞得像過年一般。

圖源網路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聚集在集中,華霞姐妹倆向哥哥和姐姐們說起她們幾十年間的生活經歷,包括她們如何成為閨蜜?還有如何下定決心進行DNA比對的呢?

相知相伴十幾年,竟是一對雙胞胎

華霞說,她小時候就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孤兒,馬玲也是一樣。原來,她們都是同一家的福利院的兒童,兩人先後被人收養,而兩家人都生活在洛陽。

更令人震驚的是,華霞和馬玲兩家生活得非常近,只相隔數百米。她們從未見過對方,但總是聽鄰居說,附近有個女孩長得和自己一模一樣。

有次,馬玲正在路上走路,突然被一個陌生婦女叫住:「華霞,你在這幹嘛?」馬玲疑惑地抬頭,並未說話。

對方又仔細瞅了瞅她的臉,才意識到自己認錯了人,著急地道歉:「呀,我認錯了,你跟我認識的一個叫華霞的姑娘長得非常像。」

兩人就這樣一直被認錯,直到華霞和馬玲的同學將兩人聚集在一起, 兩人才正式認識了對方,華霞說:「我們兩個人面對面,好像是在照鏡子一樣。」

兩個小姑娘靜靜地呆坐了半小時,華霞率先開口打破了僵局:「你多大了?」

圖源網路

馬玲小聲地回答:「我今年14歲。」兩人的年歲相同,但華霞說自己的生日靠前,就擅自決定是馬玲的姐姐。

兩人成為了好朋友之後,經常來往。華霞的養父母家庭比較好,但馬玲的家庭生活在農村,家庭條件略微欠缺。

而華霞的養母是個慈眉善目的好媽媽,對馬玲也非常喜歡,經常會給華霞和馬玲做同樣的衣服。

穿上同件衣服的她們,連華媽媽本人都分不清楚,指著馬玲叫華霞的事情經常發生。

後來,華霞媽媽病重的時候,兩人輪流去醫院照顧。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華夏說:「我們那時候雖然不是親姐妹,但勝似親姐妹!」

1980年,華霞和馬玲先後結婚,她們丈夫們的職業都一樣,兩家經常到一起吃飯,她們成為了相識多久的好閨蜜。

後來,華霞的丈夫因病去世,她一邊還債,一邊照顧孩子們,生活非常艱難。沒過多久,馬玲的丈夫下崗,她開始賣點小商品補貼家用,是不是還會給華霞帶點日用品和小食品。

兩家的生活雖然都很困難,但依舊保持著交往關係。但兩人被認錯了幾十年,開始琢磨著會不會有血緣關係呢?

華霞說:「都說雙胞胎的性格會相似,但我做事大大咧咧,玲兒卻非常內向,這一點都不像啊!」

圖源網路

兩人決定做DNA鑒定,但雙方的經濟條件都不允許。

華霞找到了電視臺,兩姐妹一同登上了某檔欄目。在節目組的資助下,她們在司法鑒定中心做了DNA鑒定,結果顯示兩人是「單卵雙胞胎」。

呂大姐兩人幾經周折,終于找了自己的家人,但她們到底是如何「走失」的呢?這中間又有什麼隱情呢?

04 家中貧困,父母遺願讓孩子尋回兩姐妹

1955年,華霞姐妹倆同時出生,當時許母已經是高齡產婦,在生下她倆後落下了病根,常年臥病在床。

雖然家裡非常的貧困,但是姐妹倆在哥哥姐姐的呵護下,一直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她們3歲的時候,許母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幾乎是吃不下任何東西,僅靠一口氣吊著。如果母親突然離世,那家裡所有的重擔都只能落在許父一個人身上。

華霞和馬玲父親為了讓全家人都能吃飽飯,決定將雙胞胎姐妹送人,尋找一個好的人家收養。但許父擔心妻子接受不了,所以一直瞞著,始終沒有透露半句。

如今,許家父母的遺願終于實現,他們也能安息了。華霞姐妹倆在哥哥和姐姐們的帶領下,來到了父母的墳上看望。

華霞哭著說:「爸媽,我們姐妹倆從沒有怪過你們,謝謝你們將我們生下來。」姐妹倆最後離開的時候,向兄弟姐妹們承諾,會時常過來看望。

或許許家父親當初的做法確實不對,但華霞姐妹倆生活得也算美好,最後也成功與家人團圓,這樣的結局也算圓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