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再談“男子公車毆打7歲男孩”,對熊孩子喊打喊殺何時成了政治正確?

有一句雞湯說“看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就要看看他們是怎麼對待婦女和孩子”。 前一陣爆發的四川公交上大人打孩子的視頻, 本以為只要是正常人看了都會覺得令人髮指, 喪盡天良。 但不想社交網路上的意見卻撕成兩派, 視頻下被點贊的評論教人毛骨悚然---“打的爽, 打的好” “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此事的熱度已經過去有一陣, 關於此事的來龍去脈, 細微末節, 早已經鋪天蓋地。 然而所有的爭議和討論後, 童辦很想說說我們的看法。

“熊孩子”的段子套路, 你還沒看膩嗎?

其實在此事發生之前, 我個人已經對社交網路上各種熊孩子的段子感到“審美疲勞”。

熊孩子熱點已經起碼持續了3-5年, 其間段子有真有假, 都遵循同一個套路。

熊孩子出現提出無理要求或作出無理行為---》當事人備受其擾向家長提出抗議---》家長表示你怎麼能跟孩子計較後者教育了一下孩子並不聽---》當事人想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對孩子和家長進行了報復

知乎和微博上80%的熊孩子故事, 可以套進這個公式, 對於賺取關注為KPI的行銷號來講, 熊孩子可能是新的“中國足球”, 是一個可以隨便罵隨便侃, 一呼百應的解氣主題。

但是, 當“報復熊孩子”從段子變成現實的時候, 我們是不是要回頭反思, 這件事是不是已經走的太遠了。

暴揍熊孩子, 不就是在虐童嗎?

用武力對付招惹到自己的兒童, 並不是孤例。

2017年5月12日, 大連的一個女大學生, 因為嫌領桌的小女孩吵鬧, 用腳踹4歲女童(大學生稱踢的是凳子), 後女孩媽媽與其發生衝突。

2018年4月, 一個4歲小孩進店掀起門簾時碰到一位孕婦, 孕婦伸腳絆倒小孩。

我們很難不去懷疑, 這些事件的當事人絲毫沒有受到這兩年網路上“熊孩子就該揍”的觀點的影響, 以至於心安理得對幼童暴力相向。 而“吃瓜路人”又有多少被熊孩子段子洗腦, 而放棄自己的輿論譴責, 轉而理解和支持施暴者。

最教人揪心的事, 新聞媒體(包括自媒體)為求簡便, 又或者為追求傳播效應, 毫無顧忌的把事件中的兒童打上“熊孩子”標籤 , 而帶歪了議題, 掩蓋了事件本質….

所以這些事的本質是什麼?--- 是虐童。

孩子的吵鬧或者行為失當, 並不是虐童的理由。

一些支持施暴者的觀點認為:“如果家長不管熊孩子, 那只好我來替他們管”

實際上, “管教”一直是“虐童”的慣用藉口。

當虐童發生在幼稚園教師或者家長與孩子之間, 我們很容易辨認出來。 但是當事件發生在公眾場合, 施暴者是陌生人時, 我們反而遲鈍了。

所有支持施暴者的人, 其實只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惹到施暴者的是成年人, 施暴者會上去暴揍一頓嗎?

這些事件裡的施暴者或許平時看上去並不是非常兇惡, 對成年人可能還很友好。 往往積攢了許多負面情緒, 把無處釋放的壓力和怨恨傾斜到孩子身上, 因為孩子在生理上是弱者, 無力反抗。

“虐童”這件事是可以在從眾行為中習得的, 你會發現在一個幼稚園, 教職工的虐童行為並不以個案出現, 往往成為教職工的群體行為或者成為幼稚園“傳統”。

所以, 當以“教訓熊孩子”的虐童案件爆發, 而輿論不引起警惕, 進行譴責, 反而喝彩叫好, 我們可以預判將會有更多的孩子成為虐童案的受害者。

當我們在談論熊孩子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一個成年人殺人我們把他叫殺人犯, 當一個成年人隨地吐痰我們說他“沒素質”。 但是當孩子“犯錯”時, 無論他們是推人落河還是在餐廳吵鬧, 我們統統叫他們“熊孩子”。

我們以知乎上, “如何反擊熊孩子”的回答為例, 這個問題的兩個高票回答是這樣的

:我父上大人有一次在小溪邊兒洗東西,

一群熊孩子放學咯, 圍著一個智障的小女生打!用那種細細的柳條, 把小女生褲子脫了打。 小女生雖然智障, 但還是知道害羞的, 一用手提褲子他們就用腳踢小女生, 就這樣一路打一路走!小女生的哭聲回蕩在整條馬路!然後, 我親愛的可愛的摯愛的父上大人出馬了!順手抄起一根木棍, 瞅准其中一個比較大的熊孩子, 掄起來狠狠一下!馬路上頓時響起了讓人愉悅的豬嚎聲。 然後剩下的熊孩子做鳥獸散, 父上大人還不解氣, 追出去又打了兩個!

後來我爸說他實在可憐那個小女生, 又瘦又小, 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本來智障就已經很可憐了, 那群小兔崽子還下手那麼狠。 現在的孩子, 太壞!

其二:說說前幾天的事吧。 前幾天坐火車。普通車廂本人窮人。和上面答案稍微雷同不過我比較機智。。。。有一個小孩有7/8歲了吧。5號車廂的。我在3號車廂。也是亂跑亂叫。隨便擺弄別人的東西。列車員去溝通。溝通無效,說罵了他。表示很無奈沒辦法。過了一會寡人實在受不了。直接去5號車廂喊了兩句。前面車廂有個孩子摔死了,誰家的去看看。結果就看到那孩子父母。瞬間臉色變了。喊著那孩子名字就跑了過去。找到孩子後發現沒事。憤怒的找我理論。【本人短小精悍170的個子160多斤重各項運動都很出色自己腦補吧】我拍了一下桌子淡定的站了起來,用憤怒的眼神瞪著他的父母。淡定的說。你信不信你在不管教你的孩子,一會他真死了。哈哈果然被我鎮住了!屁都沒放就走了,然後我趴桌子上睡覺,從此世界安靜了。

你會發現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件, 在第一個回答描述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霸淩案件,向“智障女孩”施虐的這一群所謂的“熊孩子”,如果他們其中有年滿14歲的,那麼極可能遭受法律處置。在浙江溫州已有案例,7名未成年少女因為虐待同學,扇耳光強迫下跪等,被判處半年到6年半的監禁。

除了孩子之間的霸淩行為,這故事透露著社會和大人的失職,為什麼智障的小女孩處於無人監護的狀態,為什麼男生會去脫女孩子的褲子?家長和教育機構的倫理教育和性教育是否缺失。 我們很容易根據作者的環境描述推斷出事件發生在農村,這裡面的小孩,是否有留守兒童,是否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才造成無人監護,對於無人監護的小孩,國家和社會又要負起什麼責任?

這裡面每一個問題都無比複雜和沉重。然而作者對事件問題的歸納和結論顯然是過於簡單了----“現在的孩子,太壞” ,做出如此愚昧又殘忍的惡行,完全已經不同于正常小孩。面對這樣一個極端事件,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愚昧殘忍? 如果父母失職,誰來負責約束和懲罰他們?

而後面一個故事裡的“熊孩子”,是我們在平時有機會碰到那種,在公共場合下,孩子瘋跑吵鬧,而家長坐視不理或束手無策。

對於這件事,我們要瞭解孩子在情緒、行為控制上都是不成熟的,再乖的小孩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約束好自己,因此成人應當予以體諒和包容,當孩子打擾到了你,應當與家長做有效合理的溝通,或者求助於工作人員。

我們有什麼底氣要一個“日本式”小孩?

在痛駡熊孩子和家長的輿論中,常常有人拿日本的孩子的舉例,講日本的孩子如何安靜聽話守秩序,日本家長如何嚴格小孩云云。

且不提日本是兒童抑鬱症最高發的國家,這樣壓抑兒童好動天性的守序是否是最有利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問問這些人,當你以“日本”的高標準要求兒童的時候,有拿過“日本”標準來要求過成人和自己嗎?

固然日本很少在車廂內吵鬧的小孩,但日本在車廂喊“前面有個孩子摔死了”的大人只怕更少吧?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下,這一句話會引起怎樣的騷動不安, 臉色瞬間變了的應該只會是孩子的父母嗎? 這種造謠、恐嚇添麻煩不是熊孩子的數倍嗎?

當一個社會上的大人尚且如此,我們怎麼去要求小孩嗎? 小孩是學習和模仿的動物,除了父母的教育,他也在向周圍的人和整個社會學習。如果這個社會都是溝通無能,只能訴諸暴力、恃強淩弱的大人,做一個聽話的,安靜如雞的小孩豈不是更危險嗎?

請像個大人一樣思考“熊孩子”這個議題

就像上面舉的例子,其實在熊孩子這個標籤下,蘊含了許許多多完全不同社會議題,簡化為“熊孩子問題”,其實是一種膚淺和偷懶的思考方式。我們唯有把這些議題“去標籤化”,抽絲剝繭,才能明白我們這個社會要解決的問題。

議題一:兒童間的霸淩和犯罪

議題二:成人在高壓下以“管教”名義進行的虐童行為

議題三:兒童的公德教育

現在我們的輿論環境是,因為前兩個議題太無解和沉重,我們把所有的“鍋”都分給了議題三。而在議題三面前,很多人的態度傲慢極端

比如去年在微博上這個轉發過3000的熱帖:

當時看到已經不知道如何吐槽。想告訴這位 1)安眠水根本是欺騙性的產品,毫無作用。2)如果是乘飛機,幼兒因為耳壓的原因確實會難受哭鬧,家長也無能為力。

最後覺得沒理可講,這種無限放大自己的痛癢,不惜損害孩子健康的人,如果說有些孩子是熊孩子,這種人大概就是巨嬰。

公共設施的改進可以適度緩解“熊孩子”問題

另外,固然有很多管教不力或者自身素質缺乏的家長,但是小孩和路人的矛盾,也常常因為中國的公共場所狹小混亂造成。路人應該瞭解的是:目前國內的公共設施其實是對小孩子是極其不友好的。

比如我曾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抱怨,一位媽媽在機場排隊時以帶著嬰兒為名要求插隊,朋友以“生了孩子了不起啊”而拒絕,而這位媽媽氣憤地說道:“你也會有孩子的。” 朋友則認為這位媽媽以為母憑子貴,非常無理。

講真,這位媽媽固然是無理的,但如果飛機場設有優待幼童的公共設施和舉措,有照顧到帶小孩的父母的特殊通道,這些衝突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掉。

此外今年年初,有一篇熱文譴責中國家長的禮儀教育,抱怨和自己同泡一個溫泉的小孩一直在打鬧,提醒家長後,家長簡單說了幾句,孩子安靜了兩分鐘,又開始鬧...

但其實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確實很難壓抑和管理,所以現在不少公共溫泉也開始設兒童戲水池,讓孩子玩的開心,成人也可以不受打擾。

所以熊孩子和成年人在公共場所的矛盾除了家長教育,也可以從公共設施的層面進行緩解。我們的社會不應該放棄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只向家長施壓吧。

最後分享一段李海鵬在微博上說的話:

“我們是小孩的時候,肯定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應該得到愛與保護,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刻下了生命的傷痕。我們是大人的時候,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那傷痕不是教我們要刻薄報復,而是要擁有阻斷它再次傳遞的勇氣,所以更要為新一代的小孩們提供愛與保護。”

前幾天坐火車。普通車廂本人窮人。和上面答案稍微雷同不過我比較機智。。。。有一個小孩有7/8歲了吧。5號車廂的。我在3號車廂。也是亂跑亂叫。隨便擺弄別人的東西。列車員去溝通。溝通無效,說罵了他。表示很無奈沒辦法。過了一會寡人實在受不了。直接去5號車廂喊了兩句。前面車廂有個孩子摔死了,誰家的去看看。結果就看到那孩子父母。瞬間臉色變了。喊著那孩子名字就跑了過去。找到孩子後發現沒事。憤怒的找我理論。【本人短小精悍170的個子160多斤重各項運動都很出色自己腦補吧】我拍了一下桌子淡定的站了起來,用憤怒的眼神瞪著他的父母。淡定的說。你信不信你在不管教你的孩子,一會他真死了。哈哈果然被我鎮住了!屁都沒放就走了,然後我趴桌子上睡覺,從此世界安靜了。

你會發現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件, 在第一個回答描述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霸淩案件,向“智障女孩”施虐的這一群所謂的“熊孩子”,如果他們其中有年滿14歲的,那麼極可能遭受法律處置。在浙江溫州已有案例,7名未成年少女因為虐待同學,扇耳光強迫下跪等,被判處半年到6年半的監禁。

除了孩子之間的霸淩行為,這故事透露著社會和大人的失職,為什麼智障的小女孩處於無人監護的狀態,為什麼男生會去脫女孩子的褲子?家長和教育機構的倫理教育和性教育是否缺失。 我們很容易根據作者的環境描述推斷出事件發生在農村,這裡面的小孩,是否有留守兒童,是否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才造成無人監護,對於無人監護的小孩,國家和社會又要負起什麼責任?

這裡面每一個問題都無比複雜和沉重。然而作者對事件問題的歸納和結論顯然是過於簡單了----“現在的孩子,太壞” ,做出如此愚昧又殘忍的惡行,完全已經不同于正常小孩。面對這樣一個極端事件,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愚昧殘忍? 如果父母失職,誰來負責約束和懲罰他們?

而後面一個故事裡的“熊孩子”,是我們在平時有機會碰到那種,在公共場合下,孩子瘋跑吵鬧,而家長坐視不理或束手無策。

對於這件事,我們要瞭解孩子在情緒、行為控制上都是不成熟的,再乖的小孩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約束好自己,因此成人應當予以體諒和包容,當孩子打擾到了你,應當與家長做有效合理的溝通,或者求助於工作人員。

我們有什麼底氣要一個“日本式”小孩?

在痛駡熊孩子和家長的輿論中,常常有人拿日本的孩子的舉例,講日本的孩子如何安靜聽話守秩序,日本家長如何嚴格小孩云云。

且不提日本是兒童抑鬱症最高發的國家,這樣壓抑兒童好動天性的守序是否是最有利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問問這些人,當你以“日本”的高標準要求兒童的時候,有拿過“日本”標準來要求過成人和自己嗎?

固然日本很少在車廂內吵鬧的小孩,但日本在車廂喊“前面有個孩子摔死了”的大人只怕更少吧?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下,這一句話會引起怎樣的騷動不安, 臉色瞬間變了的應該只會是孩子的父母嗎? 這種造謠、恐嚇添麻煩不是熊孩子的數倍嗎?

當一個社會上的大人尚且如此,我們怎麼去要求小孩嗎? 小孩是學習和模仿的動物,除了父母的教育,他也在向周圍的人和整個社會學習。如果這個社會都是溝通無能,只能訴諸暴力、恃強淩弱的大人,做一個聽話的,安靜如雞的小孩豈不是更危險嗎?

請像個大人一樣思考“熊孩子”這個議題

就像上面舉的例子,其實在熊孩子這個標籤下,蘊含了許許多多完全不同社會議題,簡化為“熊孩子問題”,其實是一種膚淺和偷懶的思考方式。我們唯有把這些議題“去標籤化”,抽絲剝繭,才能明白我們這個社會要解決的問題。

議題一:兒童間的霸淩和犯罪

議題二:成人在高壓下以“管教”名義進行的虐童行為

議題三:兒童的公德教育

現在我們的輿論環境是,因為前兩個議題太無解和沉重,我們把所有的“鍋”都分給了議題三。而在議題三面前,很多人的態度傲慢極端

比如去年在微博上這個轉發過3000的熱帖:

當時看到已經不知道如何吐槽。想告訴這位 1)安眠水根本是欺騙性的產品,毫無作用。2)如果是乘飛機,幼兒因為耳壓的原因確實會難受哭鬧,家長也無能為力。

最後覺得沒理可講,這種無限放大自己的痛癢,不惜損害孩子健康的人,如果說有些孩子是熊孩子,這種人大概就是巨嬰。

公共設施的改進可以適度緩解“熊孩子”問題

另外,固然有很多管教不力或者自身素質缺乏的家長,但是小孩和路人的矛盾,也常常因為中國的公共場所狹小混亂造成。路人應該瞭解的是:目前國內的公共設施其實是對小孩子是極其不友好的。

比如我曾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抱怨,一位媽媽在機場排隊時以帶著嬰兒為名要求插隊,朋友以“生了孩子了不起啊”而拒絕,而這位媽媽氣憤地說道:“你也會有孩子的。” 朋友則認為這位媽媽以為母憑子貴,非常無理。

講真,這位媽媽固然是無理的,但如果飛機場設有優待幼童的公共設施和舉措,有照顧到帶小孩的父母的特殊通道,這些衝突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掉。

此外今年年初,有一篇熱文譴責中國家長的禮儀教育,抱怨和自己同泡一個溫泉的小孩一直在打鬧,提醒家長後,家長簡單說了幾句,孩子安靜了兩分鐘,又開始鬧...

但其實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確實很難壓抑和管理,所以現在不少公共溫泉也開始設兒童戲水池,讓孩子玩的開心,成人也可以不受打擾。

所以熊孩子和成年人在公共場所的矛盾除了家長教育,也可以從公共設施的層面進行緩解。我們的社會不應該放棄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只向家長施壓吧。

最後分享一段李海鵬在微博上說的話:

“我們是小孩的時候,肯定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應該得到愛與保護,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刻下了生命的傷痕。我們是大人的時候,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那傷痕不是教我們要刻薄報復,而是要擁有阻斷它再次傳遞的勇氣,所以更要為新一代的小孩們提供愛與保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