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什麼沒人造假?專家:上面有「一行字」 誰敢偽造

談到支票, 大家都不陌生吧。 誰不想要一張可以隨意填款的支票呢?其實在古代, 也有類似于支票支付的方式。

我們首先想一下, 古代人用什麼買東西呢?在影視劇中, 買比較便宜的東西用銅錢, 我們最常看到的便是銀子, 這是普通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但腰纏萬貫的富家子弟使用更多的是銀票。

古代銀票相對于我們現代所用的支票嗎?首先銀票是需要在固定的錢莊兌換成銀兩, 再進行使用的, 有時相當于現在的定額支票, 但是對于個人和商鋪是沒有辦法直接兌換的, 也不歸國家管理, 這樣它的流通程度就非常低。 而現代支票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也可以直接在國家銀行進行兌換, 流通度比銀票要高。 可見古代銀票與現代支票其實不是一種東西, 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古代銀票和現代支票之間有何聯系與不同。

銀票的前世今生

北宋初年, 由于經濟發展迅速。 商品流通需要大量的貨幣。 當時大家都用的是銅錢, 但是因為銅錢短缺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 所以官府又發行了鐵錢, 規定十鐵錢可以換一銅幣。

然而鐵錢較重, 不可能隨時大量攜帶。 一些商人為了避免攜帶大量的鐵錢, 既出現風險, 又不太方便, 便開始在商人之間自由發起了銀票, 也叫「交子」。

為了免去運存大量銅錢和鐵幣的人力、物力, 許多商人設立了用來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 并在各地設立分鋪。

并且所用他們所使用的圖形也是十分精妙的,

更是親自動筆寫收據, 很難偽造。 所以在「交子」流通的過程中, 商人和鋪子老板以及銀票本身都產生了良好的信譽, 促進了銀票的流通。

剛開始, 這些銀票只是商人為了避免風險和攜帶方便所使用的憑據, 類似于欠條的使用, 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的憑據。 既沒有全國推廣, 也不被國家承認。 后來官府發現這種小眾的憑據更有利于貨幣的管理和發行。

于是在1023年, 益州(即現在的四川)政府決定設立銀票管理部門, 也就是銀票務, 由官府進行銀票的發行。 這是官府首次和最早開始發行的銀票。

關于銀票的重要性, 我們從很多歷史文獻中都能得到, 比如官府設立管理局的位置, 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有記載:「造會紙局, 在赤山湖濱。

」這個地方也是交通樞紐。

但當時的銀票是區域性使用的, 后來各地方政府都開始發行銀票, 銀票便由此而來。 宋朝的銀票不僅印刷技術精湛, 更有良好的防偽技術, 可以避免有心之人利用其造不義之財。 后來元朝, 清朝都出現了銀票, 只是名字不同, 被稱作官票或寶鈔。

可是我們在歷史資料和影視劇中發現,幾乎沒有人造假銀票。

為什麼沒有人造假呢?

首先便是銀票制作工藝的精湛,制作銀票的紙張也很特殊,非達官貴人接觸不到。

比如宋朝制作銀票的紙張是川紙,明朝是桑皮紙,清朝銀票紙張是高麗紙或白色臺箋紙,這一舉措很好地遏制了被人仿造的風險。

明朝《負暄雜錄》中記載,「又扶桑國出芨皮紙,今中國惟有桑皮紙」。

其次,它的使用者少,大多都是大商戶才會使用的,平民百姓也招惹不起。

并且,他們會用特殊的手法在銀票上刻一些小字。

比如讓微雕大師先在模板上刻許多的,一行行的小字,然后再刻印到銀票上,同時用了特殊的花紋印刷。

《全蜀藝文志.楮幣譜》也有記載:「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增1員;掌典10人,貼書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鑄匠2人,雜役12人,廩給各有差。所用之紙,初自置場,以銀票務官兼領,后慮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 隆興 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員蒞之,移寓城西凈眾寺。」可見其制作的嚴格。

銀票的存取規則

和現在的支票一樣,銀票也需要兌換,通常他們是在錢莊里面兌換的。錢莊類似于私立銀行,是一種信用機構。早期的錢莊,常常是大商戶獨立舉辦為主,也有合資辦的。

規模較小的錢莊僅僅有兌換的業務。而規模較大的錢莊,除辦理存款,貸款業務外,還可發莊票,銀票,憑票兌換貨幣。

去錢莊里的人兌換貨幣時,一貫錢給錢莊主人30文錢的利息,也就相當于三成利息,與銀行的利率一個道理。它與支票不同的是,銀票的取用只能在固定的錢莊使用,而支票可以直接去銀行取用。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

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銀票的使用并不那麼簡單,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一般商戶帶著銀票去錢莊,要經過多道防偽程序后,才能把所存的錢取出來。如查取檔案,詢問票號,核查受用者等。

關于銀票的提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在宋代和明代,銀票只能在特定的錢莊使用,也就是對應票號的錢莊。

但是現在我們不論在哪里存的錢,只要是同種銀行,都可以在自助取款機,非常方便快捷。就算沒有同類型的銀行,也只需要少許的轉行費,在古代這種方法并不能使用,票號之間并不流通。

你在某家錢莊通過票號存的錢,只能在該錢莊或對應的票號去取用。雖然避免了攜帶現金的麻煩,卻免不了程序繁瑣。

一直到清代晚期,銀票才具有廣泛的流通性,開始實行開放的提取政策,跨錢莊取款。并且銀票的數額也有講究,一般最大約是1萬兩銀子,最小的面額是50到100兩,這些并沒有明確的劃分細節,主要是看各家票號所給出的數額。

這時官府也會給銀票上蓋各種防偽章,以防造假問題。古代錢莊里的銀票,通常都是備兩份,一份留底,一份使用,這可以防止丟失銀票被他人使用的風險。那銀票不小心丟了怎麼辦?

通常錢莊都有備份,在存儲銀票后,只能5天后來提取和兌換銀兩。如果在這5天內銀票的主人來了,說自己的銀票丟了,那這張銀票就相當于空頭支票,沒有用處了。

這類似于現在的「掛失」。當然,在這期間銀票主人也可以去官府備案,這樣可以將不法分子緝拿歸案 。

北宋熙寧年間,潤州城郊外住著一戶菜農,母子兩人靠賣菜相依為命。有一天,兒子焦根大在賣菜的途中撿到了幾張銀票,于是他就買了米和肉的回去孝敬母親,到家之后母親詢問他銀票是哪里來的,他如實告訴了母親。

母親讓他還回去,說:我們雖然窮,但不能不道德,我們需要光明正大的掙錢。于是他找到了失主,說自己是花了一點,會賠償給他。可是失主一口咬定他少還了一百多兩,還不道謝,在圍觀群眾的勸說中他們去報了案。

當時的知州姓王,在理清事情的經過后,知州說:雖然他們所說的總數量是一致的,可是銀票的張數卻不對。很明顯,這些銀票并不是失主的。于是他說,沒有主人的銀票應該上交國庫,但念在老母親善良有骨氣,所以就把銀票給了老母親。

從這個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人丟失銀票時,官員的做法并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呵斥或草草了事,所以古人在這方面還是很有智慧的。

歷史上還有很多剛正不阿的官員,如宋代的張詠,關心百姓疾苦,秉公斷案,深受百姓敬。雖然他不是第一個發明交子的人,但他在銀票管理方面也有突出的貢獻。

銀票的發展與沒落

銀票在之后的發展中和支票仍然不同。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及清朝初期,銀票的流通性越來越廣,這是因為當時市場貿易的流通性更加廣泛。所以各大票號之間,也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可以互相兌換和使用。

這時銀票也經常更換模板,還分為官鈔和私鈔,制度規章也更加嚴格。官鈔是由政府直接印發的,而私營錢莊發行的銀票隨著時間變遷,質量較差,可模仿性高,不比官鈔,漸漸被淘汰。

到了清朝晚期,銀票使用及錢莊發展就類似于現在的銀行制度和使用,我們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其實也就是從交子鋪這種方式發展而來的。

不可避免的,銀票會出現發展衰落的現象。在清朝后期,私營錢莊的銀票漸漸被淘汰,原因是它的制作開始不走心,假幣數量也不斷增加。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銀票的發展仍然帶給我們很多益處,不僅方便商人攜帶錢財有助于商業的流通,也促進了我國印刷業和版畫,繪畫業的發展。

銀票從北宋時期開始被使用,之后也是不斷發展。到了明朝初年,銀票被稱作「寶鈔」,剛開始仍然被人們使用。可是明朝的金融秩序混亂,對銀票的管理十分怠慢。慢慢地百姓都不再使用銀票了,開始使用銅錢和白銀交易,銀票就遭遇了貶值。

到了明代中后期,因為與海外地區的貿易來往,白銀開始大量涌入,成為明朝百姓最常用的交易方式,銀票便漸漸銷聲匿跡。到了清朝,銀票又開始被使用。

不同的是,清朝初期官府并不發行銀票,在中后期由于經濟落后,不得已才發行了銀票。還被稱作「官票」,之后又出現了「大清寶鈔」。

但是這些都無濟于事,清覆滅后,隨著制度的更新換代,民國使用銀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清朝的銀票漸漸被貶值,后來便無人問津,只留作收藏了。就這樣銀票的時代落幕了。

所以,銀票與支票是不同的,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可以說,銀票是支票的前身,錢莊是銀行的前身,但也要清楚它們的本質區別。

我們當今的許多行業發展都能夠從古代世界中追根溯源,比如說現在的銀行,就是因為當初交子和銀票的出現和發展,才促進了如今銀行業的發展。

一個事物的產生,往往都是因為外界因素的發展或促進,交子的產生就是因為經濟發展繁榮,商品流量大,人們所帶的現金太多而找到的一種便捷的方式。回顧歷史,追溯歷史,研讀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很多秘密。

參考文獻:

《夢梁錄》

《咸淳臨安志》

《資治通鑒之宋史》

可是我們在歷史資料和影視劇中發現,幾乎沒有人造假銀票。

為什麼沒有人造假呢?

首先便是銀票制作工藝的精湛,制作銀票的紙張也很特殊,非達官貴人接觸不到。

比如宋朝制作銀票的紙張是川紙,明朝是桑皮紙,清朝銀票紙張是高麗紙或白色臺箋紙,這一舉措很好地遏制了被人仿造的風險。

明朝《負暄雜錄》中記載,「又扶桑國出芨皮紙,今中國惟有桑皮紙」。

其次,它的使用者少,大多都是大商戶才會使用的,平民百姓也招惹不起。

并且,他們會用特殊的手法在銀票上刻一些小字。

比如讓微雕大師先在模板上刻許多的,一行行的小字,然后再刻印到銀票上,同時用了特殊的花紋印刷。

《全蜀藝文志.楮幣譜》也有記載:「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增1員;掌典10人,貼書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鑄匠2人,雜役12人,廩給各有差。所用之紙,初自置場,以銀票務官兼領,后慮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 隆興 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員蒞之,移寓城西凈眾寺。」可見其制作的嚴格。

銀票的存取規則

和現在的支票一樣,銀票也需要兌換,通常他們是在錢莊里面兌換的。錢莊類似于私立銀行,是一種信用機構。早期的錢莊,常常是大商戶獨立舉辦為主,也有合資辦的。

規模較小的錢莊僅僅有兌換的業務。而規模較大的錢莊,除辦理存款,貸款業務外,還可發莊票,銀票,憑票兌換貨幣。

去錢莊里的人兌換貨幣時,一貫錢給錢莊主人30文錢的利息,也就相當于三成利息,與銀行的利率一個道理。它與支票不同的是,銀票的取用只能在固定的錢莊使用,而支票可以直接去銀行取用。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

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銀票的使用并不那麼簡單,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一般商戶帶著銀票去錢莊,要經過多道防偽程序后,才能把所存的錢取出來。如查取檔案,詢問票號,核查受用者等。

關于銀票的提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在宋代和明代,銀票只能在特定的錢莊使用,也就是對應票號的錢莊。

但是現在我們不論在哪里存的錢,只要是同種銀行,都可以在自助取款機,非常方便快捷。就算沒有同類型的銀行,也只需要少許的轉行費,在古代這種方法并不能使用,票號之間并不流通。

你在某家錢莊通過票號存的錢,只能在該錢莊或對應的票號去取用。雖然避免了攜帶現金的麻煩,卻免不了程序繁瑣。

一直到清代晚期,銀票才具有廣泛的流通性,開始實行開放的提取政策,跨錢莊取款。并且銀票的數額也有講究,一般最大約是1萬兩銀子,最小的面額是50到100兩,這些并沒有明確的劃分細節,主要是看各家票號所給出的數額。

這時官府也會給銀票上蓋各種防偽章,以防造假問題。古代錢莊里的銀票,通常都是備兩份,一份留底,一份使用,這可以防止丟失銀票被他人使用的風險。那銀票不小心丟了怎麼辦?

通常錢莊都有備份,在存儲銀票后,只能5天后來提取和兌換銀兩。如果在這5天內銀票的主人來了,說自己的銀票丟了,那這張銀票就相當于空頭支票,沒有用處了。

這類似于現在的「掛失」。當然,在這期間銀票主人也可以去官府備案,這樣可以將不法分子緝拿歸案 。

北宋熙寧年間,潤州城郊外住著一戶菜農,母子兩人靠賣菜相依為命。有一天,兒子焦根大在賣菜的途中撿到了幾張銀票,于是他就買了米和肉的回去孝敬母親,到家之后母親詢問他銀票是哪里來的,他如實告訴了母親。

母親讓他還回去,說:我們雖然窮,但不能不道德,我們需要光明正大的掙錢。于是他找到了失主,說自己是花了一點,會賠償給他。可是失主一口咬定他少還了一百多兩,還不道謝,在圍觀群眾的勸說中他們去報了案。

當時的知州姓王,在理清事情的經過后,知州說:雖然他們所說的總數量是一致的,可是銀票的張數卻不對。很明顯,這些銀票并不是失主的。于是他說,沒有主人的銀票應該上交國庫,但念在老母親善良有骨氣,所以就把銀票給了老母親。

從這個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人丟失銀票時,官員的做法并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呵斥或草草了事,所以古人在這方面還是很有智慧的。

歷史上還有很多剛正不阿的官員,如宋代的張詠,關心百姓疾苦,秉公斷案,深受百姓敬。雖然他不是第一個發明交子的人,但他在銀票管理方面也有突出的貢獻。

銀票的發展與沒落

銀票在之后的發展中和支票仍然不同。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及清朝初期,銀票的流通性越來越廣,這是因為當時市場貿易的流通性更加廣泛。所以各大票號之間,也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可以互相兌換和使用。

這時銀票也經常更換模板,還分為官鈔和私鈔,制度規章也更加嚴格。官鈔是由政府直接印發的,而私營錢莊發行的銀票隨著時間變遷,質量較差,可模仿性高,不比官鈔,漸漸被淘汰。

到了清朝晚期,銀票使用及錢莊發展就類似于現在的銀行制度和使用,我們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其實也就是從交子鋪這種方式發展而來的。

不可避免的,銀票會出現發展衰落的現象。在清朝后期,私營錢莊的銀票漸漸被淘汰,原因是它的制作開始不走心,假幣數量也不斷增加。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銀票的發展仍然帶給我們很多益處,不僅方便商人攜帶錢財有助于商業的流通,也促進了我國印刷業和版畫,繪畫業的發展。

銀票從北宋時期開始被使用,之后也是不斷發展。到了明朝初年,銀票被稱作「寶鈔」,剛開始仍然被人們使用。可是明朝的金融秩序混亂,對銀票的管理十分怠慢。慢慢地百姓都不再使用銀票了,開始使用銅錢和白銀交易,銀票就遭遇了貶值。

到了明代中后期,因為與海外地區的貿易來往,白銀開始大量涌入,成為明朝百姓最常用的交易方式,銀票便漸漸銷聲匿跡。到了清朝,銀票又開始被使用。

不同的是,清朝初期官府并不發行銀票,在中后期由于經濟落后,不得已才發行了銀票。還被稱作「官票」,之后又出現了「大清寶鈔」。

但是這些都無濟于事,清覆滅后,隨著制度的更新換代,民國使用銀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清朝的銀票漸漸被貶值,后來便無人問津,只留作收藏了。就這樣銀票的時代落幕了。

所以,銀票與支票是不同的,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可以說,銀票是支票的前身,錢莊是銀行的前身,但也要清楚它們的本質區別。

我們當今的許多行業發展都能夠從古代世界中追根溯源,比如說現在的銀行,就是因為當初交子和銀票的出現和發展,才促進了如今銀行業的發展。

一個事物的產生,往往都是因為外界因素的發展或促進,交子的產生就是因為經濟發展繁榮,商品流量大,人們所帶的現金太多而找到的一種便捷的方式。回顧歷史,追溯歷史,研讀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很多秘密。

參考文獻:

《夢梁錄》

《咸淳臨安志》

《資治通鑒之宋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