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時期,到離世都沒出山的兩位頂級謀士,智謀不遜諸葛亮、司馬懿

《三國演義》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尤其是三國演義中各方謀士的智謀與計策, 更是讓無數人拍案叫絕。

常人難以想象, 瀕臨絕境之下, 這些謀士竟然還能夠想象出如此出色的智計, 挽狂瀾于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從而改變整個戰爭的未來走向。

不過少有人知的是, 除去小說之中花費大量篇幅描繪的諸葛亮、司馬懿以及周瑜等等, 還有兩位到歿都沒有出山的頂級謀士。

甚至相比于諸葛亮和司馬懿等人, 他們的智謀也不會差多少。 只是他們最終選擇的道路不同, 也導致后世少有人知。 那麼這兩個人分別是誰呢?又憑什麼能夠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

水鏡先生司馬徽

第一位到歿都沒有選擇出山的頂級謀士便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的水鏡先生司馬徽。 而這位先生還有另一個稱呼:好好先生。

東漢末年, 民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逐漸流行起對他人的評判之風。 講究對不同名士分出高下。 只是每當問到司馬徽的時候, 他總是回答:好, 很好。 好好先生的名號, 也從此出現在世人眼中。

從這一典故中就可以看出來, 司馬徽對名利其實并不看重。 他既不會說其他人的好壞, 也不會在乎其他人是否對自己高看一眼。

也正因如此, 當劉備聽聞別人推薦水鏡先生做自己謀士以后, 司馬徽便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個人, 甚至高度評價稱:臥龍鳳雛, 得一可安天下。

那麼司馬徽自身是否沒有足夠的才華, 所以沒有自信去統帥三軍、征伐天下呢?答案并非如此。 要知道水鏡先生可是臥龍諸葛亮的老師, 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 司馬徽如何能夠教導諸葛亮?

以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為例, 世人皆知張儀、蘇秦, 孫臏、龐涓師從鬼谷, 并擁有左右天下的能力,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鬼谷子的能力。

只可惜司馬徽終其一生也沒有出山, 至歿沒有選擇輔佐他人讓自己青史留名。 公元208年, 當曹操南征占領荊州以后, 司馬徽也為曹操所得。 但還沒等曹操想盡各種辦法大用司馬徽, 他就不幸病逝。

最終, 司馬徽之墓葬于陽翟, 也就是現如今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鄉余王村潘莊。 而潘莊境內,也還存放著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的石碑。

胡昭

第二位先生便是三國時期的另一位孔明——胡昭。之所以叫他第二孔明,其一是因為胡昭名昭字孔明,其二則是因為不少史學家都認為他的謀略不在孔明之下。

尤其是對司馬懿來說,胡昭還是司馬懿的老師,對他的影響可謂貫穿了司馬懿的一生。以至于司馬懿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名字連起來,便是對老師胡昭的紀念。

在司馬懿尚且年輕的時候,胡昭就已經聞名潁川,為此,司馬懿專門前去求學,希望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

看到眼前聰慧且見識深遠的年輕人,胡昭十分開心,常常和司馬懿促膝長談、徹夜商討天下大勢。那麼胡昭如此聞名,為何沒有人請他出山呢?其實并不是沒有請,而是根本請不動。

以袁紹為例,曾經就讓門客以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邀請胡昭出山。只是胡昭哪怕蟄居鄉里,也看清了袁紹目光短淺、見小利而忘命,做大事而惜身的本質,所以隨便找了個借口就將袁紹的門客打發走了。

而袁紹可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自己門客千千萬,少一個胡昭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除去袁紹之外,曹操也曾經安排人去請胡昭出山,只不過這一次胡昭竟主動出門勸曹操放棄。對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來說,原本應該得不到就毀掉才對。

可胡昭竟然能夠做到全身而退,從此無憂無慮地隱居在潁川之中。僅從這一點來說,即便人們對他的智謀依舊有所懷疑,也不應懷疑胡昭的口才。和曹操談判的難度,那可遠比諸葛亮舌戰群儒困難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昭心里面,自己雖然不出山左右天下局勢,但他一直希望司馬懿能夠前往劉備身邊匡扶漢室,最終重振漢家天下。可「機緣巧合」之下,司馬懿還是到了曹操身邊。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胡昭也再沒有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

而潘莊境內,也還存放著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的石碑。

胡昭

第二位先生便是三國時期的另一位孔明——胡昭。之所以叫他第二孔明,其一是因為胡昭名昭字孔明,其二則是因為不少史學家都認為他的謀略不在孔明之下。

尤其是對司馬懿來說,胡昭還是司馬懿的老師,對他的影響可謂貫穿了司馬懿的一生。以至于司馬懿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名字連起來,便是對老師胡昭的紀念。

在司馬懿尚且年輕的時候,胡昭就已經聞名潁川,為此,司馬懿專門前去求學,希望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

看到眼前聰慧且見識深遠的年輕人,胡昭十分開心,常常和司馬懿促膝長談、徹夜商討天下大勢。那麼胡昭如此聞名,為何沒有人請他出山呢?其實并不是沒有請,而是根本請不動。

以袁紹為例,曾經就讓門客以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邀請胡昭出山。只是胡昭哪怕蟄居鄉里,也看清了袁紹目光短淺、見小利而忘命,做大事而惜身的本質,所以隨便找了個借口就將袁紹的門客打發走了。

而袁紹可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自己門客千千萬,少一個胡昭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除去袁紹之外,曹操也曾經安排人去請胡昭出山,只不過這一次胡昭竟主動出門勸曹操放棄。對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來說,原本應該得不到就毀掉才對。

可胡昭竟然能夠做到全身而退,從此無憂無慮地隱居在潁川之中。僅從這一點來說,即便人們對他的智謀依舊有所懷疑,也不應懷疑胡昭的口才。和曹操談判的難度,那可遠比諸葛亮舌戰群儒困難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昭心里面,自己雖然不出山左右天下局勢,但他一直希望司馬懿能夠前往劉備身邊匡扶漢室,最終重振漢家天下。可「機緣巧合」之下,司馬懿還是到了曹操身邊。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胡昭也再沒有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