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橋兵變:趙匡胤自導自演的完美大戲,卻忽略了一點留下無窮隱患

柴榮是個有能力的好領導, 但他事必躬親, 出事是遲早的。

古代皇帝一般不親征, 柴榮卻喜歡親征, 而親征很容易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 也容易讓朝堂出現無法預料的變數, 更容易造成自己受傷。

趙匡胤得到柴榮賞識, 應該就是因為他救過柴榮一命。 而從結果來看, 柴榮的短命也與其親征落下病根有很大關系。

柴榮死得早, 這是接下來整個中原的轉折點。 柴榮還活著的時候, 五代十國當時人口差不多2500萬, 后周就差不多有1000萬, 下面的國家當中最接近的南唐也才500萬。 這種情形下, 后周已經有壓倒性優勢了, 根本就不應該著急打南方。

柴榮的基本方針是先與南方打和就行, 重點是先北上收復幽云十六州。 因為這個時候遼國已經很強了, 再拖下去等遼國完全站穩, 基本就很難奪回來, 可是沒想到和遼國打到一半, 柴榮身體就扛不住了。

接下趙匡胤上位就改變了方針, 先統一南方的國家, 等穩定后衛后再打遼國, 這樣自己是強了, 但是遼國也徹底在幽云十六州站穩了, 這時候宋朝再去打, 難度要比后周打的時候大得多。

陳橋兵變應該是在柴榮快要沒了或者已經沒了的時候, 就開始計劃了。

首先必須承認趙匡胤的能力, 包括他打仗的能力、拉攏人心的能力。

遼國進攻的消息肯定是假的, 目的就是為了在緊急情況下, 自己能抓住軍事權力。 有些節度使還真的支持趙匡胤登上皇位, 所以假消息應該是這些人發的, 至于消息肯定要分真假,

但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訊問題, 不可能完全核實得了消息的真假, 而且更大的可能是趙匡胤把控了情報網, 加上一些文官的配合.

要是消息是真的, 趙匡胤就算是借著這次機會上臺, 他也必須派兵去抗敵, 但實際上他快速地登上帝位后, 并沒有派兵去北方支援。 所以可見這消息就是他派人放的, 這樣也就理解了他沒派兵去北方抗敵的行為。

趙匡胤肯定是和宰相范植合謀的, 他一個人完全沒這個權限操縱, 而且他不太可能控制得了文官。 五代十國的時候, 雖然是武人治國, 但文人卻看不起武人, 因為武人喜歡搞政/變, 也就是我們說的沒節操、沒底線。

很多文人都討厭武人, 因此趙匡胤肯定控制不了文人, 但范植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達成這些目的。 范植最后的質問, 更像是兩人合演, 讓趙匡胤稱帝更為合理合法, 算是給了天下人一個交代罷了。

趙匡胤兵不血刃地改朝換代,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趙匡胤很會拉攏人心,從他能做得這麼精細的改朝換代,并成功登上帝位來說,別人認為的不可能,在他這里就能想到和做到。

趙匡胤是歷史上大朝代更替時沒出大問題,幾乎沒流血就做到的人。幾乎可以說就像我們每天正常上下班,然后第二天公司雖然被收購換名稱了,但所有一切都完全照常運作,毫無違和感一樣。

陳橋兵變,無疑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完美大戲,看起來天衣無縫,但趙匡胤小看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忽略了他的野心和手段。

雖然,當時的趙光義歲數太小,趙匡胤沒有把主要任務交給他,有史書說趙匡胤是為了保護趙匡胤,把他也支開了,他并不在陳橋驛那里。但無論怎麼樣,趙匡胤肯定知道整個政/變過程。

所以,趙光義最后的上臺,從某種意義說,也是學著兄長趙匡胤的手段。唯一的區別是,趙匡胤在當時那環境,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局面;趙光義則未能做到盡善盡美,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案。

宋朝沒能完成大一統,與趙光義有很大關系。趙光義的后代都不能打,所以只能被別人欺負。等趙光義的后人真的還給趙匡胤一脈皇位的時候,那時候的宋朝早就無力回天了。

趙匡胤兵不血刃地改朝換代,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趙匡胤很會拉攏人心,從他能做得這麼精細的改朝換代,并成功登上帝位來說,別人認為的不可能,在他這里就能想到和做到。

趙匡胤是歷史上大朝代更替時沒出大問題,幾乎沒流血就做到的人。幾乎可以說就像我們每天正常上下班,然后第二天公司雖然被收購換名稱了,但所有一切都完全照常運作,毫無違和感一樣。

陳橋兵變,無疑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完美大戲,看起來天衣無縫,但趙匡胤小看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忽略了他的野心和手段。

雖然,當時的趙光義歲數太小,趙匡胤沒有把主要任務交給他,有史書說趙匡胤是為了保護趙匡胤,把他也支開了,他并不在陳橋驛那里。但無論怎麼樣,趙匡胤肯定知道整個政/變過程。

所以,趙光義最后的上臺,從某種意義說,也是學著兄長趙匡胤的手段。唯一的區別是,趙匡胤在當時那環境,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局面;趙光義則未能做到盡善盡美,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案。

宋朝沒能完成大一統,與趙光義有很大關系。趙光義的后代都不能打,所以只能被別人欺負。等趙光義的后人真的還給趙匡胤一脈皇位的時候,那時候的宋朝早就無力回天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