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速超過160,爆胎死亡率100%,這是真的嗎?

以前網上流傳這樣的說法:時速超過16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發生爆胎, 死亡率是100%。

其實這個說法并沒有理論依據, 更像是一種主觀想象,

現實中也有車速很低爆胎后導致車毀人亡的, 也有車速很高爆胎后有幸存者的。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于弄清楚爆胎的危害在哪里, 這樣在發生爆胎時我們可以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起碼能避免一些讓情況變得更糟糕的操作, 盡可能降低損傷。

爆胎瞬間失控的兩個原因

這里先不考慮駕駛員的因素, 就說爆胎后汽車自身會發生什麼能導致失控, 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爆胎后輪胎突然失去一部分支撐力, 導致車身局部突然降低, 這會導致車身出現不平衡, 增加失控的風險。

其次由于爆胎后司機會下意識地松開油門, 汽車進入發動機制動狀態, 而此時爆胎的車輪直徑變小, 差速器會分配給該車輪更多的發動機制動力, 再加上爆掉的輪胎墊在輪圈下, 進一步增加輪圈滾動的阻力, 結果導致爆胎的車輪受到的阻力更大, 汽車就有向爆胎車輪一側偏轉的跡象, 從而引起失控。

司機錯誤操作導致失控的情況

很多爆胎失控其實都是司機誤操作導致的, 主要有以下兩種:

(1)爆胎后猛打方向

比如行駛中左前輪爆胎, 左側車頭會往下沉, 同時車身也有向左側偏轉的趨勢, 有些司機慌亂中就會向右猛打方向試圖糾正, 結果方向打多了, 導致汽車失控。

(2)爆胎后猛踩剎車

爆胎后猛踩剎車也非常容易導致失控, 因為爆胎的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很小, 踩剎車時會導致車身左右受力不平衡。

比如左前輪爆胎, 車輪就剩下輪圈了, 這時候如果猛踩剎車的話右前輪是橡膠輪胎與地面接觸, 有足夠的摩擦力, 而左前輪是輪圈與地面接觸, 摩擦力非常小, 結果導致車身左側受到的阻力小, 車身右側受到的阻力大, 汽車就會迅速向右偏轉從而引起失控。

爆胎后如何正確應對

我認為不管車速多高, 在發生爆胎后如果能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那麼我們全身而退的機率會大大提升。

首先在爆胎的瞬間應該控制住方向盤,因為此時車身會有跑偏的趨勢,會和駕駛員搶方向盤,所以一定要控制住方向盤,不能讓它隨便亂動。

然后目視前方,以車道線為基準判斷車身姿態,如果車身有偏移那就一點點微調方向盤,逐漸把車身拉正,切記不要大幅度打方向,要暗暗用力,一點點糾正,千萬別想著一把方向立馬把車給拉回來,要知道這時候車身受力不均勻,你這一把方向打太猛的話很有可能導致車身橫向加速度過大,然后失控。

等你做完這一切的時候爆胎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如果此時汽車還沒有失控,那恭喜你,你基本上已經死里逃生了。接下來握住方向盤讓汽車向前直線滑行,這時候別急著往邊上靠,因為車速還比較高,貿然打方向可能引發新的危險,就讓汽車沿著直線往前滑行減速。

等車速下降到60公里/小時以下時就可以考慮靠邊停車了,至此你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機。

關于爆胎的一些知識

對于家用車來說前輪爆胎會比后輪爆胎更容易處理。因為前輪對地壓力更大,爆胎后相對不容易側滑。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微調方向盤來控制前輪軌跡。而后輪對地壓力更小,爆胎后側滑的風險更大,而且絕大多數司機很難通過方向去控制后輪的動態。所以很多輪胎廠商都建議把好的輪胎放后輪。

減震偏硬、扁平比偏大的車爆胎后更容易控制,因為減震硬一點在爆胎后車頭下沉時能更好地支撐住車身,而扁平比大的輪胎匹配的是大輪轂,爆胎后車頭下沉幅度小,沖擊力弱,而且車輪直徑變化更小,整體更穩定。

正常的輪胎其承載力非常大,即便胎壓提高一倍也很難讓其爆胎。輪胎行業內有個注水測試,給輪胎內沖入高壓水,壓力是輪胎額定承載壓力的8倍,這樣都不會給輪胎憋壞,可見輪胎有多結實。而現實中爆胎基本上都是因為輪胎局部受損導致內部結構層被破壞,失去強度了。比如行駛中胎壓低,導致輪胎側面不停進行著大幅度的折疊復原,導致內部簾線斷裂。還有行駛中碾壓硬物,沖擊力導致輪胎結構破壞導致爆胎。

很多人說爆胎后不能踩剎車,要減速的話只能快速點剎。其實我覺得這種觀點并不正確,爆胎后不能踩剎車主要是因為爆胎的車輪沒有足夠的制動力,直接踩剎車會導致車身受力不平衡從而出現跑偏甚至失控。但此時并非完全不能踩剎車,我們可以先輕后重,一點點嘗試,此時制動力比較小,車身受到的扭轉力比較小,我們再根據車身的動態去調整方向盤與這個力對抗就能保證車身相對穩定了。而所謂的點剎其實并不好掌握,比如車速很高的情況下你一腳點剎下去如果制動力很大的話可能瞬間就導致車身失去控制了。所以任何傳言一定要結合其原理去理解掌握,而不是一味接受。

雖然不希望大家遇到爆胎,但是假若不幸遇到了,那麼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就可以讓我們有更大的自救成功率。開車就是這樣,一切問題只要弄清楚原理,在​遇到的時候我們自己就知道如何應對了。​

首先在爆胎的瞬間應該控制住方向盤,因為此時車身會有跑偏的趨勢,會和駕駛員搶方向盤,所以一定要控制住方向盤,不能讓它隨便亂動。

然后目視前方,以車道線為基準判斷車身姿態,如果車身有偏移那就一點點微調方向盤,逐漸把車身拉正,切記不要大幅度打方向,要暗暗用力,一點點糾正,千萬別想著一把方向立馬把車給拉回來,要知道這時候車身受力不均勻,你這一把方向打太猛的話很有可能導致車身橫向加速度過大,然后失控。

等你做完這一切的時候爆胎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如果此時汽車還沒有失控,那恭喜你,你基本上已經死里逃生了。接下來握住方向盤讓汽車向前直線滑行,這時候別急著往邊上靠,因為車速還比較高,貿然打方向可能引發新的危險,就讓汽車沿著直線往前滑行減速。

等車速下降到60公里/小時以下時就可以考慮靠邊停車了,至此你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機。

關于爆胎的一些知識

對于家用車來說前輪爆胎會比后輪爆胎更容易處理。因為前輪對地壓力更大,爆胎后相對不容易側滑。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微調方向盤來控制前輪軌跡。而后輪對地壓力更小,爆胎后側滑的風險更大,而且絕大多數司機很難通過方向去控制后輪的動態。所以很多輪胎廠商都建議把好的輪胎放后輪。

減震偏硬、扁平比偏大的車爆胎后更容易控制,因為減震硬一點在爆胎后車頭下沉時能更好地支撐住車身,而扁平比大的輪胎匹配的是大輪轂,爆胎后車頭下沉幅度小,沖擊力弱,而且車輪直徑變化更小,整體更穩定。

正常的輪胎其承載力非常大,即便胎壓提高一倍也很難讓其爆胎。輪胎行業內有個注水測試,給輪胎內沖入高壓水,壓力是輪胎額定承載壓力的8倍,這樣都不會給輪胎憋壞,可見輪胎有多結實。而現實中爆胎基本上都是因為輪胎局部受損導致內部結構層被破壞,失去強度了。比如行駛中胎壓低,導致輪胎側面不停進行著大幅度的折疊復原,導致內部簾線斷裂。還有行駛中碾壓硬物,沖擊力導致輪胎結構破壞導致爆胎。

很多人說爆胎后不能踩剎車,要減速的話只能快速點剎。其實我覺得這種觀點并不正確,爆胎后不能踩剎車主要是因為爆胎的車輪沒有足夠的制動力,直接踩剎車會導致車身受力不平衡從而出現跑偏甚至失控。但此時并非完全不能踩剎車,我們可以先輕后重,一點點嘗試,此時制動力比較小,車身受到的扭轉力比較小,我們再根據車身的動態去調整方向盤與這個力對抗就能保證車身相對穩定了。而所謂的點剎其實并不好掌握,比如車速很高的情況下你一腳點剎下去如果制動力很大的話可能瞬間就導致車身失去控制了。所以任何傳言一定要結合其原理去理解掌握,而不是一味接受。

雖然不希望大家遇到爆胎,但是假若不幸遇到了,那麼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就可以讓我們有更大的自救成功率。開車就是這樣,一切問題只要弄清楚原理,在​遇到的時候我們自己就知道如何應對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