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同樣是演韋小寶,把陳小春和周星馳放在一起看,差別就出來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總是以奔騰洶涌的才氣、超群拔俗的文筆, 向讀者們講述了 一個又一個充滿柔情、純真、豪邁、沉重委婉、動情的人生故事,

展現了一副又一副璀璨的畫卷, 創作出了一系列充滿著人性美的畫展, 散發著獨一無二的雄渾力度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有灑脫自如 、中重情重義的令狐沖, 有足智多謀、忠肝義膽的喬幫主, 還有一個特殊的人物, 文物全廢的韋小寶。

這個角色顛覆了讀者心中固有的俠義形象, 多年來, 影視作品不斷地有人詮釋韋小寶, 但大多數都不是很成功。

前兩年, 演技派童星張一山出演了《新鹿鼎記》, 結果極為慘淡 。

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 表情夸張、裝聾作傻、青筋暴起、滿滿的表演痕跡,

很多網友說「像只在營業的猴子」。

縱觀所有飾演韋小寶的演員, 最經典的還得是陳小春版和周星馳版的, 角色身上的古靈精怪、市井無賴勁, 和內心對于人心的拿捏和玩弄, 都被他們詮釋的恰到好處。

接下來, 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二人者的精彩演技。

01、韋小寶的人設

《鹿鼎記》這部小說創建于1969年, 以報刊連載的模式發行, 一直到1972年創作完成, 1980年正式修改完成。

故事背景選擇在清朝取代明朝的初期, 講述的是在揚州「紅樓」里出生的韋小寶, 靠著自己圓滑、精明、以完全不會功夫的姿態, 穿梭在各大 江湖幫派之間。

韋小寶這個角色到底難在哪?

第一層:

原著中, 他出場的年齡是13歲, 小小年紀就懂得使用苦肉計調虎離山, 和通緝犯茅十八稱兄道弟。

就連茅十八都夸他「你這小鬼到是真聰明, 哭得也太像了吧」

韋小寶這般機靈和他的身世有關。

他從生下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母親是麗春院的老人。

麗春院這種地方每天出入人形形色色,在最暴露人性貪婪的地方長大,掌握油腔滑調、隨聲附和的本領是韋小寶的生存大法。

用一些小聰明把對方哄開心了,他才可以在魚龍混雜的地方不被欺負。

從某種意義上講,韋小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第二層:

雖然韋小寶是個很調皮的人,但是他內心里始終有一顆武俠夢,一直想成為了一名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大英雄。

韋小寶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小時候就喜歡到市井的茶鋪里,聽說書的講各種帶有傳奇色彩的江湖事跡。

機緣巧合之下,韋小寶真的混進了天地會的內部。

這回他一改破皮嘴臉,當了一回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在看透皇帝其實是想利用自己殲滅天地會時,他果斷地放棄了立功成為大官的機會,選擇了江湖大義。

其實,韋小寶的壞并不是他的本性,只是環境所逼而已,當面對利益的誘惑和江湖大義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成為了一名英雄。

但可悲的是,韋小寶生長環境中并沒有人教他什麼是英雄氣概,什麼是不可摒棄的原則。

因此,盡管韋小寶在結識陳近南后努力地想成為想師傅一樣英雄,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他的出身話他的環境,將他不斷地在往市井小街里拉,那些大道理在這里不好使,無奈,他只好被迫成為了「小人」。

這兩個方就是韋小寶身上的矛盾點,也是詮釋這個角色的難點,要在當小小人和當英雄中間掌握平衡,何其容易。

02、親身經歷

從人物分析,韋小寶出現生活在麗春院,從小就遭受到了無數的白眼和嫌棄,因此,他絕非是那種長相俊俏,風度翩翩的樣子。

因此,單從扮相上來看,陳小春與周星馳還是符合角色人設的,要真是由一個眉清目秀的演員扮演反而怪怪的。

而且二人的兒時經歷和韋小寶也有著相似之處。

香港有些地方的房屋被叫成籠屋。

籠屋,又名床位寓所。

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很多社會底層人要想找到一處安身之處,實在是很困難。花錢買房,動輒就是百萬千萬的房價,這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是耗盡畢生積蓄都難以奢望的。

無奈他們只能住在這種地方,以鐵絲網圍住,房間的每一寸空間都被榨干得「籠屋」。

整棟樓,上面是住房,下面則是各種商鋪,小販。

陳小春曾經就住在樓下的理發店里,他在店里主要的任務就是幫顧客洗頭。

這段時間,令他最開心的時刻就是顧客決定用護發素,因為這樣他就可以拿到2塊錢的提成。

可想而知,陳小春當初接觸過的人、環境,和韋小寶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差別。

窮人孩子早當家,再加上陳小春又是家里孩子們年齡最大的,因此,他很小的時候就很懂事,家里的臟活累活他都干,也是為了幫父母分擔一點。

他們一家人所在的地方很混亂,陳爸為了不讓兒子學壞,便干脆在自己出門的時候,把陳小春的腳綁起來鎖在門上,防止他出門亂玩。

但這些遭遇還不是最壞的,對陳小春和家人來說,陳爸突然的不辭而別才是晴天霹靂。

從那日以后,年僅十幾歲的陳小春無奈的輟學了,還要在社會上找零活補貼家用。

小小年紀承擔了本不屬于他年齡段的壓力,晚上打工回到家,陳母都會幫他挑去手上的刺,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可以說,陳小春的童年以及青春期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并且還得強顏歡笑地面對生活,接受他人的白眼和歧視。

周星馳小時的日子過得也不如意,他的父母由于性格問題經常會吵架,為了安慰自己,周星馳總是告訴自己,父母的吵架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他兒時最大的慰藉就是練習武術,也許是常年出于壓力的環境,有或許是心中崇拜英雄,他總是想為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找一個借口,這一點,到是和韋小寶不謀而合。

周星馳小時屬于是沉默寡言的性格,用現在的話說他有點社恐。

放假在家時,他最經常干的事就是趴在窗戶旁觀察著路上的人,這樣的行為他可以看一天 。

兒時有過不愉快的事情,有可能是因吃的苦太多,有可能是因為被批評的太多,總之心中的自卑感是無法被抹去的。

這就導致周星馳進入演藝圈后,有過一段極為長的跑龍套生涯,并且其中的艱難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最過分的一次是,導演當著全劇組的面說垃圾話,并大罵他是狗,可周星馳卻選擇了沉默。

這段經歷與韋小寶兒時只能施舍吃飽飯,看他人的臉色一樣。

他們二人的經歷,讓他們能體會到市井小民如何做才可以在有權有勢的人面前生存下去,實在不行,就喚起那段不愿想起的陳年就往,貼近角色。

他們在飾演的時候,根本就不用去揣摩如何演,站在鏡頭前,只用眼神就可以將社會小混混的心態和想法展現出來。

03、演技對比

分析完二人在扮相和心理都極為貼近韋小寶后,就只剩下二人在劇中的表現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陳小春版韋小寶。

韋小寶給人印象就是貪婪、好色、懶惰,而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有了很濃的人情味。

當初,在李添勝決定要翻拍此劇的時候,陳小春根本就沒在他考慮的范圍內,是他自己很習慣韋小寶這角色,毛遂自薦將自己推薦給導演的。

當時的他已經憑借《古惑仔》小有名氣,并提名了新人獎和最緊挨配角獎的提名,事業正處于蒸蒸日上的階段。

陳小春找到李導對他說「韋小寶不需要很高大帥氣的人來演」,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像我這種不太大眾的長相,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為了能更有可信度,他向導演介紹了自己的家庭,經歷,兒時糗事,甚至是了一句「除了我沒有娶過7個老婆以外,我和韋小寶并無二差,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此話一出,到真的是讓李導動容了,他決定這個角色就選陳小春了。

在整部劇中,陳小春無論是從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方面,他都向大家展示了一位,有情有義的韋小寶。

在對待和自己從小長大的雙兒時,他總是有求必應,盡量地滿足對方,不忍心看青梅竹馬的她受一點委屈。

干爹將守護雙兒只責托付給他,他甚至不顧生死沖進火海里救雙兒。

雙兒在京城遇到麻煩時,他也是二話不說的為了對方兩肋插刀。

韋小寶和皇上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從假身份小玄子認識開始,他就一直將皇上當成自己的朋友。

在最后的時候,皇上自從韋小寶離開后,便時時想起二人的歡樂時光,于是他覺得微服私訪尋找在民間的韋小寶。

要不是但是韋小寶的老婆攔著他,他定是要和皇上相認的。

最后便是師傅陳近南,二人不同框的 場面仿佛是父子一樣。

韋小寶得知皇上想要徹底地鏟除陳近南一行人時,他舍命相救。

察覺到師傅要發動反清復明的計劃時,他又在起旁邊旁敲側擊地提醒對方不要白白去送死。

此劇以以往不同的是,運用了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腦中幻想的小劇場。

遇到煩心事時,他一人在屋里自言自語玩骰子的內心戲,皇上面前和多隆進行啞語的交流,甚至還會出現,自言自語完和現實中的自己來個互動,回復自己 「收到」,極具創意性的改編,讓觀眾頻頻發出笑聲,很容易將讓觀眾進入劇情中。

總得來說,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將他和皇上之間的兄弟情刻畫得更為細致,將一個吊兒郎當不著四六卻又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在大是大非面前分得清對錯,愛恨分明,不拖泥帶水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出來。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周星馳版的韋小寶。

看周星馳的電影觀眾總是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是沒道理的無厘頭,就是純招笑。

在沒有任何的參照物,原著或類似題材作品下,他的電影絕對是空前絕后,永遠無法超越和顛覆的。

如,《大話西游》這部作品,誰能想到一部普度眾生的艱苦修行小說《西游記》,被他改編成為了凄美的愛情故事。

「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我愛她,如果非要在這個上面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句話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甚至是多少人求婚誓言。

周星馳版的韋小寶依舊是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無厘頭,這也成為了無法復刻的一版韋小寶。

在電影中,韋小寶亮相時,是先聽其聲再見其人,以狂妄、蠻橫的語氣對著麗春院的顧客講述著,江湖中的奇聞異事,和自己崇拜的好漢陳近南的英雄事跡。

為了彰顯自己的威風,他腳踩在用凳子堆起來的高臺上,以此姿態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架勢。

這樣的出場是專門設計,在短短的2個小時的電影中,一開始就可以向觀眾展現韋小寶的性格,并且在原著角色的基礎上加了一點狂妄自大,不走尋常路的個性,為接下來周星馳在劇中表現得無厘頭搞笑情節奠定了不錯的基礎。

無論在和海公公斗智斗勇的時候,還是在皇上身邊見風使舵,周星馳扮演的韋小寶都采用了自己一貫的風格,夸張、無限放大丑態。

戲中的這些小設計,都是周星馳提出的, 而這些提議都由于他自身的積累。

曾經吳孟達達叔,在一檔節目中透露,他和周星馳日常最常干的事就是上街,去街上觀察和收集可以讓觀眾覺得有笑點的素材,其實就是現在喜劇演員最常掛在嘴邊的「包袱」。

收集好后,周星馳就會整理出來,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電影中。

在此劇中,韋小寶的身上到處都可以看見周星馳靈感突顯的場景。

如,他第一次看見海公公的:「大寶貝」時, 他將放大鏡放置在一只眼前,將兩只演形成了變形的反差;和皇上在練功房比武時,他仗著自己下三濫的招數取得勝利,擠轎子時,他被人的臭腳丫戳到了鼻孔……

屬于周星馳的拍攝風格,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有無數人嘗試、模仿,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成功的,從風格上來講,這就是周星馳版韋小寶無法被超越的原因。

還有就是,周星馳的電影總是有些隱晦、反映社會現狀的設計。

此劇中,韋小寶之所以會成為「太監」,就是掉進了虛假招聘的騙局中。

在招募處,當官的只是說在為皇宮尋找有才之人,但卻并未提起半句真實職業,就這樣,韋小寶被忽悠到了皇城之中,辛好的是,他比較聰明多過了一劫,但還是要在人心險惡的地方做苦力。

用其幽默風趣的誤會,反映了社會上真實存在的虛假招聘,也是變相的起到了教育作用。

在天地會開會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喊得響亮的口號,很是積極。

但當說到接下來需要執行危險人物時,所有人都開始后退、低下頭悶不吭聲。

用這樣前后反差的對比,諷刺現在社會上一些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虛假人。

從這一點來看,周星馳并不只是單單的在演某一個角色,而是在通過某一個角色表現人性,展現真實的社會。

當年在選定韋小寶后哦,導演王晶曾詢問過金庸先生的看法,結果他老人家卻所說,「沒有第二人想」。

意思就是,在他心中周星馳就是韋小寶的不二人選。

由此可見,他對周星馳的信任和支持有多強。

這部戲后,二人也時常會有聯系,2007年,周星馳還向金庸老先生說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將其作品所有的人物重現打亂,拍攝一部「大混亂」劇。

二人當晚聊得很投機,初步到成了共識。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此劇始最終并沒有投入拍攝。

2014年,在老先生90歲大壽之際,周星馳特意親手寫了一副字為其慶生。

「懲惡揚善,維護世界和平,祝查大俠生日快樂。」

總結

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架勢,這到是和他為自己爭取角色時的勇氣,如出一轍、

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個人風格太強,太搶眼,他總是對角色有自己獨到的見識和理解,他的作品總是無法被拿來比較。

兩個版本都是觀眾心中的經典,在反復觀看時都是會發現一些新的道理,類似的故事情節,但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江湖。

母親是麗春院的老人。

麗春院這種地方每天出入人形形色色,在最暴露人性貪婪的地方長大,掌握油腔滑調、隨聲附和的本領是韋小寶的生存大法。

用一些小聰明把對方哄開心了,他才可以在魚龍混雜的地方不被欺負。

從某種意義上講,韋小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第二層:

雖然韋小寶是個很調皮的人,但是他內心里始終有一顆武俠夢,一直想成為了一名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大英雄。

韋小寶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小時候就喜歡到市井的茶鋪里,聽說書的講各種帶有傳奇色彩的江湖事跡。

機緣巧合之下,韋小寶真的混進了天地會的內部。

這回他一改破皮嘴臉,當了一回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在看透皇帝其實是想利用自己殲滅天地會時,他果斷地放棄了立功成為大官的機會,選擇了江湖大義。

其實,韋小寶的壞并不是他的本性,只是環境所逼而已,當面對利益的誘惑和江湖大義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成為了一名英雄。

但可悲的是,韋小寶生長環境中并沒有人教他什麼是英雄氣概,什麼是不可摒棄的原則。

因此,盡管韋小寶在結識陳近南后努力地想成為想師傅一樣英雄,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他的出身話他的環境,將他不斷地在往市井小街里拉,那些大道理在這里不好使,無奈,他只好被迫成為了「小人」。

這兩個方就是韋小寶身上的矛盾點,也是詮釋這個角色的難點,要在當小小人和當英雄中間掌握平衡,何其容易。

02、親身經歷

從人物分析,韋小寶出現生活在麗春院,從小就遭受到了無數的白眼和嫌棄,因此,他絕非是那種長相俊俏,風度翩翩的樣子。

因此,單從扮相上來看,陳小春與周星馳還是符合角色人設的,要真是由一個眉清目秀的演員扮演反而怪怪的。

而且二人的兒時經歷和韋小寶也有著相似之處。

香港有些地方的房屋被叫成籠屋。

籠屋,又名床位寓所。

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很多社會底層人要想找到一處安身之處,實在是很困難。花錢買房,動輒就是百萬千萬的房價,這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是耗盡畢生積蓄都難以奢望的。

無奈他們只能住在這種地方,以鐵絲網圍住,房間的每一寸空間都被榨干得「籠屋」。

整棟樓,上面是住房,下面則是各種商鋪,小販。

陳小春曾經就住在樓下的理發店里,他在店里主要的任務就是幫顧客洗頭。

這段時間,令他最開心的時刻就是顧客決定用護發素,因為這樣他就可以拿到2塊錢的提成。

可想而知,陳小春當初接觸過的人、環境,和韋小寶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差別。

窮人孩子早當家,再加上陳小春又是家里孩子們年齡最大的,因此,他很小的時候就很懂事,家里的臟活累活他都干,也是為了幫父母分擔一點。

他們一家人所在的地方很混亂,陳爸為了不讓兒子學壞,便干脆在自己出門的時候,把陳小春的腳綁起來鎖在門上,防止他出門亂玩。

但這些遭遇還不是最壞的,對陳小春和家人來說,陳爸突然的不辭而別才是晴天霹靂。

從那日以后,年僅十幾歲的陳小春無奈的輟學了,還要在社會上找零活補貼家用。

小小年紀承擔了本不屬于他年齡段的壓力,晚上打工回到家,陳母都會幫他挑去手上的刺,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可以說,陳小春的童年以及青春期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并且還得強顏歡笑地面對生活,接受他人的白眼和歧視。

周星馳小時的日子過得也不如意,他的父母由于性格問題經常會吵架,為了安慰自己,周星馳總是告訴自己,父母的吵架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他兒時最大的慰藉就是練習武術,也許是常年出于壓力的環境,有或許是心中崇拜英雄,他總是想為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找一個借口,這一點,到是和韋小寶不謀而合。

周星馳小時屬于是沉默寡言的性格,用現在的話說他有點社恐。

放假在家時,他最經常干的事就是趴在窗戶旁觀察著路上的人,這樣的行為他可以看一天 。

兒時有過不愉快的事情,有可能是因吃的苦太多,有可能是因為被批評的太多,總之心中的自卑感是無法被抹去的。

這就導致周星馳進入演藝圈后,有過一段極為長的跑龍套生涯,并且其中的艱難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最過分的一次是,導演當著全劇組的面說垃圾話,并大罵他是狗,可周星馳卻選擇了沉默。

這段經歷與韋小寶兒時只能施舍吃飽飯,看他人的臉色一樣。

他們二人的經歷,讓他們能體會到市井小民如何做才可以在有權有勢的人面前生存下去,實在不行,就喚起那段不愿想起的陳年就往,貼近角色。

他們在飾演的時候,根本就不用去揣摩如何演,站在鏡頭前,只用眼神就可以將社會小混混的心態和想法展現出來。

03、演技對比

分析完二人在扮相和心理都極為貼近韋小寶后,就只剩下二人在劇中的表現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陳小春版韋小寶。

韋小寶給人印象就是貪婪、好色、懶惰,而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有了很濃的人情味。

當初,在李添勝決定要翻拍此劇的時候,陳小春根本就沒在他考慮的范圍內,是他自己很習慣韋小寶這角色,毛遂自薦將自己推薦給導演的。

當時的他已經憑借《古惑仔》小有名氣,并提名了新人獎和最緊挨配角獎的提名,事業正處于蒸蒸日上的階段。

陳小春找到李導對他說「韋小寶不需要很高大帥氣的人來演」,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像我這種不太大眾的長相,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為了能更有可信度,他向導演介紹了自己的家庭,經歷,兒時糗事,甚至是了一句「除了我沒有娶過7個老婆以外,我和韋小寶并無二差,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此話一出,到真的是讓李導動容了,他決定這個角色就選陳小春了。

在整部劇中,陳小春無論是從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方面,他都向大家展示了一位,有情有義的韋小寶。

在對待和自己從小長大的雙兒時,他總是有求必應,盡量地滿足對方,不忍心看青梅竹馬的她受一點委屈。

干爹將守護雙兒只責托付給他,他甚至不顧生死沖進火海里救雙兒。

雙兒在京城遇到麻煩時,他也是二話不說的為了對方兩肋插刀。

韋小寶和皇上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從假身份小玄子認識開始,他就一直將皇上當成自己的朋友。

在最后的時候,皇上自從韋小寶離開后,便時時想起二人的歡樂時光,于是他覺得微服私訪尋找在民間的韋小寶。

要不是但是韋小寶的老婆攔著他,他定是要和皇上相認的。

最后便是師傅陳近南,二人不同框的 場面仿佛是父子一樣。

韋小寶得知皇上想要徹底地鏟除陳近南一行人時,他舍命相救。

察覺到師傅要發動反清復明的計劃時,他又在起旁邊旁敲側擊地提醒對方不要白白去送死。

此劇以以往不同的是,運用了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腦中幻想的小劇場。

遇到煩心事時,他一人在屋里自言自語玩骰子的內心戲,皇上面前和多隆進行啞語的交流,甚至還會出現,自言自語完和現實中的自己來個互動,回復自己 「收到」,極具創意性的改編,讓觀眾頻頻發出笑聲,很容易將讓觀眾進入劇情中。

總得來說,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將他和皇上之間的兄弟情刻畫得更為細致,將一個吊兒郎當不著四六卻又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在大是大非面前分得清對錯,愛恨分明,不拖泥帶水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出來。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周星馳版的韋小寶。

看周星馳的電影觀眾總是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是沒道理的無厘頭,就是純招笑。

在沒有任何的參照物,原著或類似題材作品下,他的電影絕對是空前絕后,永遠無法超越和顛覆的。

如,《大話西游》這部作品,誰能想到一部普度眾生的艱苦修行小說《西游記》,被他改編成為了凄美的愛情故事。

「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我愛她,如果非要在這個上面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句話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甚至是多少人求婚誓言。

周星馳版的韋小寶依舊是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無厘頭,這也成為了無法復刻的一版韋小寶。

在電影中,韋小寶亮相時,是先聽其聲再見其人,以狂妄、蠻橫的語氣對著麗春院的顧客講述著,江湖中的奇聞異事,和自己崇拜的好漢陳近南的英雄事跡。

為了彰顯自己的威風,他腳踩在用凳子堆起來的高臺上,以此姿態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架勢。

這樣的出場是專門設計,在短短的2個小時的電影中,一開始就可以向觀眾展現韋小寶的性格,并且在原著角色的基礎上加了一點狂妄自大,不走尋常路的個性,為接下來周星馳在劇中表現得無厘頭搞笑情節奠定了不錯的基礎。

無論在和海公公斗智斗勇的時候,還是在皇上身邊見風使舵,周星馳扮演的韋小寶都采用了自己一貫的風格,夸張、無限放大丑態。

戲中的這些小設計,都是周星馳提出的, 而這些提議都由于他自身的積累。

曾經吳孟達達叔,在一檔節目中透露,他和周星馳日常最常干的事就是上街,去街上觀察和收集可以讓觀眾覺得有笑點的素材,其實就是現在喜劇演員最常掛在嘴邊的「包袱」。

收集好后,周星馳就會整理出來,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電影中。

在此劇中,韋小寶的身上到處都可以看見周星馳靈感突顯的場景。

如,他第一次看見海公公的:「大寶貝」時, 他將放大鏡放置在一只眼前,將兩只演形成了變形的反差;和皇上在練功房比武時,他仗著自己下三濫的招數取得勝利,擠轎子時,他被人的臭腳丫戳到了鼻孔……

屬于周星馳的拍攝風格,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有無數人嘗試、模仿,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成功的,從風格上來講,這就是周星馳版韋小寶無法被超越的原因。

還有就是,周星馳的電影總是有些隱晦、反映社會現狀的設計。

此劇中,韋小寶之所以會成為「太監」,就是掉進了虛假招聘的騙局中。

在招募處,當官的只是說在為皇宮尋找有才之人,但卻并未提起半句真實職業,就這樣,韋小寶被忽悠到了皇城之中,辛好的是,他比較聰明多過了一劫,但還是要在人心險惡的地方做苦力。

用其幽默風趣的誤會,反映了社會上真實存在的虛假招聘,也是變相的起到了教育作用。

在天地會開會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喊得響亮的口號,很是積極。

但當說到接下來需要執行危險人物時,所有人都開始后退、低下頭悶不吭聲。

用這樣前后反差的對比,諷刺現在社會上一些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虛假人。

從這一點來看,周星馳并不只是單單的在演某一個角色,而是在通過某一個角色表現人性,展現真實的社會。

當年在選定韋小寶后哦,導演王晶曾詢問過金庸先生的看法,結果他老人家卻所說,「沒有第二人想」。

意思就是,在他心中周星馳就是韋小寶的不二人選。

由此可見,他對周星馳的信任和支持有多強。

這部戲后,二人也時常會有聯系,2007年,周星馳還向金庸老先生說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將其作品所有的人物重現打亂,拍攝一部「大混亂」劇。

二人當晚聊得很投機,初步到成了共識。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此劇始最終并沒有投入拍攝。

2014年,在老先生90歲大壽之際,周星馳特意親手寫了一副字為其慶生。

「懲惡揚善,維護世界和平,祝查大俠生日快樂。」

總結

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架勢,這到是和他為自己爭取角色時的勇氣,如出一轍、

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個人風格太強,太搶眼,他總是對角色有自己獨到的見識和理解,他的作品總是無法被拿來比較。

兩個版本都是觀眾心中的經典,在反復觀看時都是會發現一些新的道理,類似的故事情節,但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