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趙括是紙上談兵嗎?長平之戰,換李牧一樣無法取勝

紙上談兵是流傳2200多年的笑話, 趙括因此也背了兩千多年黑鍋, 筆者把這場戰爭研究了30年, 長平之戰不是趙括之錯, 換做李牧同樣無法取勝, 罪魁禍首是趙孝成王。

(1)

復盤歷史, 戰爭起因眾所周知:韓國太守馮亭用上黨挑撥離間, 公元260年秦國以左庶長王龁為統帥起兵65萬伐趙。 秦軍傾國殺來, 趙國以西上黨郡廉頗為主將抗擊秦軍, 共25萬人, 最初沒有騎兵。

你沒聽錯, 長平之戰所謂騎兵大會戰是不存在的,

趙軍騎兵很少, 長平遺址中骨骸可以證明這一點, 央視人文頻道也持同樣態度。

那「胡服騎射」后聞名天下的趙國胡刀騎士呢?當時戰馬沒馬鐙, 馬背作戰難度很大, 馭手須雙腿緊夾馬腹才能騎射作戰, 對體能要求極高。 趙國騎兵由步兵中選拔體能超群者, 匈奴邊界代地的善騎射的漢人, 游牧民族投降騎兵三部分組成, 騎兵數量并不多, 長平之戰時在李牧手中。

《史記.趙氏家》前244年李牧大破匈奴17萬部隊:10萬弓箭手, 5萬步兵, 兵車300乘, 騎兵也只有1.3萬人, 這是北境五郡所有騎兵。

秦軍有騎兵, 秦軍把邊境游牧民族打得屁滾尿流, 無人敢找麻煩, 國土防御成本小, 因此大量騎兵被投入到了長平之戰, 箭陣與與騎兵組成的戰斗群對趙軍步兵方陣從開始就呈碾壓態勢。

(2)

再說秦軍, 秦國最初為何派28歲左庶長王龁統軍而不是白起?秦人左庶長, 在秦四庶長中由非王族大臣領政, 屬于實力派, 28歲如此職務, 足見昭襄王信任與能力。

王龁軍事才華出眾, 當時秦國被白起的光芒掩蓋, 但并不代表司馬錯、王龁、李信、楊端和等將領軍事才華差, 看看長平之戰初王龁怎樣對陣廉頗。

兩軍在玉溪河谷遭遇, 爆發激戰, 秦軍小勝, 斬趙軍捭將茄, 逼迫廉頗退守空倉嶺。 廉頗倚空蒼嶺防御, 同時在身后建起東鄣城、西鄣城兩處防御陣地,

與身后光狼城形成戰略縱深, 防線很快又被王龁撕開, 廉頗一直退到丹水以北, 這一路數百里。 重要是王龁切斷了趙軍西南的太行道, 這是條非常重要的通道, 前262年白起伐韓走得也是太行道。

作為四大名將之一, 廉頗不斷被王龁打敗徒有虛名嗎?如果這麼認為也是不對的。

廉頗,嬴姓,四大名將之一是靠打出來的。

前283年伐齊,取陽晉,官拜上卿。

前278年再破齊。

前276年第3次伐齊,陷九城。

前275年攻魏,下防陵,安陽等。

前269年與趙奢兩敗秦軍于閼地,斬首10萬。

前251年破燕軍60萬,拜相國。

前245年陷魏地繁陽。

廉頗徒有虛名嗎?但四大名將不是四大神將,對田單,樂毅,項燕,王龁等人不可能形成碾壓。其次,戰爭是綜合國力比拼,秦國綜合國力至少比趙國強4倍,縱是名將也改變不了這種實力差。

趙軍接連被秦軍小敗也不是廉頗之錯,商鞅變法后的秦軍是「虎狼秦軍」,20級軍功制刺激下嗜殺如命,史料記載秦士兵常腰掛人頭,滿臉是血,依然然揮舞兵器瘋狂劈砍。身高力量上,出土的秦人骨骸平均高度1.7米,活著時都在1米8左右,比羅馬人都高,步兵單挑,趙軍打敗秦軍難度很大。

(3)

但盡管25萬對65萬,趙軍并未有大損失,大糧山之戰,廉頗「以沙代糧」還小敗劫糧秦軍,馭戰水準可見一斑。

換做李牧也會采取同等戰術,李牧敗桓齡,《戰國策.趙策四.秦將王翦攻趙》敗王翦,與匈奴死磕,也用的避其鋒芒,攻其不備,這是以弱勝強唯一辦法。

廉頗的退卻與堅守讓王龁無計可施,徹夜難眠,勞師遠征最怕這點,65萬大軍每日消耗就是天文數字。

繼位6年的趙孝成王同樣心急如焚,深知秦有關中蜀中兩大糧倉,趙國綜合國力無法相比,于是不斷催促廉頗出戰,打破僵局。

老廉頗人設沒問題,缺點是傲,與同僚關系不太好,否則歷史上不會留下「將相和」典故,使者前兩次來還能曉之以理,第3次干脆把公孫敬打了一頓,怒斥「王可將兵」,意思你來指揮。

小趙一怒之下換上趙括,這其中與秦國丞相范睢反間計有點關系,但關系不大。

八月,秦國偷偷換了白起。當時戰場態勢,如果趙軍不出戰,白起也沒用,秦軍日消耗比本土作戰趙軍大得多。

(4)

趙王為何要換趙括?趙國沒人嗎?不但有李牧司馬尚,還有齊國躲難來的田單,火牛陣破燕,田單歷史上鼎鼎大名,與白起一個級別。

趙括是趙奢兒子,性格的確有點張揚,喜歡夸夸其談,還貪財,但不能否認其軍事才華。且趙括上任時,廉頗李牧等其他人沒有任何人反對,說明對其是認可的。退一萬步說,趙括對秦趙兩國巨大的國力差知道吧?怎麼可能冒險出擊?

率20萬援軍到長平后,趙括最初與老廉頗戰術一樣,沒有出擊,一直收縮兵力于丹河防線,雖然他并不知道對面是天下聞名的白起。

趙孝成王繼續催促,趙括除出擊外沒有任何辦法,更何況建功立業是每個年輕人的夢想。換做李牧,或許抗命也會堅持自己主張,李牧不是沒抗過命,最后也是因抗命死在郭開讒言下。

李牧或廉頗在,唯一不同的是不會給白起繞過石頭城偷襲趙軍糧草機會,這是趙括犯的最大錯誤,但李牧也沒有擊敗白起統帥的65萬秦軍取勝可能,同級別高手過招,絕對的力量前,一切都是浮云。

(5)

接下來眾所周知,趙括冒險出擊,白起用2.5萬騎兵切斷出擊趙軍后路,又用5000騎避絕石長城內趙軍其他留守部隊。趙軍主力在石長城外12里處遭到誘敵深入的秦軍包圍。秦軍箭雨不斷收割生命,騎兵兩翼出擊穿插圍殲。趙軍并沒有絕望,長戈在前,布出堅陣,平推向前,雙方浴血廝殺。

生死關頭,趙軍爆發出的戰斗力讓秦軍付出巨大代價,《史記.白起列傳》:

「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趙軍被包圍后殺傷了30萬秦軍,慘重的損失下秦軍再無法繼續攻占邯鄲,甚至向前推進一步,趙括是紙上談兵嗎?

就這樣被圍困了46天,期間,雙方都陷入僵局,趙軍無法突圍,秦軍也吃不掉被包圍的趙軍,一直以食物誘降,均被趙括拒絕。趙括是有骨氣的,更相信趙王會拯救浴血奮戰的將士。

(6)

但兩國領導人此時各自干什麼,昭襄王親自從咸陽赴前線河內郡給軍民進爵一級,指揮15歲以上70歲以下所有人支援前線。趙孝成王卻根本沒打算直援被圍困將士,還異想天開與楚魏再次合縱抗秦,遭一一拒絕,時間就這樣一天天流逝。

被拋棄的將士依然沒有投降,吞食戰友的尸體繼續戰斗,同樣可以看出趙括軍中受信賴程度。46天,無論李牧邊軍還是國內部隊都能趕到,是趙王的見死不救埋葬了趙軍生還的最后希望。趙括回天無力,突圍中被射死,剩下趙軍再無斗志,投降的40萬趙軍被全部活埋。

遭國家拋棄,誓死不降,戰死沙場的之人不應該被尊敬嗎?卻成為千古笑料,這和人血饅頭有何區別?如果趙括是「紙上談兵」,30萬敵軍傷亡哪來的?

讀史要批判,思考需一分為二,口口相傳的未必是真相,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參考資料:《史記.趙國冊》

《長平戚》

《資治通鑒:長平之戰》

《東周列國事長平之戰》

廉頗,嬴姓,四大名將之一是靠打出來的。

前283年伐齊,取陽晉,官拜上卿。

前278年再破齊。

前276年第3次伐齊,陷九城。

前275年攻魏,下防陵,安陽等。

前269年與趙奢兩敗秦軍于閼地,斬首10萬。

前251年破燕軍60萬,拜相國。

前245年陷魏地繁陽。

廉頗徒有虛名嗎?但四大名將不是四大神將,對田單,樂毅,項燕,王龁等人不可能形成碾壓。其次,戰爭是綜合國力比拼,秦國綜合國力至少比趙國強4倍,縱是名將也改變不了這種實力差。

趙軍接連被秦軍小敗也不是廉頗之錯,商鞅變法后的秦軍是「虎狼秦軍」,20級軍功制刺激下嗜殺如命,史料記載秦士兵常腰掛人頭,滿臉是血,依然然揮舞兵器瘋狂劈砍。身高力量上,出土的秦人骨骸平均高度1.7米,活著時都在1米8左右,比羅馬人都高,步兵單挑,趙軍打敗秦軍難度很大。

(3)

但盡管25萬對65萬,趙軍并未有大損失,大糧山之戰,廉頗「以沙代糧」還小敗劫糧秦軍,馭戰水準可見一斑。

換做李牧也會采取同等戰術,李牧敗桓齡,《戰國策.趙策四.秦將王翦攻趙》敗王翦,與匈奴死磕,也用的避其鋒芒,攻其不備,這是以弱勝強唯一辦法。

廉頗的退卻與堅守讓王龁無計可施,徹夜難眠,勞師遠征最怕這點,65萬大軍每日消耗就是天文數字。

繼位6年的趙孝成王同樣心急如焚,深知秦有關中蜀中兩大糧倉,趙國綜合國力無法相比,于是不斷催促廉頗出戰,打破僵局。

老廉頗人設沒問題,缺點是傲,與同僚關系不太好,否則歷史上不會留下「將相和」典故,使者前兩次來還能曉之以理,第3次干脆把公孫敬打了一頓,怒斥「王可將兵」,意思你來指揮。

小趙一怒之下換上趙括,這其中與秦國丞相范睢反間計有點關系,但關系不大。

八月,秦國偷偷換了白起。當時戰場態勢,如果趙軍不出戰,白起也沒用,秦軍日消耗比本土作戰趙軍大得多。

(4)

趙王為何要換趙括?趙國沒人嗎?不但有李牧司馬尚,還有齊國躲難來的田單,火牛陣破燕,田單歷史上鼎鼎大名,與白起一個級別。

趙括是趙奢兒子,性格的確有點張揚,喜歡夸夸其談,還貪財,但不能否認其軍事才華。且趙括上任時,廉頗李牧等其他人沒有任何人反對,說明對其是認可的。退一萬步說,趙括對秦趙兩國巨大的國力差知道吧?怎麼可能冒險出擊?

率20萬援軍到長平后,趙括最初與老廉頗戰術一樣,沒有出擊,一直收縮兵力于丹河防線,雖然他并不知道對面是天下聞名的白起。

趙孝成王繼續催促,趙括除出擊外沒有任何辦法,更何況建功立業是每個年輕人的夢想。換做李牧,或許抗命也會堅持自己主張,李牧不是沒抗過命,最后也是因抗命死在郭開讒言下。

李牧或廉頗在,唯一不同的是不會給白起繞過石頭城偷襲趙軍糧草機會,這是趙括犯的最大錯誤,但李牧也沒有擊敗白起統帥的65萬秦軍取勝可能,同級別高手過招,絕對的力量前,一切都是浮云。

(5)

接下來眾所周知,趙括冒險出擊,白起用2.5萬騎兵切斷出擊趙軍后路,又用5000騎避絕石長城內趙軍其他留守部隊。趙軍主力在石長城外12里處遭到誘敵深入的秦軍包圍。秦軍箭雨不斷收割生命,騎兵兩翼出擊穿插圍殲。趙軍并沒有絕望,長戈在前,布出堅陣,平推向前,雙方浴血廝殺。

生死關頭,趙軍爆發出的戰斗力讓秦軍付出巨大代價,《史記.白起列傳》:

「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趙軍被包圍后殺傷了30萬秦軍,慘重的損失下秦軍再無法繼續攻占邯鄲,甚至向前推進一步,趙括是紙上談兵嗎?

就這樣被圍困了46天,期間,雙方都陷入僵局,趙軍無法突圍,秦軍也吃不掉被包圍的趙軍,一直以食物誘降,均被趙括拒絕。趙括是有骨氣的,更相信趙王會拯救浴血奮戰的將士。

(6)

但兩國領導人此時各自干什麼,昭襄王親自從咸陽赴前線河內郡給軍民進爵一級,指揮15歲以上70歲以下所有人支援前線。趙孝成王卻根本沒打算直援被圍困將士,還異想天開與楚魏再次合縱抗秦,遭一一拒絕,時間就這樣一天天流逝。

被拋棄的將士依然沒有投降,吞食戰友的尸體繼續戰斗,同樣可以看出趙括軍中受信賴程度。46天,無論李牧邊軍還是國內部隊都能趕到,是趙王的見死不救埋葬了趙軍生還的最后希望。趙括回天無力,突圍中被射死,剩下趙軍再無斗志,投降的40萬趙軍被全部活埋。

遭國家拋棄,誓死不降,戰死沙場的之人不應該被尊敬嗎?卻成為千古笑料,這和人血饅頭有何區別?如果趙括是「紙上談兵」,30萬敵軍傷亡哪來的?

讀史要批判,思考需一分為二,口口相傳的未必是真相,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參考資料:《史記.趙國冊》

《長平戚》

《資治通鑒:長平之戰》

《東周列國事長平之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