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楊堅滅掉陳朝,陳后主:大小給我個官兒!楊堅搖搖頭,送他一段話

南北朝時期統治時間最短的陳國, 歷來被認為是陳后主的昏庸愚笨, 窮奢極欲以及荒淫無道導致了它的覆滅。

而等楊堅滅掉了陳朝之后, 陳后主更是大言不慚:大小給我個官兒!楊堅搖搖頭, 送給他四個字。

楊堅建立隋朝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楊堅出生于關中高門弘農楊氏, 是當時的名門望族, 其父親楊忠死后 , 楊堅襲爵隋國公, 進位大將軍。

為了籠絡楊堅, 北周武帝聘楊堅的大女兒楊麗華為皇太子妃, 這時的楊堅作為皇親國戚, 勢力再次加強。

周宣帝在繼位后不問朝政, 終日沉溺于酒色之中, 滿朝文武均是敢怒不敢言, 朝堂之上「內外恐懼, 人不自安」。

在不久后周宣帝便因病去世后, 年幼的宇文闡繼位, 楊堅得以獨掌大權 , 在眾臣支持下迅速消除叛亂 , 平定了當時的局勢。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 周靜帝宇文闡以楊堅眾望有歸為由下詔宣布禪讓, 隨后定國號為「隋」, 改元開皇, 大赦天下。

隋文帝楊堅在位的二十多年間, 國家繁榮昌盛, 「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國家呈現盛世的局面, 史稱「開皇之治」。

戰爭一觸即發

由于在隋朝初期楊堅及時的調整戰略, 在國事上十分注重農業生產, 改革內政, 穩定民心, 改進兵制, 逐步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隋朝建立的初期, 領土雖然相當遼闊, 但北有突厥, 南有陳朝, 成為其統一的威脅和障礙, 尤其是突厥更顯現出咄咄逼人之勢。

隋文帝楊堅決定采取南和北戰, 先敗突厥, 后滅陳朝的戰略。

緊接著便以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擊當時北方與西部游牧民族突厥與吐谷渾的進攻。

開皇四年(584年), 隋朝對突厥的斗爭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

隋文帝利用突厥的內部矛盾, 通過政治外交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略擊敗了強大的突厥, 平定北方, 解決了后顧之憂。

北方邊境的安寧為隋文帝大軍南下滅陳提供了堅實的后方保障。

陳后主被滅國

接下來, 為了完成南北統一, 隋文帝為了平陳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采納了宰相高颎的建議, 派人渡江擾亂陳朝的生產, 火燒陳朝的糧倉儲積。

這不僅破壞了其軍事儲備,而且也擾亂了軍心和人心。

隨后又令大將楊素到長江上游永安造了大量戰船,訓練水軍,以備水戰之用。

面對如此險惡的態勢,陳后主陳叔寶依然飲酒作樂,對于部將樊毅、任忠等人所提建議置之罔聞,自以為有長江天險,隋軍不能飛渡。

面對隋軍來犯,陳后主不以為意,甚至很得意的說到:「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

在當時,雖然南方的陳朝已是大廈將傾,但是,陳朝雖弱,其水師力量卻大大超過隋朝,依恃長江天塹,陳朝仍可茍延殘喘。

陳朝就曾利用長江這一絕佳的地理優勢,多次擊敗來犯的侵略者,但這也恰好是說明,只有守住了長江,才能有反擊的機會。

歷史證明,僅僅靠長江這個地理優勢,卻不注意加強江防,是不會得到勝利的。

在對隋的防務上,陳后主陳叔寶企圖憑借長江天塹阻止隋軍南下,即使對京口、采石等戰略要地也疏于防務。

鑒于隋水師力量薄弱的狀況,隋朝有的放矢,舉全國之力加緊增強水師的力量。

開皇五年(585年)10月,隋文帝任大臣楊素為信州總管,大張旗鼓地趕造戰艦,以備滅陳渡江戰役之用。

隋文帝采納高潁和崔仲方的建議,嚴格部署。

隋軍每次換防,都會在江邊集結時故意虛張聲勢,營造即將攻打陳朝的假象,迫使陳國不得不調兵加以戒備,如此循環往復,致使陳軍國力空虛,軍隊消極情緒嚴重。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又下詔,列出陳后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二十條,并將詔書在江南散發三十萬份,以爭取人心。

十月,隋文帝楊堅見時機成熟,決定正式發動攻陳戰爭。

28日,隋軍布置滅陳大軍,任晉王楊廣為伐陳大軍的統帥,統帥大軍50余萬,指揮總管90人,在長江一線分8路攻陳。

隋軍此次渡江戰役,「東接滄海,西據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是歷史上一次規模浩大的渡江作戰。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隋軍乘建康周圍的陳軍正在歡度新年之機,下游各軍分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江。

隋軍渡江之后,迅速占領京口,京口告急,但陳后主完全不理會,繼續飲酒作樂,大將軍蕭摩訶請戰,陳后主也不準許。

夜間,隋軍橫江夜渡,攻擊采石,而此時的陳軍因春節酒會,醉眼朦朧,東倒西歪,毫無戰斗準備,隋軍大將韓擒虎趁機率軍輕而易舉的占領了采石。

隨著隋朝軍隊源源不斷的渡江,戰局對陳越來越不利。

1月20日,陳后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決定孤注一擲,變更原有部署,把全部軍隊收縮在都城內外。

但就是陳后主這愚蠢的決策,使得陳軍毫無準備,各軍行動互不協調,首尾進退,都無法及時相知。

第一猛將蕭摩訶雖率精兵8000,但是就是在這陳朝的生死存亡之際,陳后主泯滅人性,與蕭摩柯之妻私通,導致其無心作戰,最后還是被隋將員明所俘。

當天,隋軍便輕松攻占了建康城。

隋軍進宮的消息傳來后,陳后主慌亂逃竄,帶著姬妾張麗華躲藏在一處枯井當中。

隋朝的士兵殺進陳國宮廷后,四處尋不見陳后主,直到來到這口井邊,才發現下面有人,喊了幾聲后無人回答,便打算向井內投石。

聽到這里的陳后主大驚失色,隨即大叫出聲,士兵們用繩子想把人拽上來發現繩子下重如磐石,拉上來后才發現繩子下的竟然有三個人。

就這樣,當時風光無限的陳朝皇帝,以極其狼狽的樣子被擒。

隋軍一面掃蕩殘敵,令陳后主手書招降陳朝未降將帥,一面收圖籍,封府庫,又將貴妃張麗華及施文慶、沈客卿、等奸佞梟首于市。

至此,陳朝宣布滅亡。

這場戰役,結束了古代中國自東晉十六國以來長達兩百多年的分裂割據、戰亂不止的局面,使中華大地重新統一于中央政權之下。

陳后主「全無心肝」

隋文帝統一四海,心中大悅,對陳后主極為優待,不僅饒以不死,并好吃好喝好宅子地養起來。

還常常邀請他參加宮里的宴會,因為怕他傷心,還不準在宴會上演奏江南音樂。

誰曾想,陳后主陳叔寶卻從未把亡國之痛放在心上,依然每天吃喝玩樂,吟詩唱和,三天兩頭就喝得酩酊大醉。

負責監守陳叔寶的官員還曾經說過:陳叔寶經常喝醉,嫌少有清醒的時候。

楊堅聽聞以后,就命令下人給陳叔寶送酒,還專門叮囑說:「由著他的性子吧,如果不喝酒的話,他還能靠什麼過日子?」

后來,楊堅再問監守官員陳叔寶喝酒大概多少的時候,官員耿直的回答:「與其子弟日飲一石。」

這位昏庸的亡國皇帝不僅活的毫無尊嚴,還能在敵國整日喝酒吃肉,看起來荒唐至極。

不僅如此,后來陳叔寶竟還對隋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愿得一官號。」

楊堅聽后,大為震驚,嘆道:「陳叔寶真是全無心肝。」意在說陳叔寶已經失去尊嚴,絲毫不覺得羞恥。

楊堅雖然震驚,但想了一下,還是給了陳叔寶一個三品官銜。

楊堅對陳叔寶評價到:「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意思是陳叔寶的失敗與他飲酒作樂息息相關,如果能將作詩飲酒的功夫用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又豈能落到今天的下場。

雖然在后世有人說陳叔寶已經亡國,早無還手之力,還不如韜光養晦,以求能夠平安活過晚年,畢竟,一個已經亡國的昏庸君主是不會令人忌憚的。

但是,陳叔寶昏庸無道,讓國家處于危險境地并且亡國的這一事實在歷史上不可抹滅的。

而陳朝之所以滅亡不僅是統一的大勢所趨和門閥的潰裂,更多的還是陳后主陳叔寶的昏庸無度造成。

在與隋的戰爭中,陳叔寶在軍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昏庸一覽無余,以致「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 。

國君無能、奸臣當道,總要有人來支撐飄搖的局面,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陳叔寶深居高閣,整日里花天酒地,不聞外事 ,對于朝堂之事一竅不通,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也不以為意,似乎看不到滅亡危機。

統治集團的沒落腐朽,使得陳朝喪失抗御外敵進襲的能力,加之陳后主陳叔寶的昏庸愚笨,自然難逃滅頂之災。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逝于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謚號為煬,安葬于洛陽邙山。

結尾

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陳后主無疑是幸運的,生于皇家王朝,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亡國后還能繼續位列三品,繼續享受奢靡的生活。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他在政治上只能留得一個臭名昭著的下場。

不僅「身死國滅,令天下人取笑」,還被自己的敵人隋文帝譏笑「全無心肝」,這樣可恨又可悲的陳國后主,留下的只能是千古罵名。

參考資料:

「隋滅陳之之戰(下)」白立超

「南史•陳本紀下」 李延壽

這不僅破壞了其軍事儲備,而且也擾亂了軍心和人心。

隨后又令大將楊素到長江上游永安造了大量戰船,訓練水軍,以備水戰之用。

面對如此險惡的態勢,陳后主陳叔寶依然飲酒作樂,對于部將樊毅、任忠等人所提建議置之罔聞,自以為有長江天險,隋軍不能飛渡。

面對隋軍來犯,陳后主不以為意,甚至很得意的說到:「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

在當時,雖然南方的陳朝已是大廈將傾,但是,陳朝雖弱,其水師力量卻大大超過隋朝,依恃長江天塹,陳朝仍可茍延殘喘。

陳朝就曾利用長江這一絕佳的地理優勢,多次擊敗來犯的侵略者,但這也恰好是說明,只有守住了長江,才能有反擊的機會。

歷史證明,僅僅靠長江這個地理優勢,卻不注意加強江防,是不會得到勝利的。

在對隋的防務上,陳后主陳叔寶企圖憑借長江天塹阻止隋軍南下,即使對京口、采石等戰略要地也疏于防務。

鑒于隋水師力量薄弱的狀況,隋朝有的放矢,舉全國之力加緊增強水師的力量。

開皇五年(585年)10月,隋文帝任大臣楊素為信州總管,大張旗鼓地趕造戰艦,以備滅陳渡江戰役之用。

隋文帝采納高潁和崔仲方的建議,嚴格部署。

隋軍每次換防,都會在江邊集結時故意虛張聲勢,營造即將攻打陳朝的假象,迫使陳國不得不調兵加以戒備,如此循環往復,致使陳軍國力空虛,軍隊消極情緒嚴重。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又下詔,列出陳后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二十條,并將詔書在江南散發三十萬份,以爭取人心。

十月,隋文帝楊堅見時機成熟,決定正式發動攻陳戰爭。

28日,隋軍布置滅陳大軍,任晉王楊廣為伐陳大軍的統帥,統帥大軍50余萬,指揮總管90人,在長江一線分8路攻陳。

隋軍此次渡江戰役,「東接滄海,西據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是歷史上一次規模浩大的渡江作戰。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隋軍乘建康周圍的陳軍正在歡度新年之機,下游各軍分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江。

隋軍渡江之后,迅速占領京口,京口告急,但陳后主完全不理會,繼續飲酒作樂,大將軍蕭摩訶請戰,陳后主也不準許。

夜間,隋軍橫江夜渡,攻擊采石,而此時的陳軍因春節酒會,醉眼朦朧,東倒西歪,毫無戰斗準備,隋軍大將韓擒虎趁機率軍輕而易舉的占領了采石。

隨著隋朝軍隊源源不斷的渡江,戰局對陳越來越不利。

1月20日,陳后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決定孤注一擲,變更原有部署,把全部軍隊收縮在都城內外。

但就是陳后主這愚蠢的決策,使得陳軍毫無準備,各軍行動互不協調,首尾進退,都無法及時相知。

第一猛將蕭摩訶雖率精兵8000,但是就是在這陳朝的生死存亡之際,陳后主泯滅人性,與蕭摩柯之妻私通,導致其無心作戰,最后還是被隋將員明所俘。

當天,隋軍便輕松攻占了建康城。

隋軍進宮的消息傳來后,陳后主慌亂逃竄,帶著姬妾張麗華躲藏在一處枯井當中。

隋朝的士兵殺進陳國宮廷后,四處尋不見陳后主,直到來到這口井邊,才發現下面有人,喊了幾聲后無人回答,便打算向井內投石。

聽到這里的陳后主大驚失色,隨即大叫出聲,士兵們用繩子想把人拽上來發現繩子下重如磐石,拉上來后才發現繩子下的竟然有三個人。

就這樣,當時風光無限的陳朝皇帝,以極其狼狽的樣子被擒。

隋軍一面掃蕩殘敵,令陳后主手書招降陳朝未降將帥,一面收圖籍,封府庫,又將貴妃張麗華及施文慶、沈客卿、等奸佞梟首于市。

至此,陳朝宣布滅亡。

這場戰役,結束了古代中國自東晉十六國以來長達兩百多年的分裂割據、戰亂不止的局面,使中華大地重新統一于中央政權之下。

陳后主「全無心肝」

隋文帝統一四海,心中大悅,對陳后主極為優待,不僅饒以不死,并好吃好喝好宅子地養起來。

還常常邀請他參加宮里的宴會,因為怕他傷心,還不準在宴會上演奏江南音樂。

誰曾想,陳后主陳叔寶卻從未把亡國之痛放在心上,依然每天吃喝玩樂,吟詩唱和,三天兩頭就喝得酩酊大醉。

負責監守陳叔寶的官員還曾經說過:陳叔寶經常喝醉,嫌少有清醒的時候。

楊堅聽聞以后,就命令下人給陳叔寶送酒,還專門叮囑說:「由著他的性子吧,如果不喝酒的話,他還能靠什麼過日子?」

后來,楊堅再問監守官員陳叔寶喝酒大概多少的時候,官員耿直的回答:「與其子弟日飲一石。」

這位昏庸的亡國皇帝不僅活的毫無尊嚴,還能在敵國整日喝酒吃肉,看起來荒唐至極。

不僅如此,后來陳叔寶竟還對隋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愿得一官號。」

楊堅聽后,大為震驚,嘆道:「陳叔寶真是全無心肝。」意在說陳叔寶已經失去尊嚴,絲毫不覺得羞恥。

楊堅雖然震驚,但想了一下,還是給了陳叔寶一個三品官銜。

楊堅對陳叔寶評價到:「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意思是陳叔寶的失敗與他飲酒作樂息息相關,如果能將作詩飲酒的功夫用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又豈能落到今天的下場。

雖然在后世有人說陳叔寶已經亡國,早無還手之力,還不如韜光養晦,以求能夠平安活過晚年,畢竟,一個已經亡國的昏庸君主是不會令人忌憚的。

但是,陳叔寶昏庸無道,讓國家處于危險境地并且亡國的這一事實在歷史上不可抹滅的。

而陳朝之所以滅亡不僅是統一的大勢所趨和門閥的潰裂,更多的還是陳后主陳叔寶的昏庸無度造成。

在與隋的戰爭中,陳叔寶在軍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昏庸一覽無余,以致「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 。

國君無能、奸臣當道,總要有人來支撐飄搖的局面,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陳叔寶深居高閣,整日里花天酒地,不聞外事 ,對于朝堂之事一竅不通,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也不以為意,似乎看不到滅亡危機。

統治集團的沒落腐朽,使得陳朝喪失抗御外敵進襲的能力,加之陳后主陳叔寶的昏庸愚笨,自然難逃滅頂之災。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逝于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謚號為煬,安葬于洛陽邙山。

結尾

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陳后主無疑是幸運的,生于皇家王朝,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亡國后還能繼續位列三品,繼續享受奢靡的生活。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他在政治上只能留得一個臭名昭著的下場。

不僅「身死國滅,令天下人取笑」,還被自己的敵人隋文帝譏笑「全無心肝」,這樣可恨又可悲的陳國后主,留下的只能是千古罵名。

參考資料:

「隋滅陳之之戰(下)」白立超

「南史•陳本紀下」 李延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