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杰倫1套黑膠賣7千被罵「撈金」,華語歌壇要是爭氣他就不用背罵名!

2020年, 杰威爾音樂官宣:為紀念周杰倫出道二十周年, 發行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包含周杰倫的14張專輯和7首單曲。 為保證唱片質量, 每張專輯還將分成兩次錄制。

也就是說, 有共計28張黑膠唱片發售。

此消息一出, 讓無數「杰迷」興奮雀躍。 然而這種喜悅并未持續多久, 就被隨后公布的唱片價格所取代。

周杰倫粉絲網表示這套唱片, 整套售價大概在7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 黑膠唱片還需要黑膠唱片機才能播放。 合計核算下來, 想要完整的享受這套唱片就要過萬了。

正是因為這7000多元的售價, 對于周杰倫的二十周年紀念的這套黑膠唱片, 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和態度。

對于佛系歌迷來說, 7000多塊的價格顯然超出了接受范圍。 畢竟在數字專輯盛行的當下, 如果花上幾百塊還能求個心安理得。

倘若用7000塊的價格去購買一套紀念的黑膠唱片, 這并不是一件性價比高的選擇。

而對于另一部分歌迷來說, 這是周杰倫出道二十周年的紀念之作。 7000塊買的不單單只是黑膠唱片, 而是自己多年來對周杰倫的喜愛、崇拜和情感;是代表了整個青春的一種「情懷」。

用7000塊為20年的青春買單, 值!

而就是這再次被提及的「情懷」, 也恰恰成了周杰倫黑膠唱片被熱議的關鍵詞。

從《說好不哭》到《Mojito》, 「周郎才盡」和「消費情懷」, 成了周杰倫避不開的話題。 此次的二十周年紀念的黑膠唱片, 自然也被冠上了「打感情牌」的罵名。

許多人認為周杰倫逐年下降的創作水平, 已經擔不起「歌壇超巨」的稱號。 現在的他,

家庭、綜藝等方面都在蒸蒸日上, 唯獨除了音樂作質量量。

于是, 很多人會說周杰倫已經是「過去式」了。 尤其比對他從前輝煌的樂壇戰績和成就, 現在的他好像真的一直在用「情懷」來維系和捆綁著歌迷們。

看著諸如此類的言論, 我卻想說一句:背負「周郎才盡」的質疑和「消費情懷」的罵名的周杰倫,

冤!

因為但凡華語樂壇爭口氣, 周杰倫也不至于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你覺得如今的華語樂壇, 越來越爛了。 恭喜你, 你是對的。

縱觀當下的華語樂壇, 從歌手到作品, 大體開始呈現三種狀態:

要麼是過去華語音樂的那些經典老歌;要麼是市場熱門的Tik Tok音樂、網絡歌曲或是「口水歌」。

歌手不必再大費周章的苦心創作,翻唱、模仿一樣能夠迅速出圈,甚至與原唱平起平坐。音樂作品的質量但凡過得去,不論你的歌詞是否優美、符合邏輯,旋律是否是抄襲了他人,都不重要。

夠洗腦、夠上口,紅,只是時間問題。

有人說「華語樂壇為何淪落到今日地步」,成了那些不怎麼聽歌的人的共識。而這些人,但凡提及的好音樂,不是幾十年前的譚張梅陳、齊王周童、周王陶林。

他們只看得到并停留在華語樂壇的昔日輝煌,卻不愿去挖掘和接納新的歌曲。所以就把「華語樂壇衰落」,當成自己懶于尋新的借口。

可事實真的如上所述嗎?

「老歌手」們之所以能夠老而不僵,并非是前輩們不愿讓出地位,而是「后浪」們實在是動力不足。

既沒辦法能夠在華語樂壇這片「沙灘」上安穩存在;更沒有足夠的實力,把「前浪」們拍打在沙灘上。

如今,娛樂圈以「資本為王,流量至上」,

大眾從「先喜歡作品,再喜歡歌手」,演化成了「因為喜歡這個人,愛屋及烏的認為,他的作品一定好聽」。

本末倒置,令人啼笑皆非。

其實這些現象并不是個例,只是華語音樂圈子的底子薄,被毀壞的更徹底,自然顯露的也就更明顯。

即便近十年,大家總是在說周杰倫狀態下滑。可有趣的是,被諷「周郎才盡」多年的周杰倫,每每出新歌依然可以讓音樂平臺崩潰,網友、歌迷熱情依然高漲。

被給予厚望的后輩頻出,被粉絲捧上云端的年輕歌手比比皆是。可還是沒有人能沖上頂端,取代周杰倫,哪怕是平起平坐。

周杰倫依舊擔得起「榮耀王者」的稱號,因為他的底子太厚了。而這些資本,也正是周杰倫在二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一步一步打下來的。

自周杰倫出道后,他用「中國風」狠狠打擊了「韓流」和「哈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從首張專輯《Jay》到《跨時代》,評分8分以上的有7張,《范特西》更達到了9.2,超過96%的人給出了四星以上好評。

所以當他說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很流行」這句話時,無人反駁。

有人說:「現在只要出現一個新人、一個流量歌手,大家就把他們和周杰倫對比。這是變相打壓,是不公平的舉動。」

可是,一如當年的周王陶林,又有哪個不是把前輩拍在了沙灘上后,才能強勢崛起;又有哪個不是靠著自身實力,續寫了新的華語樂壇的新紀元,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扛旗二十多年的周杰倫,也已經43歲了,

與其總是以巔峰狀態的成就,來對比他現在的成績,然后再以「江郎才盡」來詆毀他,

不如想想如何讓頹靡的華語樂壇,起死回生。

歌手不必再大費周章的苦心創作,翻唱、模仿一樣能夠迅速出圈,甚至與原唱平起平坐。音樂作品的質量但凡過得去,不論你的歌詞是否優美、符合邏輯,旋律是否是抄襲了他人,都不重要。

夠洗腦、夠上口,紅,只是時間問題。

有人說「華語樂壇為何淪落到今日地步」,成了那些不怎麼聽歌的人的共識。而這些人,但凡提及的好音樂,不是幾十年前的譚張梅陳、齊王周童、周王陶林。

他們只看得到并停留在華語樂壇的昔日輝煌,卻不愿去挖掘和接納新的歌曲。所以就把「華語樂壇衰落」,當成自己懶于尋新的借口。

可事實真的如上所述嗎?

「老歌手」們之所以能夠老而不僵,并非是前輩們不愿讓出地位,而是「后浪」們實在是動力不足。

既沒辦法能夠在華語樂壇這片「沙灘」上安穩存在;更沒有足夠的實力,把「前浪」們拍打在沙灘上。

如今,娛樂圈以「資本為王,流量至上」,

大眾從「先喜歡作品,再喜歡歌手」,演化成了「因為喜歡這個人,愛屋及烏的認為,他的作品一定好聽」。

本末倒置,令人啼笑皆非。

其實這些現象并不是個例,只是華語音樂圈子的底子薄,被毀壞的更徹底,自然顯露的也就更明顯。

即便近十年,大家總是在說周杰倫狀態下滑。可有趣的是,被諷「周郎才盡」多年的周杰倫,每每出新歌依然可以讓音樂平臺崩潰,網友、歌迷熱情依然高漲。

被給予厚望的后輩頻出,被粉絲捧上云端的年輕歌手比比皆是。可還是沒有人能沖上頂端,取代周杰倫,哪怕是平起平坐。

周杰倫依舊擔得起「榮耀王者」的稱號,因為他的底子太厚了。而這些資本,也正是周杰倫在二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一步一步打下來的。

自周杰倫出道后,他用「中國風」狠狠打擊了「韓流」和「哈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從首張專輯《Jay》到《跨時代》,評分8分以上的有7張,《范特西》更達到了9.2,超過96%的人給出了四星以上好評。

所以當他說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很流行」這句話時,無人反駁。

有人說:「現在只要出現一個新人、一個流量歌手,大家就把他們和周杰倫對比。這是變相打壓,是不公平的舉動。」

可是,一如當年的周王陶林,又有哪個不是把前輩拍在了沙灘上后,才能強勢崛起;又有哪個不是靠著自身實力,續寫了新的華語樂壇的新紀元,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扛旗二十多年的周杰倫,也已經43歲了,

與其總是以巔峰狀態的成就,來對比他現在的成績,然后再以「江郎才盡」來詆毀他,

不如想想如何讓頹靡的華語樂壇,起死回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