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備:有種不信任,叫重用

01

先考大家一個問題:劉備白帝城托孤, 托給了誰?

估計不少人會答:這不簡單嗎?諸葛亮啊。

不好意思, 50分!不及格!

因為, 劉備的托孤大臣, 還有另一位:李嚴。

李嚴誰啊?大概只有三國知識考試成績達到優秀等級的人, 才會想起他:哎, 不就是那個諸葛亮北伐時, 沒在後面好好搞後勤的那位嗎?

這就有兩個問題:

劉備臨死前, 確實喪失了很多文臣武將, 但趙雲、魏延這種心腹舊將還在, 要托孤, 也該托給他們, 為什麼要托給李嚴?

既然李嚴也是托孤大臣, 為什麼劉備死之前, 要拼命樹諸葛亮的權威, 當眾跟他說“若嗣子可輔,

輔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還要兒子們, 包括劉禪, 在他死後, 要視諸葛亮如父?

02

李嚴為什麼會成為托孤大臣, 不但在當時, 甚至在到現在, 都很引人爭議。

首先, 在忠誠度方面, 李嚴就很有問題。

李嚴有過三個老闆:第一個老闆劉表, 在他手下, 李嚴當了縣令;曹操進入荊州後, 李嚴奔蜀, 換了個老闆:劉璋;劉備進攻劉璋時, 李嚴率部投降。

很容易想起另一個人:呂布, 著名的三姓家奴。

他資歷也不夠深。

章武二年, 也就是西元222年, 他的職位才是犍為太守, 省部級幹部。 之後一年不到, 他火箭式上升:當年, 拜尚書令, 准副國級;章武三年, 又被拜為中都護, 統內外軍事。

人為提拔的痕跡非常明顯。

簡單來說, 他提褲子趕, 都沒法和諸葛亮比。

03

照這麼說, 李嚴一無是處嘍?那也不是。 他綜合能力很強:

地方官當得不錯, 犍為太守任上, 搞了很多基礎設施建設, 很受當地人歡迎。

諸葛亮在給孟達的信中說:“部分如流, 趨舍罔制, 正方性也”。 處理起公務來, 行雲流水一般, 辦事效率高, 能分清主次, 又會隨機應變。

會打仗, 有膽識, 有魄力。

比如說, 西元218年, 馬琴、高勝召集士兵數萬人造反, 李嚴只帶五千地方兵, 就平定了叛亂;越砈族首領高定率大軍圍攻新道縣, 李嚴火速救援, 只帶一千多人, 就大敗高定。

還會搞一些國家大政方針。

曾和伊籍、諸葛亮、法正、劉巴一起, 制訂蜀科, 也就是國家法律。

李嚴能成為托孤大臣, 和他的才能有關, 也和蜀漢當時的局面有關。

04

夷陵之戰前後, 蜀漢的文臣武將損失慘重:

五虎上將死了三個:張飛、馬超、黃忠, 再加上之前的關羽, 總共死了四個, 只剩一個趙雲。 第二梯隊的將領, 那段時間死的, 就更多了。

文臣的損失, 也相當多。 比如說蜀漢第三號人物法正, 就死在這段時間;馬良戰死, 黃權後路被截斷, 投降曹魏。

更要命的是, 有個龐大的“影子荊州政府”班子, 劉備原本準備打下荊州後, 就分派他們到各地統治, 沒想到夷陵之戰慘敗, 幾乎全軍覆沒。 這批人也損失掉了, 戰死的不說, 光隨黃權一起投降的人中, 就有四十多個人被曹魏封侯。 光這個數字, 就知道損失有多大。

老一輩的將領, 大概也就剩下魏延、趙雲兩個出名的;小一輩的, 比如說費禕、董允, 又沒養成。

劉備戰敗後, 出現了這麼一個局面:外無大將,

內無文臣, 青黃不接, 出現了人才危機。

最危急的, 還是方面大將不夠, 國防出現了嚴重漏洞。

05

趙雲、魏延都可以當方面大將。

趙雲職務是中護軍, 不但要負責保護中樞安全, 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團長, 還要負責選拔蜀漢所有的武官。 這兩樁任務, 一點紕漏都不能出。

魏延要顧著漢中, 這個方向是對抗曹魏的一線, 蜀漢的生死線, 這個“蘿蔔”拔不出來。

要想攻入蜀漢, 還有一種可能, 就是沿著三峽, 從永安到江州, 再攻入成都平原。 對手主要是東吳。

劉備戰敗之後, 長期不回成都, 卻要在永安, 就是因為人才匱乏, 實在沒辦法, 只好自己兼職, 幹起方面大將的活來。

不想天不假命, 劉備生了重病, 他要一死, 鎮守這個方向的大將又沒了。

這才選到了李嚴。

06

但李嚴有個很大的問題:他換過了三個主公, 現在蜀漢處於危機時刻, 他會不會換第四個?

非常有可能。

當初曹操攻荊州, 荊州形勢危急, 他不就投奔劉璋了嗎?劉備攻打劉璋, 劉璋形勢危急, 他不就直接率軍投降了嗎?現在劉備形勢也危急啊。

假如是魏延, 劉備就不會有這個擔心。

魏延跟劉備的時間, 比諸葛亮還長, 雖說脾氣暴一點, 人緣也不那麼好, 忠心程度一直是沒問題的。 諸葛亮死後, 他和楊儀鬧翻, 也沒想到造反, 或者跳槽曹魏, 反而是想快點趕到成都, 找劉禪告楊儀的禦狀。

不可靠, 卻又找不到別的合適的人, 怎麼辦?所以李嚴就成了托孤大臣, 當然任務是鎮守永安。

07

李嚴論實際的權力, 只是個鎮守永安的方面軍司令, 最多相當於魏延。

論職位,卻要比魏延高很多:他是尚書令、中都護,又是托孤大臣,說副國級,都有點對不起他。

職位太高,魏國、吳國就沒法挖人了。

不管是國家,還是公司,凡是挖人,職位只能比原來高,不能比原來低,這是原則之一。

舉兩個例子:黃權在蜀漢是鎮北將軍,投降了魏國,被封鎮南將軍,平級。但蜀漢是小國,魏國是大國,其實等於升了官,就這樣,曹丕還要再給他加個侯:育陽侯。

孟達投降魏國,他原本是郡太守,魏國給他的職位也是郡太守,但此郡非彼郡,是將他原來的郡,再加兩個鄰郡合併,組成一個新郡,還怕他不滿意,要另加封侯和一個中央虛職:常騎散侍。

李嚴的職位,高到了魏國、吳國出不起價的地步。

08

魏國、吳國要想挖得動李嚴,除非肯下大血本:讓他做丞相。要出個太尉之類的,只怕打動不了他。出的價太低,說客說不定有生命危險,會被李嚴逮去送給諸葛亮,當作他忠誠的投名狀。

就算對李嚴個人,魏國、吳國肯下血本,他們也不敢。

因為李嚴不是一個人,他背後有個團隊!李嚴的職位高,他團隊成員也水漲船高,高得嚇人。

比如說,李嚴手下有個牙門將,叫王沖,投降魏國後,魏國給的職位是樂陵郡太守。李嚴鎮守的地盤,都只有一個郡。

黃權不過是個鎮北將軍,投降曹魏,都釀成曹魏史上第二大封侯事件,四十多人封侯。

魏國、吳國如果執意挖李嚴,那要騰出多少職位來?得釀成多少內部紛爭?只怕李嚴還沒投降,魏國、吳國自己內部就先亂了。

09

所以,誰也不會沒事幹,亂打李嚴的主意。

李嚴本人,不夠讓人信任;但他的職位,可以保障他的忠誠,因為他沒法跳槽。

劉備讓他留鎮永安,遠離政治中心成都;再拼命樹諸葛亮的權威,就是為了使他空有虛名,卻沒法和諸葛亮爭權。

人性中,有一種弱點叫“能上不能下”。

比如說,過慣了好日子,就受不了窮日子;在高級別的職位幹過,就受不了低級別的職位。

劉備用李嚴當托孤大臣,就利用了人性中的這個弱點。

重用,很多時候代表信任;但人世間,還有種不信任,叫重用。

但因不信任而被重用的人,有時要認真思考一下:一旦當初的原因消失,該怎麼辦?

最多相當於魏延。

論職位,卻要比魏延高很多:他是尚書令、中都護,又是托孤大臣,說副國級,都有點對不起他。

職位太高,魏國、吳國就沒法挖人了。

不管是國家,還是公司,凡是挖人,職位只能比原來高,不能比原來低,這是原則之一。

舉兩個例子:黃權在蜀漢是鎮北將軍,投降了魏國,被封鎮南將軍,平級。但蜀漢是小國,魏國是大國,其實等於升了官,就這樣,曹丕還要再給他加個侯:育陽侯。

孟達投降魏國,他原本是郡太守,魏國給他的職位也是郡太守,但此郡非彼郡,是將他原來的郡,再加兩個鄰郡合併,組成一個新郡,還怕他不滿意,要另加封侯和一個中央虛職:常騎散侍。

李嚴的職位,高到了魏國、吳國出不起價的地步。

08

魏國、吳國要想挖得動李嚴,除非肯下大血本:讓他做丞相。要出個太尉之類的,只怕打動不了他。出的價太低,說客說不定有生命危險,會被李嚴逮去送給諸葛亮,當作他忠誠的投名狀。

就算對李嚴個人,魏國、吳國肯下血本,他們也不敢。

因為李嚴不是一個人,他背後有個團隊!李嚴的職位高,他團隊成員也水漲船高,高得嚇人。

比如說,李嚴手下有個牙門將,叫王沖,投降魏國後,魏國給的職位是樂陵郡太守。李嚴鎮守的地盤,都只有一個郡。

黃權不過是個鎮北將軍,投降曹魏,都釀成曹魏史上第二大封侯事件,四十多人封侯。

魏國、吳國如果執意挖李嚴,那要騰出多少職位來?得釀成多少內部紛爭?只怕李嚴還沒投降,魏國、吳國自己內部就先亂了。

09

所以,誰也不會沒事幹,亂打李嚴的主意。

李嚴本人,不夠讓人信任;但他的職位,可以保障他的忠誠,因為他沒法跳槽。

劉備讓他留鎮永安,遠離政治中心成都;再拼命樹諸葛亮的權威,就是為了使他空有虛名,卻沒法和諸葛亮爭權。

人性中,有一種弱點叫“能上不能下”。

比如說,過慣了好日子,就受不了窮日子;在高級別的職位幹過,就受不了低級別的職位。

劉備用李嚴當托孤大臣,就利用了人性中的這個弱點。

重用,很多時候代表信任;但人世間,還有種不信任,叫重用。

但因不信任而被重用的人,有時要認真思考一下:一旦當初的原因消失,該怎麼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