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劉備麾下第一位謀士:讓人惋惜的蜀漢奇才,他若在關羽就不會死

東漢末年, 狼煙四起, 山河動蕩。 一時間, 中華大地戰火熊熊, 亂世英雄縱橫三國、指點江山, 在一場場角逐中盡顯智慧與力量的爭鋒, 于歷史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盡數一世梟雄曹孟德、神機妙算諸葛亮、「義絕」「武圣」關云長......卻有一人如同初次展現光芒, 便被蒙塵的明珠, 是比龐統還讓人惋惜的蜀漢奇才, 若有他在, 關羽就不會死。

棄武從文, 識諸葛

亂世的英雄不問出處, 惟認才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蜀漢奇才徐庶, 出身寒門, 少年義氣猶存時便偏愛舞刀弄槍, 不愛儒學愛武學, 一身少年江湖氣。

這位渴望憑借一身武力混跡江湖的少年, 將義氣看得比天重。 在朋友橫死他人之手, 他二話不說便提起劍取了對方的性命, 使得自己淪為階下囚, 被官吏綁在柱子上做出準備肢解的樣子, 并擊鼓令百姓前來辨認其身份。

好在, 徐庶重義氣, 結交了一群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朋友們得知徐庶遇難, 一起劫了獄, 救出徐庶, 助他逃脫。

在生死關走了一遭的徐庶, 自此放下刀劍, 捧起了以往嗤之以鼻的典籍, 棄武從文, 前去求學。

金子走到哪里都會發光。 徐庶前往儒家的學舍去學習儒學, 但是同舍生都嫌棄他先前做賊, 凡事都不肯與徐庶一起。

于是, 徐庶每日早起, 一人獨處, 收起了自己有幾分沖動的江湖氣, 凡事都先問別人的意見, 認真學習儒學, 漸漸地成為精通儒家的經義學問之人。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 徐庶為了避亂到了荊州,

在此結識了諸葛亮, 兩人關系友好, 常常把酒言歡。

徐庶, 這位放下刀劍的義氣少年, 在天賦和努力下, 終把自己這塊金子磨成了一把利刃, 隨時出鞘。

出山入世, 投劉備

不同于諸葛亮隱于山中, 觀天下之局勢來選擇明主的行為, 徐庶此人做人做事更為直接。

在荊州時, 劉表聽聞了徐庶的才氣, 想要將徐庶為己所用。 但徐庶認為劉表此人不可靠, 難成大事, 就直接拒絕了。

后來, 有著劉氏皇族血脈卻四處顛沛流離的劉備, 在曹操的步步緊逼下, 南下依附劉表, 與關羽、張飛二人正處于創造大業前期的狼狽時刻。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不是武士的天下, 要想江山可得, 謀士是必不可少的。 」意識到這一點的劉備已經開始苦苦尋找適合招于自己麾下的謀士。

徐庶便主動走進了劉備的視野中,在新野遇到了「次次戰敗、次次戰」的劉備,兩人相談甚歡、不謀而合。

至此,劉備麾下終于出了第一位謀士——徐庶。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謀士徐庶自然也不例外。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駐扎新野招兵買馬。

曹操不會放任劉備在此地崛起,派遣曹仁、李典進軍樊城,企圖一舉奪之。

第一次應戰,徐庶提出謀計,派關羽、張飛、趙云各領一軍出馬,成功擊敗了呂曠、呂翔率領的五千先頭軍,大大鼓舞士氣。

第二次應戰,曹仁擺出八門金鎖陣,劉備軍中無人能夠破陣。此時,徐庶命趙云從東南方殺入,正西方殺出,大破曹軍主力,令眾將士,尤其是自帶傲氣的關羽對他的謀略才能心服口服。

戰敗的曹軍心中不服,趁著越黑風高夜前來劫寨,企圖贏回一點點臉面。

可徐庶絲毫不給這些殘兵敗將機會,早早就布好了口袋,就等曹軍鉆進來。

三次交鋒過后,曹軍損失大半,曹仁狼狽逃回許昌,徐庶助劉備保住現有的力量,還成功奪下了樊城。

大敗曹仁一戰后,徐庶的聲名遠揚,迎來了自己謀士人生中的第一個高峰,但同時也是最后一個高峰。

母親被俘,進曹營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愛才如命是大家都知道的,如赤腳迎許攸、不舍殺關羽……

如今,徐庶大敗曹仁,讓曹操也把其視為人才放在了心上,想讓徐庶為自己效力。

可是,千金萬兩、美人豪宅對于真正的有志之士而言不過都是身外之物,曹操知道徐庶早已想要一心輔佐劉備,不肯離開。

這時,曹操的謀士程昱出了一個策略——徐庶為人孝順,抓住徐庶的母親作為要挾,先逼迫徐庶前來,再動之以情、許給好處,慢慢收付。

曹操既然被稱為「梟雄」,那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能為了收人才使出手段來。

此時,正夢想輔助劉備成就大業的徐庶,萬萬沒想到他和劉備的緣分也將就此終了。

曹操揮兵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后投降曹操。聽聞此事的劉備,率眾南行。

徐庶帶家眷隨劉備逃亡,其母親在當陽長坂坡被曹軍所獲,程昱仿照徐母的筆記,給徐庶寫了書信,勸他到許昌盡孝。

收到書信后,徐庶為了母親只得揮淚辭別劉備,離開了劉備的陣營。劉備對徐庶格外不舍,甚至用馬鞭指著遮擋徐庶背影的樹林說:「吾欲盡伐此處樹木」。這只是為了再多看一看徐庶離開的背影。

就在這個時候,徐庶折回,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才有了三顧茅廬的佳話,這也是徐庶為劉備所能做的最大一件事。

走進曹營,見到母親,徐庶才得知自己被騙。而徐母也是剛烈之人,她深知劉備德心仁厚,而曹操實為奸臣。

愛子之人,不愿自己的孩子輔佐曹操,也不愿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徐庶為母離開劉備,丟失了大義的名聲,成為不忠之人,此時卻又痛失母親,早已在自己心中將自己判為不孝之人。

此時的他,望著母親的墳冢,發誓不為曹操獻出一謀一策,從此便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說。

不再出世,埋隱患

徐庶和關羽之死之間究竟有何關系?這就要從徐庶、關羽和諸葛亮的關系說起了。

徐庶出身寒門,雖是文人但從未有文人的酸腐氣,即使飽讀圣賢書,骨子里依舊帶著年少仗劍行義事的江湖氣,這一點倒是和武將關羽不極為相像。

性格上的認同讓關羽能夠真心實意按照徐庶的謀略來辦事。

而在與劉備的相處中,徐庶也能做到處處以劉備為尊,自己做好幕后工作來出謀劃策,幕前發號施令的工作全然交于劉備。這也是為何關羽能夠迅速接納徐庶的原因。

諸葛亮出身望族,是瑯琊諸葛家族后人,躬耕南陽不過是為了觀天下局勢、擇明主而棲之罷了。

他的性格里帶著文人的傲氣和小氣,從擺足姿態,讓劉備兄弟三人三顧茅廬就可看出。

在關羽心中,諸葛亮變成了沽名釣譽之輩,盡起高調姿態。在日后的行軍作戰中,諸葛亮過于強勢,一切以自己為尊,甚至隨意安排自己的主公劉備。

這讓以大哥劉備為尊的關羽在心底對諸葛亮有諸多不悅,這份內心的不服氣也為后期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埋下了隱患。

可以說,徐庶若是不進曹營,專心輔佐劉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關羽因自傲、不聽話而痛失荊州,敗走麥城,死在無名小卒手中的悲慘命運。

但現實是殘酷的,有情有義、又忠又孝的徐庶,終是將道德變成了自己的枷鎖,將才華困在了自己的軀殼中,籍籍無名地度過了后半生,也在無形中為蜀國發展埋下了隱患。

徐庶便主動走進了劉備的視野中,在新野遇到了「次次戰敗、次次戰」的劉備,兩人相談甚歡、不謀而合。

至此,劉備麾下終于出了第一位謀士——徐庶。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謀士徐庶自然也不例外。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駐扎新野招兵買馬。

曹操不會放任劉備在此地崛起,派遣曹仁、李典進軍樊城,企圖一舉奪之。

第一次應戰,徐庶提出謀計,派關羽、張飛、趙云各領一軍出馬,成功擊敗了呂曠、呂翔率領的五千先頭軍,大大鼓舞士氣。

第二次應戰,曹仁擺出八門金鎖陣,劉備軍中無人能夠破陣。此時,徐庶命趙云從東南方殺入,正西方殺出,大破曹軍主力,令眾將士,尤其是自帶傲氣的關羽對他的謀略才能心服口服。

戰敗的曹軍心中不服,趁著越黑風高夜前來劫寨,企圖贏回一點點臉面。

可徐庶絲毫不給這些殘兵敗將機會,早早就布好了口袋,就等曹軍鉆進來。

三次交鋒過后,曹軍損失大半,曹仁狼狽逃回許昌,徐庶助劉備保住現有的力量,還成功奪下了樊城。

大敗曹仁一戰后,徐庶的聲名遠揚,迎來了自己謀士人生中的第一個高峰,但同時也是最后一個高峰。

母親被俘,進曹營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愛才如命是大家都知道的,如赤腳迎許攸、不舍殺關羽……

如今,徐庶大敗曹仁,讓曹操也把其視為人才放在了心上,想讓徐庶為自己效力。

可是,千金萬兩、美人豪宅對于真正的有志之士而言不過都是身外之物,曹操知道徐庶早已想要一心輔佐劉備,不肯離開。

這時,曹操的謀士程昱出了一個策略——徐庶為人孝順,抓住徐庶的母親作為要挾,先逼迫徐庶前來,再動之以情、許給好處,慢慢收付。

曹操既然被稱為「梟雄」,那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能為了收人才使出手段來。

此時,正夢想輔助劉備成就大業的徐庶,萬萬沒想到他和劉備的緣分也將就此終了。

曹操揮兵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后投降曹操。聽聞此事的劉備,率眾南行。

徐庶帶家眷隨劉備逃亡,其母親在當陽長坂坡被曹軍所獲,程昱仿照徐母的筆記,給徐庶寫了書信,勸他到許昌盡孝。

收到書信后,徐庶為了母親只得揮淚辭別劉備,離開了劉備的陣營。劉備對徐庶格外不舍,甚至用馬鞭指著遮擋徐庶背影的樹林說:「吾欲盡伐此處樹木」。這只是為了再多看一看徐庶離開的背影。

就在這個時候,徐庶折回,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才有了三顧茅廬的佳話,這也是徐庶為劉備所能做的最大一件事。

走進曹營,見到母親,徐庶才得知自己被騙。而徐母也是剛烈之人,她深知劉備德心仁厚,而曹操實為奸臣。

愛子之人,不愿自己的孩子輔佐曹操,也不愿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徐庶為母離開劉備,丟失了大義的名聲,成為不忠之人,此時卻又痛失母親,早已在自己心中將自己判為不孝之人。

此時的他,望著母親的墳冢,發誓不為曹操獻出一謀一策,從此便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說。

不再出世,埋隱患

徐庶和關羽之死之間究竟有何關系?這就要從徐庶、關羽和諸葛亮的關系說起了。

徐庶出身寒門,雖是文人但從未有文人的酸腐氣,即使飽讀圣賢書,骨子里依舊帶著年少仗劍行義事的江湖氣,這一點倒是和武將關羽不極為相像。

性格上的認同讓關羽能夠真心實意按照徐庶的謀略來辦事。

而在與劉備的相處中,徐庶也能做到處處以劉備為尊,自己做好幕后工作來出謀劃策,幕前發號施令的工作全然交于劉備。這也是為何關羽能夠迅速接納徐庶的原因。

諸葛亮出身望族,是瑯琊諸葛家族后人,躬耕南陽不過是為了觀天下局勢、擇明主而棲之罷了。

他的性格里帶著文人的傲氣和小氣,從擺足姿態,讓劉備兄弟三人三顧茅廬就可看出。

在關羽心中,諸葛亮變成了沽名釣譽之輩,盡起高調姿態。在日后的行軍作戰中,諸葛亮過于強勢,一切以自己為尊,甚至隨意安排自己的主公劉備。

這讓以大哥劉備為尊的關羽在心底對諸葛亮有諸多不悅,這份內心的不服氣也為后期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埋下了隱患。

可以說,徐庶若是不進曹營,專心輔佐劉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關羽因自傲、不聽話而痛失荊州,敗走麥城,死在無名小卒手中的悲慘命運。

但現實是殘酷的,有情有義、又忠又孝的徐庶,終是將道德變成了自己的枷鎖,將才華困在了自己的軀殼中,籍籍無名地度過了后半生,也在無形中為蜀國發展埋下了隱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