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生活中,不愿意跟「親兄弟姐妹」走得太近的,一般是這2種人

木心在《從前慢》里曾這樣寫道:「記得早先年少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

回憶從前, 尤其是對于60后70后來說, 總會有許多說不完的話題,

記憶里抹不去的美好。

從前的鄰里之間熱熱鬧鬧的, 現在大家都閉門不出了;從前的兄弟姐妹有個啥事全家都來幫忙, 現在能不見就不見咯。

當然, 并非全部如此, 但不排除有一部分兄弟姐妹在長大成人之后, 確實越來越少來往了。

為什麼最親的手足之間, 竟然漸漸地變成陌路人了?為什麼原本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親兄弟姐妹, 反而成了最不想見的, 也不愿意與之往來的人?

究其原因啊, 無非以下四點:

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兄弟姐妹之間漸生嫌隙

有些父母對于哪個孩子更疼愛一些, 表現得很明顯。

這也就導致了那些被父母偏愛的孩子總在那些不被疼愛的孩子面前耀武揚威, 而那些沒有得到父母疼愛的孩子, 自然也就看不慣被父母偏愛的孩子, 不僅會背地里對自己的父母不滿, 跟兄弟姐妹也親近不起來。

俗話說, 種什麼花結什麼果, 其實, 孩子們最后會長成什麼樣子, 有著什麼樣的際遇, 相互之間是不是團結友愛, 跟父母的格局、教育、為人處事等都脫不了干系。

所謂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老話說得有其父必有其子等, 都說明了父母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父母偏心比較明顯的, 兄弟姐妹長大之后感情也大都好不到哪里去。

過得差的嫉妒過得好的, 過得好的瞧不起過得差的

不得不承認,

人性有他本身很奇怪的一面, 就像古人所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擔心分得少, 卻擔心分得不公平。

哪怕是親兄弟姐妹也好, 隨著各自成長的軌道, 每個人必定會有一定的差距, 有的人賺錢好一點, 有的人家庭更幸福一點, 可問題往往也就出現在這里。

很多人都不愛跟真正富有的、厲害的人去比, 卻唯獨喜歡盯著自己身邊的那些不相上下的人比來比去, 過得差的嫉妒過得好的, 過得好的瞧不起過得差的。

一來二去, 兄弟姐妹之間感情自然就不能好, 說話都帶刺的, 不是挖苦就是炫耀, 那麼在有了自己的家庭, 有了能夠立足社會的能力之后, 自然也就不愿意和親兄弟姐妹往來了。

比來比去沒啥意思, 索性不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凡事過于計較, 有了家庭之后都怕吃虧, 怕麻煩

小時候我們的大家庭也經常聚在一起吃飯, 但后來慢慢地, 做飯的那家開始抱怨, 隨著孩子們越來越大, 聚的時候越來越少, 后來孩子們長大了, 又偶爾聚聚了。

其實有什麼問題當面說出來還好, 人與人之間最怕背后嚼舌根,哪怕是親兄弟姐妹之間,明明沒有那麼過分的,卻在背后說得很難聽很過分,難免讓人不舒服。

長大之后兄弟姐妹各自成家,有的不在一個地方生活,有的哪怕在一塊兒生活,也幾乎不往來。為什麼?就比如一起吃個飯這件事情,一家出了錢,一家出了力,本來和和氣氣的一件事情,最后各自都嫌棄,如此想來,確實沒必要勉強湊到一起。

都怕吃虧,都怕麻煩,那麼干脆就不往來,大家都清凈,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意見不統一

還有一部分兄弟姐妹之間不親,是因為什麼呢?那就是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意見不統一。更有甚者,把父母的養老問題像是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這個說父母給他們養大了孩子,那個說年輕的時候為父母付出了多少,父母對自己又又多差……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些家長里短只要意林出來計較,任誰也無法離出一個頭緒來,任誰也無法相處「公平」的法子來。

于是表面維持著和氣,背地里不僅不把對方當親人,甚至可能當成仇人來看待了。最近看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里有一句話很有意思,那就是:沒有孩子的人愁養老,有了孩子的也愁養老。這應該就是對這種社會現象最好的概括了。

喵喵小結: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生活中不愿意跟「親兄弟姐妹」走得太近,甚至是不愿意往來的,大有人在,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如果非要說是什麼樣的人,那可以概括為兩種:

一是自己活得充實,不想瞎摻合事情,也沒有過多的感情,但該出錢的時候就出錢,不忘自己的那一份義務,有什麼事情也愿意隔著電話商量一下。

另一種就是在家庭的糾葛中被傷透了心,不愿意再跟家人糾纏不清,也不愿意管太多事情,一副愛咋咋地的態度,只想過好當下自己的日子的人。

這兩種人都可以理解,就像有些孩子是來報恩的,有些孩子是來「報仇」的一樣,兄弟姐妹之間有些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有些太過分的,確實不必太顧念親情,被逼急了誰都一樣。

只是希望父母送給我們這份最珍貴的禮物——親兄弟姐妹之間,別忘了初衷,相互之間多一點幫助和體諒,少一點攀比和計較。

家和萬事興是自古不變的真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懂,也都能享受到親情帶來的溫暖和樂趣。

-END-

人與人之間最怕背后嚼舌根,哪怕是親兄弟姐妹之間,明明沒有那麼過分的,卻在背后說得很難聽很過分,難免讓人不舒服。

長大之后兄弟姐妹各自成家,有的不在一個地方生活,有的哪怕在一塊兒生活,也幾乎不往來。為什麼?就比如一起吃個飯這件事情,一家出了錢,一家出了力,本來和和氣氣的一件事情,最后各自都嫌棄,如此想來,確實沒必要勉強湊到一起。

都怕吃虧,都怕麻煩,那麼干脆就不往來,大家都清凈,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意見不統一

還有一部分兄弟姐妹之間不親,是因為什麼呢?那就是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意見不統一。更有甚者,把父母的養老問題像是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這個說父母給他們養大了孩子,那個說年輕的時候為父母付出了多少,父母對自己又又多差……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些家長里短只要意林出來計較,任誰也無法離出一個頭緒來,任誰也無法相處「公平」的法子來。

于是表面維持著和氣,背地里不僅不把對方當親人,甚至可能當成仇人來看待了。最近看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里有一句話很有意思,那就是:沒有孩子的人愁養老,有了孩子的也愁養老。這應該就是對這種社會現象最好的概括了。

喵喵小結: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生活中不愿意跟「親兄弟姐妹」走得太近,甚至是不愿意往來的,大有人在,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如果非要說是什麼樣的人,那可以概括為兩種:

一是自己活得充實,不想瞎摻合事情,也沒有過多的感情,但該出錢的時候就出錢,不忘自己的那一份義務,有什麼事情也愿意隔著電話商量一下。

另一種就是在家庭的糾葛中被傷透了心,不愿意再跟家人糾纏不清,也不愿意管太多事情,一副愛咋咋地的態度,只想過好當下自己的日子的人。

這兩種人都可以理解,就像有些孩子是來報恩的,有些孩子是來「報仇」的一樣,兄弟姐妹之間有些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有些太過分的,確實不必太顧念親情,被逼急了誰都一樣。

只是希望父母送給我們這份最珍貴的禮物——親兄弟姐妹之間,別忘了初衷,相互之間多一點幫助和體諒,少一點攀比和計較。

家和萬事興是自古不變的真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懂,也都能享受到親情帶來的溫暖和樂趣。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