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方開戰南方發大水【雍正感嘆無人可用】張廷玉:牢有個現成的,成就一代名臣滿門忠烈

雍正七年(1729年), 清朝向南北疆地區的準噶爾部開戰, 不料, 準噶爾部戰斗力強悍, 清軍反被打得落花流水。

雍正大怒, 準備再派重兵與準噶爾部決一歿戰。

恰逢此時, 天公不作美, 南方接連暴雨引發了巨大洪災, 大運河蘇北段堵塞, 無法運送糧草。

內憂外患之際, 雍正頭疼不已, 感嘆無治水賢才可用。

緊急關頭, 張廷玉進言:「歿牢里有個現成的......」, 雍正聽后馬上派人去歿牢里提人。

張廷玉舉薦的是何人?雍正為何如此信任他?一起來了解下!

一、八旗子弟科舉高中

在清朝時期, 科舉制度依然盛行, 不管是漢族男兒還是滿族男兒, 都紛紛備考, 期待實現金榜題名的榮耀。

阿克敦是八旗子弟, 出身正藍旗, 長大后他便立志通過科舉, 進入朝廷效力。

阿克敦與眾多漢族子弟一樣, 通過自己的艱辛備考, 最終于康熙四十八年考中進士。

眾多周知, 滿族人的祖先是女真人, 靠的是在馬背上打天下, 若論起舞文弄墨, 自然是比不上漢族人的。

因此清朝滿族子弟中, 能夠科舉高中的可沒幾個, 若有人能考中便是「香餑餑」。

就這樣, 阿克敦一夜之間實現了身份躍遷, 成為了八旗子弟中的鳳毛麟角。

而且清朝是滿人統治的天下,

皇帝自然而然對八旗子弟更加親近和信任, 因此阿克敦考中進士后, 深得康熙皇帝喜愛。

步入仕途后, 阿克敦很快被提拔為侍講學士, 并兼任國子監祭酒, 成為清朝皇家教育學府的最高領導。

二、飛速升遷, 一朝入獄

在任的阿克敦各方面工作做得都不錯,

深得皇帝賞識, 仕途可謂一片光明。

康熙皇帝駕崩后, 阿克敦的仕途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反而再次高升。

雍正四年, 他被任命為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 成為了朝廷舉足輕重的一品大員, 深受雍正器重。

當時的阿克敦可謂風光無限, 簡直就是「上馬管軍, 下馬管民」, 是大清朝屈指可數的有權有勢之人!

不過, 阿克敦高升之后, 卻因為自己「行為不端」惹怒了雍正, 被雍正扔進了大獄里。

阿克敦在廣東上任后, 奉行「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下子把廣州的地方官員彈劾了一大片, 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這次被彈劾的人, 對阿克敦恨得牙癢癢, 但礙于阿克敦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又深受皇帝器重, 只得忍氣吞聲。

后來, 阿克敦被調任廣西巡撫, 這下可讓廣州那些官員逮著了機會, 馬上羅列了諸多罪名, 將彈劾阿克敦的奏折遞到了朝廷。

他被彈劾的罪名是挪用廣東海關稅銀、包庇貪贓的下屬、指使家人向暹羅來廣州的運米船索賄等。

事情很快捅到了雍正那里, 雍正本就痛恨這種腐敗行為, 再說貪污也就罷了,還丟人丟到了「國外」,這讓大清朝的臉面往哪擱?

雍正氣的臉發黑,馬上下令嚴查嚴辦,阿克敦很快被逮捕入獄,最終,被判處了「斬監候」。

不出意外的話,阿克敦的性命和仕途就到此為止了,畢竟在他前面,有好幾位重臣都因為貪污腐敗之罪被雍正誅了頭。

阿克敦這次算是撞到了槍口上,朝臣們都以為他這次在劫難逃了,但誰也沒想到阿克敦命不該絕!

入獄之后,雍正就很少再過問阿克敦的事,他正被南北疆地區的準噶爾部搞得焦頭爛額,雙方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爭。

面對準噶爾部的一次次挑釁,雍正任命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北路,進軍討伐準噶爾部。

原本是浩浩蕩蕩出戰,想要給這蠻夷小國一點顏色瞧瞧,沒成想君臣輕敵導致前線屢吃敗仗,清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那叫一個慘。

戰報傳到紫禁城后,雍正頓感奇恥大辱,便下令囚禁岳鐘琪,之后多次更換北路軍營將帥。

奈何準噶爾部的士兵確實兇悍,換帥之后清朝軍隊仍是節節潰敗。

屋漏偏逢連夜雨,南方地區又接連暴雨,進而引發了巨大洪災,大運河蘇北段淤堵嚴重,地方官員束手無策。

三、戴罪之身立大功

雍正深知江南向來都是朝廷的糧倉,如果蘇北水道不通,勢必會讓前線戰事雪上加霜。

當務之急,是馬上派一名善于治水的能臣,盡快前往蘇北地區,控制局面。

但放眼望去,朝野上雖然名臣能臣眾多,但老的老,病的病。

其他年輕力壯的官員,對于治水一事都是門外漢,誰也不敢貿然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正當雍正扶額嘆息之際,大學士張廷玉大膽進言:

「歿牢里就有個現成的,阿克敦一定能治好蘇北水患!」

雍正任用阿克敦多年,自然知道此人的能力,加上眼下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只好退而求其次,準備讓阿克敦負責此事。

據清史稿后來記載:「上命釋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贖」,可見是雍正命人把阿克敦從牢里接出來,將功補過。

正在牢里等待砍頭的阿克敦見到來人,內心先是大驚:「莫不是要提前誅頭了?」

而后弄清事情原委后,他暗自慶幸是這南方的水災,救了自己的性命!

雍正要求阿克敦,盡快前往蘇北地區疏通水道,以保證戰場的后勤供給,阿克敦當然知道這正是戴罪立功保命的好機會。

于是他馬上收拾妥當,奔赴蘇北,第一站先來到了堵塞最嚴重的淮安地區,通過幾天的排查,阿克敦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

他向朝廷提出解決方案:

建議在清江浦附近新鑿一條支河作為輔道,與原來的主道搭配使用,來往漕運船只仍從淮安城進入淮河,從而完成漕糧轉運。

這一快捷、省錢的方案得到了雍正和大臣們的認可,阿克敦馬上著手安排相關事宜。

最終,他成功解決了南方水患問題,并給后期其他官員治水留下了一些經驗和參考數據。

由于阿克敦這次表現得很出色,得到了雍正的再次賞識,畢竟是剛剛立了大功之人,自然也不好再原模原樣送回監獄了。

于是,雍正便免除了阿克敦的歿罪,不過此時朝廷并沒有空缺的崗位能夠安排他重新上任,于是阿克敦暫時被晾到了一邊。

四、邊疆地區和平大使

都說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阿克敦可謂深諳此道。

他解決水患問題后,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從大功臣到大閑人,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為了重新走上仕途,阿克敦趁熱打鐵,看準了雍正面臨的「麻煩事」,奏請去邊疆與準噶爾部進行和談,以平息戰亂、安撫軍民。

清朝和準噶爾部開戰多年,兩方都被消耗得打不動了,雍正也正有和談的意向,便準了阿克敦的奏請。

雍正表達了自己對于兩方戰爭的建議:各自罷兵、休養生息。

雍正十二年(1734年)八月,阿克敦帶著雍正的「圣喻」離開紫禁城,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準噶爾部。

這年臘月,阿克敦一行終于輾轉到達了伊犁(準噶爾的總部)。

到了之后,阿克敦馬上開展了相關外事活動,與噶爾丹(準噶爾部首領)舉行了會談。

噶爾丹及其他與會人員在得知雍正的建議后,紛紛表示贊同,畢竟這幾年的征戰,也讓準噶爾部消耗不小。

最終,雙方就本次和談的幾個主要問題達成了協議,這意味著清朝和準噶爾部將正式休戰。

次年二月,阿克敦一行結束了伊犁之行,返回了紫禁城。

雍正接見了阿克敦,聽取了這次和談的匯報,對于這次和談取得的結果,雍正十分滿意。

此后,清朝和準噶爾的關系逐漸緩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友好相處。

不過,阿克敦這次和談回來后不久,雍正的身體就垮了。

經眾多太醫醫治無效,雍正還是駕崩了,之后便是乾隆皇帝繼位。

新帝登基,其他部族紛紛開始打探,乾隆與雍正的治國方略是否會有較大差別,清朝與周邊部族的關系是否會維持原狀,這其中也包括準噶爾部。

乾隆皇帝在治國才能方面,可以說是絲毫不亞于雍正的,他當然知道因為雍正駕崩給準噶爾部造成的「不安全感」。

于是打算再派阿克敦這位和談大使,前去伊犁安撫準噶爾部人心,再次向噶爾丹表明了議和的態度。

而噶爾丹吃了這顆定心丸后,也給出了足夠的求和誠意,與阿克敦就上次和談未能達成一致的邊界之事,重新達成了正式協議。

至此,清朝與準噶爾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終于按下了停止鍵,阿克敦也成為了邊疆地區的「和平大使」!

五、再度入獄又撿回一條命

和談之后,阿克敦如果再不得重用,那就說不過去了,于是乾隆將阿克敦升任刑部尚書一職。

兜兜轉轉多年,阿克敦從一名歿刑犯,到刑部的一把手,可謂飛速升遷。

雖說之前雍正在位時,阿克敦一不小心被下到了大獄,不過在新帝乾隆這里,他可是一個聽話又能干的好臣子!

仕途一帆風順的日子,讓阿克敦感覺簡直要走上了人生巔峰,于是他一不小心又「飄了」,又被送進了監獄!

這次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阿克敦在給乾隆上奏的奏折中,將孝賢皇后寫成了「先太后」,惹得乾隆大怒,又給他判了個「斬監候」!

僅僅是寫錯了皇后稱呼,就要誅頭?阿克敦在獄中哭笑不得,感嘆自己命不好。

不過幾天后,阿克敦又逃過了這一劫,居然被放了出來。

原來乾隆當時批閱奏折正在氣頭上,所以判刑時草率了。

經過了幾天的情緒平復,乾隆想到了阿克敦的種種功績,加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便饒了阿克敦。

不過乾隆也是要敲打敲打這個阿克敦的,出獄之后阿克敦的職務變成了代理刑部尚書。

阿克敦兩進兩出牢房,自然是收斂了很多,憑借著在任期間的良好表現,一年后他再次獲得了乾隆的認可,并坐穩了刑部尚書一職。

此外,乾隆還任命他為「鑲白旗漢軍都統」,可以說是又高升一步。

有人說,阿克敦兩進兩出刑部大牢,從一名階下囚成了刑部高官,是因為張廷玉的舉薦提攜。

不過,外力的協助只是次要的,阿克敦能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重用他,成為清朝的一代名臣,靠的還是自己有真本事。

可見,立身處世,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個謙遜博學之人,方能長遠!

參考資料:

雍正皇帝富有個性的圣旨和批語,趙立波,

史林漫步 八旗世家與科舉相關研究三題:以阿桂家族為例析 ,劉惠 ,

滿族研究 從雍正皇帝朱批看其用人之道,柴小君,

用人之道 論雍正時代的廉政建設,趙天寶,

碩士學位論文 阿克敦的詩歌研究,柳海松,碩士學位論文

再說貪污也就罷了,還丟人丟到了「國外」,這讓大清朝的臉面往哪擱?

雍正氣的臉發黑,馬上下令嚴查嚴辦,阿克敦很快被逮捕入獄,最終,被判處了「斬監候」。

不出意外的話,阿克敦的性命和仕途就到此為止了,畢竟在他前面,有好幾位重臣都因為貪污腐敗之罪被雍正誅了頭。

阿克敦這次算是撞到了槍口上,朝臣們都以為他這次在劫難逃了,但誰也沒想到阿克敦命不該絕!

入獄之后,雍正就很少再過問阿克敦的事,他正被南北疆地區的準噶爾部搞得焦頭爛額,雙方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爭。

面對準噶爾部的一次次挑釁,雍正任命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北路,進軍討伐準噶爾部。

原本是浩浩蕩蕩出戰,想要給這蠻夷小國一點顏色瞧瞧,沒成想君臣輕敵導致前線屢吃敗仗,清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那叫一個慘。

戰報傳到紫禁城后,雍正頓感奇恥大辱,便下令囚禁岳鐘琪,之后多次更換北路軍營將帥。

奈何準噶爾部的士兵確實兇悍,換帥之后清朝軍隊仍是節節潰敗。

屋漏偏逢連夜雨,南方地區又接連暴雨,進而引發了巨大洪災,大運河蘇北段淤堵嚴重,地方官員束手無策。

三、戴罪之身立大功

雍正深知江南向來都是朝廷的糧倉,如果蘇北水道不通,勢必會讓前線戰事雪上加霜。

當務之急,是馬上派一名善于治水的能臣,盡快前往蘇北地區,控制局面。

但放眼望去,朝野上雖然名臣能臣眾多,但老的老,病的病。

其他年輕力壯的官員,對于治水一事都是門外漢,誰也不敢貿然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正當雍正扶額嘆息之際,大學士張廷玉大膽進言:

「歿牢里就有個現成的,阿克敦一定能治好蘇北水患!」

雍正任用阿克敦多年,自然知道此人的能力,加上眼下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只好退而求其次,準備讓阿克敦負責此事。

據清史稿后來記載:「上命釋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贖」,可見是雍正命人把阿克敦從牢里接出來,將功補過。

正在牢里等待砍頭的阿克敦見到來人,內心先是大驚:「莫不是要提前誅頭了?」

而后弄清事情原委后,他暗自慶幸是這南方的水災,救了自己的性命!

雍正要求阿克敦,盡快前往蘇北地區疏通水道,以保證戰場的后勤供給,阿克敦當然知道這正是戴罪立功保命的好機會。

于是他馬上收拾妥當,奔赴蘇北,第一站先來到了堵塞最嚴重的淮安地區,通過幾天的排查,阿克敦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

他向朝廷提出解決方案:

建議在清江浦附近新鑿一條支河作為輔道,與原來的主道搭配使用,來往漕運船只仍從淮安城進入淮河,從而完成漕糧轉運。

這一快捷、省錢的方案得到了雍正和大臣們的認可,阿克敦馬上著手安排相關事宜。

最終,他成功解決了南方水患問題,并給后期其他官員治水留下了一些經驗和參考數據。

由于阿克敦這次表現得很出色,得到了雍正的再次賞識,畢竟是剛剛立了大功之人,自然也不好再原模原樣送回監獄了。

于是,雍正便免除了阿克敦的歿罪,不過此時朝廷并沒有空缺的崗位能夠安排他重新上任,于是阿克敦暫時被晾到了一邊。

四、邊疆地區和平大使

都說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阿克敦可謂深諳此道。

他解決水患問題后,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從大功臣到大閑人,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為了重新走上仕途,阿克敦趁熱打鐵,看準了雍正面臨的「麻煩事」,奏請去邊疆與準噶爾部進行和談,以平息戰亂、安撫軍民。

清朝和準噶爾部開戰多年,兩方都被消耗得打不動了,雍正也正有和談的意向,便準了阿克敦的奏請。

雍正表達了自己對于兩方戰爭的建議:各自罷兵、休養生息。

雍正十二年(1734年)八月,阿克敦帶著雍正的「圣喻」離開紫禁城,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準噶爾部。

這年臘月,阿克敦一行終于輾轉到達了伊犁(準噶爾的總部)。

到了之后,阿克敦馬上開展了相關外事活動,與噶爾丹(準噶爾部首領)舉行了會談。

噶爾丹及其他與會人員在得知雍正的建議后,紛紛表示贊同,畢竟這幾年的征戰,也讓準噶爾部消耗不小。

最終,雙方就本次和談的幾個主要問題達成了協議,這意味著清朝和準噶爾部將正式休戰。

次年二月,阿克敦一行結束了伊犁之行,返回了紫禁城。

雍正接見了阿克敦,聽取了這次和談的匯報,對于這次和談取得的結果,雍正十分滿意。

此后,清朝和準噶爾的關系逐漸緩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友好相處。

不過,阿克敦這次和談回來后不久,雍正的身體就垮了。

經眾多太醫醫治無效,雍正還是駕崩了,之后便是乾隆皇帝繼位。

新帝登基,其他部族紛紛開始打探,乾隆與雍正的治國方略是否會有較大差別,清朝與周邊部族的關系是否會維持原狀,這其中也包括準噶爾部。

乾隆皇帝在治國才能方面,可以說是絲毫不亞于雍正的,他當然知道因為雍正駕崩給準噶爾部造成的「不安全感」。

于是打算再派阿克敦這位和談大使,前去伊犁安撫準噶爾部人心,再次向噶爾丹表明了議和的態度。

而噶爾丹吃了這顆定心丸后,也給出了足夠的求和誠意,與阿克敦就上次和談未能達成一致的邊界之事,重新達成了正式協議。

至此,清朝與準噶爾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終于按下了停止鍵,阿克敦也成為了邊疆地區的「和平大使」!

五、再度入獄又撿回一條命

和談之后,阿克敦如果再不得重用,那就說不過去了,于是乾隆將阿克敦升任刑部尚書一職。

兜兜轉轉多年,阿克敦從一名歿刑犯,到刑部的一把手,可謂飛速升遷。

雖說之前雍正在位時,阿克敦一不小心被下到了大獄,不過在新帝乾隆這里,他可是一個聽話又能干的好臣子!

仕途一帆風順的日子,讓阿克敦感覺簡直要走上了人生巔峰,于是他一不小心又「飄了」,又被送進了監獄!

這次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阿克敦在給乾隆上奏的奏折中,將孝賢皇后寫成了「先太后」,惹得乾隆大怒,又給他判了個「斬監候」!

僅僅是寫錯了皇后稱呼,就要誅頭?阿克敦在獄中哭笑不得,感嘆自己命不好。

不過幾天后,阿克敦又逃過了這一劫,居然被放了出來。

原來乾隆當時批閱奏折正在氣頭上,所以判刑時草率了。

經過了幾天的情緒平復,乾隆想到了阿克敦的種種功績,加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便饒了阿克敦。

不過乾隆也是要敲打敲打這個阿克敦的,出獄之后阿克敦的職務變成了代理刑部尚書。

阿克敦兩進兩出牢房,自然是收斂了很多,憑借著在任期間的良好表現,一年后他再次獲得了乾隆的認可,并坐穩了刑部尚書一職。

此外,乾隆還任命他為「鑲白旗漢軍都統」,可以說是又高升一步。

有人說,阿克敦兩進兩出刑部大牢,從一名階下囚成了刑部高官,是因為張廷玉的舉薦提攜。

不過,外力的協助只是次要的,阿克敦能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重用他,成為清朝的一代名臣,靠的還是自己有真本事。

可見,立身處世,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個謙遜博學之人,方能長遠!

參考資料:

雍正皇帝富有個性的圣旨和批語,趙立波,

史林漫步 八旗世家與科舉相關研究三題:以阿桂家族為例析 ,劉惠 ,

滿族研究 從雍正皇帝朱批看其用人之道,柴小君,

用人之道 論雍正時代的廉政建設,趙天寶,

碩士學位論文 阿克敦的詩歌研究,柳海松,碩士學位論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