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糾爛事,不纏爛人(深度好文)

爛人爛事, 都是浮云。

人生在世, 誰還沒遇到幾個爛人?遇到幾件破事?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說:「不是所有的魚, 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

不是所有的人, 都在同一個層次;不是所有的事, 都是理所當然。

我們要做的, 是不讓爛人濺一身泥, 不被爛事惹一身騷。

就像周國平先生說的:人活著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與爛人計較, 十有九輸

國學大師季羨林, 有一次和友人在小飯館吃飯。

鄰桌的母親去了衛生間, 將小孩獨自放在凳子上。 小孩伸手抓食物, 腳下一滑, 摔倒在地, 疼得大哭。

季羨林看見了, 連忙將他扶起來。

小孩的母親從衛生間出來, 見狀, 張口就罵:「一個大人怎麼欺負小孩, 要是我兒子受傷了, 我跟你沒完!」

季羨林沒有反駁, 走回位置。

周圍的群眾紛紛指責這位母親蠻不講理:

「是你家孩子自己摔倒了, 這位先生好心扶起來, 你還不分青紅皂白地就開口罵人,

你真沒良心!」

小孩母親灰溜溜的走了。

友人問季羨林:「你明明被人誤解了, 還那樣罵你, 你為什麼不還嘴?」

季羨林笑著說:

「和一個罵你的人還嘴, 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爭辯, 這是一個不好的開始。 」

永遠不要和不屬于自己的一類人過多解釋, 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素質有別, 何必強說理?

莊子說「大辯不辯。 」辯論的最高境界, 就是不辯。

與其糾纏, 不如沉默, 不與層次不同的人爭高低, 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與破事糾纏, 白費力氣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與惡龍纏斗過久, 自身亦成為惡龍。 凝視深淵過久, 深淵將回以凝視。 」

想起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只駱駝行走在大漠中, 被一小塊玻璃硌到了腳, 駱駝很生氣地把玻璃踢開, 踢飛的玻璃彈回來, 又將它的腿劃破了, 鮮血直流。

流出來的鮮血滴在沙漠中, 血的味道引來了禿鷲和狼, 在駱駝上空盤旋。

駱駝拼命奔跑, 試圖甩掉, 卻不小心跑到了食人蟻巢穴的附近, 黑壓壓的一片食人蟻將駱駝圍得嚴嚴實實, 精疲力竭的駱駝再也跑不動了。

臨死前, 駱駝非常懊悔:早知道我就不和一塊碎玻璃較勁了……

爛事之所以爛, 是因為你一開始給予了太多的關注, 斷不干凈, 結局失控, 白費力氣。

王小波曾說:「人的一切痛苦, 都是源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

越與爛事糾纏, 越深陷泥沼, 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

糾纏與固執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 不如放下, 去遇見更好的人, 做更好的事。

遠離垃圾, 輕松上陣

社會上有一種定律, 叫「垃圾人定律」。

這些人身上存在很多負面情緒, 一點就著一碰就炸, 還會動不動就拖人下水。

你和愚蠢的人糾纏, 只會把自己也變得愚蠢;你跟瑣事糾纏, 生活會變成一地雞毛;你跟過去糾纏, 則永遠無法進步。

成語「破甑不顧」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 看到一個人背著瓦罐, 正走著, 瓦罐突然掉落, 碎了一地。

那個行路人, 頭也不回, 看也不看, 繼續走路, 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郭泰上前問他:「為什麼你的瓦罐摔碎了, 你連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鏗鏘作答:「破都破了, 再看還有毛用?」

活著本就不易, 不要再背一堆垃圾在身上, 往往于事無補。

幸福指數也不高,不要經常和垃圾人糾纏,否則會毀了你。

一些人一些事,就像智齒,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拔掉,而不是忍受。

往往于事無補。

幸福指數也不高,不要經常和垃圾人糾纏,否則會毀了你。

一些人一些事,就像智齒,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拔掉,而不是忍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