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一天已不足24小時,地球突然“加速自轉”1.59毫秒,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天上一日, 地下一年”這是多少80后90后的看完西游記留下的青春, 難道時間真的會有所不同嗎?我們知道生活中很多準時準點的事情發現, 大家都是以24小時一天的時間標準進行著, 太陽每天固定東升西落, 日復一日。

可是大家可有想過我們過的每一天真的都是24小時嗎?就是我們計時的太陽日, 太陽日是太陽出現在天穹頂的位置到下一次出現在天穹頂相同位置所需要的時間, 就是我們所知的24小時, 可如今我們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了, 導致太陽日時間變短了, 不再需要24小時(86400秒), 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天已經不夠24小時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地球自身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

說起地球自轉, 我想一般人都是認為地球自轉一圈就是我們的一天, 也就是24小時, 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地球轉完一圈的時間就是24小時。 這個認知看起來貌似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地球轉完一周的時間只需要23小時56分4秒, 為什么我們生活中的一天會多出來4分鐘的時間呢?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因為我們的地球除了自身做自轉運動外, 還在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我們的一年時間,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前進的距離,

導致了地球每一天大概形成不到1°的角度偏差。 為了讓太陽再次出現在同一個位置, 地球就需要在多轉4分鐘來彌補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前進的距離偏差。 所以不管地球相對太陽的位置怎么變化, 但是當我們每天正午12點抬頭望去, 太陽總能出現在天穹的至高點。 所以我們說的地球自轉一周24小時是以太陽為中心參考點, 并非單純的自己轉完一周。

最短一天少了1.59毫秒

對于地球的自轉看起來像是既定的規律一成不變, 一切都是遵循著宇宙定律, 可就在7月29日科學家卻發現, 地球再次打破了最短一天的記錄, 地球完成一次完整的自轉所用的時間比標準的24小時少了1.59毫秒, 這是什么情況?為什么完整自轉一周不用24小時了, 當然這也不是第一次發現, 上一次最短一天記錄是2020年7月19日那天, 少了1.47毫秒。

地球自轉速度為什么變快?

對于地球自轉加速的具體原因我們并未可知, 但是科學家們推測, 可能是潮汐對地球自轉的制動作用、月球位置、山頂冰蓋分布、地幔流動、地震等, 都是一些不可預測和控制的天文因素。

還有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自轉速度變快可能和“錢德勒擺動”有關,“錢德勒擺動”是指地球自轉軸相對于地球表面的小幅度運動,就是說地球并不是一個標準的圓球體,自轉軸的左右并沒有均勻分布,在自轉過程中自轉軸由于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可能會出現微小的偏差,導致自轉速度的變化。

地球自轉加速有什么影響?

雖然只有短短的1.59毫秒,就算地球的自轉速度不斷加快,導致我們一天的時間越來越短,可是看起來也是極短的時間變化,我們生活中根本就難以察覺到這毫秒的時間差異,但是在某些方面卻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GPS衛星可能會變得沒有作用,地球的半毫秒就相當于赤道自轉了26厘米的距離,地球自轉速度的加快就意味著到達相同位置的時間越短,而GPS衛星上的原子鐘并沒有考慮到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如果不對其進行校正的話,就無法得到精準的數據。原子鐘是現今人類最為精準的計時工具,是通過測量原子的高頻震動來進行計時,其運行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所產生的誤差都不超過1秒鐘,這也讓我們對地球自轉周期精確到了毫秒之差。

對世界時間計時產生困擾,網絡時間協議設定通常從 23:59:59 運行到 23:59:60,然后重置為 00:00:00。如果地球自轉加速,未來可能23:59:58便直接變為00:00:00。這就導致無法和原子鐘的測量值保持一致,全世界的計時人員討論是否需要刪掉一秒鐘,或者添加“潤秒”來解決這個時間差異。閏秒是指每隔幾年將“協調世界時(UTC)”的時間增加0.1-0.9秒。自1972年以來,閏秒已增加了27次

加減一秒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看似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航天、通訊、金融等行業卻是極為重要,它們對時間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秒鐘的誤差可能就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和巨額的經濟損失。同時,為時間提供服務的機構對于這一秒鐘的加減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時間拉長,遙遠未來地球的自轉是越來越慢的

當然,地球自轉加快并不是說一成不變的進行下去的,就是每一天都存在著極為微小的差異,整年平均下來我們可以發現地球自轉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當然現在說地球自轉加快了也只是說這幾年的變化,在數年、數十年的小周期內,地球自轉的速度在加快。

但是如果把時間放長,未來地球的自轉是會越來越慢的,地球在不斷的減速是發展的大趨勢。例如地球剛誕生的時候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的6個小時,但是在恐龍時代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的23小時,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自轉則需要24小時。所以在上億年的發展過程中地球自轉是在變慢的。未來數千萬年或者數億年以后,地球自轉一周或許就需要25個小時了。

而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大量冰川融化,不斷的改變著地球表面的質量分布,這或許對地球自轉也產生了微弱波動,但是自轉加速并不是地球發展趨勢,未來還是會持續減速的。

還有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自轉速度變快可能和“錢德勒擺動”有關,“錢德勒擺動”是指地球自轉軸相對于地球表面的小幅度運動,就是說地球并不是一個標準的圓球體,自轉軸的左右并沒有均勻分布,在自轉過程中自轉軸由于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可能會出現微小的偏差,導致自轉速度的變化。

地球自轉加速有什么影響?

雖然只有短短的1.59毫秒,就算地球的自轉速度不斷加快,導致我們一天的時間越來越短,可是看起來也是極短的時間變化,我們生活中根本就難以察覺到這毫秒的時間差異,但是在某些方面卻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GPS衛星可能會變得沒有作用,地球的半毫秒就相當于赤道自轉了26厘米的距離,地球自轉速度的加快就意味著到達相同位置的時間越短,而GPS衛星上的原子鐘并沒有考慮到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如果不對其進行校正的話,就無法得到精準的數據。原子鐘是現今人類最為精準的計時工具,是通過測量原子的高頻震動來進行計時,其運行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所產生的誤差都不超過1秒鐘,這也讓我們對地球自轉周期精確到了毫秒之差。

對世界時間計時產生困擾,網絡時間協議設定通常從 23:59:59 運行到 23:59:60,然后重置為 00:00:00。如果地球自轉加速,未來可能23:59:58便直接變為00:00:00。這就導致無法和原子鐘的測量值保持一致,全世界的計時人員討論是否需要刪掉一秒鐘,或者添加“潤秒”來解決這個時間差異。閏秒是指每隔幾年將“協調世界時(UTC)”的時間增加0.1-0.9秒。自1972年以來,閏秒已增加了27次

加減一秒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看似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航天、通訊、金融等行業卻是極為重要,它們對時間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秒鐘的誤差可能就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和巨額的經濟損失。同時,為時間提供服務的機構對于這一秒鐘的加減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時間拉長,遙遠未來地球的自轉是越來越慢的

當然,地球自轉加快并不是說一成不變的進行下去的,就是每一天都存在著極為微小的差異,整年平均下來我們可以發現地球自轉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當然現在說地球自轉加快了也只是說這幾年的變化,在數年、數十年的小周期內,地球自轉的速度在加快。

但是如果把時間放長,未來地球的自轉是會越來越慢的,地球在不斷的減速是發展的大趨勢。例如地球剛誕生的時候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的6個小時,但是在恐龍時代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的23小時,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自轉則需要24小時。所以在上億年的發展過程中地球自轉是在變慢的。未來數千萬年或者數億年以后,地球自轉一周或許就需要25個小時了。

而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大量冰川融化,不斷的改變著地球表面的質量分布,這或許對地球自轉也產生了微弱波動,但是自轉加速并不是地球發展趨勢,未來還是會持續減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