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晚年,康熙為何后悔擒鰲拜,并親自為其平反,稱他是忠臣?

八歲登極, 十四歲親政, 十六歲親自布置鏟除權臣鏊拜, 二十歲毅然平定三藩叛亂……從歷史進程的角度出發, 康熙的文治武功不但直追唐宗宋祖, 更不下于秦皇漢武。

鐵血手腕大清路, 鰲拜不除終是無。 在小編看來, 康熙眾多對手中最大的是鰲拜。 當鰲拜真正離去的那一天, 自己才正式開始親政。

康熙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并沒有什麼大權, 所有朝政之事都還需要經過商議。 這個環節不可忽略的一個人就是鰲拜, 后者作為「三朝元老」, 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鰲拜這個人比較自私, 在晚年時期將「朝廷之事」全部變為了「私事」, 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天下之主」的存在。 因為其位高權重, 康熙想要將其擒拿, 可謂十分困難。

年齡小并不代表無作為, 康熙皇帝無數次智斗鰲拜, 最終在16歲的時候成功將其拿下。 本以為事情會就此告終, 誰曾想康熙在晚年之時卻表示了后悔,

并親自為他平反, 這是為何?

鰲拜之權

皇太極在位的時候, 鰲拜只是一個將軍, 跟著前者南征北戰。 在這個過程中, 鰲拜立下了赫赫戰功。 久而久之, 慢慢成為了皇太極的心腹, 整個朝廷沒有之一。

明朝滅亡后, 殘余勢力建立了南宋, 和大清還在僵持中。

為了維護大清的統治, 這些政權必須鏟除, 鰲拜再次顯示出了個人的威力。

當時朝廷中流傳著一個說法:鰲拜功高震主, 隨時會有篡位的可能。 他本人也有所聽聞, 但并不放在眼里, 因為這并不是現在應該思考的事情。 就這樣, 一直持續到順治離世。

因為康熙年齡較小, 順治在離世的時候專門為其挑選了四個軍政大臣, 用于輔佐康熙皇帝。 這個時候的鰲拜來到了權力和能力的巔峰, 一人獨攬朝廷所有大權。

至于他的權力能大到什麼程度, 史書中也是有著明確的記載:除了南方藩王們的軍隊調集時需要商量, 其他所有將領們根本不敢有「二話」。 從這一點去看, 康熙基本上是被「架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康熙年齡雖小但很懂事, 誰也沒能想到后者最終會將其擒拿, 并宣布解除他的所有權力。 表面上看似并沒有殺害它, 最終將其囚禁起來活活病死。

親自平反

鰲拜除掉了, 康熙重新奪回了朝政大權, 開始勵精圖治。 先后采取了各項利民措施, 百姓生活安居樂業,

為接下來的「康乾盛世」做好了鋪墊。

隨著時代的發展, 康熙愈發為自己曾經的行為感到后悔。 當時鰲拜是以「謀反之名」囚禁的, 但仔細想想, 鰲拜似乎并沒有這樣的心思。

鰲拜大權專政、拉幫結派, 已經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 康熙那時不過是一個幼童, 如果想要奪權, 又怎麼會給自己留下機會?或許是只是為了做到順治皇帝留下來的遺言。

此時的康熙不再是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漸漸明白了許多道理。經過群臣們的商議,康熙決定親自為鰲拜平反,并對鰲拜的子孫進行了厚待。

據清史中記載,公元1692年康熙為鰲拜沉冤昭雪,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稱其為名副其實的忠臣。

當時天下還到處張貼關于鰲拜的個人事跡,康熙更是直言這是一生當中「最大的錯誤」。天底下的各種流言蜚語,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全部煙消云散。

小編說

在小編看來,鰲拜確實有點憋屈。

作為大清帝國的一名絕世武將,戰死沙場就是那麼一回事兒了。誰曾想老天爺向他開了這樣一個玩笑,葬送了個人性命不說,還被后人謾罵了數年,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當時的鰲拜能夠識時務者,每次行使權力時都可以過問康熙,那麼迎接他的將會是另一個結局:安享晚年、流芳百世……可時間并不會重來。

又怎麼會給自己留下機會?或許是只是為了做到順治皇帝留下來的遺言。

此時的康熙不再是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漸漸明白了許多道理。經過群臣們的商議,康熙決定親自為鰲拜平反,并對鰲拜的子孫進行了厚待。

據清史中記載,公元1692年康熙為鰲拜沉冤昭雪,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稱其為名副其實的忠臣。

當時天下還到處張貼關于鰲拜的個人事跡,康熙更是直言這是一生當中「最大的錯誤」。天底下的各種流言蜚語,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全部煙消云散。

小編說

在小編看來,鰲拜確實有點憋屈。

作為大清帝國的一名絕世武將,戰死沙場就是那麼一回事兒了。誰曾想老天爺向他開了這樣一個玩笑,葬送了個人性命不說,還被后人謾罵了數年,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當時的鰲拜能夠識時務者,每次行使權力時都可以過問康熙,那麼迎接他的將會是另一個結局:安享晚年、流芳百世……可時間并不會重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