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的孩子,長大后3個差距明顯

你家孩子在家會不會做家務呢?

我曾經認為, 孩子做不做家務是無所謂的事情, 只要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 可能很多人跟我有類似的想法。

可是,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我覺得孩子會不會、能不能做家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直接關系到孩子青春期時的表現和初高中時對待學業的態度。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更加證實了我的想法。

哈佛大學有一項著名的、歷時最長的研究—格蘭特研究, 前后長達40年, 研究內容包含家務與心理健康以及事業成功的關系。 研究者長期跟蹤465位在波士頓市區的孩子,

并分別在20年、30年、40年時做了調查訪問。

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結論, 小時候幫家人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 在三個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

1、做家務的孩子薪水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5倍。

小時候經常幫父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會順利找到工作, 工作中的表現也更加出色,

薪水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5倍。

小時候不做家務的孩子比起做家務的孩子失業率竟然高達15倍。

小時候不做家務的孩子, 多數有一位勤快的、將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媽媽。 孩子長久在這種照顧之下, 生活能力越來越差, 依賴性越來越強, 不愿意付出時間和體力做雜活, 可以說, 容易缺乏責任感。

當他們進入社會中, 單位的各種雜活也不覺得需要自己做, 不會動手做, 更不會主動去做, 他們認為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很不錯了。 所以, 大機率不會得到好的工作機會和升職機會。

2、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會擁有更加良好的人際關系

做家務的孩子更具有同理心, 他會理解家人在家務勞動中的付出, 并樂意去分擔, 自然與家人的關系會更加融洽。

工作中也是如此, 他會主動承擔可有可無的雜活, 不會去計較得失, 所以更容易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羅斯曼教授對孩子做家務也有專門的研究。 他從1967年開始, 用了25年的時間收集數據,

研究孩子從3.4歲開始做家務與20歲左右取得成就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經常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 長大后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更容易與朋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機率也相對更大。

3、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患精神病患的幾率比做家務的孩子高10倍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如今的孩子那麼多患有抑郁癥?動不動就跳樓?

其實, 孩子極少參與做家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發現:小時候從不做家務的孩子患有精神疾患的幾率更高, 犯罪率也更高。

如今, 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錯, 家里的孩子又少, 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就成為全家人的寶貝, 不僅不舍得他們做家務, 甚至連生活自理能力都不需要有, 全家人都會照顧他。

就像我們的父母從小就跟我們說:「你只管學好習, 家務活不關你的事。 」

所以, 造就了一批「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 除了學習之外什麼也不會做, 就連考入北大的孩子都有30%的學生具有「空心」病。

這些不需要絲毫努力就可以過上優越生活的孩子, 事事被父母安排不需要獨立思考的孩子,真的很難找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

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說:我們想要孩子們達到的專業上的成功,源自于小時候做過的雜活,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曾經聽一位重點高中校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遠比早識字重要。

一個在前齡前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整理自己的書包和物品,未來的發展,大機率比一個只會識字和算術的孩子讓父母省心。

一個會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才會擁有責任心,等到他上學后,他就會知道學校的作業應該由自己來完成,而不是依靠父母的督促和陪伴;他懂得自己的價值不僅僅限于考試和分數;一個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和空間的人,他會有較強的執行力,無論將來周圍的環境如何改變,他都能夠把握住自己的生活節奏。

其實,孩子從會說話、會走路開始,會很喜歡幫忙做家務,看起來是在添亂,實際上是他們參與家庭的開始,是獨立意識成長的一部分。

家長可以大體分成三個階段引導。

第一個階段:父母做,孩子看。

可以從簡單地扔垃圾開始,擺放餐具,到刷牙、清洗自己的內衣等,父母先示范給孩子看,然后讓孩子學著去做。

第二個階段:孩子做,父母協助。

只要孩子愿意學,很快就可以學會自己做一部分家務。哪怕是復雜一點的家務比如拖地,做不好不要緊,我們可以協助他完成,并多多鼓勵。

第三個階段:孩子能夠獨立完成家務。

有些家務很簡單,孩子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比如使用洗衣機、收拾玩具、清潔洗手盆等,放心交給孩子自己去做吧。

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到能夠獨立做家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很多技能需要我們反復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反復練習才能掌握。

讓孩子參與家務,不僅僅是幫助父母,為家庭做貢獻,對培養孩子的基礎素質、執行力、感恩之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對孩子未來學業和事業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事事被父母安排不需要獨立思考的孩子,真的很難找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

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說:我們想要孩子們達到的專業上的成功,源自于小時候做過的雜活,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曾經聽一位重點高中校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遠比早識字重要。

一個在前齡前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整理自己的書包和物品,未來的發展,大機率比一個只會識字和算術的孩子讓父母省心。

一個會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才會擁有責任心,等到他上學后,他就會知道學校的作業應該由自己來完成,而不是依靠父母的督促和陪伴;他懂得自己的價值不僅僅限于考試和分數;一個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和空間的人,他會有較強的執行力,無論將來周圍的環境如何改變,他都能夠把握住自己的生活節奏。

其實,孩子從會說話、會走路開始,會很喜歡幫忙做家務,看起來是在添亂,實際上是他們參與家庭的開始,是獨立意識成長的一部分。

家長可以大體分成三個階段引導。

第一個階段:父母做,孩子看。

可以從簡單地扔垃圾開始,擺放餐具,到刷牙、清洗自己的內衣等,父母先示范給孩子看,然后讓孩子學著去做。

第二個階段:孩子做,父母協助。

只要孩子愿意學,很快就可以學會自己做一部分家務。哪怕是復雜一點的家務比如拖地,做不好不要緊,我們可以協助他完成,并多多鼓勵。

第三個階段:孩子能夠獨立完成家務。

有些家務很簡單,孩子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比如使用洗衣機、收拾玩具、清潔洗手盆等,放心交給孩子自己去做吧。

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到能夠獨立做家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很多技能需要我們反復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反復練習才能掌握。

讓孩子參與家務,不僅僅是幫助父母,為家庭做貢獻,對培養孩子的基礎素質、執行力、感恩之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對孩子未來學業和事業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