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層次聰明」,做真正聰明的人

畢淑敏說:歲月送給我苦難, 也隨贈我清醒與冷靜。

經歷過生活磨礪的人, 看問題、看世界更深刻。 高層次的聰明, 大智若愚;低層次的聰明,

自作聰明。

當然, 人與人本是平等的, 但隨著思想境界、經濟水準的影響, 我們曾經生活在同一個圈子裡的人, 逐漸有了層次的差別。

生活裡為人本分不怕, 勤勤懇懇, 日子也可安穩;有智慧不怕, 審時度勢, 日子也可過得順遂。

最怕的是有些小聰明, 而這小聰明卻用不到該用的地方, 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真正的聰明, 從來不在于逞口舌之能

《菜根譚》中如是說:覺人之詐, 不形于言;受人之侮, 不動于色。

真正有智慧的人, 從來不會在意口舌之快, 和無意義的勝負。 只消認清, 對方是怎樣的人就好。

真正聰明的人, 人前人後一個樣。 不會議論他人的是非, 也不會讓自己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聰明的人懂得理清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 不亂說話。 禍出口出, 人人都懂, 真正做到, 少之又少。

能夠做到的人, 往往不會被別人「蠱惑」, 也不會輕信道聽途說的流言蜚語, 讓無謂的人和事干擾自己的生活。

別人的話, 有道理就聽一聽, 不認同就一笑而過, 不必爭個面紅耳赤, 失了體面、傷了和氣,

也得不到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真正的聰明, 在于避免和爛人爛事糾纏

《菜根譚》中有言:遍閱人情, 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 方知淡泊之為真。

當我們體味過人情冷暖, 嘗遍世間味道後, 方才能辨清曠達和寡欲的真諦。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乎無關之人的話,

其實就是在「自尋煩惱」。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趨利避害, 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與爛人爛事糾纏。

我們的一生即使不斷地清理圈子, 仍然有幾率會遇到爛人爛事。 但這所有的一切, 最終總會過去, 成為過去式。

別用常規的要求去衡量爛人,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這類話, 對這種人是不生效的。

有一句諺語說,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對于無可挽回的局面, 無法去改變的人, 我們不要去埋怨、懊悔, 不糾纏、不較勁, 轉身離開才是最優的選擇。

真正的聰明, 是懂得誰能和自己相扶到老

戰國末期《荀子·非相》中教會我們:以近知遠, 一以知萬, 以微知明。

換言之, 就是做人要有遠見, 看得清身邊的人和事。 把自己的時間和愛留給那個會同你走到最後的人。

這個人可以是夫妻, 是親人, 亦或是朋友知己。 而對于那些我們人生中的匆匆過客, 禮貌客氣就好, 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放在一處另一處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餘生, 選擇和誰在一起, 真的很重要。 同時, 也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願意去選擇的、有價值的人。

年輕時患得患失、中年時忙忙碌碌,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餘生,其實,「餘生」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真正的時間。

保養好身體,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陪伴那些自己想要為之付出的人。

低層次的聰明,越活越累,越過越糊塗;高層次的聰明,活得輕鬆,活得通透。

我們要遠離比愚蠢更難以糾正的「低層次的聰明」,真正智慧的人,是懂得向這三件事低頭的。這不是妥協,而是智慧。

大智知止,小智為謀。生活的饋贈,讓我們變得低調內斂,有些精明一時得利,卻無法安享一世。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END-

年輕時患得患失、中年時忙忙碌碌,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餘生,其實,「餘生」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真正的時間。

保養好身體,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陪伴那些自己想要為之付出的人。

低層次的聰明,越活越累,越過越糊塗;高層次的聰明,活得輕鬆,活得通透。

我們要遠離比愚蠢更難以糾正的「低層次的聰明」,真正智慧的人,是懂得向這三件事低頭的。這不是妥協,而是智慧。

大智知止,小智為謀。生活的饋贈,讓我們變得低調內斂,有些精明一時得利,卻無法安享一世。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