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的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倒在沙場讓黃忠黯然失色

三國時期, 蜀國和魏國為了爭奪漢中地而發生了著名的定軍山大戰, 蜀將黃忠用傲兵之計, 除掉了魏國的征西將軍夏侯淵于定軍山下, 大敗曹魏。 因為這一仗劉備在漢中稱王, 魏、蜀、吳三國接連稱帝、稱王, 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蜀、魏定軍山之戰意義深遠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 曹操想圖取西川, 親自率領十萬人馬, 經過陳倉、甘肅、鳳縣進軍漢中, 攻打陽平關與張魯。 張魯一聽曹操大軍來了, 慌忙逃到巴中, 曹操不廢吹灰之力, 得到了張魯府中的珍寶。

同年十一月, 張魯從巴中親自投降曹操, 曹操就獲得了整個漢中。 同年十二月, 曹操班師回朝, 封夏侯淵為征西將軍, 讓夏侯淵鎮守漢中。 夏侯淵派夏侯尚、夏侯德與韓浩守天蕩山和陽平關。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 《三國志·法正傳》記載法正向劉備進諫:「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 不因此時以圖巴蜀, 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

身遂北還, 非其志不逮而力不足也, 必將內有憂逼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 舉眾往討必可克之。 克之之日、廣農積穀, 觀寡伺隙, 上可以傾覆冠敵, 尊獎王室;中可蠶食雍涼, 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 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興我, 時不可失也。 」

劉備採納了法正的計策, 建安二十二(217年)四月, 向漢中進兵, 同時派遣張飛、馬超、吳蘭屯兵下辨, 防止曹軍增援, 曹操派遣曹洪引兵拒之。 兩軍相持一年多, 互有勝負。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在陽平關與夏侯淵大戰, 蜀軍攻佔陽平關, 夏侯淵派兵攻取陽平關, 結果沒有攻克。 劉備緊急向成都的諸葛亮問計, 諸葛亮召集大臣商議, 《三國志·楊洪傳》記載蜀郡太守楊洪曰:「漢中, 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 若無漢中, 則無蜀矣, 此家門之禍也。 方今之事, 男子當戰, 女子當運, 發兵何疑。 」

同時, 諸葛亮也分析了夏侯淵的性格:年輕氣盛、性格暴躁、狂傲輕敵, 為劉備策劃了攻打定軍山奪取漢中的方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謀, 讓黃忠「自陽平關南渡沔水, 緣山稍前, 于定軍山興勢作營。 」

黃忠迅速佔領了山西的制高點降山, 黃忠在山頂觀察, 夏侯淵設在定軍山仰天窪的中軍賬虛實。 夏侯淵果然被激而怒, 親自率兵來爭降山。 蜀軍在監軍法正插旗為號的指揮下, 堅守不出,

待魏軍筋疲力盡, 人不及甲、馬不及鞍的情況下。

法正突然揮動紅旗為號, 黃忠率蜀軍從山上乘高鼓疾馳山下, 在金鼓動天的喊聲中, 襲擊夏侯淵于定軍山下, 大破曹軍。 定軍山最震撼的一幕, 不是黃忠刀劈夏侯淵, 而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魏國小將夏侯榮, 亮劍赴死,捨生取義,倒在亂軍中。

夏侯淵有7個兒子,夏侯榮排行老五,對于夏侯榮《三國志·魏書諸侯曹傳第九》記載:「榮,字幼權。幼聰慧,七歲能屬文,湧書日干言,經目輒識之。」夏侯淵對孩子教育,還是比較成功的。沒有嬌慣孩子,在夏侯榮十歲的時候,就把夏侯榮帶到軍中。

在軍中的生活,讓夏侯榮體驗到了軍旅生活。夏侯榮沒有讓夏侯淵失望,夏侯榮在軍中鍛煉了體魄,也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定軍山中,夏侯榮十三歲,夏侯淵戰死後,夏侯淵的親信想保護夏侯榮,讓他撤退。

這個時候夏侯榮表現出英雄氣概,他不肯走,《三國志》記載:「君親在難,焉所逃!乃奮劍而戰,遂沒陣。」夏侯榮的倒下,成為定軍山中震撼人心的一幕,足以讓除掉夏侯淵的黃忠黯然失色。悲哀啊,匹夫之勇不可逞,說不定,夏侯榮活下來,能夠阻止司馬懿篡奪曹魏的江山。

亮劍赴死,捨生取義,倒在亂軍中。

夏侯淵有7個兒子,夏侯榮排行老五,對于夏侯榮《三國志·魏書諸侯曹傳第九》記載:「榮,字幼權。幼聰慧,七歲能屬文,湧書日干言,經目輒識之。」夏侯淵對孩子教育,還是比較成功的。沒有嬌慣孩子,在夏侯榮十歲的時候,就把夏侯榮帶到軍中。

在軍中的生活,讓夏侯榮體驗到了軍旅生活。夏侯榮沒有讓夏侯淵失望,夏侯榮在軍中鍛煉了體魄,也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定軍山中,夏侯榮十三歲,夏侯淵戰死後,夏侯淵的親信想保護夏侯榮,讓他撤退。

這個時候夏侯榮表現出英雄氣概,他不肯走,《三國志》記載:「君親在難,焉所逃!乃奮劍而戰,遂沒陣。」夏侯榮的倒下,成為定軍山中震撼人心的一幕,足以讓除掉夏侯淵的黃忠黯然失色。悲哀啊,匹夫之勇不可逞,說不定,夏侯榮活下來,能夠阻止司馬懿篡奪曹魏的江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