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為何楊過故意躲著郭襄,還要對她承諾有求必應?你看郭靖說過什麼

《神雕俠侶》中為何會有「一見楊過誤終身」的說法?固然人都是膚淺的, 而楊過顏值出眾, 這一點倒是不假, 可問題在于金庸筆下英俊的角色何止楊過一人, 就拿楊過他爹楊康而言, 他倆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怎不見人「一見楊康誤終身」?

顯然楊過還有其他方面的優點, 比如會撩, 至少在「十六年前」的故事部分, 楊過那張嘴就頗為輕佻, 諸如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等女子就都被他撩過, 而放眼整本書中, 對他陷得最深的卻是「十六年后」登場的郭襄。

(楊過劇照)

情竇初開的郭襄會愛上楊過這大俠倒是不稀奇, 可楊過后來明明已經決心退隱, 為何還要對郭襄許下「有求必應」的諾言?難不成他是故意「誤」郭襄?

一、風陵渡口結情緣

當年小龍女跳下絕情谷時, 相信無數讀者都為此感到心碎, 但當劇情跳躍到「十六年后」, 小妮子郭襄登場之后, 筆者心中突然有了「楊過能與郭襄走到一起或許也不錯的想法」。

一來當年小龍女與楊過之間的愛情本就有些莫名其妙, 若非「甄志丙事件」, 二人只怕到最后都只會是師徒, 一段始于誤會的愛情, 無論怎樣都會讓人覺得別扭, 只是楊過對世俗眼光的不屑裹挾了他, 反倒讓他對小龍女的愛越來越濃烈。

而郭襄與楊過的互動就顯得自然得多, 相信有一部分人也認為《神雕俠侶》的劇情就該延續《射雕英雄傳》中郭楊兩家的緣分, 既然郭芙沒能與楊過走到一起, 由郭襄在彌補這份遺憾也是極好的。

(楊過、小龍女劇照)

事實上金庸在后記中也提到過自己的想法, 若小龍女沒有再度出現, 或許郭襄與楊過就成了。

原文道:「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 秀美豪邁, 善解人意, 聰明伶俐, 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 給她三枚金針, 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 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

自風陵渡口一遇的驚艷, 到她生日宴上楊過當著天下群雄的面送上三份大禮, 任何一個女孩也難免為楊過淪陷吧。

(郭襄劇照)

奈何金庸安排小龍女與楊過在絕情谷底重逢, 郭襄與楊過的情路就此被斬斷。

二、華山一別再難見

不過當年郭襄仍是有主動出擊的機會的, 比如她在跟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底之后, 手中還持有一枚金針, 按照二人的約定, 無論郭襄提出什麼要求,

楊過都必須照做。

郭襄提出的要求是讓他不要再尋死, 這著實是浪費機會了, 試想此時她提出的要求若是「你跟我回去, 和我在一起」, 楊過一諾千金, 又怎會食言?

而且他已經用跳崖之舉證明了自己對小龍女的愛, 世人也不會苛責他移情別戀, 他對小龍女已經付出得夠多了, 是該珍惜眼前人了。

奈何郭襄沒有那麼自私, 她只能眼看著楊過繼續尋找小龍女, 最終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之中目送「神雕俠侶」走下華山, 從此再無機會相見。

不過這就是奇怪的地方了,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 此時的楊過身邊已經有了小龍女, 他對郭襄也始終只是兄長對妹妹的態度, 并未做出任何越界之舉, 所以他應該立即斷了郭襄對自己的念想才是, 可他為何還要對郭襄許下承諾?

你看楊過是怎麼說的:「小妹子,你好生保重,你如有何為難之事,雖無金針,仍可來要我為你辦到。以前贈以三枚金針,答允郭襄辦三件事,此時不贈金針,等于說不論多少難事,一概皆允,全不推辭。」

(郭襄許愿劇照)

可楊過從此之后便消失在了武林之中,哪怕他長得極其出眾,他身邊還有只顯眼的神雕,郭襄也始終沒打聽到半點關于他的消息,楊過自然不是人間蒸發了,而且從后世武林中出現了古墓派的黃衫女子來看,楊過也沒有早早死去,所以只有一種解釋,楊過是故意躲著郭襄,可他為何這麼做?為何故意要「誤了」郭襄一生?

或許是你沒讀懂楊過的良苦用心。

三、郭靖一語解懸念

從表面來看,楊過似乎是如黃蓉猜測的那般,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報復郭靖一家,讓郭襄一輩子掛念自己,便是對郭靖一家最大的報復,可楊過的內心真沒那麼陰暗,他之所以這麼做,或許還與郭靖當年的一番話有關。

當年的楊過還不懂什麼天下大義,在他看來,襄陽早已淪為一座孤城,郭靖死守此處無疑是死路一條,于是楊過問郭靖:「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

你看郭靖是什麼態度?

原文道:「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八個字。’」

(郭靖劇照)

楊過沒再多問一句,但以他的智慧不難看出郭靖死守襄陽的決心,也正因為如此,楊過便有理由「吊著」郭襄,他此舉無疑是在救郭襄。

楊過與郭襄接觸的時間不長,但他早已洞察到眼前的這個小妹妹是個和自己一樣行事風格略帶邪氣的人,她也絲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她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所以郭襄當年會獨自跑去尋找楊過,繼而被金輪法王抓去當人質。

若楊過當年沒對郭襄說「有求必應」,反倒是選擇斷了郭襄的念想,那麼郭襄便可能會對他死心,繼而留在父母身邊,助父母守城,最后結局可想而知,戰死襄陽的或許就不僅僅是郭靖夫婦和郭破虜了,死亡名單上或許還要加上「郭襄」二字。

正因為當年楊過給郭襄留下了念想,讓她一直來苦尋自己,郭襄才會在父母戰死時仍身處西川。

當年華山一別時楊過對郭襄許下的空頭承諾并非有意騙郭襄,而是他留給郭襄最后的愛。

可他為何還要對郭襄許下承諾?

你看楊過是怎麼說的:「小妹子,你好生保重,你如有何為難之事,雖無金針,仍可來要我為你辦到。以前贈以三枚金針,答允郭襄辦三件事,此時不贈金針,等于說不論多少難事,一概皆允,全不推辭。」

(郭襄許愿劇照)

可楊過從此之后便消失在了武林之中,哪怕他長得極其出眾,他身邊還有只顯眼的神雕,郭襄也始終沒打聽到半點關于他的消息,楊過自然不是人間蒸發了,而且從后世武林中出現了古墓派的黃衫女子來看,楊過也沒有早早死去,所以只有一種解釋,楊過是故意躲著郭襄,可他為何這麼做?為何故意要「誤了」郭襄一生?

或許是你沒讀懂楊過的良苦用心。

三、郭靖一語解懸念

從表面來看,楊過似乎是如黃蓉猜測的那般,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報復郭靖一家,讓郭襄一輩子掛念自己,便是對郭靖一家最大的報復,可楊過的內心真沒那麼陰暗,他之所以這麼做,或許還與郭靖當年的一番話有關。

當年的楊過還不懂什麼天下大義,在他看來,襄陽早已淪為一座孤城,郭靖死守此處無疑是死路一條,于是楊過問郭靖:「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

你看郭靖是什麼態度?

原文道:「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八個字。’」

(郭靖劇照)

楊過沒再多問一句,但以他的智慧不難看出郭靖死守襄陽的決心,也正因為如此,楊過便有理由「吊著」郭襄,他此舉無疑是在救郭襄。

楊過與郭襄接觸的時間不長,但他早已洞察到眼前的這個小妹妹是個和自己一樣行事風格略帶邪氣的人,她也絲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她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所以郭襄當年會獨自跑去尋找楊過,繼而被金輪法王抓去當人質。

若楊過當年沒對郭襄說「有求必應」,反倒是選擇斷了郭襄的念想,那麼郭襄便可能會對他死心,繼而留在父母身邊,助父母守城,最后結局可想而知,戰死襄陽的或許就不僅僅是郭靖夫婦和郭破虜了,死亡名單上或許還要加上「郭襄」二字。

正因為當年楊過給郭襄留下了念想,讓她一直來苦尋自己,郭襄才會在父母戰死時仍身處西川。

當年華山一別時楊過對郭襄許下的空頭承諾并非有意騙郭襄,而是他留給郭襄最后的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