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把你的孩子教育好,就是在賺錢!

一個做老師的朋友, 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 得出這樣的結論:

「父母好不好, 影響孩子的后半生。

那些愿意花時間、費精力養育孩子的, 就是最聰明的投資, 收獲最豐盛的回報。 」

孩子的成長是果, 因在父母身上。

教育孩子, 從不能假他人之手, 唯有父母, 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育兒專家蔣佩蓉當了媽媽后, 決定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照顧三個兒子。

孩子上學, 她每天接送;放學在家, 她陪伴互動, 講故事、一起閱讀學習。

丈夫也是, 雖然工作繁忙, 但仍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在孩子們身上, 甚至幾次拒絕要頻繁出差的升職機會。

只要有空, 夫妻倆帶孩子們玩音樂、運動、旅游, 從不缺席孩子的重要時刻。

他們的悉心陪伴、親力親為, 托舉孩子們的人生, 成功將三個孩子送進知名學府, 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孩子的優秀, 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離不開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

反觀有些父母, 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 只顧著忙碌掙錢, 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

等到問題出現, 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 或不再和自己親近, 關系變得冰冷生疏, 才發現錯過了孩子的「黃金時期」, 后悔再也來不及。

孩子的成長, 父母是第一責任人。

無論多忙多累, 都不能推卸教育的責任。

要知道,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 不是想盡辦法給他掙錢, 更不是只靠老師, 而是參與孩子的生活, 陪伴他一步一步長大成人。

《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 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無論賺多少錢, 取得多大的榮譽, 都比不上教育好孩子的榮光。 」

身為父母只有十年的有效期, 在有效期內用心陪伴、負責到底, 是這輩子最有意義的投資。

看過一個新聞。

地下停車場, 一個男孩拿著手里的小石塊把停放著的小轎車車身劃出一道道突兀的痕跡。

車主找上門, 男孩父母拼命申辯, 說「孩子還小不懂事」, 完全不從孩子自身找原因, 只覺得車主沒事找麻煩, 小肚雞腸。

看著犯了錯, 卻毫無悔改之意的男孩, 車主氣得報警投訴。

另一個相似的場景, 一位年輕的媽媽卻是這麼做:

得知兒子調皮搗蛋, 拿家里的玩具槍把別人的車打出了窟窿, 她二話不說, 直接帶兒子登門道歉。

還讓兒子用勞動換零花錢, 賠償別人的損失。

家里老人勸媽媽別太較真, 差不多得了, 孩子知道錯了就饒他一回。

可媽媽堅持認為, 犯了錯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得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現在不立好規矩, 等孩子長大再管教他就難了。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小的時候, 該管教就管教, 越小效果越好。

孩子的成長有規律, 在最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 別只顧著溺愛護短、和孩子做「朋友」。

就像那句話說的, 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高,

父母教他是非, 他就會進退, 父母教他善良, 他就懂分寸, 父母教他禮儀, 他就識大體。

真正的愛孩子, 必須以原則和底線作為根基。

必要時嚴格, 適當管教, 才能讓孩子約束自己, 控制自己的行為, 學會有所為, 有所不為。

何炅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只有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 他才能學會成長, 否則他永遠都會是那個對自己沒辦法負責的小孩。

唯有敢于放手, 尊重孩子的天性、喜好、意愿和感受, 孩子才有足夠的信心決定自己的人生。

天才少年蘇翊鳴便是這樣。

從小跟父母學單板滑雪, 雖然場地簡陋, 只能戴著成人的雪板和護具練習, 可他卻對這項運動產生濃烈的興趣。

14歲那年, 出演過電視劇小有名氣的他, 突然決定要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

出于對他的關心,父母起初還很猶豫,怕他選了一條更難走的路,更怕他受傷生病。

可見他堅持,父母最終決定尊重并支持他。

給他找專業教練,竭盡所能幫他聯系各種資源,在他受傷骨折時,還請人來鼓勵安慰他。

無論參加什麼比賽,做什麼危險動作,媽媽再心疼,都默默在旁邊守護著他。

就這樣,蘇翊鳴的天賦得到充分發揮,做什麼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從不讓父母操心。

尊重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不被理解、不被平等對待的孩子,容易受限于父母的條條框框里,難以形成獨立的自我,長大后只會處處碰壁。

唯有尊重孩子,給足孩子支持,主動關注他的需求和真實想法,他才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擁有真正的獨立。

每一個有能力獨闖未來人生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無條件接納和愛的父母。

2年前,憑借714高分拿下重慶理科狀元的劉昶讓人印象深刻。

高三那年,就算學業繁重,也從不熬夜,不拖延,按時作息,課余的解壓方式是堅持練琴。

從小父母對他管得嚴,特別是時間的把控,要求他「哪個時間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完成,拒絕拖延」。

為了讓他更專注學習,全家人都不碰游戲,不沉迷手機和電視。

閑暇之余,父母陪他看書、健身、欣賞音樂。

在這樣的嚴加管理下,劉昶學習時全神貫注,上課從不走神,面對學習任務,都是及時完成,絕不拖拖拉拉。

就連大學聯考成績放榜時,他還在圖書館看英語書,自覺自律。

認識他的人都夸他:「愛學習,超自律,擅長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

試問一下,這種認真、專注,大小事都不敷衍了事的孩子,如何能不成功?

一位知名教育專家說過:

「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

只有「逼」孩子一把,不妥協、不縱容,制定規則、時刻監督,從小培養孩子努力投入,才能除掉他骨子里的懶散和任性,讓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這便是對孩子一生最好的保障。

父母是什麼人,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三流父母,心里還未成年,整天渾渾噩噩,嫌累不做事,孩子看在眼里也學會了懶散、得過且過;

二流父母,只會對孩子使勁,把各種期待、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卻找理由逃避學習,孩子在「雙標」中迷失自己,變得糾結擰巴;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前先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好了,再帶動孩子一起努力、成長。

他們或許沒有高學歷、高智商,也不懂什麼大道理。

只知道,自己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品性,父母進取孩子才會努力。

看過太多的高質量父母,不想孩子玩手機,自己就放下一切電子產品,以身作則拒絕誘惑;

不想孩子虛度光陰、無所事事,自己就做時間規劃,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不想孩子找借口不學習,自己就拿起書本,哪怕下班再累再困,也堅持看書,利用業余的時間提升自己。

結果,養出來的孩子學會了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給自己做計劃,在規定的時間里認真學習,靠自己的自覺、自律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知名心靈作家黃淑文說:

「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會成長為他們所看見的人。」

父母積極向上的姿態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上進、勵志,造福孩子的一生。

想給孩子榜樣的力量,父母就要先教育好自己,不停下自我成長的腳步,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飛得更遠。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后期的收獲越豐富。

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毫無保留地照顧、養育好孩子,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便是父母此生最大的修行。

出于對他的關心,父母起初還很猶豫,怕他選了一條更難走的路,更怕他受傷生病。

可見他堅持,父母最終決定尊重并支持他。

給他找專業教練,竭盡所能幫他聯系各種資源,在他受傷骨折時,還請人來鼓勵安慰他。

無論參加什麼比賽,做什麼危險動作,媽媽再心疼,都默默在旁邊守護著他。

就這樣,蘇翊鳴的天賦得到充分發揮,做什麼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從不讓父母操心。

尊重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不被理解、不被平等對待的孩子,容易受限于父母的條條框框里,難以形成獨立的自我,長大后只會處處碰壁。

唯有尊重孩子,給足孩子支持,主動關注他的需求和真實想法,他才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擁有真正的獨立。

每一個有能力獨闖未來人生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無條件接納和愛的父母。

2年前,憑借714高分拿下重慶理科狀元的劉昶讓人印象深刻。

高三那年,就算學業繁重,也從不熬夜,不拖延,按時作息,課余的解壓方式是堅持練琴。

從小父母對他管得嚴,特別是時間的把控,要求他「哪個時間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完成,拒絕拖延」。

為了讓他更專注學習,全家人都不碰游戲,不沉迷手機和電視。

閑暇之余,父母陪他看書、健身、欣賞音樂。

在這樣的嚴加管理下,劉昶學習時全神貫注,上課從不走神,面對學習任務,都是及時完成,絕不拖拖拉拉。

就連大學聯考成績放榜時,他還在圖書館看英語書,自覺自律。

認識他的人都夸他:「愛學習,超自律,擅長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

試問一下,這種認真、專注,大小事都不敷衍了事的孩子,如何能不成功?

一位知名教育專家說過:

「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

只有「逼」孩子一把,不妥協、不縱容,制定規則、時刻監督,從小培養孩子努力投入,才能除掉他骨子里的懶散和任性,讓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這便是對孩子一生最好的保障。

父母是什麼人,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三流父母,心里還未成年,整天渾渾噩噩,嫌累不做事,孩子看在眼里也學會了懶散、得過且過;

二流父母,只會對孩子使勁,把各種期待、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卻找理由逃避學習,孩子在「雙標」中迷失自己,變得糾結擰巴;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前先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好了,再帶動孩子一起努力、成長。

他們或許沒有高學歷、高智商,也不懂什麼大道理。

只知道,自己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品性,父母進取孩子才會努力。

看過太多的高質量父母,不想孩子玩手機,自己就放下一切電子產品,以身作則拒絕誘惑;

不想孩子虛度光陰、無所事事,自己就做時間規劃,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不想孩子找借口不學習,自己就拿起書本,哪怕下班再累再困,也堅持看書,利用業余的時間提升自己。

結果,養出來的孩子學會了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給自己做計劃,在規定的時間里認真學習,靠自己的自覺、自律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知名心靈作家黃淑文說:

「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會成長為他們所看見的人。」

父母積極向上的姿態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上進、勵志,造福孩子的一生。

想給孩子榜樣的力量,父母就要先教育好自己,不停下自我成長的腳步,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飛得更遠。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教育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業,前期投入得越多,后期的收獲越豐富。

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毫無保留地照顧、養育好孩子,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便是父母此生最大的修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