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易經》:能寬懷一度,才是君子之德

古代有一個人, 他家里面特別貧困, 只能以種蔬菜和賣蔬菜為生。

有一次, 他外出的時候發現有人在他的菜園里面偷菜, 他慌忙跑回去找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問他出什麼事了, 他就如實說來。

他的母親問:「小偷是誰呢?」

這個人就說:「我跟你說, 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 我剛才看見他偷我們家菜就趕緊跑回來, 就是擔心他看見我而感到羞恥, 之后沒有臉見人, 我還是想顧及他的臉面。 」

于是, 母子兩個都沒有把這個人名說出去。

后來還有一次, 有人跑到他家里面偷竹筍, 他看到之后不但不喊, 反而伐木架橋,

讓小偷回去的時候順利過河。

人非圣賢, 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 如果犯了錯誤之后, 我們不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反而會激化矛盾。

不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寬懷一度, 或許在寬容的背后能夠收斂一顆頑劣的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 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不犯錯, 一個人如果只是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別人的時候, 不能包容別人一丁點錯誤, 那麼這麼過分的行為本身就是失態的。

《易經》說:六四:翩翩, 不富, 以欺鄰, 不戒以孚。

意思就是說:六四:說話信口開河, 將給鄰人帶來災難, 不加警戒, 就會遇難被俘。

這一句話給我們帶來的智慧就是:要誠心待人, 而且「以待客之心對己, 以對己之心待客」才能躲避災難, 獲取平安。

所以要有推己及人的覺悟和胸懷, 不但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還要能夠寬懷容納對方。

就像古人所說的:「惡惡太嚴, 終為君子之病」, 就是說攻擊惡人太過于嚴厲, 將會成為君子的過失。

如果能夠用寬容感化惡人, 也就成就了一個善人, 適當引導他循循善誘,

這也是很大的一個福德, 如果只是過度偏激的去攻擊對方的惡, 那麼也只是君子之過而不是君子之德了。

在古代, 有一個將領在領兵跟敵國作戰, 遇到頑強抵抗。

這時, 敵方的將領想出了一個「擒賊先擒王」的計策, 就派一個刺客來行刺將領。

這個刺客非常敏捷,

敏捷的躲開崗哨, 想從馬棚里面鉆到將領的臥室, 沒有想到馬棚里面的馬見有人闖入, 就嘶叫起來。

這個時候, 侍衛聽見馬棚有叫聲, 知道有情況, 于是急忙沖進去把刺客抓了起來。

而刺客這個時候本來想舉刀自ㄕㄚ, 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已經被侍衛結結實實地捆了起來, 這時這個將領便走了過來問道:「你是來偷馬的嗎?」

這個刺客說:「我是來取你性命的, 怎麼能說是偷馬的呢?」

這個將領就回頭對侍衛說:「我看他不像刺客, 這家伙一定是來偷馬的, 現在戰爭時期, 百姓們食不果腹, 想偷馬賣錢, 也情有可原, 就把他放了吧。 」

侍衛一聽就急了, 說:「不能放, 他應該是來行刺的, 不是偷馬的, 應該將他就地正法。 」

而將領又說:「他明明是個偷馬賊,

為什麼說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條好漢, 倒不如得饒人處且饒人。 把他放了吧。 」

于是, 這個刺客就這樣被放了。

而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后,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將領心胸寬廣, 能識人用人, 于是很多有識之士都紛至沓來, 像潮水般一樣投奔他, 他的軍隊實力日漸雄厚, 很快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用寬廣的胸懷接納別人,容忍別人的錯誤,這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姿態,也是君子的重要德行。

如果遇到別人犯一點錯誤就揪著不放,甚至把別人的錯誤主觀擴大,那麼即便你是有理的一方,最后也失去了該有的德行。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用寬廣的胸懷接納別人,容忍別人的錯誤,這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姿態,也是君子的重要德行。

如果遇到別人犯一點錯誤就揪著不放,甚至把別人的錯誤主觀擴大,那麼即便你是有理的一方,最后也失去了該有的德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