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TVB印象深刻角色——《巾幗梟雄1》蔣家大奶奶,殷鳳儀

殷鳳儀是個大家閨秀, 在父母的百般疼愛中長大, 沒有受過一點磋磨, 她長相俏麗, 知書達理, 前來提親的人絡繹不絕。

最終, 殷鳳儀嫁給了無錫赫赫有名的「慶豐年」米業的少東主,

蔣喬。

一個是才貌雙全的美嬌娘, 一個是掌管無錫龍頭米業的有為青年, 這段姻緣一度被人贊為佳話。

婚后不久, 殷鳳儀就為蔣家生下一子, 蔣老爺親自取名為蔣必文, 這個蔣家的長子嫡孫更加令殷鳳儀母憑子貴,

穩坐蔣家主母的位置。

一晃數年過去, 蔣喬又分別娶了二姨太以及三姨太, 而兩人都為蔣喬生下兒子, 但是殷鳳儀這個大奶奶的位置依舊做得穩穩當當, 不管是心直口快的二奶奶還是謹小慎微的三奶奶, 都非常聽她的話, 而蔣必文也是人們心中理所應當繼承「慶豐年」米鋪的未來掌權人。

對于目前的生活, 殷鳳儀十分滿意, 從小就心性頗傲的她不管做什麼都希望事事盡善盡美, 自己的夫婿就要比別人能干, 要嫁就要做正室, 自己的兒子一定要成為繼承家業的人, 如今, 一切事情都朝著她的心意發展,

殷鳳儀活的心滿意足, 盡情享受著掌控一切的快意。

殷鳳儀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寶貝兒子蔣必文, 從小到大都對他百般呵護疼愛, 她只一味滿足兒子的各種需求, 卻全然沒發現蔣必文早已被她慣壞。 (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

鄙視抄襲狗!)

多年眾星捧月的生活讓蔣必文恃寵而驕, 他變得自傲自大, 目中無人, 而且自私刻薄, 貪功委過, 但是他身為蔣家的長子嫡孫, 又有殷鳳儀的百般呵護, 蔣家上下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指責他。

殷鳳儀最是心思玲瓏, 圓滑世故, 她為了讓蔣必文的「接班人」之路更加順遂,精心籌謀安排,事事為他出謀劃策,讓蔣喬對蔣必文頗為信任,早早就安排他去「慶豐年」學習管理。

就這樣,殷鳳儀過著衣食無缺、心情愉悅的日子,直到一個名叫康寶琦的女人的出現,完全打破了殷鳳儀一手掌控的「平衡」。

殷鳳儀知道康寶琦是蔣喬的青梅竹馬,她原本叫做康寶燕,和蔣喬訂有婚約,豈料連年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康寶燕的父親康大人為了救助饑餓百姓,竟然私自將軍糧派給百姓,導致誅九族的慘烈下場。

康寶燕命大,官兵知道她爹是個一等一的好官,不愿讓這樣一個花季少女枉死,于是用一個女死囚代替了她,就這樣,她化名康寶琦躲進了王府,成為王府廚房里的一名廚娘。

蔣喬慷慨仁義,為朝廷賑災一事捐獻了一大筆錢財,皇帝心中高興,便賜給蔣喬一席米宴,由王爺親自主持。就這樣,蔣喬又一次見到了康寶琦。

廚房里,殷鳳儀也一眼認出了廚娘康寶琦就是之前的康寶燕,那一瞬間,她的心里很不舒服,憑著女人的直覺,殷鳳儀知道康寶琦將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果然,蔣喬執意要娶康寶琦過門,殷鳳儀表面上大方得體,接受了這位四奶奶,其實心中早已氣得快要嘔血。

康寶琦并不是只懂貪圖享受的女人,常年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讓她特別能體會大眾疾苦,她決心要和蔣喬一同搞好「慶豐年」米業,讓百姓都不會餓肚子。(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沒過多久,殷鳳儀就感受到了康寶琦對她的「威脅」。在家里,蔣喬很少再與她親近,而是時刻都要讓康寶琦相伴;在生意上,蔣必文做的一切決定都被康寶琦一一駁回,他的自私刻薄,好大喜功都被康寶琦看在眼里,她向蔣喬提議,重新考慮一下「慶豐年」的接班人選。

眼看自己在家中「掌權人」的地位不保,兒子在米業「未來掌權人」的位置也快要坐不穩,殷鳳儀心急如焚,她越來越忌憚、越來越怨恨,滿心滿眼都想著如何除掉康寶琦這根「眼中釘」。

大概是年輕時經營米鋪耗盡了心血,蔣喬的心臟開始出現問題,最終昏迷不醒,趁著家亂,殷鳳儀開始為兒子蔣必文籌謀,想要奪回她們母子應有的一切。

論心機,殷鳳儀最擅長謀算人心,她四處拉攏,很快就把二奶奶和「慶豐年」的大掌柜祥發叔以及青幫老大彭鏗拉攏到自己的陣營,想要逼迫康寶琦「讓權」。

這次「逼宮」,殷鳳儀并沒有得逞,她不再偽裝,毫不掩飾地道明了自己對康寶琦的厭惡,說她破壞了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

自私陰險的殷鳳儀,她大概是忘了,當年正是她一手破壞了康寶琦的一切。

原來,當年康大人私開軍庫,將里面的軍糧都分給了百姓,康寶燕害怕父親被倉大使查到,所以私下里求蔣喬用「慶豐年」的庫存填補軍糧空虛,蔣喬痛快的答應了。

誰知這件事被殷鳳儀知道了,一直愛慕蔣喬的殷鳳儀害怕蔣喬會惹上事端,所以將這件事告訴了蔣喬的父親,就這樣,蔣喬被人攔下打暈,沒能如約送米,才導致了康大人一家被斬首。

就這樣,康寶燕躲進王府不敢見人,而殷鳳儀則代替她嫁給蔣喬,奪走了本來應該屬于她的一切。

如今, 康寶琦再次嫁給蔣喬做四姨太,她也得知了當年的事實真相,寬容的她選擇原諒,只一心想要輔助蔣喬搞好「慶豐年」,但是殷鳳儀卻把康寶琦當做了自己的「天敵」,稱她為「討債的女人」,只因康寶琦動搖了她的地位,動搖了蔣必文長子嫡孫的地位。

殷鳳儀只一心扶自己的兒子上位,她想盡辦法要陷害康寶琦,時時事事都與她作對。

為了讓蔣必文順利繼承「慶豐年」,殷鳳儀心思毒辣,竟然大膽到隨意篡改蔣喬的遺言,害得蔣喬含恨九泉。

蔣喬的葬禮結束,殷鳳儀拿出大奶奶的架勢,告訴康寶琦和家里人,蔣喬最終還是將這個家和「慶豐年」交給長子嫡孫蔣必文來掌管。

殷鳳儀算錯了一步,她沒想到蔣喬早有打算,將遺書交由王爺保管,就這樣,王爺親臨蔣家,說出了蔣喬真正的遺愿。(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聽到信里蔣喬親口說讓蔣必文接管「慶豐年」,殷鳳儀和蔣必文都如釋重負,但是很快,母子倆就僵在當場,因為蔣喬交代了,讓康寶琦全權監管蔣必文的所作所為,只有她覺得蔣必文可以承擔這一切了,他才能真的繼承家業。

殷鳳儀忐忑不安,她沒想到蔣喬竟然如此相信康寶琦,但是更讓她憤怒的是,康寶琦立刻就摧毀了她和蔣必文的期望,宣布蔣喬的遺囑無效,蔣必文不配繼承家業。

這時候,殷鳳儀才驚訝地得知,原來蔣必文心狠手辣,竟然雇兇殺人,將康寶琦的知己好友柴九殘忍殺害。

一場歡喜一場空,殷鳳儀苦心經營多年,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殷鳳儀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并且重新審視自己,她就不會墜入更加黑暗的深淵,但是從來都心高氣傲的她并沒有駐足思過,反而更加心心念念的想要扳倒康寶琦,奪回她們母子的一切。

至此,殷鳳儀和康寶琦徹底決裂,決心要和她生死相見。適逢大清動蕩不安,太平天國起義,很快將無錫占領,而殷鳳儀抓住機遇,處處給康寶琦使絆,想要借太平天國將領之手將她除掉。

殷鳳儀知道康寶琦有寫札記的習慣,她潛進康寶琦房中,故意撕掉札記中最重要的幾頁,然后秘密告發,說康寶琦對太平天國不敬,看到札記的前半部分,天平天國首領趙師帥悖然大怒,將康寶琦軟禁在衙門。

康寶琦最終還是被救了出來,她一次次逃過劫難,讓殷鳳儀很是不甘心。

沒過多久,太平天國節節敗退,最終撤離無錫,而之前康寶琦因為心系百姓,時常和和趙師帥商量如何讓百姓衣食無憂,從而來往密切,被朝廷判了通敵賣國的帽子,即將處斬。

聽到這個「喜訊」殷鳳儀和蔣必文開心至極,她覺得自己終于揚眉吐氣地贏了一回。

善惡終有報,康寶琦有百姓請愿,又有王爺救護,最終逃脫牢獄枷鎖,恢復了自由之身,而殷鳳儀自知大勢已去,便拿著私房錢和蔣必文搬出了蔣家。

雖然心中不忿,但是殷鳳儀知道自己已經再也不是從前那個風光無限的蔣家大奶奶了,她知道她的所作所為已經招惹來很多百姓的憤恨,因此她想要和兒子沉寂下來,靜待翻身之時。

沒想到蔣必文年輕氣盛,他在卑鄙小人彭鏗的教唆之下,竟然心智瘋魔,想要一把火燒了「慶豐年」。

殷鳳儀想要趕去阻攔,卻晚了一步,她眼睜睜看著「慶豐年」的火勢越來越大,而蔣必文被困火海,絕望地向她呼救,那一聲聲的慘叫讓殷鳳儀撕心裂肺,但是火勢兇猛,她無法近前,只能絕望的看著自己最寶貝的兒子葬身火海。(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兒子,不用怕,沒事的」,殷鳳儀忽然想起,蔣必文從小到大,自己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對他說過這句話,但是她不是在教導兒子,而是在想辦法為蔣必文掩蓋他犯下的錯。

只是這一次,她的兒子竟然惡劣到放火燒鋪,殷鳳儀再也無法轉圜,她所有的大家風范,所有的玲瓏心思都隨著蔣必文微弱的呼救聲埋葬火海。

殷鳳儀沒有了此生的指望,一向雍容華貴的她就好像孤魂野鬼一般出現在康寶琦等人面前,衣衫凌亂,蓬頭垢面,早已沒有了蔣家大奶奶的不可一世。

多行不義必自斃,殷鳳儀對權利地位太過偏執,因此做出了一樁樁天理不容的惡事,最終害人害己,白發人送黑發人。痛失愛子,她一夜白頭,失去了曾經的心氣和斗志,她默默來到靜苑,陪婆婆一起潛心向佛,寧靜度日。

康寶琦再次看到殷鳳儀,滿頭白發的她早已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只是恬然安靜的在一旁掃落葉,當和康寶琦四目相對時,殷鳳儀只是淺淺一笑,她的眼中早已沒了光。

也許殷鳳儀想通了,放下了,這樣的結局對她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了。

她為了讓蔣必文的「接班人」之路更加順遂,精心籌謀安排,事事為他出謀劃策,讓蔣喬對蔣必文頗為信任,早早就安排他去「慶豐年」學習管理。

就這樣,殷鳳儀過著衣食無缺、心情愉悅的日子,直到一個名叫康寶琦的女人的出現,完全打破了殷鳳儀一手掌控的「平衡」。

殷鳳儀知道康寶琦是蔣喬的青梅竹馬,她原本叫做康寶燕,和蔣喬訂有婚約,豈料連年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康寶燕的父親康大人為了救助饑餓百姓,竟然私自將軍糧派給百姓,導致誅九族的慘烈下場。

康寶燕命大,官兵知道她爹是個一等一的好官,不愿讓這樣一個花季少女枉死,于是用一個女死囚代替了她,就這樣,她化名康寶琦躲進了王府,成為王府廚房里的一名廚娘。

蔣喬慷慨仁義,為朝廷賑災一事捐獻了一大筆錢財,皇帝心中高興,便賜給蔣喬一席米宴,由王爺親自主持。就這樣,蔣喬又一次見到了康寶琦。

廚房里,殷鳳儀也一眼認出了廚娘康寶琦就是之前的康寶燕,那一瞬間,她的心里很不舒服,憑著女人的直覺,殷鳳儀知道康寶琦將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果然,蔣喬執意要娶康寶琦過門,殷鳳儀表面上大方得體,接受了這位四奶奶,其實心中早已氣得快要嘔血。

康寶琦并不是只懂貪圖享受的女人,常年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讓她特別能體會大眾疾苦,她決心要和蔣喬一同搞好「慶豐年」米業,讓百姓都不會餓肚子。(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沒過多久,殷鳳儀就感受到了康寶琦對她的「威脅」。在家里,蔣喬很少再與她親近,而是時刻都要讓康寶琦相伴;在生意上,蔣必文做的一切決定都被康寶琦一一駁回,他的自私刻薄,好大喜功都被康寶琦看在眼里,她向蔣喬提議,重新考慮一下「慶豐年」的接班人選。

眼看自己在家中「掌權人」的地位不保,兒子在米業「未來掌權人」的位置也快要坐不穩,殷鳳儀心急如焚,她越來越忌憚、越來越怨恨,滿心滿眼都想著如何除掉康寶琦這根「眼中釘」。

大概是年輕時經營米鋪耗盡了心血,蔣喬的心臟開始出現問題,最終昏迷不醒,趁著家亂,殷鳳儀開始為兒子蔣必文籌謀,想要奪回她們母子應有的一切。

論心機,殷鳳儀最擅長謀算人心,她四處拉攏,很快就把二奶奶和「慶豐年」的大掌柜祥發叔以及青幫老大彭鏗拉攏到自己的陣營,想要逼迫康寶琦「讓權」。

這次「逼宮」,殷鳳儀并沒有得逞,她不再偽裝,毫不掩飾地道明了自己對康寶琦的厭惡,說她破壞了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

自私陰險的殷鳳儀,她大概是忘了,當年正是她一手破壞了康寶琦的一切。

原來,當年康大人私開軍庫,將里面的軍糧都分給了百姓,康寶燕害怕父親被倉大使查到,所以私下里求蔣喬用「慶豐年」的庫存填補軍糧空虛,蔣喬痛快的答應了。

誰知這件事被殷鳳儀知道了,一直愛慕蔣喬的殷鳳儀害怕蔣喬會惹上事端,所以將這件事告訴了蔣喬的父親,就這樣,蔣喬被人攔下打暈,沒能如約送米,才導致了康大人一家被斬首。

就這樣,康寶燕躲進王府不敢見人,而殷鳳儀則代替她嫁給蔣喬,奪走了本來應該屬于她的一切。

如今, 康寶琦再次嫁給蔣喬做四姨太,她也得知了當年的事實真相,寬容的她選擇原諒,只一心想要輔助蔣喬搞好「慶豐年」,但是殷鳳儀卻把康寶琦當做了自己的「天敵」,稱她為「討債的女人」,只因康寶琦動搖了她的地位,動搖了蔣必文長子嫡孫的地位。

殷鳳儀只一心扶自己的兒子上位,她想盡辦法要陷害康寶琦,時時事事都與她作對。

為了讓蔣必文順利繼承「慶豐年」,殷鳳儀心思毒辣,竟然大膽到隨意篡改蔣喬的遺言,害得蔣喬含恨九泉。

蔣喬的葬禮結束,殷鳳儀拿出大奶奶的架勢,告訴康寶琦和家里人,蔣喬最終還是將這個家和「慶豐年」交給長子嫡孫蔣必文來掌管。

殷鳳儀算錯了一步,她沒想到蔣喬早有打算,將遺書交由王爺保管,就這樣,王爺親臨蔣家,說出了蔣喬真正的遺愿。(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聽到信里蔣喬親口說讓蔣必文接管「慶豐年」,殷鳳儀和蔣必文都如釋重負,但是很快,母子倆就僵在當場,因為蔣喬交代了,讓康寶琦全權監管蔣必文的所作所為,只有她覺得蔣必文可以承擔這一切了,他才能真的繼承家業。

殷鳳儀忐忑不安,她沒想到蔣喬竟然如此相信康寶琦,但是更讓她憤怒的是,康寶琦立刻就摧毀了她和蔣必文的期望,宣布蔣喬的遺囑無效,蔣必文不配繼承家業。

這時候,殷鳳儀才驚訝地得知,原來蔣必文心狠手辣,竟然雇兇殺人,將康寶琦的知己好友柴九殘忍殺害。

一場歡喜一場空,殷鳳儀苦心經營多年,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殷鳳儀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并且重新審視自己,她就不會墜入更加黑暗的深淵,但是從來都心高氣傲的她并沒有駐足思過,反而更加心心念念的想要扳倒康寶琦,奪回她們母子的一切。

至此,殷鳳儀和康寶琦徹底決裂,決心要和她生死相見。適逢大清動蕩不安,太平天國起義,很快將無錫占領,而殷鳳儀抓住機遇,處處給康寶琦使絆,想要借太平天國將領之手將她除掉。

殷鳳儀知道康寶琦有寫札記的習慣,她潛進康寶琦房中,故意撕掉札記中最重要的幾頁,然后秘密告發,說康寶琦對太平天國不敬,看到札記的前半部分,天平天國首領趙師帥悖然大怒,將康寶琦軟禁在衙門。

康寶琦最終還是被救了出來,她一次次逃過劫難,讓殷鳳儀很是不甘心。

沒過多久,太平天國節節敗退,最終撤離無錫,而之前康寶琦因為心系百姓,時常和和趙師帥商量如何讓百姓衣食無憂,從而來往密切,被朝廷判了通敵賣國的帽子,即將處斬。

聽到這個「喜訊」殷鳳儀和蔣必文開心至極,她覺得自己終于揚眉吐氣地贏了一回。

善惡終有報,康寶琦有百姓請愿,又有王爺救護,最終逃脫牢獄枷鎖,恢復了自由之身,而殷鳳儀自知大勢已去,便拿著私房錢和蔣必文搬出了蔣家。

雖然心中不忿,但是殷鳳儀知道自己已經再也不是從前那個風光無限的蔣家大奶奶了,她知道她的所作所為已經招惹來很多百姓的憤恨,因此她想要和兒子沉寂下來,靜待翻身之時。

沒想到蔣必文年輕氣盛,他在卑鄙小人彭鏗的教唆之下,竟然心智瘋魔,想要一把火燒了「慶豐年」。

殷鳳儀想要趕去阻攔,卻晚了一步,她眼睜睜看著「慶豐年」的火勢越來越大,而蔣必文被困火海,絕望地向她呼救,那一聲聲的慘叫讓殷鳳儀撕心裂肺,但是火勢兇猛,她無法近前,只能絕望的看著自己最寶貝的兒子葬身火海。(我是@天蝎愛看劇只在今日頭條發文,鄙視抄襲狗!)

「兒子,不用怕,沒事的」,殷鳳儀忽然想起,蔣必文從小到大,自己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對他說過這句話,但是她不是在教導兒子,而是在想辦法為蔣必文掩蓋他犯下的錯。

只是這一次,她的兒子竟然惡劣到放火燒鋪,殷鳳儀再也無法轉圜,她所有的大家風范,所有的玲瓏心思都隨著蔣必文微弱的呼救聲埋葬火海。

殷鳳儀沒有了此生的指望,一向雍容華貴的她就好像孤魂野鬼一般出現在康寶琦等人面前,衣衫凌亂,蓬頭垢面,早已沒有了蔣家大奶奶的不可一世。

多行不義必自斃,殷鳳儀對權利地位太過偏執,因此做出了一樁樁天理不容的惡事,最終害人害己,白發人送黑發人。痛失愛子,她一夜白頭,失去了曾經的心氣和斗志,她默默來到靜苑,陪婆婆一起潛心向佛,寧靜度日。

康寶琦再次看到殷鳳儀,滿頭白發的她早已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只是恬然安靜的在一旁掃落葉,當和康寶琦四目相對時,殷鳳儀只是淺淺一笑,她的眼中早已沒了光。

也許殷鳳儀想通了,放下了,這樣的結局對她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