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親戚之間關系再好,隨禮時,也要守住這幾條規矩

親戚, 是這一生中無法回避的人。

血濃于水的親情, 將會一生相隨。

人生中的重大紅白喜事, 親戚是必定會到場的人。

與親戚們相扶相持走過這一生, 總會少一份孤獨, 多一份溫暖。

然而, 親戚之家關系再好, 隨禮時, 也要守住這幾條規矩, 才能讓親情更加融洽與和睦。

01

富裕者向貧窮者隨禮, 以隨禮之名雪中送碳。

《紅樓夢》中, 講述了賈府的一門窮親戚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故事。

第一次, 劉姥姥迫于生計, 豁出老臉, 帶上孫子板兒到賈府去「打秋風」, 厚著臉皮借錢。

王熙鳳大發慈悲, 將用于個丫鬟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隨手給了劉姥姥, 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第二次, 劉姥姥帶著豐收的瓜果蔬菜到賈府特地表示感謝。 這一次, 脫離了困頓的劉姥姥底氣更足了, 她欣然任個「丑角」, 陪賈母游園吃飯, 逗笑眾人。

劉姥姥這兩次進入大觀園, 作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賈府,

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

上至賈母, 下至丫鬟們, 又是賞賜, 又是拿出體己, 盡可能多地想要送給劉姥姥錢和物, 幫襯一下。

就連賈寶玉這樣「不問家務」的人, 也央求心氣高潔的妙玉, 將劉姥姥喝過茶的茶杯不要一扔了事, 而是賞賜給劉姥姥, 多少可以換點錢。

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 劉姥姥一直銘記在心。

當得知賈府被炒之后, 她不顧年邁體衰, 再次帶著板兒去監牢看望這一大家子, 還到處打聽被賣的巧兒的下落, 最終賣掉田產, 贖回了巧兒。

「劉姥姥」成為整部小說中最有人情味的存在, 如同一縷明媚的陽光, 給賈府這座幽深的大院帶來過一瞬間的光明。

現實生活中, 很多人就如同劉姥姥一樣, 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就是親戚。

除了親戚, 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想要找到門路,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親戚。

不管他們是否明說, 有困難時, 最渴望得到的依靠, 便是那些「有能力」的親戚能夠伸出援手。

因此, 親戚之間隨禮, 如果自己是「富裕者」的那一方, 不妨借此機會多隨點禮, 寫在禮簿上的, 可以和其他人一樣多, 但私底下, 可以打個「大紅包」, 當作是「救急」。

這種體貼備至的做法, 正是人們最期待的親情所在啊。

02

禮尚往來之間, 不要講求「等價交換」, 禮輕情意重。

親戚之間隨禮, 很多人講求「等價交換」, 你來我往之間, 非要「持平」才覺得有面子, 不掉份。

比如, 寫在禮簿上的禮金, 如果前兩年對方寫禮兩百, 那麼今年的回禮, 一定會是三百, 這樣, 才顯得沒有「占便宜」。

可若是沒有明碼標價的禮物, 就會讓人很為難了。

身處農村的人, 能夠送出的禮物, 多半是「自產自銷」的土特產:茶葉蜂蜜筍干, 土雞土鴨臘肉等。 而城里人送出的禮物多半是盒裝煙酒、時興的電子產品等。

濃烈的工業氣息和農業氣息兩相對比, 在有的人眼中,

便覺得自慚形穢, 自己地禮物不值錢, 人家的禮物很昂貴。

要麼一再推辭, 不予接受, 要麼給予數倍的回禮, 讓送出禮物的人進退兩難。

其實, 親戚之所以是親戚, 就在于能夠互幫互助, 而不過分計較誰做得多, 誰作用大。 就像大象和螞蟻, 各有所長, 并沒有誰更好, 誰更差的的分別。

只要在關鍵時刻, 親戚之間能同心同德, 共渡難關, 就意味著, 這份親情還在。

所以, 親戚之間隨禮, 若是關系一直都走得很近, 就不要太客套了, 不管是送出禮物, 還是接受禮物, 都歡喜, 都釋然。

03

親戚之間漸行漸遠,隨禮也就可有可無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親戚之間的往來,除了逢年過節之外,平常也難得聚在一起。

如果隔三差五還能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就不要太講究「禮數」了,主人家若盛情款待,就坦然接受這份盛情;主人家略顯寒酸,就將就著吃一頓。

尤其是年紀越來越大,親戚之間能聚一次是一次,機會越來越少了,吃什麼都不重要,重要都是交流感情。

但也不得不承認,現實總是太殘酷,再好的親戚,也會因為種種原因,漸行漸遠。

比方說,我們的父輩,當他們步入七八十歲的年紀,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了,只能跟隨兒女居住,無法再單獨去走親戚了,加之有人住在城市,有人待在鄉村,想要再聚首,機會就更難得了。

由于彼此后代的發展水平相差懸殊,老一輩的親情也不得不隨著時空的阻隔,而漸漸淡去了許多。

隨禮,往往就成了轉賬,或者請人代付禮金,那種親戚之間的熱絡寒暄就就不復存在了。

當親戚之間再也無話可說,就算出席到場也僅僅只為了「禮節性」地應付,往后余生,這份親情,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04

結束語

親戚,理應是這一生中最親近的人;親情,原本也是這一生中最珍貴的一份情誼。

尤其是家族中的長者還健在,晚輩們便沒有太多理由拒絕親戚之間的紅白喜事。

但歲月終究無情,有的東西沉淀下來了,有的東西卻一去不復返了。

好好珍惜,尚存的親情吧!

03

親戚之間漸行漸遠,隨禮也就可有可無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親戚之間的往來,除了逢年過節之外,平常也難得聚在一起。

如果隔三差五還能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就不要太講究「禮數」了,主人家若盛情款待,就坦然接受這份盛情;主人家略顯寒酸,就將就著吃一頓。

尤其是年紀越來越大,親戚之間能聚一次是一次,機會越來越少了,吃什麼都不重要,重要都是交流感情。

但也不得不承認,現實總是太殘酷,再好的親戚,也會因為種種原因,漸行漸遠。

比方說,我們的父輩,當他們步入七八十歲的年紀,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了,只能跟隨兒女居住,無法再單獨去走親戚了,加之有人住在城市,有人待在鄉村,想要再聚首,機會就更難得了。

由于彼此后代的發展水平相差懸殊,老一輩的親情也不得不隨著時空的阻隔,而漸漸淡去了許多。

隨禮,往往就成了轉賬,或者請人代付禮金,那種親戚之間的熱絡寒暄就就不復存在了。

當親戚之間再也無話可說,就算出席到場也僅僅只為了「禮節性」地應付,往后余生,這份親情,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04

結束語

親戚,理應是這一生中最親近的人;親情,原本也是這一生中最珍貴的一份情誼。

尤其是家族中的長者還健在,晚輩們便沒有太多理由拒絕親戚之間的紅白喜事。

但歲月終究無情,有的東西沉淀下來了,有的東西卻一去不復返了。

好好珍惜,尚存的親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