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70年代,拾荒老人撿7斤鐵棍,熔煉後賣了5萬,「喜變萬元戶」專家痛心:這是文物,至少值3個億

你認為拾荒這個職業可以發財嗎?

上世紀70年代時就有這麼一個老人, 他因為在拾荒時撿到了一根鐵棍, 賣掉後一躍成為「萬元戶」。

老人立即給自己蓋了新房子, 買了新衣服, 這不同尋常的舉動開始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此後, 拾荒老人撿到鐵棍子發財的消息開始傳遍村。

不料專家知道後竟然說:讓國家損失了3個億!

那麼其中究竟有什麼隱情呢?在老人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70年代時, 全國各地還處在發展階段, 老百姓的生活過得不富裕, 偏遠地區的百姓日子就更加難過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 很多人根本沒法生存下去, 所以有些人就乾脆過上了拾荒的生活。 在內蒙古地區, 有一個老人就是這樣一個拾荒者。

老人孤身一人, 為了能賺點飯錢, 每天就靠著撿點塑膠瓶、廢紙殼為生。 雖說在現代社會, 很多拾荒者都能賺到不少錢了, 但是70年代的社會卻不一樣。

因為當地原本就比較荒涼, 再加上地區偏遠, 人煙稀少, 也就意味著物資更加匱乏了, 很多年輕人都選擇離開這裡去外面打工了, 所以這裡留著的大多都是些老年人。

老人就出生在這裡, 並且一生都沒有邁出這裡半步, 雖說後來能以拾荒為生了,

但是都是老年人為主的村子, 能有多少紙殼跟塑膠瓶讓他撿呢?

這一天, 老人跟往常以往, 走出家門開始去尋找一些廢品, 當時快到年底了, 老人的心中想著什麼時候能多撿一點紙殼, 好多存點過年的錢。

這一天沒什麼特別的, 老人走了一圈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收穫, 于是準備調頭往家走了。

不夠就在老人不經意間, 竟然在垃圾桶旁看到一個奇怪的東西, 這個東西長長的, 迎著太陽還閃著光芒, 看起來有可能是金屬之類的東西。

老人急忙走到垃圾桶前, 仔細看了看這個東西。

這一看, 他才發現這個是鐵棍子, 上面鏽跡斑斑, 還沾著很多泥土。

老人看到鐵棍子的第一眼還是比較驚喜的, 鐵棍子可比紙殼子值錢多了, 他把鐵棍子拿起來掂量了掂量, 發現不輕, 老人興高采烈地就拿著回家了。

回家後老人稍微清理了一下沾著的泥土, 稱了稱重量, 竟然有足足7斤重, 他不禁喜笑顏開, 開始盤算著這根鐵棍子能賣多少錢。

不過就在老人高興間, 偶然間發現這跟鐵棍子的顏色不太一樣。

一般生了鏽的鐵棍子應該是呈黑色, 但是這跟鐵棍卻竟然泛著金光, 這可把老人嚇了一大跳。

老人仔細將鐵棍子上的泥土洗乾淨, 發現這的確不是正常的鐵的顏色, 裡面竟然摻雜著暗黃的金光。

老人立馬想到, 這會不會是金子做的呢?

不過一想到這跟棍子的重量,老人立馬否定了這個想法,這個重量很明顯不對,如果是這個大小的金子,那麼不可能有7斤重。

老人也是百思不得其,最終他只能把這跟棍子放在一邊,打算明天去找個金銀店看一下。

第二天一早,老人拿著棍子直奔金銀店而去,他讓老闆幫他看看,這跟棍子究竟是不是金子做的。

老闆拿起棍子仔細端詳了一會,然後告訴老人:「這跟棍子裡的確有金子的含量,但是不純,直接賣的話不值錢,如果把金子提煉出來,還能買個好價錢。」

老人一聽,毫不猶豫地答應提煉,既然能多賣錢,那就按照多賣錢的方法來!

熱心的金店老闆幫他做了提純,最終這根7斤重的「鐵棍」,竟然足足提煉出來了4斤的黃金!

老闆按照當地回收黃金的價格,最終給了老人50000元錢。這在70年代可是一筆大錢了,那時候的萬元戶能有幾個呢!

老人拿著這得來的意外之財,先是給自己蓋了新房子,隨後又給自己添了新衣服、新傢俱等等。

人人都羨慕這個因為拾荒拾到金棍子的老頭,他也成為當地的暴發戶,一時之間人們議論紛紛。

不過好景不長,這件事傳到了當地考古人員的耳朵中,考古人員立馬覺得事情不簡單,于是當即就跑到了老人所在的村子,想要把這件事情查清楚。

老人撿到了一個不純的金棍子,哪怕再值錢也不至于驚動考古人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情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阿魯柴登村,曾經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遺跡,被人們命名為「阿魯柴登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地方曾經是遊牧民族的牧場,也是中原王朝戰爭的前線。

人們發現這裡是因為一次偶然,當時當地的居民在這裡活動時,經常發現一些古代遺留下來的動物骨頭,當然了,究竟是不是動物的骸骨,人們並不知道。

總之潛意識裡覺得這種東西晦氣,所以一般撿到了就隨手扔掉了,人們也沒有多想。

後來有一戶人家在經過這裡的時候,偶然間挖出了一個寶貝,這個寶貝金光閃閃的,像是金子做的。

那個年代社會尚且動亂,百姓對于文物保護的意識也比較差,就是單純覺得自己撿到寶貝了,于是就叫來家人一起挖掘。

一家人林林總總挖出了50斤的寶貝,個個都金光閃閃,一家人一合計,就拿到當地的銀行賣掉了。

老百姓不懂法律,銀行的職員卻覺得這件事不簡單,這個數量太大了,並且看造型好像是文物,所以當即就聯繫了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件事,于是派人前去勘察,這一勘察不要緊,竟然有了驚人的發現!

雖說當時這裡被破壞嚴重,但是根據現場遺留下來的骸骨跟一些文物分析,這裡應該是個墓葬,並且年代比較久遠。

上面派出了考古隊立馬對這裡進行了搶救性挖掘,經過考古人員的努力,終于將這裡的文物出土,經過調查發現,這個墓葬是屬于戰國時期的!

在出土的文物當中,大部分都是金器,其中包括一些頭飾、掛飾、耳墜、串珠、項圈等等。要說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匈奴王金冠。

這個金冠做工精美,重達1394克,金冠上有鷹型的冠飾,冠帶上雕刻的是動物紋飾。

在古代的遊牧民族,鷹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只有地位最高的人才有資格佩戴,也就是說,這個金冠的擁有者應該是酋長首領,這個墓葬的主人應該地位極高。

那麼拾荒老人撿到的金棍子跟這個匈奴王墓有什麼關係嗎?

最開始時,專家也不能確定,他們想辦法跟老人取得了聯繫,在老人的帶領下,專家們來到了老人拾到棍子的地方。

專家們先是仔細詢問了老人拾到棍子的細節,棍子的樣貌、大小、重量等等,同時在周圍做了一番勘察。

隨後專家又去到了那家金店,要來了一些遺留的殘渣,開始對這些殘渣進行了數次化驗與復原。

經過多方對比查證,專家終于得出結論:這根棍子就是匈奴王墓的金器,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由于我國發現的匈奴時期的金器數量並不多,老人撿到的棍子也從未出現過,所以這根棍子極其珍貴,僅僅按照經濟價值來看,都高達3億元!

可以說,這根鐵棍的損失,是我們對于歷史研究的一大損失,這著實讓人痛心。

雖說棍子已經不在了,但是專家並沒有放棄對它的研究,這根棍子的現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歷史研究思路。

這跟鐵棍子能夠出現,跟當時的「昭君出塞」脫不開干係。

當時昭君自請出塞和親,在保護了百姓能過安穩生活的同時,也將大漢王朝的很多先進的文化傳到了匈奴,其中冶煉技術就是那時候帶去的。

匈奴人將這些文化吸收為己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也在所生活的這片區域留下了不可泯滅的痕跡。

這些金器的出土,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不過可惜的是,陰差陽錯間,這件珍貴的文物就此消失了,這也成了考古人員心中的遺憾,事已至此,既然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那我們能做的就是吸收經驗,防止這種痛心的事再次發生。

1982年,國家正式頒佈了《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蓄意偷盜、破壞文物者,都要付法律責任。

同時,也鼓勵很多人家私藏的文物能夠主動上交國家,國家也會給予相應的獎勵。

其實這樣的結果,老人沒有想到,金店的老闆也沒有想到,老人懊悔不已的同時,考古人員也無不歎息。

如果這跟鐵棍還在的話,應該能與匈奴王的那件金冠一樣,成為獨一無二、驚豔世人的存在吧。

不過一想到這跟棍子的重量,老人立馬否定了這個想法,這個重量很明顯不對,如果是這個大小的金子,那麼不可能有7斤重。

老人也是百思不得其,最終他只能把這跟棍子放在一邊,打算明天去找個金銀店看一下。

第二天一早,老人拿著棍子直奔金銀店而去,他讓老闆幫他看看,這跟棍子究竟是不是金子做的。

老闆拿起棍子仔細端詳了一會,然後告訴老人:「這跟棍子裡的確有金子的含量,但是不純,直接賣的話不值錢,如果把金子提煉出來,還能買個好價錢。」

老人一聽,毫不猶豫地答應提煉,既然能多賣錢,那就按照多賣錢的方法來!

熱心的金店老闆幫他做了提純,最終這根7斤重的「鐵棍」,竟然足足提煉出來了4斤的黃金!

老闆按照當地回收黃金的價格,最終給了老人50000元錢。這在70年代可是一筆大錢了,那時候的萬元戶能有幾個呢!

老人拿著這得來的意外之財,先是給自己蓋了新房子,隨後又給自己添了新衣服、新傢俱等等。

人人都羨慕這個因為拾荒拾到金棍子的老頭,他也成為當地的暴發戶,一時之間人們議論紛紛。

不過好景不長,這件事傳到了當地考古人員的耳朵中,考古人員立馬覺得事情不簡單,于是當即就跑到了老人所在的村子,想要把這件事情查清楚。

老人撿到了一個不純的金棍子,哪怕再值錢也不至于驚動考古人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情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阿魯柴登村,曾經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遺跡,被人們命名為「阿魯柴登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地方曾經是遊牧民族的牧場,也是中原王朝戰爭的前線。

人們發現這裡是因為一次偶然,當時當地的居民在這裡活動時,經常發現一些古代遺留下來的動物骨頭,當然了,究竟是不是動物的骸骨,人們並不知道。

總之潛意識裡覺得這種東西晦氣,所以一般撿到了就隨手扔掉了,人們也沒有多想。

後來有一戶人家在經過這裡的時候,偶然間挖出了一個寶貝,這個寶貝金光閃閃的,像是金子做的。

那個年代社會尚且動亂,百姓對于文物保護的意識也比較差,就是單純覺得自己撿到寶貝了,于是就叫來家人一起挖掘。

一家人林林總總挖出了50斤的寶貝,個個都金光閃閃,一家人一合計,就拿到當地的銀行賣掉了。

老百姓不懂法律,銀行的職員卻覺得這件事不簡單,這個數量太大了,並且看造型好像是文物,所以當即就聯繫了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件事,于是派人前去勘察,這一勘察不要緊,竟然有了驚人的發現!

雖說當時這裡被破壞嚴重,但是根據現場遺留下來的骸骨跟一些文物分析,這裡應該是個墓葬,並且年代比較久遠。

上面派出了考古隊立馬對這裡進行了搶救性挖掘,經過考古人員的努力,終于將這裡的文物出土,經過調查發現,這個墓葬是屬于戰國時期的!

在出土的文物當中,大部分都是金器,其中包括一些頭飾、掛飾、耳墜、串珠、項圈等等。要說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匈奴王金冠。

這個金冠做工精美,重達1394克,金冠上有鷹型的冠飾,冠帶上雕刻的是動物紋飾。

在古代的遊牧民族,鷹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只有地位最高的人才有資格佩戴,也就是說,這個金冠的擁有者應該是酋長首領,這個墓葬的主人應該地位極高。

那麼拾荒老人撿到的金棍子跟這個匈奴王墓有什麼關係嗎?

最開始時,專家也不能確定,他們想辦法跟老人取得了聯繫,在老人的帶領下,專家們來到了老人拾到棍子的地方。

專家們先是仔細詢問了老人拾到棍子的細節,棍子的樣貌、大小、重量等等,同時在周圍做了一番勘察。

隨後專家又去到了那家金店,要來了一些遺留的殘渣,開始對這些殘渣進行了數次化驗與復原。

經過多方對比查證,專家終于得出結論:這根棍子就是匈奴王墓的金器,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由于我國發現的匈奴時期的金器數量並不多,老人撿到的棍子也從未出現過,所以這根棍子極其珍貴,僅僅按照經濟價值來看,都高達3億元!

可以說,這根鐵棍的損失,是我們對于歷史研究的一大損失,這著實讓人痛心。

雖說棍子已經不在了,但是專家並沒有放棄對它的研究,這根棍子的現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歷史研究思路。

這跟鐵棍子能夠出現,跟當時的「昭君出塞」脫不開干係。

當時昭君自請出塞和親,在保護了百姓能過安穩生活的同時,也將大漢王朝的很多先進的文化傳到了匈奴,其中冶煉技術就是那時候帶去的。

匈奴人將這些文化吸收為己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也在所生活的這片區域留下了不可泯滅的痕跡。

這些金器的出土,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不過可惜的是,陰差陽錯間,這件珍貴的文物就此消失了,這也成了考古人員心中的遺憾,事已至此,既然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那我們能做的就是吸收經驗,防止這種痛心的事再次發生。

1982年,國家正式頒佈了《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蓄意偷盜、破壞文物者,都要付法律責任。

同時,也鼓勵很多人家私藏的文物能夠主動上交國家,國家也會給予相應的獎勵。

其實這樣的結果,老人沒有想到,金店的老闆也沒有想到,老人懊悔不已的同時,考古人員也無不歎息。

如果這跟鐵棍還在的話,應該能與匈奴王的那件金冠一樣,成為獨一無二、驚豔世人的存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