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具»正文

讀聖學書,回溯和驗證生命的價值

餘秋雨稅:書與人是有緣的。 當一本書你翻了七八頁十幾頁, 還沒有被吸引進去, 那就乾脆放下不要硬讀。 這一定很有道理。

那麼, 我倒是認為, “四書五經”, 與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有緣的。 我們早晚都應該讀。 而讀她, 大概不能以掌握到什麼知識為目的。

尤其在中年以後, 讀她, 更是對生命歷程愈加深刻地回溯和驗證:

難怪是這樣;

應該就是這樣;

以後就是要這樣……

讀書, 不在多少, 若是能夠做到關乎人生的自覺和設計, 相信哪怕僅僅幾本書, 也能讀到宇宙萬物, 領悟天地自然。

成人有這個自覺, 讀書就事半功倍;小孩子有家長和學校的設計,

讀書就不亂方寸。 總之, 讀書是要關切人生的。

少年時代, 讀書無非兩類, 一是為增長知識而必讀的, 自然科學方面的書, 這一類很有吸引的魔力。 二就是以“四書五經”為主要思想內容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 這類書很枯燥, 卻是人生的基石。

文化大革命前後的很長時間, 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埋進了“舊紙堆”, 被拋之腦後。 即便如此, 它的力量也沒有任何的減弱——就從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來看, 因為它的一度“缺席”, 整個中國社會出現的諸多問題, 就是“見證”。 比如, 許多人巧舌如簧, 學識淵博, 可是, 你與他交流共事, 總感覺不自在, 後來你才發現, 這樣的人, 對傳統文化, 是以懷疑和抵觸的態度視之。 可是,

這樣的人, 由於其聒噪不咻和“獨闢蹊徑”, 竟然非常能夠惹人矚目, 甚至很有市場。 這就是社會和時代的問題。 這類角色在各界都不少見。

近幾年, 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再度收到重視, 從各個角度和層面都開始著手重拾。 我們說一個社會, 一個民族都要有信仰。 每一個政黨要每一個政黨的信仰, 可是政黨不能要求和引導全社會都追隨他的信仰。 那麼, 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要信仰什麼?我們不必信仰這教那派, 老祖宗留下來的, 以“四書五經”為主要思想內涵的優秀的國學文化, 就是我們普通百姓的文化“信仰”。

現年86歲高領的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 坐擁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這個厲害的老頭從年輕就追隨孔孟聖學, 尤其運用王陽明心學於企業創辦與發展之中,

威力無窮。

有人說, 你看, 我沒有讀四書五經, 我也知道“仁義禮智信”, 我也知道如何孝順父母, 如何忠於職業和領導, 指導如何與朋友相處……

沒錯的, 你還沒有讀, 就知道要這樣做, 這就更是它的力量所在了。

我想, 這些經典的傳統國學, 大概都是在記“心”, 記下來的都是你我他本就存在的與生俱來的“良知”。 只是, 我們的祖先, 我們的聖人, 是在用這最簡易最樸素的文字, 來提醒它的子子孫孫, 提醒我們這些世俗中人, 偏離了這個“本心”, 就要出問題。

光復本心, 不忘初心, 在人類世界, 大概是很難的事情。 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看到了這一點。

作為一名中國人, 我們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讀進血脈, 滲透進心裡,

無論是想要個人獨善其身, 更加幸福地生存, 還是有志達濟天下, 鍥而不捨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都需要以它作為基石。 因為它既是文化, 可以育人化心;它更是哲學, 啟迪人生的開化與智慧。

無論政界商界學界, 當下對“良知”的力量、“心”的力量, 又有了恢復正確的認知的發展。 一些有識之士, 正在扒開雲霧, 沐浴到祖先們的智慧之光。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東方, 躋身大國行列, 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 正是民族自信的基礎。

陳丹青在《人文素養的低下是百年革命的深刻報應》一文中說:

現在我們談論讀經, 恢復國學, 好像要裹攜著今天的所謂“人文教育”, 跨越延安傳統、“五四”傳統, 去和清代上溯兩千多年古典傳統相銜接。

這樣一種反方向的跨越與追溯, 有沒有可能?我願意說, 在學術上或有微茫的可能, 但在現實層面、人心層面, 在億萬人群中, 我看不見可能。

然而他又說:

如果非要說素質教育, 家庭教育才是無微不至的素質教育。 那樣的素質教育, 再好的大學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從現在開始, 讀“四書五經”, 讀傳統經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