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17億年前,史前人類遺留的核反應爐,或能證明人類已被毀滅多次?

毀滅和重生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一半頒發給了彭羅斯, 以表彰其在黑洞領域做出的貢獻。 而這個黑洞, 並不是我們現在宇宙的黑洞, 而是上一個宇宙的黑洞——霍金點。

科學家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證實了這個霍金點的存在, 也就證明了宇宙是在不斷地迴圈, 我們現在的宇宙, 只是上一個宇宙的延續。 (為什麼發現霍金點, 就證明宇宙迴圈, 我之前文章有詳細說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 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很多人有疑問, 為何宇宙誕生了138億年, 但是太陽系卻只有46億年左右, 對的你沒想錯, 我們的太陽系也是上一個恒星系毀滅後, 在其殘骸上, 重新凝聚形成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 大到整個宇宙, 小到太陽系, 都是不斷地毀滅, 然後再重新誕生, 就如此往復迴圈。

既然宇宙間的規律都是如此, 是否存在過史前人類, 在他們毀滅後, 我們如今的人類才誕生的呢?

這是科學界也曾經探討過的問題, 因為從37億年前, 地球就誕生了生命, 而如今人類可以追溯的歷史, 也不過20萬年時間, 如果算上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的分支, 南方古猿的歷史也才不過320萬年。

可以看出, 整個人類的歷史, 和地球上的生命史比起來,

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 那麼在其他空白的時間裡, 有沒有誕生過史前人類呢?

17億年前, 被使用過的鈾礦

對于是否存在史前人類的問題, 不僅現在人類在思考, 就是古人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而在這其中, 最著名的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傳說。

從宇宙和太陽系毀滅後,

在重新誕生的自然規律來看, 人類毀滅後, 又會誕生出一批有智慧的人類, 這個輪回無法逃脫, 關鍵是否存在過史前人類?靠猜測不行, 得有證據?

1972年的時候, 這個證據就突然出現在人類的面前, 因為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幾座天然核反應爐。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在非洲有個叫加蓬的國家, 主要出產鈾礦, 由于與法國特殊的關係, 這些鈾礦會出產給法國。

但是在1972年的時候, 加蓬給法國提供了一批鈾礦, 但是在例行抽檢的時候, 發現這些鈾礦的放射性元素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 自然界中鈾礦有三種同位素:鈾234、鈾235、鈾238這三種, 其中鈾234由于活躍性強, 含量非常上幾乎忽略不計, 而占鈾礦最多的是鈾238達到99.28%和鈾235達到0.72%, 而其中有用的部分就是鈾235, 一般發電廠的濃度在3%, 而做核彈級別的濃度在90%以上。

在自然界中開採出來的鈾礦,這兩者都是維持著這個比例,從來沒有變過,但是從加蓬給法國的這批鈾礦中,這個比例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鈾235的濃度下降不少,只有0.6%,而有些則只有0.44%,最低的鈾礦濃度含量竟然只有0.29%。

從這批鈾礦的濃度上看,這批鈾礦絕對是被使用過的,但是加蓬方面一直保證,這批鈾礦是在自然界中開採,沒有提純過的。

當這個消息傳出來後,就在科學界掀起了一波熱議,因為在自然界中,有這種被使用過的鈾礦,很明顯不是現在人類所為,是不是史前人類使用過遺留下來的呢?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加蓬隨即就邀請科學界人士,前往鈾礦開採的地方進行研究,當這些科學界的人士前往鈾礦所在地後,發現不是一座礦有這種問題,而是有10座左右。

這些鈾礦形成于17億年前,並且在自然環境下,自己發生反應,形成了核反應爐。

自然界中的核反應爐

核反應爐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人類科學技術快速地發展了幾百年,但也只是在近幾十年才掌握了核技術。

因為核技術代表著人類的最高科學技術水準,不僅經過了上百年的理論研究,而且在現有的技術水準下,人類在使用核能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控制不好,它如同是一個逃出牢籠的猛獸。

不僅需要很高的科學技術,而且還需要大量的輔助器材,才能夠讓其發生核裂變反應,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為人類使用。

而在核裂變反應的過程中,有一個臨界值,也就是說一定濃度的鈾235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引發核裂變。

在人類開發使用核技術之初,在找尋核裂變臨界值的時候,是尋找兩個的濃縮原料,然後用原始的方式,一點點往裡面添加,然後進行觀測,繼續一點點的添加,直到接近核反應的臨界值。

但是在17億年前,在地球的某處就形成了10來座天然的反應堆,其不僅在巧合下達到了核裂變的臨界值,並且還安全持續的進行核裂變,這一過程,比人類整整早了17億年時間。

當這10座天然核反應爐被發現的時候,很難不讓人產生了懷疑,到底是在巧合下,在一個地方誕生了10座核反應爐,還是人為,或者是史前人類使用後遺留下來的呢?

它是如何運作的?

經過大量的研究,前往加蓬的科學界人士,終于弄清楚這些天然的核反應爐是如何運作的。

在這些核反應爐形成之初,上面實際上有一個河床,而在這個河床的線面有很多的沙子,在後來的地質運動中,這些沙子被擠壓得非常緊實,就形成了多孔的砂巖。

當上游的水流沖刷著這些鈾礦的時候,鈾礦中的鈾元素就會溶解在水中,慢慢沉浸在這些多孔的砂巖中,就好比是一個濃縮的過程。

①鈾②沙子③水④砂巖

而當這些被沉澱後的鈾到達臨界值的時候,就發生了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反應就如同原子彈一樣的猛烈。

所以在核電廠中,為了控制反應速度,一般使用石墨、重水等控制這種反應速度,石墨是控制反應的接觸面,而重水的作用是減緩鏈式反應中原子的速度,讓反應中撞擊的原子速度降下來。

而在這些自然反應堆中,由于沒有石墨和重水,但是由于其下面有河床,有地下水的參與,就替代了重水和石墨在核電廠的作用。

當核聚變發生後,就會不斷地消耗之前濃縮後,積攢在砂巖中的鈾元素,當其濃度下降到一定時候,整個反應的過程就會停止,直到積攢的濃縮鈾達到下一次臨界值的時候,整個反應又開始,這一過程斷斷續續進行了50萬年時間。

可以說,這些自然核反應爐,是大自然地巧奪天工的傑作,在多種巧合下,才能比人類早17億年的時間,發生這種核聚變反應。

結語:

雖然最終調查清楚了,這些核反應爐是完全在機緣巧合下,在自然界中誕生的,但是這些核反應爐依然留下一些未解開的謎團。

因為在核裂變的過程中,是原子間快速的撞擊,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原子核被擊碎重新聚合,會形成其他的元素。

當科學家們對比自然核反應爐和人為控制的反應堆,在核裂變後的產物進行比對後發現,其他形成的新元素數量基本差不多,但是卻少了一種「釤」同位素,那麼這些釤的同位素去哪裡了呢?

在自然界中開採出來的鈾礦,這兩者都是維持著這個比例,從來沒有變過,但是從加蓬給法國的這批鈾礦中,這個比例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鈾235的濃度下降不少,只有0.6%,而有些則只有0.44%,最低的鈾礦濃度含量竟然只有0.29%。

從這批鈾礦的濃度上看,這批鈾礦絕對是被使用過的,但是加蓬方面一直保證,這批鈾礦是在自然界中開採,沒有提純過的。

當這個消息傳出來後,就在科學界掀起了一波熱議,因為在自然界中,有這種被使用過的鈾礦,很明顯不是現在人類所為,是不是史前人類使用過遺留下來的呢?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加蓬隨即就邀請科學界人士,前往鈾礦開採的地方進行研究,當這些科學界的人士前往鈾礦所在地後,發現不是一座礦有這種問題,而是有10座左右。

這些鈾礦形成于17億年前,並且在自然環境下,自己發生反應,形成了核反應爐。

自然界中的核反應爐

核反應爐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人類科學技術快速地發展了幾百年,但也只是在近幾十年才掌握了核技術。

因為核技術代表著人類的最高科學技術水準,不僅經過了上百年的理論研究,而且在現有的技術水準下,人類在使用核能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控制不好,它如同是一個逃出牢籠的猛獸。

不僅需要很高的科學技術,而且還需要大量的輔助器材,才能夠讓其發生核裂變反應,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為人類使用。

而在核裂變反應的過程中,有一個臨界值,也就是說一定濃度的鈾235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引發核裂變。

在人類開發使用核技術之初,在找尋核裂變臨界值的時候,是尋找兩個的濃縮原料,然後用原始的方式,一點點往裡面添加,然後進行觀測,繼續一點點的添加,直到接近核反應的臨界值。

但是在17億年前,在地球的某處就形成了10來座天然的反應堆,其不僅在巧合下達到了核裂變的臨界值,並且還安全持續的進行核裂變,這一過程,比人類整整早了17億年時間。

當這10座天然核反應爐被發現的時候,很難不讓人產生了懷疑,到底是在巧合下,在一個地方誕生了10座核反應爐,還是人為,或者是史前人類使用後遺留下來的呢?

它是如何運作的?

經過大量的研究,前往加蓬的科學界人士,終于弄清楚這些天然的核反應爐是如何運作的。

在這些核反應爐形成之初,上面實際上有一個河床,而在這個河床的線面有很多的沙子,在後來的地質運動中,這些沙子被擠壓得非常緊實,就形成了多孔的砂巖。

當上游的水流沖刷著這些鈾礦的時候,鈾礦中的鈾元素就會溶解在水中,慢慢沉浸在這些多孔的砂巖中,就好比是一個濃縮的過程。

①鈾②沙子③水④砂巖

而當這些被沉澱後的鈾到達臨界值的時候,就發生了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反應就如同原子彈一樣的猛烈。

所以在核電廠中,為了控制反應速度,一般使用石墨、重水等控制這種反應速度,石墨是控制反應的接觸面,而重水的作用是減緩鏈式反應中原子的速度,讓反應中撞擊的原子速度降下來。

而在這些自然反應堆中,由于沒有石墨和重水,但是由于其下面有河床,有地下水的參與,就替代了重水和石墨在核電廠的作用。

當核聚變發生後,就會不斷地消耗之前濃縮後,積攢在砂巖中的鈾元素,當其濃度下降到一定時候,整個反應的過程就會停止,直到積攢的濃縮鈾達到下一次臨界值的時候,整個反應又開始,這一過程斷斷續續進行了50萬年時間。

可以說,這些自然核反應爐,是大自然地巧奪天工的傑作,在多種巧合下,才能比人類早17億年的時間,發生這種核聚變反應。

結語:

雖然最終調查清楚了,這些核反應爐是完全在機緣巧合下,在自然界中誕生的,但是這些核反應爐依然留下一些未解開的謎團。

因為在核裂變的過程中,是原子間快速的撞擊,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原子核被擊碎重新聚合,會形成其他的元素。

當科學家們對比自然核反應爐和人為控制的反應堆,在核裂變後的產物進行比對後發現,其他形成的新元素數量基本差不多,但是卻少了一種「釤」同位素,那麼這些釤的同位素去哪裡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