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起真正的身世,被史書隱藏得太深,難怪被秦昭王信任30多年

作為戰國晚期的風云人物, 白起一生充滿了傳奇, 但也留下不少謎團, 其中之一就是白起的身世之謎。

根據《白起王翦列傳》記載, 白起是陜西寶雞郿縣人, 在秦昭襄王十三年, 被提拔為左庶長, 其中并未談到白起身世。

但在不少文章中, 卻將白起塑造成為一個「底層士兵逆襲」的故事。

商鞅變法后, 秦國實行軍功爵, 給了很多底層士兵登上高位的機會, 白起就是從一介小兵做起, 通過不斷誅敵立功, 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那麼, 白起到底有什麼身世, 為何在成為左庶長之前默默無聞、史無記載呢?

其實, 在「王侯將相真有種」的時代,

白起又怎麼可能是真正的底層呢, 只不過被史書隱藏得太深, 而被人誤會了而已。

因此, 白起不是平民百姓的出身, 疑問是哪一個貴族的后代。

談及白起的身世, 歷史上白居易與歐陽修都曾探討過, 但他們兩人的觀點都遭到駁斥。

1.唐朝白居易編撰家譜時, 整理了白氏一脈世系。

楚平王時, 太子羋建逃亡途中歿去, 伍子胥帶著羋建之子羋勝逃亡吳國, 后來羋勝回歸楚國, 被封為「白公」, 又被稱為「白公勝」。 楚國一場政變中, 白公勝被誅, 他的兒子逃到秦國, 至此繁衍生息, 「從白乙丙而下, 代為名將, 裔孫白起, 更是有大功于秦, 封武安君」。

但白居易去世后, 家人邀請他的忘年交李商隱撰寫墓志銘時, 李商隱卻不相信這段歷史, 寫了「公之世先, 用談說聞」八個字!

李商隱之所以不相信, 一方面是白居易的表述中存在明顯錯誤, 白乙丙是秦穆公時期的秦將, 而白公勝是春秋晚期之人, 兩者相差150年, 因此白乙丙不可能是白公勝的后代;另一方面是白公勝之歿, 史記中說「會葉公來救楚,

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 誅之」, 其他文獻中也沒有提到白公勝之子逃亡楚國。

《舊唐書》中, 對白居易的說法也不認同, 但由于沒有過硬的證據, 只說他是「太原人, 北齊五兵尚書建之仍孫(第八世孫)」, 沒有再往上追溯。

2.歐陽修編撰《新唐書》時,

對白氏世系做了一番整理,

認為白居易是周代姬姓后人, 春秋名相百里奚的后裔。 武王伐紂后, 將泰伯奔吳中的仲雍后代虞仲封于虞國, 晉國滅亡虞國之后, 虞國公族百里奚流落到了秦國。 百里奚有一子叫孟明視, 他有兩個兒子叫西乞術與白乙丙, 而白乙丙就是白起祖上, 白姓始祖。

但在殽之戰中,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是三位秦軍主帥, 秦穆公派父子三人一起出征, 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因此, 南宋人陳振孫在《白文公年譜》中指出:《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說白氏出于羋姓,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白氏出于姬姓, 均是于史無征, 自相抵牾, 并不可信。

白起既非出自羋姓, 又非出自姬姓, 那麼白起有何身世呢?

其實, 史書中有一條重要線索證明, 白起出自贏姓, 是秦國的公族。

秦憲公去歿后, 弗忌等三庶長立了秦出子(秦憲公第三子)為君, 他們三人掌握朝中大權, 最后還誅了秦出子, 立秦武公(秦憲公長子)為君。 由于國君年幼、權臣弄政的這一教訓在, 于是秦武公沒有傳位給兒子贏白, 而是傳位給了弟弟,即秦德公,接下一段時間內秦國傳承以兄終弟及為主,秦德公三個兒子輪番成為國君,最后一位是秦穆公。秦德公繼位后,將公子贏白封在平陽(今陜西岐山、噤縣一帶),他的后人以白為氏。

《戰國策》中稱他為「公孫起」,說明白起是公族(諸侯王族)的后代。

春秋戰國時期,只有公族子孫才能被稱為「公子」、「公孫」。

因此,揭露白起身份的重要線索就出現了:白起是陜西寶雞郿縣人,公子白被封在寶雞岐山,兩地相距不遠,說明兩者應該有一定關系;而白起又被稱為「公孫起」,說明他應該就是公子白后代。相反,無論是百里奚還是白公勝的后代,都不太可能巧合到流落到公子白的封地附近。

白起的升遷,可以作為他是嬴姓族人的重要佐證!

公元前294年,白起成為左庶長,《史記》沒有記載他之前的事跡。

商鞅變法后,左庶長在秦國二十級爵位體系中位居第十,是秦國中層爵位。

無論是誰,只要戰功足夠,都可以成為左庶長。但是白起成為左庶長后,當年就率軍攻打韓國,第二年再度成為主將攻打韓魏兩國,滅掉韓魏24萬人,隨后成為大良造(爵位的第十六級)。

從成為左庶長之后,白起就一直擔任主帥。

問題在于,白起剛成為左庶長之后,為何就得到秦昭襄王的高度信任,讓他成為數十萬兵馬的主帥?結合上述線索來看,顯然這種信任不是沒有緣由的,最大的可能是白起是嬴姓子弟,因此后來也信任了白起30多年。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成為左庶長,秦昭襄王五十年白起于杜郵自絕,除了長平之戰后受到范雎挑撥之外,白起深受秦昭王信任30多年。

因此,白起的祖先是公子白,秦穆公時出了一位白乙丙。商鞅變法后,雖說以軍功論爵,但白起身份特殊,可能早就作為副將參與過很多戰爭,由此立功成為左庶長,同時他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所以之后才會立即成為主將。

由于白起之前或是以副將身份參戰,所以各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樣的「小角色」,民間也沒有他「逆襲」的勵志事跡,最后司馬遷沒有收集到相關資料,于是就只能從他成為左庶長開始說起。

由此可見,楚女出身的宣太后能在秦國稱制,靠的遠不僅是權謀之術;而白起能成為一代戰神,也絕不僅僅憑借個人的努力。

這世界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成敗,所有的榮光背后,都有著最普世的規則。

人能了解規則并利用好規則,才是真正的存亡之道。

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參考資料:《史記》、《白文公年譜》等

而是傳位給了弟弟,即秦德公,接下一段時間內秦國傳承以兄終弟及為主,秦德公三個兒子輪番成為國君,最后一位是秦穆公。秦德公繼位后,將公子贏白封在平陽(今陜西岐山、噤縣一帶),他的后人以白為氏。

《戰國策》中稱他為「公孫起」,說明白起是公族(諸侯王族)的后代。

春秋戰國時期,只有公族子孫才能被稱為「公子」、「公孫」。

因此,揭露白起身份的重要線索就出現了:白起是陜西寶雞郿縣人,公子白被封在寶雞岐山,兩地相距不遠,說明兩者應該有一定關系;而白起又被稱為「公孫起」,說明他應該就是公子白后代。相反,無論是百里奚還是白公勝的后代,都不太可能巧合到流落到公子白的封地附近。

白起的升遷,可以作為他是嬴姓族人的重要佐證!

公元前294年,白起成為左庶長,《史記》沒有記載他之前的事跡。

商鞅變法后,左庶長在秦國二十級爵位體系中位居第十,是秦國中層爵位。

無論是誰,只要戰功足夠,都可以成為左庶長。但是白起成為左庶長后,當年就率軍攻打韓國,第二年再度成為主將攻打韓魏兩國,滅掉韓魏24萬人,隨后成為大良造(爵位的第十六級)。

從成為左庶長之后,白起就一直擔任主帥。

問題在于,白起剛成為左庶長之后,為何就得到秦昭襄王的高度信任,讓他成為數十萬兵馬的主帥?結合上述線索來看,顯然這種信任不是沒有緣由的,最大的可能是白起是嬴姓子弟,因此后來也信任了白起30多年。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成為左庶長,秦昭襄王五十年白起于杜郵自絕,除了長平之戰后受到范雎挑撥之外,白起深受秦昭王信任30多年。

因此,白起的祖先是公子白,秦穆公時出了一位白乙丙。商鞅變法后,雖說以軍功論爵,但白起身份特殊,可能早就作為副將參與過很多戰爭,由此立功成為左庶長,同時他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所以之后才會立即成為主將。

由于白起之前或是以副將身份參戰,所以各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樣的「小角色」,民間也沒有他「逆襲」的勵志事跡,最后司馬遷沒有收集到相關資料,于是就只能從他成為左庶長開始說起。

由此可見,楚女出身的宣太后能在秦國稱制,靠的遠不僅是權謀之術;而白起能成為一代戰神,也絕不僅僅憑借個人的努力。

這世界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成敗,所有的榮光背后,都有著最普世的規則。

人能了解規則并利用好規則,才是真正的存亡之道。

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參考資料:《史記》、《白文公年譜》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