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下滑10.4%!6個月芯片進口訂單被砍290億片?外媒:斷芯的反效果

「中國芯」的轉機, 就出現在美修改了芯片禁令后。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 華為遭到了老美的制裁, 修改芯片禁令就是制裁華為的手段之一。 芯片禁令被修改后, 華為海思設計的芯片無法被代工, 且華為無法外購芯片, 幾乎只能靠禁令修改前的芯片庫存維系生存。

但正因為美修改了芯片禁令, 國內科技企業也終于意識到中國在芯片領域存在的問題, 進而推動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正如外媒所言, 斷芯出現了反效果。 越來越多的國內科技企業進入芯片領域, 開啟了芯片自主研發的道路, 芯片領域的「去美化」正在加快。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1-6月, 短短6個月, 國內芯片進口數量為2796億片, 同比下滑10.4%。 和去年相比, 中國上半年芯片進口訂單砍掉了290億片。 這傳達了一個什麼信號?我國正在減少芯片進口量, 力爭完成「2025年芯片自給率達70%」的目標。

不可否認, 芯片進口量減少, 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比如疫情、通脹、缺芯等, 但中國芯片進口量減少也是事實。 由于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企業投入到了芯片領域, 自研芯片也有很大的進展, 其中, 國內手機廠商就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繼華為之后, 其他國內手機廠商也加強了芯片自研,

以小米12S Ultra為例, 官方介紹的這款手機擁有兩枚自研芯片, 其一是小米快充芯片澎湃P1, 其二是小米電池管理芯片澎湃G1。

但近日, 有大神對小米12S Ultra進行冷拆解, 發現機身內還有一枚未曾官宣的芯片——澎湃C2。 此前小米就曾發布了澎湃C1,

這是一枚ISP芯片。 很顯然, 澎湃C2芯片就是澎湃C1的升級版。 一款手機上搭載三枚自研芯片, 這確實是中國自研芯片的一大進步。

當然, 作為主要「受害者」, 華為在自研芯片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 據悉, 華為在屏幕驅動芯片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且華為在芯片堆疊技術方面拿下了專利,

這也為華為在高性能芯片方面的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 華為哈勃還對國內芯片相關的產業鏈企業進行了投資, 涉及射頻芯片、EDA軟件以及芯片制造設備等方面, 目的很明確, 華為想要徹底擺脫對美芯片技術和設備的依賴, 打造一條100%屬于我們自己的芯片產業鏈。

任重而道遠,繼續加油吧!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任重而道遠,繼續加油吧!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