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歷史溯源——明祖賜名

導語:參與“魅力中國城”競演, 捧回“十佳魅力城市”桂冠, 撫順的美, 驚豔了中國, 也驕傲了我們自己。 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 我們都是撫順人, 我們為家鄉點贊!

明祖賜名

明祖賜名

撫順之名首載於史冊,始于明朝修建撫順城。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原既寧,斯必戍守。 ”明朝在取得對遼東地區的管轄權後,開始在此大規模構築城防。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在高爾山下修建撫順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撫順城設置撫順千戶所,隸屬于瀋陽中衛。 此舉明確了明朝在撫順地區的軍事行政建置,提高了撫順城的軍政地位。


遼東邊牆示意圖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在謁永陵途中,駐蹕葛布街大營,詠詩“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意指洪武年間修築的撫順城,是為了撫綏與順導女真人,此意實則乾隆帝對“撫順”之意的主觀臆斷。 “撫順”之本義,源于明太祖對遼東殘元勢力納哈出的招撫戰略。 “撫順”二字,可理解為“撫綏”“順導”,即安撫、引導邊疆少數民族服從明朝的統治,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


明代撫順城牆垣遺跡

明朝時期,地處邊塞的遼東地區與蒙古、女真等少數民族為鄰。 為防禦少數民族的襲擾,明廷從正統七年(1442年)開始修建遼東邊牆。 遼東邊牆在撫順境內綿延110多千米,沿線有墩台百餘座,另有關隘和堡寨。 關隘主要有撫順關和鴉鶻關等,堡寨有會安堡、東州堡、馬郡單堡和散羊峪堡等。

各障塞之間置若星連、烽堠相望、遠近相援。

除軍事防禦外,明廷還在遼東邊境地區開放了以交易馬匹等物資為主的民族貿易互市場所,稱為馬市。 天順八年(1464年),明朝開設了撫順馬市,與建州女真開展貿易。 馬市遺址位於今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關嶺村東南,占地面積約380萬平方米。


互市貿易

當時女真各部所需要的布匹、食鹽、鐵鍋、耕牛等生活必需品與生產資料從這裡輸入,同時來自女真部落的大量狩獵和採集產品,如人參、松子、蘑菇、馬匹、貂皮等貨物也從這裡輸往內地。 隨著馬市日漸興盛,互市時間由最初的每月一市,逐漸縮短到三日一市。 入市人數從最初的一日數十人,逐漸增加到萬曆年間的動輒數千人,交易額頗為可觀。

一時間人煙阜盛,熱鬧繁華。 喧囂的馬市是撫順地區早期繁榮發展的縮影,也在渾河畔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痕跡。


互市貿易

撫順城、關隘與馬市是明王朝在遼東地區的重要關口和物資交流咽喉,是對邊疆民族執行“撫順”政策的著力之處,也是建州女真通往中原的交通門戶和吸收中原文化營養的臍帶。 撫順的存在,不僅加強了民族交往,更為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來自中原的文明成果,通過撫順這個泉源,滋養關東300年,重塑著邊疆民族的志向與神采,為新的歷史篇章埋下了伏筆。

本文摘自《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撫順》

製作:撫順市委網信辦

歡迎關注 “撫順網信 ”喜歡就請點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