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絳:女人的頂級智慧——修煉自己(深度好文)

楊絳先生在《走在人生邊上》一書中說:

「人生實苦, 終其一生, 我們都要不斷修煉靈魂, 完善自我。 」

生命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旅程, 生活是一次永無止境的修行。

只有不斷修煉自己, 才能活成想要的模樣。

動修身

《呂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動也。 」

身體和流水一樣, 經常運動, 活力才旺盛, 生命力才持久。  

運動, 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也是修煉身體最好的方式。

楊絳100多歲時, 依然頭腦敏捷, 腿腳靈活。

其原因就在于, 她深知運動的重要性, 也始終堅持運動。

年輕時, 楊絳每天早上外出活動身體, 練習大雁功, 堅持步行七千步。

晚年出行不便, 她把戶外運動改成每日在客廳走三四千步。

除此之外, 她還堅持做「八段錦」, 活絡經脈, 抗病延年。

作家周嶺說:「時常運動的人, 體內生態系統更像是一汪清泉, 不帶一絲濁氣。 」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你花在運動上的每分每秒, 都在成就更好的未來。

靜修心

《道德經》中說:「靜勝躁, 寒勝熱。 」

在這個喧鬧的年代, 很多人都焦躁不安, 心為物役。

可是, 每個人終其一生, 修的不過是一顆心。

靜以修心, 才能活得清醒。

楊絳和錢鍾書在家, 經常是一人安靜閱讀, 一人奮筆疾書。

他們安居在狹小空間里, 與書香為伴, 自得其樂。

后來, 錢鍾書和女兒錢媛過世后, 楊絳便閉門謝客, 一心創作。

《楊絳文集》出版時, 有人邀請她參加活動,

她也一口回絕。

與其熱鬧合群, 不如一人安寧;與其取悅別人, 不如豐富自己。

百歲之際, 楊絳說:「我心靜如水, 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 準備回家。 」

一個心靜的人, 才能在這匆忙的人世間步履從容, 活得坦然自在。

厚修德

《周易》有言:「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

厚道的人, 心胸寬廣, 以德報怨。

特殊年代里, 同事冀元璋參與過對楊絳的批斗。

可后來, 他也被劃分為不良分子, 甚至還被抓了起來。

冀元璋家在農村, 父親臥病, 妻子務農, 失去經濟來源后, 生活十分艱難。

楊絳得知此事, 不僅沒有落井下石, 還主動伸出援手, 一直到冀元璋出獄。

厚道看似吃虧, 但實則是在修煉自己的德行。

古人云:「天命無常, 惟有德者居之。 」

世事變幻, 唯有那些德行深厚的人,

才能走到最后。

勤修業

韓愈說:「業精于勤, 荒于嬉。 」

勤勉進取, 事業上方能有所成就, 否則只會一事無成。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越勤勞的人, 越幸運, 越能成就自己。

拋開「錢鍾書的妻子」這一身份, 楊絳更是一代著名作家。

她一生筆耕不輟, 戲劇、小說、散文等作品數不勝數。

她92歲高齡時, 仍然出版了散文集《我們仨》。

在翻譯界, 楊絳更是大名鼎鼎, 她翻譯《堂吉訶德》, 被西班牙國王授予勛章。

一百多歲時, 她還一邊整理錢鍾書的手稿, 一邊從事自己的寫作。

善修福

《菜根譚》中講:「立百福之基, 只在一念慈祥。 」

一個人心懷善意, 常行善舉, 就是給自己積攢福報。

種下善因, 必定收獲善果。

楊絳寫有一篇散文, 叫《老王》。

老王是個獨眼三輪車夫, 晚上還看不清,

乘客大多不愿坐他的車。

但楊絳一家從不嫌棄他, 經常照顧他的生意, 還讓他送冰賺些外快。

女兒錢媛說, 老王很可能是夜盲癥。 楊絳便給他送去魚肝油, 治好了眼睛。

老王心懷感激, 主動將車費減半。 有時候送錢鍾書去醫院, 他堅決不肯收錢。

常言道:「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 」

一切福田, 不離心地。

以一顆善良的心處世, 福氣自會降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