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堅持循證育兒的媽媽:做循證媽媽太難了!我現在理解的媽媽,不亞于一個博士學位!

當好一個媽媽, 有多難---循證之路 Joyce 一個堅持循證育兒的媽媽
2019年3月15日早4點開始陣痛, 經過一天一夜的宮縮, 3月16日順產女鵝一枚, 醫生把她抱給我的時候, 我整個人處于shock狀態, 內心OS:這個小孩為什麼長得這麼像我!好奇怪啊啊啊!整個月子裡, 對我女鵝都是無感啊, 完全不好意思對她說媽媽在這啊, 媽媽怎樣怎樣啊, 好害羞的趕腳。 慢慢的在餵奶中培養起了熬夜革命友誼, 越看越覺得可愛, 越看越覺得是我的心頭肉啊~~我的心肝啊~~ 滿月體檢時問題出現了, 臉部黃疸測到11, 緊接著開始爆發濕疹, 整個臉部又紅又黃,
新手媽媽的我每天都趴在我女兒面前懟著她的臉看, 恨不得數出有多少濕疹來, 接著開始了我第一次後悔的育兒經歷, 我帶我女兒去了醫院, 醫生開了中草藥讓我們給我女兒煮水擦洗, 針對黃疸開了媽咪愛和茵梔黃(好在我那時候沒給我女兒吃), 在各個母嬰媽媽群無頭蒼蠅一樣諮詢以後我選擇了絲塔芙大白罐給我女鵝保濕, 那時候甚至都不知道濕疹的原理是什麼, 也不知道濕疹護理的基礎就是保濕到位, 中草藥擦著, 保濕霜用著, 濕疹慢慢好了。 然後, 迎來第二次升級打怪, 我女兒開始咳嗽了, 又跑醫院, 醫生讓拍胸片, 結論是支氣管炎, 開了各種中成藥止咳糖漿牛磺酸提高免疫力, 每天回來灌藥,
吃了吐吐了吃, 我含著眼淚喂, 一周後送去複查, 另一個「磚家」又開了同樣成分卻只是不同品牌的各種中成藥, 並且開了霧化。 。 。 (現在想來我真的很想扇自己), 又是一周過去, 我自己感覺這些藥吃著並沒有什麼卵用, 就停了, 然後。 。 。 不咳嗽了。 不管回想起來多少次, 我都恨自己沒有早點育己。 。 。 不久在跟一位同事聊天過程中, 她跟我傳達了一點循證醫學的理念, 當時懵懵懂懂, 不知道循證是什麼意思, 看了一些她發給我的循證科普以後, 一發不可收拾, 我開始了我的循證育兒之路。 先是關注了醫學循證醫生的公眾號, 各種翻閱以前的科普文, 但凡標注出處的文獻, 有推薦其他循證博主的我都會關注, 著迷了甚至是瘋魔了。 。 。 我要是考大學有這股勁我媽估計做夢都要笑醒了。
所以循證醫學是什麼?循證醫學在英文裡叫「evidence-based medicine」,顧名思義就是基于證據的醫學。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儘量以客觀證據為依據。 循證醫學是基于證據的醫學, 但並不是「完全照搬指南」的醫學, 循證醫學提倡將一生的臨床實踐經驗與當前可獲得的最佳證據相結合, 綜合考慮患者的意願及價值觀和當時當地的醫療條件, 為診斷患者做出最佳決策。 深奧了, 有人可能說, 有病當然是去醫院啊!無論是去醫院看病, 還是在網上看科普, 都可能碰到不同的醫生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對應孩子具體疾病的診斷, 有時候診斷明確了, 醫生的治療方案也可能會有區別,
判斷的標準, 就應該是看證據。 證據有很多種, 動物試驗, 醫生自己的臨床經驗, 臨床報導, 病例對照研究, 佇列研究, 隨機對照研究。 。 。 那麼對于我們家長來說, 我們除了盲目聽醫生的, 還能做什麼, 育己。 畢竟, 中國的醫療環境, 能遇到一個循證的好醫生, 機率實在太低。 。 。 我最早關注的童爸羅百竹有篇文章:一個不學習的醫生, 不如一個愛學習的媽媽!建議有育己自覺的父母都可以去看一下, 甚至是從你備孕懷孕就熟讀這篇文章。 下面我摘選一段精華:養孩子不要迷信傳統, 不盲目跟風吃益生菌, 母乳媽媽吃魚孩子不用補充DHA, 孩子不用吃鈣片也不用補鋅, 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 嬰兒不需要枕頭, 半歲內不要趴睡, 不把屎把尿,
不推拿不捂熱不穿襪子, 不穿開襠褲, 不晃頭不扶站不用學步車。 不測骨密度不測微量元素, 不吃任何複方感冒藥止咳藥化痰藥不濫用抗生素。 隨著對循證醫學的「深入」學習, 我逐漸學會了有任何問題網路平臺問診, 當然不是什麼免費諮詢什麼春雨醫生之類的, 我選擇知貝, 卓正, 怡禾平臺問診, 這些循證平臺的醫生, 給出的建議大多跟我自己判斷差別不大, 但是, 他們治癒了我的焦慮, 逐漸讓我知道, 我的育己是有收穫的, 對于大多數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孩子的自限性疾病, 我可以有了基礎判斷, 並且了解了這些病的原理已經家庭護理方法。 慢慢地, 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自信, 育兒方面我變得得心應手。 我女兒目前14個月任然母乳中, 但是各類病毒疹濕疹發熱等升級打怪我已經遊刃有餘,甚至在循證育己過程中,幫我帶孩子的婆婆都被我影響到了,緩和了我們並不劍拔弩張的婆媳關係,哈哈 生過孩子的都會知道,微信裡誰還沒有幾個媽媽群啊,混跡了幾個媽媽群以後我發現,絕大多數媽媽,知識儲備少之又少,抗壓能力,大之又大。孩子生病了,你很心疼,想為他做一些什麼,最好卻把全家人的焦慮,化成了中成藥,抗生素,益生菌,給孩子灌下去。有時候做得對比不做好,不做,比做錯好。我在媽媽這一路上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接納孩子的痛苦,比如普通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不需要退燒也不需要立馬三刻不流鼻涕不咳嗽,不能去抑制這些癥狀,我們接納這些癥狀,接納這個勝利的或者疾病的狀態需要經歷的過程,給她愛和陪伴。媽媽是什麼,為你抗下全世界的壓力,讓你自由長大。媽媽,需要不停地學習,豐富知識。 我現在理解的媽媽,不亞于一個博士學位,兒童心理要懂,兒童生理發育要懂,兒童疾病鑒別要懂,兒童用藥安全也要懂。這些知識儲備換來的是什麼:冷靜思考。 我在一些媽媽群跟一些媽媽吵過架,孩子流鼻涕了,我該給她吃些什麼藥?立馬有人跳出來說薑敷腳底,香菜注水喝,這還就算了,還有媽媽推薦小兒氨酚烷胺顆粒?我忍不了了,跳出來就是懟?科普文甩過去先,美國FDA明確對2歲以下兒童禁用複方感冒藥,然後質問,你是醫生嗎?你對孩子的癥狀完全了解嗎?就敢指導用藥?然後引發一系列口舌戰,累了,退群。 跟身邊要好的媽媽,同頻的媽媽接觸下來以後我心想,我為什麼不自己組一個志同道合的育兒群,于是我的育兒小樂園就這樣出來了,只跟一些同頻的媽媽聊天,慢慢的也影響到了一些人的育兒觀念,也有不認同的,來了又走,我掏錢引進了科普機器人,每次看到好的循證育兒課程,就往群裡轉課。跟同頻的媽媽交流,總是很開心。 媽媽可以為了孩子一生都走在持續學習的路上,這一路還很遠,但是我想,我可以堅持。 但是各類病毒疹濕疹發熱等升級打怪我已經遊刃有餘,甚至在循證育己過程中,幫我帶孩子的婆婆都被我影響到了,緩和了我們並不劍拔弩張的婆媳關係,哈哈 生過孩子的都會知道,微信裡誰還沒有幾個媽媽群啊,混跡了幾個媽媽群以後我發現,絕大多數媽媽,知識儲備少之又少,抗壓能力,大之又大。孩子生病了,你很心疼,想為他做一些什麼,最好卻把全家人的焦慮,化成了中成藥,抗生素,益生菌,給孩子灌下去。有時候做得對比不做好,不做,比做錯好。我在媽媽這一路上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接納孩子的痛苦,比如普通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不需要退燒也不需要立馬三刻不流鼻涕不咳嗽,不能去抑制這些癥狀,我們接納這些癥狀,接納這個勝利的或者疾病的狀態需要經歷的過程,給她愛和陪伴。媽媽是什麼,為你抗下全世界的壓力,讓你自由長大。媽媽,需要不停地學習,豐富知識。 我現在理解的媽媽,不亞于一個博士學位,兒童心理要懂,兒童生理發育要懂,兒童疾病鑒別要懂,兒童用藥安全也要懂。這些知識儲備換來的是什麼:冷靜思考。 我在一些媽媽群跟一些媽媽吵過架,孩子流鼻涕了,我該給她吃些什麼藥?立馬有人跳出來說薑敷腳底,香菜注水喝,這還就算了,還有媽媽推薦小兒氨酚烷胺顆粒?我忍不了了,跳出來就是懟?科普文甩過去先,美國FDA明確對2歲以下兒童禁用複方感冒藥,然後質問,你是醫生嗎?你對孩子的癥狀完全了解嗎?就敢指導用藥?然後引發一系列口舌戰,累了,退群。 跟身邊要好的媽媽,同頻的媽媽接觸下來以後我心想,我為什麼不自己組一個志同道合的育兒群,于是我的育兒小樂園就這樣出來了,只跟一些同頻的媽媽聊天,慢慢的也影響到了一些人的育兒觀念,也有不認同的,來了又走,我掏錢引進了科普機器人,每次看到好的循證育兒課程,就往群裡轉課。跟同頻的媽媽交流,總是很開心。 媽媽可以為了孩子一生都走在持續學習的路上,這一路還很遠,但是我想,我可以堅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