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視通過茶葉「生熟度」來判定傷不傷胃的說法?

前言:話接上文, 本篇從茶葉質量的角度出發, 為大家細細講述一下喝茶傷胃的問題, 講講如何正視通過茶葉「生熟度」來判定傷不傷胃的說法?

通過「生熟度」判斷茶葉上傷不傷胃

一直以來, 都有不少地區流行著「通過生熟度判斷茶葉傷不傷胃」的說法, 即「看幹茶或者葉底, 如果焙火程度不高或顏色青褐不夠深, 就可基本斷定這款茶是傷胃的」。 憑藉著「生食不可吃」的傳統觀念本就深入人心, 很多新學茶的茶友一聽就被忽悠住了, 認定幹茶或葉底顏色不深的茶均是劣質茶, 是不好的。

導致茶葉傷胃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咖啡鹼, 多酚類物質與部分芳香物質是導致茶葉出現腸胃問題的主要成分。 其中茶多酚物質揮發的溫度要求較高與刺激程度較其餘二者小, 故不表;單說刺激程度較大的咖啡鹼與占比較大的部分芳香物質。 研究表明:咖啡鹼在遇到125℃的溫度時,

會開始氣化蒸發, 溫度到175℃時會快速蒸發(殘留過多, 茶湯就會發苦);而帶有刺激性的部分芳香物質, 如青葉醛與青葉醇等, 需要遇到150℃時, 才開始蒸發消耗(殘留過多, 茶湯就會出現青草氣);乙醇需遇到78℃時, 才開始蒸發消耗(殘留過多, 茶湯會出現刺激辛辣味);戊醇需遇到137.5℃時, 才開始蒸發消耗(殘留過多, 茶湯會出現油味)等。

以上為茶葉中主要起到刺激性作用的成分, 其香氣或滋味均是不好的, 沸點也多數需要130以上才能蒸發消耗。

「生熟度」來斷定傷不傷胃不合理

直觀地看茶葉的幹茶與葉底, 僅能判斷其焙火或乾燥程度適不適宜而已。 一般茶葉在乾燥時, 溫度都控制在90-120℃左右(不同茶類乾燥溫度不同, 但大致都控制在這個范圍內)。 而90-120℃是達不到上述大部刺激性成分的沸點的。

故用「生熟度」來斷定茶葉傷不傷胃的說法, 其實並不合理。

真正能夠蒸發消耗刺激成分是殺青工藝

制茶時的殺青工藝, 才是能夠蒸發消耗茶葉內含刺激性成分的主要工藝。 顧名思義, 殺青指的是「殺透茶葉內的生青成分」。

茶葉在殺青時, 溫度都是會比較高。 如手工炒制綠茶時, 鍋溫要求就需要260-280℃左右;炒制武夷巖茶時, 鍋溫要在260-300℃左右等。 殺青時的溫度, 遠遠超過上述刺激性成分的沸點, 故刺激性成分大部分在此時蒸發消耗。 殺青完畢之後, 如仍有殘留刺激性成分, 在後來烘焙或乾燥程式重亦是沒辦法去除的(因溫度太低)。

如何正確辨認茶葉傷不傷胃

綜上所述, 看幹茶或葉底的「生熟度」並不是斷言該茶傷不傷胃的科學方法。 而辨認茶葉殺青透不透, 才是檢驗傷不傷胃最合理的方式。

因此, 我們要站在殺青方面來看待刺激性成分殘留問題。 一般情況下, 殺青如果不透, 茶湯的顏色就會不透亮與不清澈;香氣也會混雜不清, 夾帶生青氣。 這類茶的刺激性成分就會殘留很多, 就容易讓人飲後不適。

-DEN-

-DE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