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司登衝鋒槍:二戰期間造了幾百萬支一把只要9美元,卻被英軍嫌棄

1942年5月27日, 黨衛軍二號人物海德里希乘坐梅塞德斯敞篷車正前往上班的路上。 經過一個彎道時, 車子不可避免地減緩了速度。

突然, 一位端著衝鋒槍的捷克青年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 此人躍上公路, 瞄準著近在咫尺的民族仇人。 慌亂的司機不由自主地把車停了下來, 準備棄車逃跑。

他扣動扳機, 正在即將親手幹掉海德里希之際, 手裡的槍居然打不響了。 反復拉動槍栓也沒用。 原來是自己剛剛在草叢裡蹲太久, 這把槍的複進簧讓一節草桿給卡住了。

兩人對視, 尷尬一笑。

車上剛回過神來的海德里希掏出手槍正準備反殺。 千鈞一髮之際, 隊友急忙啟動方案二, 扔出反坦克炸彈, 正好滾到了車子底盤的位置上。 隨著一聲巨響, 海德里希被炸成重傷。 他們趁亂逃過了納粹的追捕。

這把差點坑死隊友的槍, 名叫司登衝鋒槍。 糟糕的性能和粗陋的造型讓此槍獲得綽號無數。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這樣的槍在整個二戰時期居然生產了375萬支, 成為被英軍與地下抵抗組織廣泛裝備的衝鋒槍。

那麼, 司登衝鋒槍到底是一款怎麼樣的武器, 是怎麼被研發出來的, 為什麼會被選為制式裝備?

一、窮途末路的英國

海德里希是黨衛軍的二號人物。 在他擔任捷克總督期間, 曾有系統地屠殺捷克百姓, 消滅該國文化, 試圖將捷克人「德國化」。

捷克人對海德里希恨之入骨, 稱他為「布拉格屠夫」。 複國特工們更是將他列為頭號暗殺目標。

那兩名刺殺海德里希的納粹獵人, 分別是加布錫克和庫比斯。 他們這次行動是英國人資助的, 自然少不了英國武器。

為逃避黨衛軍的搜查, 加布錫克行刺前先臨時在大衣裡組裝衝鋒槍,

根本沒機會試槍。 再加上司登衝鋒槍彈簧外露本來就很容易進異物。 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 整把槍直接就廢了。

大英自有國情在。 英國人造這把槍也有自己的苦衷。 1940年6月, 英國最大的盟友法國戰敗。 英法聯軍殘兵敗卒乘船橫越英吉利海峽一直逃到英倫三島,

史稱「敦克爾克大撤退」。

人是逃過來了, 槍呢?回過頭來才發現, 剛才只顧著逃命, 把槍全扔在海灘上了。

近2500門大炮、85, 000輛地面載具、75, 000噸彈藥、416, 000噸補給品、11, 000挺機關槍和數萬件輕武器成為英國戰敗的物證, 遺留在敦克爾克海灘上到處都是。

英國陸軍自動武器奇缺。 在盟國全部淪陷的情況下, 又要獨自與德國戰鬥。

英國正面臨著工業和軍事方面的內憂外患———德國U型潛艇日常襲擊英國補給船, 美國援助的租借法案還有一年就到期了。 為了應對即將入侵的德國人, 英國政府緊急實行徵兵制來擴大國防基礎。 一個特別緊迫的問題擺在英國人面前, 那就是如何武裝新成立的國民警衛隊。

直到1940年7月時,

他們已有150萬人。 如果這個國家要生存下去, 那麼它的戰鬥人員就必須要有像樣的武器。

英國人需要衝鋒槍。 在歐洲大陸的早期戰鬥中, 英國步兵幾乎人人都用李恩菲爾德栓動步槍。 遇到裝備了9毫米MP38/40衝鋒槍的德國槍手就糟糕了, 這款衝鋒槍可以在200米的有效射程內以每分鐘500發的射速碾壓英國步兵。

除了增加火力外,衝鋒槍也是裝備非戰鬥人員和坦克車組人員的理想武器。因為他們需要小型、易于獲取的武器,可以放在狹窄的載具裡。

二、水管工人的傑作

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輕武器委員會一直對衝鋒槍研發猶豫不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府從美國進口湯普森M 1928型衝鋒槍,並委託東倫敦的斯特林軍備公司生產自己的9毫米蘭賈斯特衝鋒槍,以供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使用,從而倉促獲得數量有限的衝鋒槍。

新衝鋒槍有了,但沒有冠以「皇家」之名的英國陸軍作為「人下人」自然是無福消受。另外,昂貴得令人無法接受的武器是戰時經濟所無法承受的,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英國真正需要的是一種造價低廉、結構簡單、容易量產的衝鋒槍。

敦克爾克大撤退六個月後,恩菲爾德輕武器兵工廠的資深設計師哈樂德·約翰·圖平繪製了一幅只包含兩個移動部件的簡化觸發裝置設計圖紙。

然後,他找到武器供應部軍備檢查員雷金納德·弗農·謝潑德中校。兩人密切合作,僅用了39天,原型槍就出爐了。

槍的大部分零件採用衝壓工藝,需要用到機床銑削的部位很少。一根鐵皮水管就是槍身,透過側身的槍栓槽還可以看到裡面的複進簧。即使是非熟練工人也能用極短的工時把它造好。

陸軍部對國產衝鋒槍的要求不高,造價低廉,能聽個響就行。

新槍被帶到靶場試射。一槍,能響!兩槍,能連發!全場響起激動的掌聲,陸軍終于有自己的衝鋒槍了!

1941年3月7日,這款奇怪的衝鋒槍正式被英國陸軍採用,並從設計師姓氏裡各取一個字母,尾碼為恩菲爾德廠的「En」,定型為司登(Sten)衝鋒槍。

斯登衝鋒槍違背了所有的造槍規則。咋一看,它只不過是一根裝有複進簧、彈匣、槍托、扳機的水管。英國士兵稱呼它為「水管工人的傑作」。

這款3.2公斤重的衝鋒槍可以每秒發射8發子彈,它有59個零件,造價9美元。相比之下,1940年美國M1A1湯姆遜衝鋒槍的單價多達200美元。司登的大部分零件都可以用便宜的材料、快速的衝壓和焊接工藝製造。只有槍管和槍機需要精密加工。

考慮到這把槍是用來打德國人的,將來還要援助給敵後的盟友們。所以乾脆就用德軍的9×19毫米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好了,彈匣也跟MP38/40同款。

由于採用了MP40的彈匣,所以司登的問題跟MP40差不多。把32發彈匣壓滿就會出故障,所以通常是一個彈匣30發子彈。

三、聲名狼藉的惡臭氣槍

1940年10月,希特勒推遲了他的海獅計畫。英國工廠趕緊加大馬力生產司登,並今後五年內不斷增加員工、擴大生產。直到1945年年底之前,他們造出了數百萬支司登。

這些出廠的槍品控很差,廉價這一優點為司登衝鋒埋下了故障頻發的隱患。

首先就是供彈問題。司登的彈匣井非常脆弱。在各種遊戲和影視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拿司登彈匣當護木握持射擊的。其實這種姿勢是錯誤的,如果真的在戰場上這麼幹,很可能就會出現供彈故障、卡殼、甚至是打著打著彈匣突然就掉了。

正確的辦法是用手握住槍管罩筒,為了防止發熱燙手,士兵們通常會在那個位置包塊布。單發射擊時用手架住扳機護環就行了。

斯登是一款採用反沖原理的槍,只要它的槍膛裡還有子彈,剛好保險被意外打開———包括摔在地上,槍栓被衣服和樹枝勾下來,甚至是複進簧把鎖槽給頂壞了。那麼它就會滴滴噠噠地響個不停,把整個彈匣的子彈全部打光。

例如1943年,瑟堡空降作戰的28名英國特戰隊員就是因為一把衝鋒槍不慎走火,暴露位置,引來德軍包圍,最後全部被俘的。

1944年諾曼地登陸,寶劍海灘上的一艘登陸船因為一挺司登保險被打開,導致持續走火,整艘船的英軍都被團滅。

一些飽受斯登迫害的英國士兵親切地稱呼這把槍為「臭氣槍」。衝鋒槍手是英軍隊伍執行任務時最被孤立的對象,大家離他遠遠的,因為誰都不知道這把槍什麼時候會走火。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缺點居然被英軍利用了。

進攻樓房的時候,一隊步兵只需把一兩挺裝滿32發子彈的司登衝鋒槍扔進窗戶裡。遭到意外撞擊的司登就會保險大開,進入自動射擊模式,四處旋轉發出嘎吱作響的槍聲,直到把樓裡的敵人全部清空。

四、抵抗組織的神器

這對粗製濫造的鐵管雖然很醜陋,但起碼需要它發射子彈的時候,它一般不會啞火。

當一位孤立無援的抵抗組織成員走進一個村莊或一棟房子時。面對窮兇極惡的德軍,司登衝鋒槍將會是他最可靠的武器。雖然它幹不過超過一百米的目標,但是可以保證在50米內指哪打哪。

除了英國人的援助,許多歐洲抵抗組織也生產自己的司登槍,但通常是在秘密作坊中偷偷進行地、並且頻繁地被打斷。

丹麥的抵抗組織自己生產了大約1,000把司登,英國人向他們空投3,500把、船運1,000把。

挪威人在奧斯陸的地下作坊裡製造了800把。波蘭抵抗組織製造了1,300 把。這些槍幾乎都是由當捷運匠和普通工人手工製造的。

斯登衝鋒槍使用的是歐洲大陸常用的9毫米手槍彈,而非美軍的11.43mm手槍彈。這使得敵後作戰的人員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獲得彈藥補給。這使得司登成為歐洲眾多抵抗組織的首選武器,從法國的狹窄車道伏擊到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都有這把槍的身影。

它可以在幾秒鐘內拆卸,然後裝進降落傘盒,或者迅速隱藏在假牆後面、地板下面。使用司登衝鋒槍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正式訓練。一旦一名抵抗戰士學會了基本的裝卸,接下來他只需要知道怎麼把槍指向正確的方向並扣動扳機就行了。

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敵後作戰的人們想要反抗納粹,卻缺少像樣的自動火力。而司登衝鋒槍的大量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司登衝鋒槍雖然不是二戰時期最好的衝鋒槍,但無愧于最經典衝鋒槍之列,它是真正適合那個年代的槍。

除了增加火力外,衝鋒槍也是裝備非戰鬥人員和坦克車組人員的理想武器。因為他們需要小型、易于獲取的武器,可以放在狹窄的載具裡。

二、水管工人的傑作

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輕武器委員會一直對衝鋒槍研發猶豫不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府從美國進口湯普森M 1928型衝鋒槍,並委託東倫敦的斯特林軍備公司生產自己的9毫米蘭賈斯特衝鋒槍,以供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使用,從而倉促獲得數量有限的衝鋒槍。

新衝鋒槍有了,但沒有冠以「皇家」之名的英國陸軍作為「人下人」自然是無福消受。另外,昂貴得令人無法接受的武器是戰時經濟所無法承受的,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英國真正需要的是一種造價低廉、結構簡單、容易量產的衝鋒槍。

敦克爾克大撤退六個月後,恩菲爾德輕武器兵工廠的資深設計師哈樂德·約翰·圖平繪製了一幅只包含兩個移動部件的簡化觸發裝置設計圖紙。

然後,他找到武器供應部軍備檢查員雷金納德·弗農·謝潑德中校。兩人密切合作,僅用了39天,原型槍就出爐了。

槍的大部分零件採用衝壓工藝,需要用到機床銑削的部位很少。一根鐵皮水管就是槍身,透過側身的槍栓槽還可以看到裡面的複進簧。即使是非熟練工人也能用極短的工時把它造好。

陸軍部對國產衝鋒槍的要求不高,造價低廉,能聽個響就行。

新槍被帶到靶場試射。一槍,能響!兩槍,能連發!全場響起激動的掌聲,陸軍終于有自己的衝鋒槍了!

1941年3月7日,這款奇怪的衝鋒槍正式被英國陸軍採用,並從設計師姓氏裡各取一個字母,尾碼為恩菲爾德廠的「En」,定型為司登(Sten)衝鋒槍。

斯登衝鋒槍違背了所有的造槍規則。咋一看,它只不過是一根裝有複進簧、彈匣、槍托、扳機的水管。英國士兵稱呼它為「水管工人的傑作」。

這款3.2公斤重的衝鋒槍可以每秒發射8發子彈,它有59個零件,造價9美元。相比之下,1940年美國M1A1湯姆遜衝鋒槍的單價多達200美元。司登的大部分零件都可以用便宜的材料、快速的衝壓和焊接工藝製造。只有槍管和槍機需要精密加工。

考慮到這把槍是用來打德國人的,將來還要援助給敵後的盟友們。所以乾脆就用德軍的9×19毫米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好了,彈匣也跟MP38/40同款。

由于採用了MP40的彈匣,所以司登的問題跟MP40差不多。把32發彈匣壓滿就會出故障,所以通常是一個彈匣30發子彈。

三、聲名狼藉的惡臭氣槍

1940年10月,希特勒推遲了他的海獅計畫。英國工廠趕緊加大馬力生產司登,並今後五年內不斷增加員工、擴大生產。直到1945年年底之前,他們造出了數百萬支司登。

這些出廠的槍品控很差,廉價這一優點為司登衝鋒埋下了故障頻發的隱患。

首先就是供彈問題。司登的彈匣井非常脆弱。在各種遊戲和影視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拿司登彈匣當護木握持射擊的。其實這種姿勢是錯誤的,如果真的在戰場上這麼幹,很可能就會出現供彈故障、卡殼、甚至是打著打著彈匣突然就掉了。

正確的辦法是用手握住槍管罩筒,為了防止發熱燙手,士兵們通常會在那個位置包塊布。單發射擊時用手架住扳機護環就行了。

斯登是一款採用反沖原理的槍,只要它的槍膛裡還有子彈,剛好保險被意外打開———包括摔在地上,槍栓被衣服和樹枝勾下來,甚至是複進簧把鎖槽給頂壞了。那麼它就會滴滴噠噠地響個不停,把整個彈匣的子彈全部打光。

例如1943年,瑟堡空降作戰的28名英國特戰隊員就是因為一把衝鋒槍不慎走火,暴露位置,引來德軍包圍,最後全部被俘的。

1944年諾曼地登陸,寶劍海灘上的一艘登陸船因為一挺司登保險被打開,導致持續走火,整艘船的英軍都被團滅。

一些飽受斯登迫害的英國士兵親切地稱呼這把槍為「臭氣槍」。衝鋒槍手是英軍隊伍執行任務時最被孤立的對象,大家離他遠遠的,因為誰都不知道這把槍什麼時候會走火。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缺點居然被英軍利用了。

進攻樓房的時候,一隊步兵只需把一兩挺裝滿32發子彈的司登衝鋒槍扔進窗戶裡。遭到意外撞擊的司登就會保險大開,進入自動射擊模式,四處旋轉發出嘎吱作響的槍聲,直到把樓裡的敵人全部清空。

四、抵抗組織的神器

這對粗製濫造的鐵管雖然很醜陋,但起碼需要它發射子彈的時候,它一般不會啞火。

當一位孤立無援的抵抗組織成員走進一個村莊或一棟房子時。面對窮兇極惡的德軍,司登衝鋒槍將會是他最可靠的武器。雖然它幹不過超過一百米的目標,但是可以保證在50米內指哪打哪。

除了英國人的援助,許多歐洲抵抗組織也生產自己的司登槍,但通常是在秘密作坊中偷偷進行地、並且頻繁地被打斷。

丹麥的抵抗組織自己生產了大約1,000把司登,英國人向他們空投3,500把、船運1,000把。

挪威人在奧斯陸的地下作坊裡製造了800把。波蘭抵抗組織製造了1,300 把。這些槍幾乎都是由當捷運匠和普通工人手工製造的。

斯登衝鋒槍使用的是歐洲大陸常用的9毫米手槍彈,而非美軍的11.43mm手槍彈。這使得敵後作戰的人員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獲得彈藥補給。這使得司登成為歐洲眾多抵抗組織的首選武器,從法國的狹窄車道伏擊到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都有這把槍的身影。

它可以在幾秒鐘內拆卸,然後裝進降落傘盒,或者迅速隱藏在假牆後面、地板下面。使用司登衝鋒槍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正式訓練。一旦一名抵抗戰士學會了基本的裝卸,接下來他只需要知道怎麼把槍指向正確的方向並扣動扳機就行了。

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敵後作戰的人們想要反抗納粹,卻缺少像樣的自動火力。而司登衝鋒槍的大量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司登衝鋒槍雖然不是二戰時期最好的衝鋒槍,但無愧于最經典衝鋒槍之列,它是真正適合那個年代的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