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曹操錯失三位牛人:若能得到一位,就沒劉備、孫權、司馬懿啥事了

一、胡蝶效應, 錯失諸葛亮

西元193年, 這一年曹操38歲, 雖不能說春風得意, 卻事業也算略有小成, 佔據了兗州。 荀彧、程昱等牛人都來到其手下, 正是積蓄實力的關鍵期。 但霹靂一聲雷, 他老爸倒在徐州陶謙的地盤!

曹操急眼了, 歷史上著名的曹操屠徐州, 由此拉開了大幕。 曹操的這次瘋狂報復, 導致了其遭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失敗, 他在徐州殺紅眼時, 後方的陳宮, 卻悄默聲地把呂布迎入, 曹操後院起火, 慌忙來撲救。

濮城之戰中, 呂布敲著曹操頭盔問:說, 曹操在哪兒?

曹操都被嚇瘋了, 慌忙一指前面, 說:在那!呂布追「曹操」去了,

而曹操本尊這才逃過一劫。

但以上這些猶如「段子」一般故事, 卻並非曹操屠徐州的最大損失。 他最大的損失便是, 錯失了一位影響三國歷史的牛人, 誰?正是諸葛亮!

當時諸葛亮才12歲, 正居住在徐州地區, 由于曹操屠徐州, 不得不跟著叔叔諸葛玄,

逃難到了荊州, 變成了南陽的「臥龍先生」。 不論怎樣, 曹操的殘忍由此, 就在諸葛亮心中紮根了。

為何諸葛亮說啥, 也不效力曹魏, 哪怕他的好友徐庶(正史中的徐庶, 是自己主動投奔)、石韜、孟建等都投奔曹魏。 可諸葛亮卻鐵了心, 就輔佐弱小劉備, 對抗曹操, 甚至最終生生累死五丈原?這一切, 其實在曹操屠徐州時就註定了!

所以, 不是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 真正的原因是, 劉備「匡扶漢室」, 其實就是誓死跟曹操死磕的意志, 跟諸葛亮合拍——若沒有共同理想(敵人), 所謂的感動, 只能一時奏效, 絕不可能一世永恆!

換句話說就是, 曹操之所以錯失了諸葛亮, 並給曹魏培養出最可怕的對手, 完全是他濫殺殘忍導致——老爸被殺了, 冤有頭債有主, 跟無辜的老百姓有一毛錢關係嗎?

這其實也是曹操, 未能最終一統三國的一大原因。 沒人能否認曹操是雄主, 但同時他濫殺和殘忍, 也是沒法洗乾淨的。 因為劉備就是抓住曹操這個缺點, 所謂「操以急, 吾以寬;操以暴, 吾以仁;操以譎, 吾以忠;每與操反,

事乃可成耳」。

劉備為何能變成打不死的「小強」?真正原因不是劉備多牛, 而在曹操自己!且也正是因曹操錯失諸葛亮, 使其效力于蜀漢, 又導致了司馬懿的強勢崛起。 因為諸葛亮的北伐, 事實上是讓司馬懿摘了桃子。

對這個結果, 曹操恐怕只能悲哀表示:我38歲時的一次衝動任性,

最多算胡蝶扇了幾下翅膀而已, 卻沒想到最終, 引發了覆滅性的颶風!

總論分析:所謂因果相連, 一個人的每一件事, 每一次行動, 皆有可能引發「胡蝶效應」。 惡會被放大, 最終反噬自己。 善也會被放大, 而「好報」綿綿。 做人, 還是要多些善, 摒棄惡, 尤其是本事越大的人, 就越應對此注意!

二、捨得人生,錯失關羽

西元200年,這一年曹操45歲,他再一次擊潰了劉備,並迫使關羽投降。對關羽,曹操那是「真愛」。一則關羽的確牛,有本事。二則此刻正是他生死存亡的關鍵期,很快就要跟袁紹,展開生死決戰了,故而曹操對人才的渴求,達到了頂點!

可惜,關羽最終還是走了,讓曹操遺憾錯失!許多人都說,曹操義釋關羽,和關羽亡歸劉備,堪稱歷史絕唱!當然還有人,從「道不同不相為謀」等角度分析。總之,曹操錯失關羽,也是他最終未能一統三國的原因。

所謂「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衰」這是歷史的定論!那麼曹操為何錯失關羽?其實此事早在一年前,就埋下了導火索。

西元199年,曹操把呂布圍困在下邳,關羽找到曹操表示:我至今沒兒子,下邳城內有位杜夫人,我很喜歡。請求破城後,把杜夫人許配給我。曹操答應得很乾脆。可他什麼樣的人關羽很清楚,生怕曹操反悔,幾次提醒。

哪料適得其反了,曹操認真了:這杜夫人該多漂亮,都能引得關羽這麼上心?故而破了下邳,曹操第一時間找到杜夫人,果然美貌異常。曹操二話沒說,他自己給要了!從此關羽「心不自安」。

這就是一個美女,導致曹操錯失關羽的來由!非任何人杜撰,而是記載于《華陽國志》和《三國志》中的史料。所以,關羽為何非要離開曹操?雖此事,還不能達到「殺父奪妻」之恨層面,但曹操此事,做得是不是讓人寒心?必然!

都說,曹操是真性情。但真性情,有時反而壞大事——他奪關羽喜歡的女子是一例,宛城奪張繡嬸子又是一例。故而真性情還可解讀為「缺乏自製力」。

正是因這一深層原因,才使得他不但錯失關羽,還在宛城死了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這損失有多大?不用筆者多說,都清楚。若曹操能多一些自製力,哪還可能有劉備、孫權和司馬懿啥事,三國早就一統了!

分析總論:所謂捨得人生。捨得的關鍵,便是自製力問題。這其實就是「戰勝自我者無敵」的經典解釋。同時也是許多歷史牛人,一再強調的做人關鍵。否則,就算如曹操般雄才大略,只因欠缺些自製力,也不得不接受懲罰,對此不可不察!

三、畢生遺憾,錯失法正

西元219年,曹操65歲了,他迎來了人生最後的一次關鍵戰役,這便是跟劉備的「漢中之戰」。其實曹操本可以避免此戰的,在兩年前他降服漢中的張魯後,無論劉曄還是司馬懿,都建議他趁機攻掠西川,一舉拿下立足未穩的劉備。

對曹操來言,這是他消滅劉備的最後一次絕佳時機。因此漢中自古便是西川門戶,當曹操拿下漢中時,整個西川是「一日十驚」,惶惶不可終日。可惜曹操卻放棄了。

可劉備卻在謀主法正的支持和籌謀下,毅然發動了漢中之戰,並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由此一舉奠定勝局!曹操聽聞後又驚又怒,張口飆了粗話,罵夏侯淵是「白地將軍」。

但不久後,曹操就清醒了,不對啊,劉備啥人我最清楚,他怎麼可能有這麼牛的眼光和手段?當得知一切都是法正的謀略後,曹操豁然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但那又能怎樣?就算曹操自己統兵前來,也已無法再改變戰局了,哪怕他用雞肋殺了楊修。曹操終究承認漢中丟了,自己敗了,于是發出了最後的一聲感慨:「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意思就是說,我幾乎把所有牛人、英雄都囊獲了,卻獨獨錯失了法正,結果導致如今這不可收拾的結果!所以,法正堪稱是曹操畢生的遺憾!

不過,曹操話雖說得很誠懇,但卻隱瞞了真正原因。因為法正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代表著「劉璋舊部」。

張松曾第一個找到曹操,要把西川獻給他,可曹操當時啥態度?根本就看不起!這才使得張松求其次,找了劉備!但從此曹操的名聲在西川也就臭了吧!

若當初曹操對張松好些,哪還輪得到劉備進川,孫權劃江,司馬懿更不可能冒頭。所以,不是夏侯淵是「白地將軍」,而是曹操過于驕傲自滿導致了這結局。

分析總論:都說關羽驕傲導致人生悲劇,曹操何嘗不是如此呢?赤壁之戰,本來就沒有預案,拿下荊州就算結束。可曹操眼見荊州如此順利,就驕傲了起來。沒有預案怕啥?我曹操是誰!賈詡等人勸也沒用。結果敗了,他哭郭嘉!

這次漢中之戰也是這樣,他敗了,罵夏侯,贊法正,全然不反思,他當初是怎麼對待人家張松的!由此可見做人一旦驕傲自滿,是何其可怕的事,連起碼的反思能力都失去了。焉能不畢生遺憾……

二、捨得人生,錯失關羽

西元200年,這一年曹操45歲,他再一次擊潰了劉備,並迫使關羽投降。對關羽,曹操那是「真愛」。一則關羽的確牛,有本事。二則此刻正是他生死存亡的關鍵期,很快就要跟袁紹,展開生死決戰了,故而曹操對人才的渴求,達到了頂點!

可惜,關羽最終還是走了,讓曹操遺憾錯失!許多人都說,曹操義釋關羽,和關羽亡歸劉備,堪稱歷史絕唱!當然還有人,從「道不同不相為謀」等角度分析。總之,曹操錯失關羽,也是他最終未能一統三國的原因。

所謂「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衰」這是歷史的定論!那麼曹操為何錯失關羽?其實此事早在一年前,就埋下了導火索。

西元199年,曹操把呂布圍困在下邳,關羽找到曹操表示:我至今沒兒子,下邳城內有位杜夫人,我很喜歡。請求破城後,把杜夫人許配給我。曹操答應得很乾脆。可他什麼樣的人關羽很清楚,生怕曹操反悔,幾次提醒。

哪料適得其反了,曹操認真了:這杜夫人該多漂亮,都能引得關羽這麼上心?故而破了下邳,曹操第一時間找到杜夫人,果然美貌異常。曹操二話沒說,他自己給要了!從此關羽「心不自安」。

這就是一個美女,導致曹操錯失關羽的來由!非任何人杜撰,而是記載于《華陽國志》和《三國志》中的史料。所以,關羽為何非要離開曹操?雖此事,還不能達到「殺父奪妻」之恨層面,但曹操此事,做得是不是讓人寒心?必然!

都說,曹操是真性情。但真性情,有時反而壞大事——他奪關羽喜歡的女子是一例,宛城奪張繡嬸子又是一例。故而真性情還可解讀為「缺乏自製力」。

正是因這一深層原因,才使得他不但錯失關羽,還在宛城死了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這損失有多大?不用筆者多說,都清楚。若曹操能多一些自製力,哪還可能有劉備、孫權和司馬懿啥事,三國早就一統了!

分析總論:所謂捨得人生。捨得的關鍵,便是自製力問題。這其實就是「戰勝自我者無敵」的經典解釋。同時也是許多歷史牛人,一再強調的做人關鍵。否則,就算如曹操般雄才大略,只因欠缺些自製力,也不得不接受懲罰,對此不可不察!

三、畢生遺憾,錯失法正

西元219年,曹操65歲了,他迎來了人生最後的一次關鍵戰役,這便是跟劉備的「漢中之戰」。其實曹操本可以避免此戰的,在兩年前他降服漢中的張魯後,無論劉曄還是司馬懿,都建議他趁機攻掠西川,一舉拿下立足未穩的劉備。

對曹操來言,這是他消滅劉備的最後一次絕佳時機。因此漢中自古便是西川門戶,當曹操拿下漢中時,整個西川是「一日十驚」,惶惶不可終日。可惜曹操卻放棄了。

可劉備卻在謀主法正的支持和籌謀下,毅然發動了漢中之戰,並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由此一舉奠定勝局!曹操聽聞後又驚又怒,張口飆了粗話,罵夏侯淵是「白地將軍」。

但不久後,曹操就清醒了,不對啊,劉備啥人我最清楚,他怎麼可能有這麼牛的眼光和手段?當得知一切都是法正的謀略後,曹操豁然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但那又能怎樣?就算曹操自己統兵前來,也已無法再改變戰局了,哪怕他用雞肋殺了楊修。曹操終究承認漢中丟了,自己敗了,于是發出了最後的一聲感慨:「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意思就是說,我幾乎把所有牛人、英雄都囊獲了,卻獨獨錯失了法正,結果導致如今這不可收拾的結果!所以,法正堪稱是曹操畢生的遺憾!

不過,曹操話雖說得很誠懇,但卻隱瞞了真正原因。因為法正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代表著「劉璋舊部」。

張松曾第一個找到曹操,要把西川獻給他,可曹操當時啥態度?根本就看不起!這才使得張松求其次,找了劉備!但從此曹操的名聲在西川也就臭了吧!

若當初曹操對張松好些,哪還輪得到劉備進川,孫權劃江,司馬懿更不可能冒頭。所以,不是夏侯淵是「白地將軍」,而是曹操過于驕傲自滿導致了這結局。

分析總論:都說關羽驕傲導致人生悲劇,曹操何嘗不是如此呢?赤壁之戰,本來就沒有預案,拿下荊州就算結束。可曹操眼見荊州如此順利,就驕傲了起來。沒有預案怕啥?我曹操是誰!賈詡等人勸也沒用。結果敗了,他哭郭嘉!

這次漢中之戰也是這樣,他敗了,罵夏侯,贊法正,全然不反思,他當初是怎麼對待人家張松的!由此可見做人一旦驕傲自滿,是何其可怕的事,連起碼的反思能力都失去了。焉能不畢生遺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