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中國贏得短暫勝利,美遭5重打擊只能選擇屈服?

眾所周知, 對于中國的崛起, 美國人一直抱有著一種耿耿于懷的態度, 十分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影響到美國霸權。 因此, 自奧巴馬時期開始, 美國官方就採取了各種手段來遏制中國的崛起。 不過, 首次正式的對中國發起衝擊, 還是特朗普所主宰的白宮時期。 在特朗普的獨斷專行下, 美國對中國硬脫鉤, 特別是在貿易和臺灣問題上。

當時的美國可以說是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越過了中國劃出的紅線, 因此, 中美關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雖然現在拜登與特朗普稍有不同, 其看似在對華問題上,

稍微友好了一些, 但本質上, 雙方的目的都是為了遏華, 且拜登還想與盡可能多的盟國, 聯合起來遏制中國。 為此, 在拜登時期, 中國的反擊力度明顯增強, 其特點是從中國以前很少使用的經濟制裁開始。

其次, 在外交方面中國也開始慢慢地主動出擊,

就比方說, 在今年年初, 對美國的外交批評, 如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美國沒有資格對中國居高不下等。 不得不說, 對美強硬這一套還是很管用的, 不然也不會有前一段時間舉行的中美領導人會談了。

但要知道的是, 中國的強硬態度, 也只是美國開始服軟的一部分原因。 著名的國際關係專家金燦榮認為, 公平的競爭, 讓美國人越來越力不從心, 所以才會開始在中國的主權問題上大做文章, 可主權問題是中國的底線, 美國一旦力度過大, 那就會讓中美激烈競爭很可能失控, 再加上, 國內所面臨的5重打擊, 這一系列原因讓美國只能屈服。

在疫情的影響下, 美國面臨的第一重打擊是:港口被擠壓, 卡車司機沒有足夠的運貨能力, 導致了這段時間裡的供應鏈危機。 第二重打擊則是中產大幅萎縮,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致使社會開始出現動盪的苗頭。 供應鏈危機, 導致醫療保險, 重稅, 消費貸款, 以及高等教育費用的花銷快速上漲, 這讓美國的中產顯得力不從心。 要知道, 美國上一次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時候,

還是在1929年大蕭條爆發前夕。

而這也是第三重打擊的導火索, 持續升高的失業率, 讓美國的債務違約危機再次出現。 而第四重打擊則是, 疫情的爆發始終處于惡化狀態。 儘管美國人選擇平躺, 但這場疫情危機並未因此而得到緩解,

反而加劇。

第五重則是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受到嚴重打擊, 人才聚集優勢喪失, 人才吸引能力下降, 創新能力下降, 今天的美國已經開始依靠打壓競爭對手來保持優勢了。 于是乎, 拜登在「五重打擊」壓迫下, 選擇了緩和對華緊張關係, 但這是暫時的。 雖然我們獲得了勝利, 但是也有短暫的勝利。 為此, 我們應該把握機會, 不給美國反咬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