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西醫的黃疸有什麼區別嗎?陽黃和陰黃在治法上有什麼區別嗎?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中醫黃疸的知識, 由于最近疫情的原因, 事情比較多, 不能保證每天更新, 在這裡跟大家說一聲抱歉, 那麼進入正題, 開始講一講黃疸。

黃疸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的一種病證, 其中尤以目睛黃染為主要特徵。 這裡是重點, 如果你目黃、身黃、小便黃, 還伴有脅痛, 消化系統出現了各類小問題, 如消化不良、胃脹、反酸等等一定要引起注意, 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本病證與西醫所述黃疸意義相同, 可涉及西醫學中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 臨床常見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石癥等, 以及蠶豆病、鉤端螺旋體病、消化系統腫瘤等以黃疸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黃疸主要分為內傷和外感兩個方面, 內傷多與飲食、勞倦、生活不節有關, 而外感多與濕熱疫毒有關。 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指出:「黃家所得, 從濕得之。 」故而其實不論是內傷外感, 本質上離不開濕。 在中醫治法上離不開祛濕。

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將黃疸分為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五種, 並對各種黃疸的形成機理、癥狀特點進行了探討, 其創制的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方劑成為歷代治療黃疸的重要方劑。 而現代中醫多將黃疸分為陰黃與陽黃兩種, 陽黃治法多以清熱利濕為主, 陰黃則反之散寒祛濕, 但都以茵陳作為主藥使用。 除了在用藥上有所區別,

其本質上的治療大法是沒有區別的, 都是以化濕邪, 利小便為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