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外觀上看,似乎正在挑戰著重力的5個建築

雖然大多數傳統結構的設計都有明確定義的質量中心, 但工程、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的進步使一些建築師和工程師能夠構想出一系列令人敬畏的結構, 這些結構乍看之下似乎違背了物理定律。

儘管這些方案一開始看起來令人不安, 但實際上它們和其他方案一樣堅固。 從國外的漂浮博物館, 到令人歎為觀止的懸挑空中花園, 再到真正可怕的觀景臺, 這些建築給人的感覺似乎都是在挑戰地心引力。 今天, 我們帶來了5個看似挑戰著重力的建築。

1、澳大利亞中央公園一號

悉尼的中央公園一號是一座雙塔多功能開發專案, 外觀非常不同尋常。 周圍的綠色空間不僅延伸到雙塔的立面上, 還以東塔懸挑空中花園的形式延伸到天空中。

該懸臂建築包含一系列住宅設施, 包括室外露臺、燒烤設施和游泳池, 最具活力的特點是一個反射式反光定日鏡,

該定日器配有320個電動鏡子, 將自然光引入兩棟建築之間的空間。 建築採用鋼桁架系統, 懸臂和毗連的定日鏡延伸到塔樓外42米, 令人難以置信。

當反光定日鏡中的反射鏡在白天跟蹤太陽的運動時, 一組LED燈將這一特徵變成了一個明亮的光顯示。

2、加拿大蒙特利爾塔

作為 1976 年夏季奧運會標誌性奧林匹克體育場的一部分, 蒙特利爾塔將與其他一系列體育設施一起支撐場館的可伸縮屋頂。 然而, 儘管工程于1973年開始, 但由于設計複雜、天氣和罷工延誤, 這座塔在92米的高度停滯不前。 在奧運會期間,

它仍未完工。

最初計畫完全用混凝土建造, 但當奧運會後重新開始建設時, 人們發現, 如果以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築材料, 這座塔實際上會太重, 無法支撐自己。 鑒于這一挫折的存在, 鋼被用來建造塔的其餘部分。

塔的總高度為175米, 角度達到45度, 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傾斜結構。

該建築還設有觀景臺, 這是加拿大最大的水上中心, 在2018年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後, 該建築還設有商業空間, 每天將有超過1000人進入塔內。

3、美國大峽谷空中步道

進入美國, 我們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刺激的建築之一, 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空中步道。 這個觀景臺懸挑在大峽穀邊緣20米外,將遊客置于峽谷上方的玻璃棧道上。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臺與當地的華拉派民族聯合建造,需要相當大的工程來實現其結構穩定性。該平臺由一個內梁和一個外梁組成,內梁和外梁被錨定在平臺兩側的四根柱子上。

這些依次錨定在四個大型混凝土基座,它們自己錨定到基巖14米使用高強度螺紋巖石錨。此外,為了減輕風和行人荷載引起的振動,平臺的兩端安裝了兩個調諧質量阻尼器,而第三個阻尼器位于平臺距離峽穀壁最大的區域。儘管該平臺在設計上可以容納822人,但任何時候都只允許120人上平臺。

4、蒂默爾山口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是為了紀念蒂默爾山口阿爾卑斯公路50周年而建造的,這條公路連接奧地利和義大利,穿過蒂羅爾阿爾卑斯山脈。這座博物館懸挑出16米,某些角度看起來就好像漂浮在空中。雖然它看起來像是搖搖欲墜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丘的邊緣,但它巧妙地隱藏了建築的地基,這些地基埋在地下,作為上面突出結構的平衡物。

用于建造博物館的水泥與周圍地區的巖石和顏料混合在一起,使結構幾乎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幾個世紀以來,蒂羅爾地區在奧地利和義大利之間易手,博物館就建在隘口沿線的一個象徵性地點。雖然它的基礎和入口位于北蒂羅爾,奧地利的一部分,但相反的全景視窗在主要結構的末端,實際上是在義大利領土南蒂羅爾。

5、中國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

引人注目的中國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擁有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懸臂之一。該結構由兩座傾斜的塔組成,通過天橋連接,懸臂構件的最深處有13層樓高,懸掛在離地面162米的高空。

為了在地震帶實現這一非凡的工程壯舉,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獨特的斜對角外骨骼來承載結構的極端載荷,並將它們傳遞到建築的上部結構。這種外骨骼需要超過40000個結構元素,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築的外部。這些元素的不規則圖案是對作用在結構上的不同水準應力的回應,更緊的對角圖案表示特定強度的區域。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17000噸的力作用在建築物的一些立柱上,因此,當兩座塔樓連接時,建築中使用的鋼材必須具有均勻的溫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溫度變化而影響的未對齊結構構件可能產生的任何附加應力。為確保這一點,工人們只在清晨太陽升起之前連接塔樓。

雖然這些建築實際上都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但讓它們屹立不倒,同時激發奇跡的工程和技術證明瞭我們令人難以置信的行業的能力。

這個觀景臺懸挑在大峽穀邊緣20米外,將遊客置于峽谷上方的玻璃棧道上。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臺與當地的華拉派民族聯合建造,需要相當大的工程來實現其結構穩定性。該平臺由一個內梁和一個外梁組成,內梁和外梁被錨定在平臺兩側的四根柱子上。

這些依次錨定在四個大型混凝土基座,它們自己錨定到基巖14米使用高強度螺紋巖石錨。此外,為了減輕風和行人荷載引起的振動,平臺的兩端安裝了兩個調諧質量阻尼器,而第三個阻尼器位于平臺距離峽穀壁最大的區域。儘管該平臺在設計上可以容納822人,但任何時候都只允許120人上平臺。

4、蒂默爾山口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是為了紀念蒂默爾山口阿爾卑斯公路50周年而建造的,這條公路連接奧地利和義大利,穿過蒂羅爾阿爾卑斯山脈。這座博物館懸挑出16米,某些角度看起來就好像漂浮在空中。雖然它看起來像是搖搖欲墜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丘的邊緣,但它巧妙地隱藏了建築的地基,這些地基埋在地下,作為上面突出結構的平衡物。

用于建造博物館的水泥與周圍地區的巖石和顏料混合在一起,使結構幾乎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幾個世紀以來,蒂羅爾地區在奧地利和義大利之間易手,博物館就建在隘口沿線的一個象徵性地點。雖然它的基礎和入口位于北蒂羅爾,奧地利的一部分,但相反的全景視窗在主要結構的末端,實際上是在義大利領土南蒂羅爾。

5、中國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

引人注目的中國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擁有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懸臂之一。該結構由兩座傾斜的塔組成,通過天橋連接,懸臂構件的最深處有13層樓高,懸掛在離地面162米的高空。

為了在地震帶實現這一非凡的工程壯舉,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獨特的斜對角外骨骼來承載結構的極端載荷,並將它們傳遞到建築的上部結構。這種外骨骼需要超過40000個結構元素,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築的外部。這些元素的不規則圖案是對作用在結構上的不同水準應力的回應,更緊的對角圖案表示特定強度的區域。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17000噸的力作用在建築物的一些立柱上,因此,當兩座塔樓連接時,建築中使用的鋼材必須具有均勻的溫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溫度變化而影響的未對齊結構構件可能產生的任何附加應力。為確保這一點,工人們只在清晨太陽升起之前連接塔樓。

雖然這些建築實際上都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但讓它們屹立不倒,同時激發奇跡的工程和技術證明瞭我們令人難以置信的行業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